中班个案研究报告:能与同伴一起游戏了(优质3篇)

时间:2013-01-07 09:42: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班个案研究报告:能与同伴一起游戏了 篇一

在幼儿园的中班中,我观察到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一开始,小明在与同伴一起游戏时表现出一些困难。他经常独自玩耍,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一起参与集体游戏。我决定进行个案研究,以了解他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找到帮助他融入游戏的方法。

首先,我观察到小明在集体游戏中缺乏自信心。他常常犹豫不决,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当其他孩子邀请他加入游戏时,他通常会退缩或找借口拒绝。为了帮助他建立自信,我决定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我鼓励他参与一些小组活动,并给予他肯定和赞扬,以增强他的自尊心和信心。

其次,我发现小明对游戏规则的理解有困难。他常常无法理解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导致他无法与其他孩子协作或参与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采取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帮助他理解游戏规则。我选择了一些简单的团队游戏,如接力赛和搭积木,这些游戏既有趣又能够培养他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我提前与他进行游戏规则的解释,并确保他理解了游戏的目标和规则。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小明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孩子一起游戏。

最后,我发现小明在游戏中缺乏交流能力。他很少与其他孩子进行对话或交流,而是倾向于独自行动。为了帮助他改善交流能力,我鼓励他与其他孩子进行对话,并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我还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要求孩子们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通过这些努力,小明逐渐开始与同伴进行交流,并能够更好地融入游戏中。

通过对小明的观察和个案研究,我发现他在与同伴一起游戏方面存在一些困难。然而,通过我的努力和帮助,他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并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游戏。这个个案研究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困难,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潜力。

中班个案研究报告:能与同伴一起游戏了 篇二

在中班中,我观察到一个名叫小芳的女孩。她经常独自游戏,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一起参与集体游戏。我决定进行个案研究,以了解她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找到帮助她融入游戏的方法。

首先,我发现小芳害羞而缺乏自信心。她很少主动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更喜欢独自一人玩耍。为了帮助她建立自信,我决定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我给予她赞扬和鼓励,以增强她的自尊心。我还特意安排了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她与其他孩子一起参与游戏。通过与其他孩子的积极互动,小芳逐渐放下了害羞,变得更加自信,并能够与同伴一起游戏。

其次,我发现小芳不太了解游戏规则。她常常无法理解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导致她无法与其他孩子协作或参与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采取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帮助她理解游戏规则。我选择了一些简单的团队游戏,如拼图和猜谜语,这些游戏既有趣又能够培养她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我提前与她进行游戏规则的解释,并确保她理解了游戏的目标和规则。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小芳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孩子一起游戏。

最后,我发现小芳在游戏中缺乏表达能力。她很少与其他孩子进行对话或交流,而是倾向于独自行动。为了帮助她改善交流能力,我鼓励她与其他孩子进行对话,并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她们之间的交流。我还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要求孩子们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她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通过这些努力,小芳逐渐开始与同伴进行交流,并能够更好地融入游戏中。

通过对小芳的观察和个案研究,我发现她在与同伴一起游戏方面存在一些困难。然而,通过我的努力和帮助,她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并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游戏。这个个案研究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困难,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潜力。

中班个案研究报告:能与同伴一起游戏了 篇三

XX小档案:月亮班,XX,男,5

岁。去年九月入园,是一名插班生。不喜欢受纪律约束,喜欢自由四处跑,有时候会干扰他人正常活动。总以自我为中心,爱发脾气,喜欢争抢,不会谦让,还有攻击性行为。有点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缺乏耐心,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扰。爸爸妈妈都是从外地到太仓来打工的私人营业者,家庭经济相对优越,来太仓之前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入园前才和爸爸妈妈一起住,由于爷爷奶奶的过度宠爱,已渐渐形成了任性、爱咬人,爱发脾气,喜欢争抢,不会谦让,有攻击性行为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追踪观察时间:2011年3月1~2011年6月10日

期望达到目标:通过长期的追踪观察,更深入地去了解孩子,采用一定的教育策略,耐心引导,帮助他改掉爱攻击他人的习惯,教育引导他成为有礼貌,和同伴团结友好相处的好孩子,并能愉快而正常地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融入群体,接受同伴的邀请,与同伴一起游戏,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观察记录片断:

片断一:下午户外活动时间,我带孩子们一起去滑滑梯,孩子们也学会了儿歌“上上下下”,大家边念儿歌边高兴地滑着滑梯。忽然,耳边传来一阵哭喊声,我寻声跑过去,发现洋洋的手指上出现了被咬的痕迹。我边安抚洋洋边问:“谁咬你了?”洋洋边哭边将手指向旁边的XX。我立刻明白了,我转过头来对XX说:“你咬他了?”XX看了看我说:“我不喜欢他,他不让我滑。”接着以极快的速度抢在另一个小朋友前面冲下了滑梯。活动后回到教室,我请孩子们坐到一起讨论滑滑梯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大家你说我说议论开来,都各自发表了不同意见。只见XX一个人坐在那闷不吭声,于是我说:“XX,你来说说吧。”XX看了看大家,说:“要等人家滑好了再滑。”这时欣雨叫起来:“老师,他今天没等人家滑好就抢在人家前面了,还咬人了呢。”一下子大家又象炸了锅似的议论起来,我顺势把这个“球”抛给了XX:“XX,你觉得这样做对吗?”只见他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下次不这样了。”我乘势追击:“那你现在应该对洋洋说些什么吗?”此时,大家都在悄悄地说:要说对不起。而XX仍然站在那无助地看着我,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鼓励他说:“没有关系,只要你真心道歉,洋洋还会和你做好朋友的哦。”听了我的话,XX慢慢走到洋洋面前轻轻地说了声:“对不起!”而洋洋也很包容地拉着他的手说:“没有关系的”……

分析与措施:简单的说理方式或许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未必起到很好的作用。有时候说理性批评是有一定好处的,主要帮助他感知哪些是令人喜欢的行为,哪些是不招人喜欢的行为。XX的“攻击性”行为使他和同伴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太和谐,几个较懂事的孩子常常处于害怕而疏远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击行为来引起同伴和老师的注意,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我让孩子学会道歉,和同伴建立友好的和谐关系。让他在集体的气氛中释放冲动的情绪,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片断二:今天下雨,孩子们都在教室搭积木,XX与两男孩、一女孩组成一组,进行积木搭建。XX选择用积木搭建城堡。当他开始搭建的时候,其他三名孩子并没有与他一起合作,而是站着或者坐在他的周围看他搭积木。当一名孩子主动与正在搭积木的XX交谈时,XX立刻斥责道:“别惹我发火啊,听到没有,闭嘴!”当另一名孩子插话时,XX马上恶狠狠地对他吼道:“你废话多了啊,告诉你,再有两次我就把你开除,听到没有!”而当女孩碰到XX搭建的积木时,XX又暴躁地对她说道:“你怎么尽给我添乱呢?你也不听话了吗?”整个游戏活动中,真正搭建积木的只有XX一人,其他三人都是旁观者,他们偶尔的插话或者参与也被XX斥责或制止。我见状走过去,“XX,上周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明明的新汽车》中,明明最后怎么了?”另一个女孩婧瑶见我过来就又返回来:“咱俩一块玩吧!”XX态度还是很强硬。这时XX拿来一只小鸭玩具,婧瑶就拿来一个小盘子,说咱们给小鸭洗澡吧?XX拿起了小盘子,这时XX又拿起刚搭好的一个“积木小床”,婧瑶拿出了自己的手帕,说:“给你的小鸭盖上被子吧!”XX非常喜欢,婧瑶又从娃娃家拿来了小勺子,咱们给它喂点吃的东西吧,两个人就玩了起来,玩具混在一起了……

@_@我是分割线@_@

分析与策略:在以上活动中,一开始,婧瑶以及其他几个孩子都想和XX一起玩搭积木,目标都是积木,想伸手去拿,被XX拒绝了。他们的第一次的语言协商,以及第二次的行为协商都没有成功。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关注的都是各自的利益,他们提出的建议、采取的行动都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为,而没有以共同的利益作为合作的出发点,因此合作没有成功。

活动中,一方面旁边观察的老师借助暗示的语言,通过上周的故事提醒了XX,另一方面,婧瑶改变了策略,不再伸手去直接拿,而是主动拿自己的玩具配合XX一起游戏,这符合XX的需要,于是两个人在不自觉中玩了起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婧瑶在最后一次的请求合作中,他们之所以能够合作成功地玩在一起,很大程度是老师的指导和婧瑶运用了补偿和主动自我提供玩具的策略,使XX感觉在一起玩很有意思,两个人在顾及了双方利益的同时达成了合作。在今后的活动中,教师可多参与活动,给予语言指导,鼓励邀请者改变游戏参与策略吸引幼儿兴趣,使幼儿接受合作邀请,从而融入群体。

