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体系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

时间:2018-07-05 06:16: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医康复体系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中医康复体系调研报告: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医康复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专家、查阅文献等方法收集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调研结果显示,中医康复体系在理论研究、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挑战,需要加强改革与创新,推动中医康复事业的发展。

一、引言

中医康复是中医学与康复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随着人们对中医康复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康复体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医康复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1. 实地考察:我们前往多家中医康复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其设备设施、治疗方法等情况。

2. 专家访谈:我们采访了多位中医康复领域的专家,了解他们对中医康复体系的看法和建议。

3. 文献资料:我们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期刊、政府文件等,以了解中医康复体系的发展历程和政策支持等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理论研究不足:目前中医康复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对中医康复原理和机制的认识。

2. 技术应用有限:中医康复技术在一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还有待提高。

3. 专业人才培养不足:中医康复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教育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

四、问题分析

1. 中医康复理论研究不足的原因主要有:研究资源有限、科研经费不足、学科交叉合作不够等。

2. 中医康复技术应用有限的原因主要有:技术标准不统一、临床经验传承不完善、医保政策支持不足等。

3. 中医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的原因主要有:教育体系不完善、培养模式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等。

五、改革与创新建议

1. 加强中医康复理论研究,提高学科创新能力。

2. 推动中医康复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3. 完善中医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师资队伍建设。

六、结论

中医康复体系在理论研究、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挑战。需要加强改革与创新,推动中医康复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XXX. (2018). 中医康复体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医杂志, 20(3), 123-135.

2. XXX. (2019). 中医康复技术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康复医学研究, 15(2), 67-75.

注:本报告中的数据和观点仅供参考,具体决策建议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中医康复体系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

【关键词】 山西省;中医药;调研报告;专科医院;民间疗法

近年来,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尽管各级政府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予以解决,但迄今尚无有效方法。鉴于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数千年来在我国防病治病中体现出了显著成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先后10多次赴全国各地对中医药防病治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结果发现,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同,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有50多家中医专科医院,几乎占到全国中医专科医院数目的20%。群众不仅看病方便,而且价格低廉。我们认为,鉴于目前中医药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处于萎缩状态的现实,运城市的经验值得借鉴。现将我们做的调研情况介绍如下。

1 运城市中医药发展经验

运城市现辖13个县、市、区,面积为万km2,总人口约500万。伴随着中华文明而产生发展的中医药文化在运城市可谓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神医扁鹊曾在这里为乡民治病;吕洞宾在此提出的“养生百字经”在我国保健养生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20世纪以来,该市涌现出了许多名老中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中医专科医院发展很快,许多中医疗法和中药制剂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疗效独特,为千百万国内外患者解除了痛苦,使中医中药在保障人民的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培训班为运城市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人员的医疗活动以自办诊所、在家行医或坐堂行医为主。运城地区人民医院成立后,为了加强中医力量,于1956年调集当时该地区有名的民间中医药人员10多名到医院工作,成立了在全省地级医院中规模最大的中医科。为了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该院曾以中医科为基地举办了数期中医、针灸、中草药、西学中等进修班,参加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内容为基本教材,集中上课,分散临床陪诊,经过严格考试结业后独立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70-1976年间,当地卫生局举办了包括“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班”、“赤脚医生训练班”、“西医学习中医班”、“各种新医疗法学习班”及“中草药炮制方法训练班”等多种中医药知识学习班共160余期,总计培养中医药人才8000余名。

农村临床实践为中医开辟了用武之地

运城地区名老中医大多来自农村,农村种类繁多的病例为他们的临床实践开辟了用武之地,使他们的医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当地不少中医界人士从小熟读中医经典,然后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后来通过进修学习,不仅成为当地知名的中医临床人才,而且都担当了医院的主要领导。他们是具有自己独特学术风格的全科医生,由于治疗效果好、费用低,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每当他们出诊看病,患者络绎不绝。

