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美育论文范文(推荐6篇)

时间:2016-09-09 01:22: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化学与美育论文范文 篇一

化学与美育的融合:探索科学与艺术的交互关系

摘要:化学与美育是两个看似不同领域的学科,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本文通过探讨化学与美育的交互关系,旨在引发人们对于科学和艺术结合的思考,并探索如何将化学与美育融合于教育中。

关键词:化学、美育、交互关系、教育

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而美育则是通过艺术和美的表达形式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尽管它们在学科内容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化学与美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化学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往往具有美的特点,而美育则可以通过艺术形式来展示化学的魅力。因此,将化学与美育融合于教育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正文:首先,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美学元素值得我们关注。化学实验中的试剂和仪器往往具有丰富的颜色和形状,如鲜艳的指示剂颜色、晶莹剔透的晶体等。这些美学元素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观察和描述这些美学元素,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化学实验结果的美学价值也不容忽视。化学反应中产生的颜色变化、气体的释放和物质的转化都具有美的特点。例如,铜离子溶液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会出现颜色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火焰试验”。这个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反应的美,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此外,美育可以通过艺术形式来展示化学的魅力。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形式可以将化学的抽象概念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通过绘画可以展示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和分子结构,通过摄影可以记录化学反应的瞬间,通过雕塑可以呈现化学实验中的仪器和装置。这些艺术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化学的美。

结论:化学与美育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和艺术活动,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来感知和探索化学的世界。此外,教育部门也应加大对化学与美育融合的支持和宣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 化学与美育的融合:教育实践与思考[J]. 化学教育,2020,(3):10-15.

2. 王五,赵六. 从美育角度探索化学实验教学[J]. 化学与美育,2021,(2):20-25.

化学与美育论文范文 篇二

化学与美育的融合:培养创造力与创新思维

摘要:化学与美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通过探讨化学与美育的融合教育模式,旨在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发展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美育、融合教育、创造力、创新思维

引言:化学是一门需要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学科,而美育则可以通过培养艺术创造力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化学与美育融合于教育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正文:首先,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试剂和仪器,并分析实验结果。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独特的研究问题和创新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美育可以通过艺术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表达。例如,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通过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创作能力。这些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此外,化学与美育的融合还可以通过项目学习来实现。项目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并通过艺术形式来展示实验结果。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论:化学与美育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在化学学习中体验和探索美的存在。此外,教育部门也应加大对化学与美育融合教育模式的支持和推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 化学与美育融合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化学教育,2020,(3):10-15.

2. 王五,赵六. 从美育角度探索化学学习的创新方法[J]. 化学与美育,2021,(2):20-25.

化学与美育论文范文 篇三

美感或对象的美,常常是唤起人的求知欲的诱因之一。人对大自然的统一、和谐等等美妙现象的倾慕,常常勾起他们探求其内在奥秘的热情,对美的追求成为科学认识的动机之一。许多科学家沉迷于对宇宙天体的科学探索活动,起初并不是出于实用的考虑,而是受天体之美引起的愉悦和惊奇的驱使。爱因斯坦甚至认为,相信宇宙是完美的信念,就象宗教热情令人如痴如狂一样是,科学家们不屈不挠地探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反之,激不起美感的东西往往会抑制人的求知欲望,泯灭探究它的热情。忽视了学生的审美生活,缺乏美感体验的课堂教学,会不可避免的成为理智的负担,变成了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运动,枯燥乏味,令人窒息,焕发不出生命活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审美施教,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展现美的内容,揭示化学的科学美,便能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愉悦心境,产生美的体验,实现愉快学习,活跃学生思维,并激发探究的欲望、创新的精神,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

化学与美育论文范文 篇四

2017版的新课程标准已经全面推行,学科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认识丰富多彩、与人类生活命运相关的化学知识.新教材《化学与生活》正是在此基础上孕育而成.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从而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增强学生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立志用化学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兰建祥.浅议化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误区[J].教师论坛,2007(4):11.

[2] 周建美.化学中不可忽视的美育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2):93.

[3] 卢修禄.中学化学教育中的美育问题[J]西北职教,2009(2):49.

[4] 李敏.谈谈化学教育中的美育[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8.

本文点评,此文是关于化学教育和美育和作用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化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化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化学教育引用文献:

化学与美育论文范文 篇五

人们欢迎、支持一种理论,拒绝、摒弃另一种理论,有时除了美的理由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任何理由。一种理论,如果能激发美感,即使它有点异想天开,也容易被人接受。例如,开普勒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只是因为这个理论具有和谐简单的数学美。狄拉克甚至认为,在审美方面不悦人的理论很可能与真理相去甚远。在化学发展史上,凯库勒提出的苯环结构,不但因为在当时其理论的合理性,而且因为其极具美感的形状,很快为人们所接受,并沿用至今。质量守恒定律、勒夏特列原理,看似单调、抽象、枯燥,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它用高度简练、概括的语言,揭示大自然中纷繁复杂的物质变化,这种凝练的简约之美,是深奥的、理性的、智慧的,没有明显的感性形象,必须用审美的意识去体察,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指导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理解和品悟理论中所蕴涵的美,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接受它。

化学与美育论文范文 篇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xxx.马克思xxx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李开复、范海涛.世界因你而不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7][德]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M].韦启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M].金林祥、张雪蓉.编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5

[5]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2

[6]赵汀阳.论可能的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0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学生化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学生饮料投化学品引用文献:

化学与美育论文范文(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