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用药的论文范文 篇一
宠物用药的重要性和挑战
引言:
宠物用药是现代宠物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宠物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宠物用药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然而,与人类用药相比,宠物用药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本文将探讨宠物用药的重要性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重要性:
宠物用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宠物也会生病、受伤或患上慢性病,需要适当的药物治疗。合理的宠物用药可以帮助宠物恢复健康,提高宠物的生活质量。同时,宠物用药也是宠物养护的一项基本任务,它可以预防宠物疾病的发生,保护宠物的健康。
挑战:
然而,宠物用药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宠物用药的需求与人类用药存在差异。宠物的生理结构和代谢方式与人类不同,因此需要专门研发的宠物药物。此外,宠物用药的剂量、用法和疗程也需要根据不同宠物的特点进行调整。这需要兽医师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宠物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宠物用药的质量和效果,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首先,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兽医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最新的宠物药物研发和用药指南。其次,加强宠物药物的研发和监管。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宠物药物的监管,确保宠物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最后,宠物主人也要增加对宠物用药的了解和参与。只有宠物主人了解宠物的健康需求,才能更好地与兽医师合作,确保宠物用药的有效性。
结论:
宠物用药在宠物养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宠物用药面临着一些挑战。通过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宠物药物的研发和监管以及增加宠物主人的参与,可以提高宠物用药的质量和效果。宠物用药的发展将为宠物的健康和养护提供更好的保障。
宠物用药的论文范文 篇二
宠物用药的创新技术和趋势
引言:
随着宠物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宠物用药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技术和趋势。这些新技术和趋势不仅提高了宠物用药的效果,还为宠物的健康和养护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将探讨一些宠物用药的创新技术和趋势,并分析其对宠物用药领域的影响。
创新技术:
宠物用药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技术。其中之一是基因治疗技术。基因治疗可以通过改变宠物的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这种技术可以为宠物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另一个创新技术是纳米药物技术。纳米药物可以通过调控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效果,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些创新技术为宠物用药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推动了宠物用药领域的发展。
趋势:
除了创新技术,宠物用药领域还出现了一些趋势。首先,个性化治疗趋势逐渐兴起。宠物主人更加注重宠物个体的健康需求,要求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其次,自然疗法和中草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宠物主人的关注。宠物主人希望通过自然疗法来改善宠物的健康,减少对药物的依赖。这些趋势促使宠物用药领域不断创新,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影响:
这些创新技术和趋势对宠物用药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它们提高了宠物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个性化治疗和纳米药物技术可以根据宠物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其次,它们丰富了宠物用药的选择。宠物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满足宠物的不同需求。这些影响推动了宠物用药领域的发展,为宠物的健康和养护提供更多的选择。
结论:
宠物用药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技术和趋势,如基因治疗技术、纳米药物技术、个性化治疗趋势和自然疗法趋势等。这些创新技术和趋势不仅提高了宠物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还丰富了宠物用药的选择。宠物用药的创新技术和趋势将为宠物的健康和养护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宠物用药的论文范文 篇三
一、资料来源与分析内容
1.资料来源20__年1月~6月正式出版发行的三类(基础医学类、药学类、综合类)医学核心期刊[1],共51种期刊1617篇研究论文。2.分析内容分别统计51种核心期刊中刊载动物实验论文期刊所占比例;统计刊载动物实验期刊中论著、实验研究、研究论文栏目中动物实验论文数及所占比例;所统计论文中使用各种实验动物的分布情况;统计论文书写中反映的获得资助情况,根据论文中脚注,按国家级资助、省部级资助、军队资助、高等院校资助、未注资助分类统计;分析论文中写明使用动物级别及动物来源论文数及比例。
二、结果
1.三类核心期刊中动物实验期刊数及其中动物实验论文数由表1可见该三类期刊中动物实验研究论文较多。基础医学类占期刊总数85,医药类、综合类分别占85、72,平均80。该类期刊中动物实验论文数占论文总数:基础医学为50、医药28、综合类35,平均39。
2.论文中各种实验动物分布从表2可知我国实验动物研究使用了大鼠、小鼠、兔、豚鼠等10余种,其中大鼠使用分布最高,小鼠次之,兔、豚鼠、犬使用也较常见。
3.论文书写中获得资助情况各类研究占比例最高的是未注明资助的项目,为,其次为国家级资助项目、省部级资助项目、军队、高等院校资助项目(见表3)。
4.论文中写明动物级别次数及比例、动物来源数及比例1617篇论文中629次使用动物,多数能写明动物种类、体重、性别、数量,有366次写明了动物来源(约58),仅有38次(约6)写明了动物级别[2],其中普通动物(一级动物)7次,清洁级(二级动物)17次,无特殊病原体动物(三级动物)16次,无菌级(四级)0次。