重视基层科研成果

运城地区xxx门在重视中医人才培养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民间单方、秘方、验方和中医疗法搜集整理工作,而且把搜集到的方剂不断用于临床,不仅促进了中医医疗技术的创新,而且出现了许多实用的科研成果。当地卫生局发现疗效好的中医药科研“苗头”就及时总结经验,组织有关人员申报科研项目。以稷山县为例,1970-1993年间,全县共有10多项中医药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8项、地区级6项。先后涌现出了“头针疗法”发明人焦顺发、中医治疗骨髓炎专家杨文水、局部长效麻醉治疗痔瘘专家任全保等一批名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医疗市场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日益增长的需求,运城地区各类专科医院尤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他们充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在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一些特色的专科医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疑难病诊治、科普宣传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如运城市头针医院、稷山县骨髓炎医院、稷山县痔瘘医院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科研成果。

运城市中医专科医院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突出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他们靠优质的服务、低廉的价格、传统的美德和独特的疗效赢得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同。

2 运城市部分中医专科医疗机构介绍

运城市头针研究所

头针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引起的瘫痪及帕金森综合征、小儿夜尿、头痛头晕等多种病症,尤其对治疗脑血栓形成的偏瘫和小儿颅脑损伤引起的瘫痪具有独特的疗效。该所是1984年国家拨专款建立的全国第一个中医头针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接收国内外患者和学员。截至目前,共收治国内外患者5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头针学习班60余期,培训头针人才4000余名,并使头针疗法在世界50多个国家及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由于头针治疗费用在国内极低,医院的经济效益不好,头针从业人员在经济、福利待遇等方面和其他人员相差较大,并且所从事的工作难度大、周期长,经济回报缓慢。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从事头针研究的工作人员不稳定或流失,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去国外发展。这种国内开花国外香的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

稷山县骨髓炎医院

该院现有35个科室、6个病区、700张病床,是国内建院较早的一所骨髓炎专科医院,先后为国内外15万余名患者进行了治疗,令医学界震撼的是他们迄今创造了无一例截肢的纪录,为万例已被其它医院“宣判”截肢的患者保全了肢体。

然而,由于该院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取得国家颁发的医师执照,其院内制剂也未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按照我国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和《药品管理法》等规定,该院有随时被取消营业资格的可能。

另外,稷山县痔瘘医院、垣曲县白癜风医院等都是运城市小型专科医院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使用传统疗法及中药制剂丸、散、膏、丹等为患者治疗,其疗效在某些方面是西医难以比拟的。这些中医专科医院的兴起,为运城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运城市卫生主管部门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然而,由于宏观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导向等问题,该市中医药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行医药法律法规的限制

目前与中医药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和《中医药条例》。这些法律法规是按照西医药的管理方式和标准制定的,只有《中医药条例》是专门为中医药而制定,但一些条款还不能有效实施。如民间中医认证问题。根据《中医药条例》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人员以及确有专长的人员,应通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才能从事中医医疗活动。”事实上,全国许多省份均未组织开展师承人员的考试项目,许多民间中医求证无门,有的只能改行,有的仍在“非法行医”,随时有被查处的危险。运城市卫生局虽然可以通过考核,按有关规定允许优秀民间中医行医,可无权发给“执业医师证”,从而制约了民营专科医院及优秀民间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另外,按《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院内制剂未取得批号生产销售按假药处理,但如稷山县骨髓炎医院院内制剂因疗效好、收费低,一直被患者所认可,现在仍有几百名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中医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与中医药有关的法律法规重新审查,必要时做出修改。

教育模式的缺陷

运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多种形式的培养曾造就了一大批名老中医,如周鼎新、柴浩然、杜林庵、武承斋、武显烈、黄殿英、畅达、柴瑞霭、朱汉民等,在国内名气都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名老中医有的已经去世,大部分已经退休,即使没有退休也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出诊时间很少,患者到医院看病很难找到高水平的中医专家。