片断三:晨间活动时,我和孩子们站在操场上,一起讨论游戏的规则,XX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羊角球”。开始游戏了,这时场地上的球只剩下一个了,XX和亮亮同时拿到这个球。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起来。XX大喊:“是我先拿到的。”亮亮说:“不对,你是跑过来的,是我先拿到的。”XX仍大叫:“我要玩。”我轻轻地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起来。”于是亮亮用商量的口气对XX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的时候再给你玩,好吗?”XX松开拿着大球的手,我以为他同意了亮亮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他猛地抓起亮亮的胳膊狠很地咬了一口。亮亮痛得立刻松开了手,哭了起来。XX见状立即拿着羊角球准备玩起来。

分析:XX的攻击性行为其攻击的意图主要不在于伤害他人,而是为了得到“大球”,他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我咬他,我就能得到大球。”攻击只是他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像XX这样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屡屡发生。曾经有人在某个幼儿园两个班级进行观察时发现,这种频繁发生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加以矫治,将不利于儿童健全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攻击性行为容易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影响伙伴关系和幼儿园、学校的教学秩序,严重的可能导致棘手的法律问题。因此,对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应首先积极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攻击行为要及时地处理,防止造成更恶劣的后果。

策略:1.疏导多余的精力。多给XX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XX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XX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片断四:室外场地上,我和孩子们在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孩子们做好准备活动后,听说我要教他们玩一个新游戏“拉个圆圈走、走、走”,孩子们都拍手跳着,非常高兴。只有XX小朋友双手背在后面,低着头一声不吭。文文过去拉他手,可XX很愤怒的大叫起来“干嘛呀,我不想玩”。见此情景我马上说:“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很有意思,不过小朋友自己想玩其他游戏也完全可以。”孩子们一下子沸腾了,有的说“我想玩拉着圈”。有的说:“我要玩走圆圈”。……这时,XX看着我。我用理解的目光看了看他,并鼓励得朝他点点头,于是他走到滑梯旁坐了下来。这边的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学游戏儿歌,听我讲游戏规则,还有几个小朋友在示范游戏玩法。那边XX在地上拨弄着一个小皮球。不一会儿,这边的小朋友手拉着手随着歌声高兴的转着圈,并随着老师的口令变换着动作。欢乐的声音把XX的目光吸引了过来,但他仍只是在一边默默的看着。过了一会儿,我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小朋友们由蹲换成坐、站、跑,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更高兴,这时XX按捺不住了,一步一步走了过来,我顺势朝他招招手,终于XX也融入了游戏的队伍中。

@_@我是分割线@_@

分析与措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兴趣和爱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要尊重理解幼儿,就要做到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不要去责备和勉强他们,当孩子在的探索中需要帮助时,老师一定要成为倾听的伙伴和明智亲切的长者及朋友。要善意启发和等待幼儿主动参与集体游戏,在他们主动参与过程中,感受集体游戏带来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当前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指导,XX平时的表现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但改掉了爱攻击他人的习惯,能和同伴团结友好相处,也能愉快地参与各种集体活动,融入群体,接受同伴的邀请,能与同伴一起游戏了。

观察体会:经过半年的观察,我有如下体会:1.幼儿园是幼儿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性格初步形成,对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期,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幼儿成为诚实正直,平和友好,勇敢坚强的孩子,从而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2.家庭是幼儿性格形成的摇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中各种道德观念的集中点,因此,社会对幼儿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家庭发生作用的,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家庭成员的实际行动对幼儿的影响来实现的。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性格形成非常重要。3.在教育中,要始终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而家园配合是教育成功的关键。通过对XX的跟踪观察与分析思考,总结对XX这样的孩子的教育策略有如下几点:1.采用表扬为主的教育引导,让他对自己管好自己有信心。抓住平时表现突出的一面,如绘画有创意,做手工认真专心,能和同伴分享玩具等。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对自己树立自信,鼓励他自己约束自己。2.给予积极的正面指导,帮助XX小朋友与同伴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多和他谈心,关心他的所思所想,教给他正确的社会交往方法。3.与家长沟通,逐渐减少他观看暴力性动画片的时间,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给予正确的爱,制定相应的规则,对他不合理的要求不予满足。4.一旦出现攻击性行为,教师要耐心处理,仔细沟通,帮助引导他认识错误,鼓励他积极改正,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尾声:每一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个性特征,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XX这样的孩子都能快乐地与同伴一起游戏,在游戏中获得多元智能的发展。同样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中班个案研究报告:能与同伴一起游戏了(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