三、讨论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科技期刊更是一种多功能的复合型信息传播工具,是直接地、系统地传播科技知识和创新成果的载体。实验动物是医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几年来我国医学实验动物事业在法规的制定、科学管理、专业建设、科研水平、动物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仍存在着差距。基础医学、药学、综合医学是医学中使用实验动物较多的学科,通过20__年发行的在各专业享有较高声誉的核心期刊中相关信息的分析,注意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认识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从我们的分析中可见,基础医学、药学、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涉及实验动物的期刊数、论文数和比例都很高,平均为80、39。可见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的实验动物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个世纪,人与自然、人与健康的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要靠生命科学研究来解决。在世纪之交的当今世界,要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做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就要充分认识实验动物工作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动物工作,使实验动物科学水平更好地适应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
2.因地制宜发展实验动物工作从论文分析中可见,目前我国动物试验用量最大的是大鼠、小鼠、兔、豚鼠等动物,一些动物用量很小。因此我国既要有较具规模的大型实验动物中心,而一般的实验动物中心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搞小而全、低水平重复,要确保饲养设施、饲养动物都达到医学实验动物的要求。
3.论文书写中应注明获得资助情况本次分析的论文中39使用了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研究多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其目的是发展医学科学事业,培养科技人才,增加国家的科技储备,科研经费和科研设施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必备条件。从这些研究被资助情况看,未注明资助的论文最多,其中包括无资助项目和有资助却没注明资助的研究项目。国家、省部各级科研基金的资助,促进了基础医学研究的稳定发展,发现和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当前处于科研体制改革时期,科研工作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解放思想、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多渠道筹集科研资金亦是科研发展的方向,研究论文若注明资助情况则便于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了解更多的科研信息。当前许多科技期刊在稿约中明确提出论文要注明资助情况,比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等,因此有资助的研究在论文中应注明资助情况。
4.动物实验论文书写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从分析的论文看,有关实验动物的书写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论文能够写明动物种类、体重、性别、数量,但写明动物来源的只有约58,仅有约6的论文把所用动物的级别写明了。1999年xxx55号令《医学实验动物实施细则》是我们开展工作、对实验动物进行依法科学管理的依据。55号令第一章第七条明确规定:xxx科研课题立项、科研成果鉴定、发表学术论文……,将有无实验动物合格证书作为申报、审批的基本条件。医学研究对实验动物的要求也有明确规定:普通实验动物(一级)只能用于教学试验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实验,xxx级课题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等科研实验必须应用二级以上的实验动物。由此可见:①医学科研需要使用二级及以上的实验动物;②实验动物论文尤其应注明动物级别,也应介绍动物的种类、数量、品系、性别、体重、来源,以使论文更能准确反映科研工作,增加其科学性、可比性、可重复性。
宠物用药的论文范文 篇四
引言
1.化学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地位
基础化学的作用
基础化学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基础,而化学又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基础化学在畜牧兽医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掌握基础化学是学好畜牧兽医专业课的前提。
分析化学的作用
分析化学中包含的各种分析方法在现代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在畜牧兽医专业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由于分光光度法的操作简便、分析快速等特点,在兽药品的分析中应用广泛。
生物化学的作用
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专业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因此,学习了解生物化学的知识,对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
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安排给课堂教学,而安排的实验、实习环节很少。这种现象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缺乏资金;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对实践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则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由于没有实践环节检验学习的成果,学生们往往会在学习结束后就将所学的知识忘记。这样根本就达不到高职实践教学的效果。
教材不能适应发展
有的学校所用的教材中的内容陈旧。现代科学的发展飞速猛进,尤其是化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然而,有的教材中的大篇幅内容还是注重于传统知识的讲解,对现在化学知识的进步却很少阐述。其次,教材的编排中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知识过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正常的教学设置下,化学等基础课程应该在大一上学期开设,以满足以后专业课学习的需要。然而,由于扩招导致教师、教室和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短缺,有的学校就将基础化学课程延后至后面学期,这就导致化学课和其它基础课同时上课的局面。其次,由于教学资源有限,高职基础教学中压缩基础课教学的现象就在所难免。教学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教学效果必定打折。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对待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态度不同。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就可以不用认真学习。比如,对待有机化学的态度就不像对待动物营养和兽医临床诊断等专业课那么积极,因此学生上课也不积极。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了对化学基础课的认识程度不够。