师徒传承、办短期班、专科专病班、培训班、提高班等教育形式是过去培养中医的主要方式,不论教育形式如何,教学内容都以中医经典为基础。许多名老中医都能熟练背诵经典,当初可能不知其意,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慢慢就悟出经典的实质。特别是中医急症专家大多数都能随口背出古代治疗各种疾病的歌诀。可见,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其成为名医奠定了基础。

然而,目前的中医院校不注重经典的学习和运用,有的甚至把经典作为选修课,学生也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背

诵经典。不熟练掌握经典中的精华,就不可能领悟中医的真谛。这样培养出的中医很少见到良好的临床疗效,长此以往,必将严重阻碍中医药的发展。

忽视中医临床研究成果

运城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所以能取得许多科研成果,就是因为当时重视临床疗效。而我国现在对中医科研的判定标准,基本上遵从西医药科研规范要求,一切按现代医学的生化、生理、病理等具有实验室量化指标来执行,用分析还原的研究方法来肢解中医的科研成果,这种只重视实验数据的中医科研项目,其成果很难提高临床疗效。运城每个中医专科医院都有自己的特殊疗效,但由于体制和机制的限制,他们无法按现行实验要求做出让专家满意的实验数据,因此,疗效好的科研成果只能得到患者的认可,而无法得到专家的认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值得关注的科研项目,如治疗癌症、骨髓炎、白癜风、结核等疾病的药物在临床上都有特殊的疗效,还有一些药物的炮制技术、炼制丹药的技术等都是有价值的科研项目,然而这些项目一直没有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管理体制僵化

据统计,在xxx机构改革后,现有的xxx部委局办中,仍有国家发改委、科技部、xxx、社保部、农业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0多个部门与中医药管理有直接联系。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存在着两个明显难以解决的矛盾:一是各部门对中医药的认识理解不可能从管理理念和方法达到高度一致,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从自己部门的管理职能出发,制定中医药管理的政策;在缺少严格的沟通和约束机制的前提下,相互之间因职能的条块分割,各部门所制定的政策平衡协调难度相当大,不利于中医药发展。二是中医药的责任主体不明确,某一部门不可能去独立承担这样的责任。因部委多头管理,政策制定、实施责任主体不明确,实施、监管也各自为政,出现的问题又很难追究责任,造成了许多管理政策上的重叠和管理成本的浪费。现在医生是卫生局管理,药品是药监局管理,卫生是环保局管理,医保是社保局管理,这种没有协调机构的管理方式容易产生管理政策盲区。如运城市卫生局曾经审批过的400多种中药制剂,药监局管理后需要重新审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中药制剂拿到制剂批号。因此,现在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大大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药品制剂室的标准化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政府部门出台许多政策,目的是使中医药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轨道,但这些政策没有考虑到中医药的特殊性。如实施gmp认证以来,有许多中医院投入几百万到上千万元资金进行改造、认证,这项政策让大多数中医院没有能力达到gmp认证要求,使疗效好的中药制剂退出了使用范围,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特色的发挥。即使有能力达标的中药制剂室,也因为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规模,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如垣曲白癜风医院和偏瘫医院都投入了上百万资金建立了自己的制剂室,虽然通过了gmp认证,但每年生产制剂的时间为1~3个月,有时1年只生产半个月,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增加了药品的生产成本,这必然增加患者就医的费用。运城市卫生局当时在《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时曾提出一个县(区)配制一个制剂室,却遭到有关部门的否定。

医疗行业追求经济指标造成中医药服务职能缩小、萎缩

国家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提倡“用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正符合这个要求。事实上,由于现行的市场经济政策,“价廉”使中医医疗机构陷入生存危机的泥潭,发展已成为一句空话。为了完成经济指标,中医医院“以西养中”的现象难以避免,中药、针灸、理疗、按摩等低廉的中医基本治疗方法和手段虽然有效,但不能产生理想的经济效益,用此方法为患者治病的医生越来越少。在运城市中医院的年收入中,虽然中医药收入(中草药、中成药、针灸、按摩等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是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收入较高的,但中医院的生存非常困难,医生收入水平与其它医院相比要低得多。另外,许多单位的医疗定点医院不重视中医院。如运城市电力局的定点报销医疗单位就没有中医院,职工想去中医院看病却不能报销相关费用,只好去定点医院看病。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中医院的服务职能。

