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通用3篇)

时间:2015-06-07 01:16: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年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 篇一

大年初一到初七是中国传统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日子,也是人们最为热闹喜庆的时刻。在这七天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春节习俗:

1. 拜年:大年初一,人们会穿着新衣,整齐地排队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在拜年时,长辈们会给小孩子压岁钱,寓意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2. 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晚上,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通常包含多种菜肴,象征着丰收和幸福。此时,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团圆的时刻。

3. 点燃鞭炮:大年初一零点,人们会点燃鞭炮,以驱走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鞭炮声响亮,也寓意着希望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万事如意。

4. 看春晚:大年初一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该晚会以歌舞、相声、杂技等形式,为观众送上一场精彩的演出。观看春晚已成为许多家庭的传统习俗。

5. 打扫房屋:大年初一,人们会彻底打扫房屋,以扫除旧岁的不吉利和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清洁过后,房屋会被贴上红色的春联和窗花,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6. 祭祖:大年初二,人们会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祭祖活动通常包括烧香、献花、祭奠等仪式,以示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7. 贴春联:大年初三,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对联,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和吉祥。春联通常由对仗工整的诗句组成,内容涵盖了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等美好祝福。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习俗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习俗,代表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希望。这些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充满喜悦和幸福。

大年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 篇二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大年初一到初七是春节期间最为热闹和喜庆的时刻。在这七天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以下是另外一些常见的春节习俗:

1. 走亲访友:除了拜年外,人们还会亲自去亲戚朋友家拜访,祝贺新年。拜访过程中,人们会互相交换新年祝福和礼物,增进友谊和亲情。

2. 观灯会:大年初一到初七,各地都会举办灯会活动。灯会以各种形式和主题展示灯笼和灯饰,如花灯、彩灯、龙灯等。观赏灯会是一种传统的节日活动,也是热闹喜庆的文化盛宴。

3. 吃汤圆:大年初一到初七,人们会食用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和谐。汤圆是由糯米面制成的圆形食品,内陷甜品馅料。吃汤圆的习俗源远流长,代表着新年的美好愿望和家人的团聚。

4. 猜灯谜:大年初三晚上,人们会聚集在一起猜灯谜。灯谜是一种由谜底和提示组成的谜语,人们通过猜谜来娱乐和增进智力。猜灯谜的习俗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剪纸:大年初四,人们会剪纸以装饰房屋。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通过剪裁纸张来制作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剪纸作为装饰物,可以增加节日氛围,也具有驱邪辟邪的寓意。

6. 玩扑克牌:大年初五,人们会聚在一起玩扑克牌。扑克牌是一种传统的娱乐活动,人们会通过斗地主、斗牛等游戏来消遣时光。玩扑克牌的习俗已经流行了几十年,成为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娱乐方式。

7. 看龙舟赛:大年初六,一些地方会举办龙舟赛。龙舟赛是一种传统的划船比赛,参与者划动龙舟划桨,展示团队合作和力量。观看龙舟赛是一种受欢迎的春节活动,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验。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习俗丰富多样,每个习俗都有着特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这些习俗不仅仅是一种庆祝活动,更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和祝福。通过参与和传承这些习俗,我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增进家人和社区之间的联系。

大年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 篇三

大年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都有不一样的习俗,那具体是什么习俗呢,我们来了解了解吧。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大年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希望对您有帮助。

  春节大年初一

  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炮仗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大年初二

  回娘家: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祭财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春节大年初三

  饿鬼日:到了大年初三,旧习称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赤狗日:年初三又称赤狗日,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所以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凶煞。

  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以为如有犯者,会导致谷物减产。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

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春节大年初四

  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春节大年初五

  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路头神: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

  春节大年初六

  正式开业: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

  送穷鬼: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挹肥: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春节大年初七

  吃素面线:在台湾地区,大年初七称为“七元”,也就是人的生日,所以这一天要吃素面线。华人庆生日,多有吃面线的习惯,长长的面线就是代表富贵长寿,所以,初七吃面线,也含自己庆祝生日的意义。

  补天穿:说是人日多阴,好像天穿了洞,要帮它补一补,以免大雨成灾。于是以年糕祭神,叫做补天。

  吃七菜羹:大年初七“人日”,人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应该重新打起精神,开始努力工作了。

大年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