3.探讨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综合性的人才,如果学生只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显然在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探索教学方法上,我们不是要完全颠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之后,再加入新的教学理念,比如将互动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入,并且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配置,注重教学效率。设置一些新颖的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训练开放性思维。此外,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考核评价。在对学生进行测评的时候,要将平时测验,课堂提问等的成绩与期末考试的成绩一起加全后计入最后的成绩。同时,教师要多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联系起来,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引入合适的教材
由于教材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所以要引入能适应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的教材。教材应该具有以下特色:(1)内容新颖,能与现代化学的发展和社会应用相同步。(2)趣味性、启发性与知识性相结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并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内容编排深入浅出,既有一定的深度,但不能晦涩难懂。(4)突出实用性,紧密联系畜牧兽医专业队化学的需要。具备合适的教材后,才能使教学的效果提高。
设置合理的课程教学时间
学校在课程安排时,将化学等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教学,并且要将授课时间长短合理安排,不能只讲时间压缩,应当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化学课程,并应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前学习完化学基础课,这样才能使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有保障。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大胆创新,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的需要,不断调整化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注重教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明白化学对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在思想上改变传统的化学课程的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使化学教学效果有实质性的效果。
结论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文化素质是高职教学的主要目的。由于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课,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改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为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宠物用药的论文范文 篇五
摘要:
组织胚胎学课程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验课程对于理论课程的辅助作用非常重要,研究主要区别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从教师、学生、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实验课程的改革。通过改革后,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度,同时对于组织胚胎学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
动物医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组织胚胎学
动物医学门类的实验课程与其他理科项目的实验课程不同,需要用到动物实体或标本。组织胚胎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主要的形态学课程之一,是动物解剖学的内化和延伸。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包含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通过理论课程的讲述使学生对每个器官组织的形态有所掌握,实验课程则是对理论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通常的实验课程都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辅助,但组织胚胎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程对学生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同时组织胚胎学又是微观形态学科,多数的概念是从具体的组织形态和结构中抽象出来的,不太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动物组织学的实验课程要有所设计,灵活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理解、特征性记忆和学生能力等学习效果。
1、传统的.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方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观察为辅,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课程的学习,在教师讲述完一堂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后,由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切片标本观察。这种教学方式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常用的。但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就像流水线一样,将教师要求观察的切片,通过观察后将所观察到的切片标本的大致结构在纸上进行绘图,绘图后将结果交给教师检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提示和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完成和说明所观察到的标本,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而教师对学生实验课程的掌握与否最终只是通过学生提交的绘图来判断,这种方法会导致教师根据学生的绘图情况进行错误的判断,对理论课程的理解是十分不利的。