4 启示

提高名老中医的地位和待遇

中医康复体系调研报告范文 篇四

--- 健全。康复科研、教学、临床均有一些问题,还未形成系统、完备、充足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与其他临床科室的配合也不默契,处于边缘地位。如今一些院校虽然有了康复专业,但学临床专业的人还是不学康复,而在国外,康复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康复医师严重不足。(按照原xxx要求测算,我国二、三级医院需要万康复医师、万治疗师,社区医疗机构需要综合康复人员万人。)现实是,现有从业人员数量只占测算需求的不到1/10,存在巨大人才缺口。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是直接导致我国很难执行真正的康复理念。公立康复医院里,病人多,医生少,医患交流时间有限,仅病情方面,XXTOP100范文排行医生都可能忙得没有经历说得特别具体,对康复更是简单嘱咐。

公众康复意识薄弱。因工作量大等多重因素,专业医生顾不上做好治疗和康复的更紧密链接。就没有行成在开展

2 --- 训练,两个月后站立、行走功能恢复得很不错,有个助行器就能自己行动了。而几位同期做了手术的病友还需要坐轮椅或家人搀扶着行动。专家指出:“这就是康复医学的作用。患者如能在疾病早期和过程中介入康复治疗,可大大降低致残、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恢复成健康人的生活。”在我国,绝大多数本该进行神经、骨科、肿瘤等康复的患者都没能继续治疗,没有及时纠正功能缺失,长时间之后,有些病人命是保住了,但自身功能却越来越差,自身功能障碍很难有效恢复。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公众康复意识很强,医保还会强制要求接受某些手术的患者做康复训练,否则医保将拒绝支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康复医学的重要价值。

三、对加强康复医疗的几点建议

现在,随着政府逐渐重视,社会上康复机构慢慢增多,咨询康复治疗的人也多了起来,公众康复医疗意识上已经有了进步,但真正愿意花钱、花时间去

中医康复体系调研报告范文 篇五

内部文件 注意保存

第 期(总第 期) 调研专刊之二

2011年4月12日

福田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调研报告

一、我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总体来讲,我区社区戒毒工作在缺乏可借鉴经验,受限于职能机构设臵和行政人员编制的条件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开展路径,促使社区戒毒、社区康 1 复工作有效推进。

(一)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模式。

一方面,市禁毒办为贯彻落实《禁毒法》精神,推动全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结合深圳市大力发展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契机,于2008年10月,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全市第一批专职禁毒社工,并在我区开展社工介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试点工作。

另一方面,我区于2009年8月正式成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xxx类成瘾者提供社区内的替代性治疗方式,是社区戒毒工作的又一突破。2010年,区政府由区财政购买5名禁毒社工补充到现有社工队伍中,并为禁毒社工提供包括办公场地、活动经费、培训补贴等工作保障措施,确保社工顺利、有效开展帮教工作。

(二)社工介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禁毒社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已有两年半的时间,通过此阶段实践,我区已探索出一套社工工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个案帮教是社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的最主要工作手法,是社工零距离接触戒毒康复人员、为其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基础。目前,社工个案帮教工作范围已推广至全区;个案帮教来源由单一的社区排查扩展至社区排查、xxx门诊、无缝接轨(市戒毒所)、学校及通过媒体了解禁毒社工而主动求助等多元化渠道。截止2010年底,社工开展个案服务工作200多例,其中不乏在服务协议期限内保持戒毒成果、家庭工作生活稳定的戒毒康复人员。

2 第二,社区宣传是社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的重要手法。社区宣传的主要内容包括《禁毒法》等法律法规、xxx危害及防毒抗毒技巧、降低社区居民对戒毒康复人员的歧视、增强社区接纳度等方面宣传,通过社区禁毒宣传工作,我区社区居民的防毒意识和技巧、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及对社区戒毒人员的认识有了明显提升。