2、改革实验课程模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针对于传统的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弊端,同时为了贴近近年来教育部对人才质量培养的各项要求和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本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紧紧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要求,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课程设置改革
组织胚胎学属于形态认知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很重要,像其他课程一样,理论课程学时多、实践课程学时少,对于课程的掌握是不利的,实践课程教学对提高整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因此,从源头上课程设置方面就应入手,调整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比例,大大提高实验课程的课时数是最有效的,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调整实验课时数是最为合理有效的。
2.2从教师入手改革
教师对于课堂的重要性来说是毋庸置疑的。推进实验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教师入手。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意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课程改革来说,尤为重要。从教师入手,首先要求教师对于课程做到烂熟于心,并且要将这些知识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传播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受并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产生兴趣后自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挖掘,从而达到想要去掌握。其次,教师要对实验课程有计划,包括要求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对理论课程进行理解,知道即将进行的标本观察是哪些内容?大体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特征性的结构?这些可以在上课时进行提问,从而知道学生是否进行预习和理论的理解程度如何。这样就避免在上课的时候要占用一部分学时对学生讲述实验课内容及如何进行操作,标本片子的主要形态结构是什么等等。学生主动掌握的肯定要比教师告诉的印象更深,且不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2]。从教师入手,还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随堂指导,避免出现教师拿了一堆片子给学生,学生自己看不懂,找教师找不到的情况。另外,对学生指导,一定要体现指导的作用,而非自己代替学生操作,导致学生完全依赖教师,不重视实验,不能提高实验技能,更谈不上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教师入手,要求实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教师不严格要求,会造成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程,认为实验课程可有可无,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践”,抓好学生的思想转变是根本。
2.3从学生入手改革
教师课程准备得再充分,手段形式再多样,也需要有学生的配合。从学生入手,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从学生的观念中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让学生了解组织胚胎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实验课程进行巩固,否则,空有理论不会知道具体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例如,在讲述“细胞膜”的结构时,常说“两暗夹一明”,如果不通过电镜观察,完全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由此学生可知晓实验课程对理论的辅助确实非常重要。让学生了解平时不学习、考试时突击的情况对于组织胚胎学课程是行不通的。只要学生思想上重视了,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多手段化教学,学生的动手操作自然就融入进课程教学了。
2.4多手段化教学改革
宠物用药的论文范文 篇六
摘要:
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临床特征为组织器官水肿、神经症状、低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剖检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主要侵害断奶后5-14天或刚转入肥育群的断奶仔猪。从病源、流行医学、诊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猪水肿病;血清型;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流行特点;防治
前言
仔猪水肿病(又名仔猪肠毒血症),是断奶仔猪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本病是由一定的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多发于1-2周后的仔猪。发病率10%-25%。致死率高达90%以上。病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水肿为主要特征。一时发病,很难挽救,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凝难病症之一。目前,对仔猪水肿病的病理机制尚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本病与饲养管理及气候变化有直接关系。致病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仔猪肠道内。但在哺乳条件下并不致病。在适当诱因的作用下,如断奶或饲料突然改变,以及天气骤然变化,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内正常微生物之间的微生态平衡破坏,促进了溶血性大肠杆菌的增殖,产生大量肠毒素,导致了水肿病的发生。
一、仔猪水肿病病原血清型