第三,学校禁毒教育是预防工作的重要阵地。我区重视青少年禁毒预防教育工作,连续两年开展系列校园宣讲活动,结合作品大赛、体验式学习等形式,使得全区中小学生增加对xxx尤其是新型xxx的认识,学习防毒技巧;并在基层教育基础上,开展中层防范试点工作,针对学校高危学生给予提早介入,以更深入推进青少年禁毒预防工作。

第四,针对进入戒毒所接受强制戒毒的戒毒人员,未能在出所后第一时间接受康复服务而导致难以开展跟踪帮教、复吸风险增加的情况,区禁毒办与市戒毒所于2010年5月份签订合作“无缝接轨”合作协议。此合作由社工在戒毒人员出所前一个月入所与其面谈,建立关系,于出所当日接其出所并确定回归社区后帮教计划及跟进,预防复吸,协助其更好适应社会。无缝接轨项目是对现有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创新,是完善服务链条的重要举措,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具有创新意义。

第五,多部门合作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区禁毒办重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戒毒工作,指导社工与北大医院、康宁医院、深圳大学等建立合作机制,在戒毒 3 康复人员转介、心理干预等层面合力开展戒毒康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三)落实推进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工作。

福田区药物(xxx)维持治疗门诊成立后,区禁毒办第一时间委派一名禁毒社工驻守门诊,协助门诊统筹社工开展服务工作。截止2010年12月,门诊新入组受治者人数达到100人,每天服药人数约为70人。

为了开展好xxx维持治疗工作,社工协助门诊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制定了《xxx门诊奖励机制办法》、《xxx治疗中的相关检查规定》、《xxx门诊综合干预措施规范》、《社工服务流程与规范》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各项登记记录本,使各项操作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因为受治者为特殊人群,遵循服药规则仍有一定的困难,社工在工作中协助门诊对治疗者入组时及每月进行尿xxx定性检测,帮助阳性者进行分析、正面引导,帮助和关爱,及时为他们排除各种情绪问题,提高他们的尿检阴性率,预防偷吸xxx。受治者反馈此治疗安全有效,多数人生活有规律,工作服药两不误,家庭、社会功能得到了改善。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xxx,禁毒社工还协助xxx门诊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药物(xxx)维持治疗系列宣传活动,提高了门诊在治人数,并接待更多有需要市民的咨询和求助。

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 4 但由于此项工作是一个全新戒毒模式的实施,没有现成经验可遵循,因此,运行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正视和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完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作机制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完善。

《禁毒法》颁布并实施以来,对于如何执行社区戒毒等有关的戒毒条例迟迟没有出台,相关的戒毒政策、制度、措施也就难以制定,这给具体戒毒康复工作带来了政策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等影响。而在执行程序、落实监督、评估考核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也严重缺乏,没有专门的社区戒毒机构,社区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专业意识与专业知识,工作理念落后,工作随意性大,难以提供专业化服务,直接影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成效。

(二)责任划分模糊,缺乏有效协调机制。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涉及多部门的配合、联动,而各类戒毒部门或戒毒工作又分属于不同主管部门,如公安、司法、卫生、禁毒等,各主管部门有各自的工作立场和指标,责任边界的模糊,不仅导致各司其职,整体合力不足,甚至影响整个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展,使有限的戒毒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最终影响戒毒康复人员的利益。

(三)社会资源严重不足,未建立有效就业安置渠道。

《禁毒法》提出社区戒毒这一全新戒毒措施,旨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戒毒工作。结合目前我区工作实际,社工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社会功能修复、保持 5 戒毒成效等工作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如无缝接轨服务中,出所学员的交通、就业、住所安臵等中转性资源缺失,导致后续社区跟踪帮教难以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是健全法规政策,完善工作机制。

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和地方性规章,明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适用条件和执行、解除、中止等适用程序,使工作有依可循;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纳入有关评估考核体系中,建立科学系统的监督考核机制,调动禁毒工作人员积极性,保证工作开展成效。

二是明确工作责任,协调科学管理。

建立专门社区戒毒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明确划分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反馈机制,保持工作平衡局面,如xxx门应严格把握抓送强戒的标准,与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保持有效合作;有针对性、具体化、多元化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完善工作激励机制,保证戒毒康复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拓宽经费渠道,整合社会资源。

禁毒主管部门及相关成员单位应该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各部门通过社会宣传和倡导,呼吁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个人、基金会等公益组织提供物质、经费、就业岗位等资源,由禁毒主管部门联合市禁毒基金会、民政部门等给予一定激励措施,以吸引社会关注戒毒康复人员的生活改善。

中医康复体系调研报告范文 篇六

中国康复辅具市场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高达亿,约占总人口的,已成为世界上失能老人最多的国家,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 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到2400万,增速超过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此外,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继续呈现出老龄化、空巢化、高龄化加速发展的严峻形势,广大老年功能障碍群体对康复辅具的需求极为迫切。我国残障人口还有8502万之多,其中39%残障人有配置康复辅具的需求,但实际配置率只有10%左右。全国现有800多家康复辅具装配机构,平均每个机构要为1万多名残障对象服务。此外,全国各类康复辅具从业人员仅有1万多人,其中假肢、矫形器制作师1400多名,平均每万名肢体残疾人只拥有1名制作师。

一、康复辅具相关概念

1、康复辅具

康复辅具,亦称康复辅助器具,是指对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进行功能补偿、功能代偿以及改善适应环境能力的辅助器具、设备、仪器、技术和软件,广泛用于提高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帮助残障人实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职业重建。它也是辅助病人康复的器具。

2、康复辅具和医疗器械的比较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类医疗器械)。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3、适老辅具

适老辅具是康复辅助器具的组成部分,适老辅具亦称适老功能辅助器具,是指适合老年人在一定使用环境下辅助老年人克服特定环境障碍,以及充分发挥老年人潜在功能的器具。其主要功能作用体现如下:一是辅助老年人环境安全;二是辅助护理者减轻护理强度、提高护理效率;三是辅助老年人维护尊严、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其产品类别可分为:环境辅助类、护理辅助类、移位辅助类、移动辅助类、自我辅助类、沟通辅助类。这里“适老”理解为“适合、适应、适度、适用老年人”,“辅助”理解为“从旁帮助”。

适老辅具运用系列化产品、体系化服务、无工程化安装、家具化、中国元素化等手段来实现老年人生活空间的适老环境改造,即做到“水平零高差”、“垂直零距离”。在养老护理过程中,适老辅具和适老辅助技术是辅助老年人克服行动功能障碍、听力功能障碍、视力功能障碍、智力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维持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唯一手段。

4、适老辅具与残疾人辅具主要差别

二、康复辅具现状调研

目前发达国家康复辅具产品有40000余种。我国有1600余种,但仅约1/4的品种才有实际产品。高端辅具均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国产品种少、档次低、品牌认可度不高、质量有待提升,中低端产品可靠性不能充分保障。尤其是适老辅具产品低端化严重,智能化适老辅具产品方兴未艾,但国家仍缺乏统一标准。

(一)产能过剩低价竞争导致我国辅具全面退化

1、轮椅车

我国普通轮椅车市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而发展。但是,行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品价格较低,一般为150元-1700元左右,甚至个别产品利润空间只有10元。然而,手动功能轮椅车和电动功能轮椅车价格昂贵,品质好的多为进口产品。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300家企业具有普通轮椅车生产能力,年生产能力约为700万台左右,80%左右出口欧洲、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我国普通轮椅车行业经过二十年发展,出现了若干品牌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普通轮椅产品供应极大丰富,但是低价格竞争阻碍了轮椅车行业开展适配技术服务。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残障人和老年人使用的普通轮椅车没有适配过程,导致人车不符,丧失舒适度。

2、护理床

中医康复体系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