血清型抗原结构比较复杂,主要出菌体(0)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抗原组成。按照菌体抗原组成成分的差异,可分为若干血清型,再根据荚膜和鞭毛抗原组成分为若干亚型。迄今,已确定的大肠肝菌O抗原有171种、K抗原80种、H抗原56种。虽然已知的血清型可达上万种之多,但致病性的大肠杆菌血清型数量却非常有限。引起猪水肿病的血清型一部分与仔猪黄痢相同,常见的有O2、O8、O138、O139、O141等群,但表面抗原有所不同,大多数菌株能溶解绵羊红细胞。
二、发病机理
致病菌及其毒素引起猪水肿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是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其常见O抗原群以O139最常见,尚包括O8、O138、O139、O141、O149等[]。
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包括F18ab(F10)菌毛和类志贺氏样毒素n型变异体SLT-IIV、TL、Sta、STb和STx2e致水肿毒素。致水肿大肠杆菌产生的水肿毒素(水肿因子,EDP)是一种血管毒素,EDP是一种热不稳定蛋白,能够引起典型的水肿病的神经症状和动脉管病变及脑水肿。
三、临床症状
在疾病暴发初期,常见不至症状就突然死亡。临床症状主要与神经和血管损坏有关,临床检查可以发现在出现神经症状之前就有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偶尔在临床上可见下领、胸腔、腹腔、会阴部位等皮下水肿,有时可见躯干腹部的皮肤不规则发红。由喉头水肿导致声音嘶哑,濒死其表现出严重呼吸困难,个别猪在疾病早期会发热,被感染猪通常表现便秘,但若大肠杆菌病原株产生肠毒素,在水肿病症状出现之前1-2d会出现腹泻。最急型:发病突然,发病初期病猪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共济失调,行走摇摆,很快倒地,四肢呈游泳状态。眼结膜高度充血,叫声嘶哑,心跳加快,一般几小时内死亡。急性型:病猪在眼睑、颈部、耳部、鼻部发生水肿,严重的引起全身水肿;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导致蹒跚样步态,它可发生在后肢、前肢或两者。可发展到共济失调、麻痹和倒卧,共济失调的猪通常表现为颤抖或痉挛跑动或四肢划水运动,肌肉震颤,不时抽动,似游泳状;体温一般不升高。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呼吸快而浅表,心跳每分钟150次以上,后期张口呼吸,嗜睡或昏迷,病程1-2b,极少数能存活。亚急性型:食欲废绝,精神沉郁,体温大多正常。眼睑、鼻、耳、下颌、颈部、胸腹部等水肿,其中耳朵水肿为最为明显。皮肤发亮,指压有窝,重症猪水肿时上下眼睑仅剩小缝隙。但65日龄病猪水肿不明显。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左右摇摆,站立不稳,形态如醉,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突然猛向前跑。很快出现后肢麻痹、瘫痪,卧地不起。有的病猪出现便秘或腹泻。触诊皮肤异常敏感,叫卖嘶哑,皮肤发绀,体温降到常温以下,心中加快,最后因间歇性痉挛和呼吸极度困难衰竭而死亡。
四、病理变化
病理剖检出于该病病程短,病猪皮肤贫血苍白,有时发红。牲性病变是胃壁、结肠肠系膜、眼睑和面部以及颌下淋巴结水肿。①眼睑水肿,水肿液为无色透明的胶胨状。有时于颞部、下颌间、后颈、股前及腹股沟等皮下也能见到水肿。鼻黏膜有散在出血点,鼻黏液增多。②胃肠壁水肿,水肿主要发生在幽门附近的胃大弯部,严重的可扩展到食道和整个胃底部。少数病例水肿面积较小,仅有五分硬币大小或更小。水肿部胃壁显著增厚,可达1-2cm,浆膜平滑有光泽,剖开时自切口处流出水肿液,切面上见到水肿液浸润于黏膜与肌膜之间显著增宽,呈灰白色或黄色透明的胶胨状。大结肠和盲肠也常见同样的水肿,小肠水肿发发率低且程度也轻。部分发病猪不表现明显的胃壁水肿,而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变化,在临床上出现下痢,剖检胃肠黏膜分泌的黏液显著增多,黏膜上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或出血点。随后可逐渐出现胃肠壁水肿。③结肠袢肠系膜呈透明胶胨样水肿,充满于肠袢间隙。全身淋巴充血水肿,有时还有出血,以肠系膜淋巴结的水肿为最严重。④临床有神经症状的猪脑干部有脑软化灶,并且两侧对称发生倾向。软化灶呈灰黄色,切面上秒显凹陷。有时软化灶多髓质延伸至尾状核,还有一侧性分段状或两侧灶性分布的情况。⑤有时可见心外及呼吸道黏膜处有少数出血点,肺充血水肿,肾周围组织水肿。
五、流行病学
传染源
细菌多在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肠道内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繁殖,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
易感动物
主要发生于42-105日龄断奶前后的仔猪,有时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也偶有发生。体格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见。
传播途径
病菌通过粪便被排出体外,污染饲料、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健康仔猪。
流行特点
该病病死率较高,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只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有时散发。在猪群中发病率为10%-35%,但各群、各时期有差异。春秋产仔季节发生较多,般每年3-5朋为发病高峰期,以后逐渐减少。同年8-10月又有所回升。在仔猪群中,部分仔猪常突然发病,迅速死亡。在某些猪场观察,大多是体格健壮、营养良好的仔猪发病。总的趋势是发病率差异较大,致死率高(50%-90%),一般不广泛传播。集约化饲养、气温变化、饲养条件改变、免疫状态和其他感染因素的存在可诱发该病。
六、预防措施
1、每批仔猪转入前和转出后,应把猪舍、门窗、墙壁、地面等用水冲干净,再用的氢氧化钠喷洒消毒,以喷湿为宜。母
猪转入产仔舍前3天,用的高锰酸钾或者1:600百毒杀喷洒消毒。母猪产仔后每天清理一次粪尿,保持产仔舍的干燥与清洁,每隔2天用的高锰酸钾消毒一次,有利于杀灭圈舍及周围环境的致病菌。
2、在母猪临产前40天和15天,分别肌肉注射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每次每头2毫升,以增强母猪血清和初乳中大肠杆菌的抗体。怀孕母猪临产前第7天和第2天,分别肌肉注射猪水肿抗毒注射液10毫升,可确保所产仔猪得到保护。加强哺乳的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在饲料中添加的金霉素饲喂。仔猪断奶前后皮下注射K88和K99基因工程苗三分之一头份,可明显降低腹泻及水肿发病率。
3、仔猪35日龄-40日龄断奶为宜。断奶前1天-5天渐减少喂乳次数,严禁突然断乳。调整饲料配方,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3周龄内蛋白质不高于19%。饲料应多样化,保持饲料新鲜洁净。断奶初期补料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断奶后限喂一周青饲料,逐渐增加精饲料。
结论
根据致病菌菌特性、血清型,证实仔猪水肿病蚰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致病菌均能产生肠毒素,致病性极强,我们可以从临床症状初步确定病因,通过解剖病理变化进一步进行确诊。
对已发病的情况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严格遵循强心补液的原则,如口服补液盐或5%葡萄糖,也可用痢菌净、新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减少实际生产中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