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古诗》

时间:2013-09-08 07:24: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春晓》

  【课时目标】

  1、认识前面6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春晓》,背诵《春晓》。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

  学习“古、诗、首”3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1、读通:

  ⑴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齐读诗题)

  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⑵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⑶ 指名背诵。

  ⑷ 认记汉字: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2、理解感悟:

  ⑴ 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⑵ 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 交流讨论学习:

  ① 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鸟、风雨、花)

  ② 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

  (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③ 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

  (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吟诵:

  ①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②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2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校五年级共48人。班额较大,不过,大家都很爱学语文,上课时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课前也可以自主的预习课文,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的能力,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习惯良好!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这些,诗人都是得不到的。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难点分析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展示古诗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们的脑海里一定储存着不少的古诗吧?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古诗背给同学听一听吗?

  2.生展示古诗。

  3.同学们背得很有韵味,也很精彩。在这些古诗中,有描写祖国壮丽山川的,有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有倾诉思乡之情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咏马的诗。板书课题。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诗人,随机让学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谈谈对作者的了解,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介绍背景。(课件出示)

  (2)都描写了马。随机设疑:写马只为写马吗?对此我们需要认真体会。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房兵曹胡马》。

  (1)指名朗读古诗,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诗的前四句正面描写了马的哪些外形,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首句交代胡马的产地,来自“大宛”。二句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接着,三、四句从静动两方面续写马的形态,尖耳、蹄轻,生动地描写出马的体态的俊健。

  (3)作者向我们刻画了一匹怎样的骏马?

  (4)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把骏马之神之灵之骏写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5)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看到这匹宝马良驹时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欣赏、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6)古诗后四句,作者笔锋一转,描写马的品格。借写马的品性,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更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

  (7)“骁腾”、“横行”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8)它为什么能“所向无空阔”?想象一下,房兵曹的这匹好马驰骋疆场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交流。

  (9)看到这匹宝马良驹,即可想象它的英勇善战。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10)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作者对宝马良驹的赞誉,对友人的激励,抒发着自己踌躇满志,充满远大抱负的情怀,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11)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四句是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雄健神骏,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后四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英豪之气。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杜甫的灵感焕然喷发,于是他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胡马”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杜甫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及诗人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壮阔胸襟!

  (12)指导朗读,配古典乐曲。(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13)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境。

  2.学习《马诗》。

  (1)过渡:如果说杜甫笔下的马是雄健俊美的,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

  (2)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学生小组试讲,感知诗意。

  (4)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6)指导朗读。生读,评议。

  (7)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8)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3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

  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

  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一)学习古诗《雪》

  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

  (1)简介作者尤袤

  (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

  (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二)学习古诗《江雪》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

  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诗句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其中一首诗描述的景象。

  3、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教师语言:同学们,俺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李白、杜甫的诗歌艺术达到了唐代诗歌的顶峰,后人赞叹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今天,老师带来了他俩的写景诗各一首,想学吗?有信心学好吗?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一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四个生字及一个多音字“行”,认清“疑”的字形;后两遍读对停顿。

  检查自读情况。

  ⑴指名读诗,正音

  ⑵指名读诗,指导正确停顿

  2、再读,读懂词意

  ⑴自由读诗,根据注释用自身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出示注释:

  《望庐山瀑布》

  ①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俺国名山之一。

  ②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③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出现出紫色。

  ④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⑤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绝句》

  ①.黄鹂:黄莺。

  ②.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③.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终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④.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所以说长江万里船。

  ⑵交流诗意,朗读古诗

  ⑶教师范读,指导方法

  教师语言:读诗词文章,要理解作者,要理解作品,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俺在读书时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自身当成作者,快乐着作者的快乐,悲伤着作者的悲伤,然后通过诵读的声调、节奏等表达自身的情感。

  三、想象画面,体味意境,品味语言

  (一)三读,想象画面,体味意境

  1、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是杜甫,轻声读诗,发挥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古诗,注意重音,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壮美/秀美)

  (二)四读,品味语言

  1、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伟大的诗人都很注意遣词造句,默读古诗,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

  ⑴品味“生”、“挂”、“飞”、“落”

  ⑵品味“含”。

  ① 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

  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

  ②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俺们无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

  俺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俺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溢生机。这个“含”字用得真妙。

  ③让俺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四、再读课文,背诵默写

  指名背诵,当堂默写

  五、安排作业,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作业指导

  1、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答案)

  2、同学作业情况摘记

  3、作业评讲与矫正性练习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5

  教学目标

  知识: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6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

  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

  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

  (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⑷ 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3、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⑴ 感悟韵律:

  ① 齐读古诗。

  ② 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③ 自由练习朗读:

  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⑵ 感悟节奏:

  ① 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② 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 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⑶ 想象意境:

  ① 课件或挂图:

  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② 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⑷ 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1、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处:⑴ 引导书写“夂”。

  ⑵ 捺要写出小“脚丫”。

  (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2、学生练习。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7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俺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俺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同学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同学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沛了解同学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同学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同学对优秀保守文化的热爱,丰富同学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俺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同学背诵古诗)古诗为俺们出现出美的意境,让俺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俺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同学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效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俺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同学,在感受画面后,启发考虑,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身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同学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同学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同学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同学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背诵。

  (同学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同学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同学认读。

  2、同学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同学评价。

  4、同学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同学展示的机会,体验胜利的快乐,促进同学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同学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同学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同学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同学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身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同学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同学自学,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同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同学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同学评点。

  4、同学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同学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同学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同学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同学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协助同学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俺会填”,引导同学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身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效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示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绩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8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二、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2)“粒”左窄右宽。

  (3)“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五)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2)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2)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六)教学后记:

  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9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俺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知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知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括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同学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0

  微课题研究小组

  抓住关键词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研究

  教学内容

  4.秋天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2.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策略/方法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课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什么问题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

  二、精讲点拨,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指名领读齐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提问: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我们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并交流反馈。

  6.齐读。

  7.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

  8.小结: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三、有效反馈,布置作业:

  1.小结:读了这一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诗歌,背诵全诗。

  ②听写生字词,描红习字。

  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

  ④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课后词语,并反馈。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①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画画谈谈自己的理解。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②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其中,你喜欢什么呢?把描写这一景物的语句勾画下来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批注上你的体会。

  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组织讨论: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谈话“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出示分组活动内容: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1-1揭题,生齐读课题。

  1-3生自由谈

  2-1生自读全诗

  2-4教学易错字

  2-7生思考

  3-1创设情境,学生发言。

  3-2引导学生在图画中、从身边景物、人物、事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秋天的特点。

  1-2学生质疑

  2-1让学生有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品析,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2组织学生讨论。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1

  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

  单元内容: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教学设计: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岭壁》。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4.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作品。

  2.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题西林壁》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大家猜一条谜语,谜底是一位诗人的名字,看谁最先猜出来。听好了: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不但诗写得好,他的书法作品、他的画、他的在中国历史上都极负盛名,他和他的父亲、弟弟合称“三苏”,他是谁?(苏轼)。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诗《题西林壁》。(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可以知道这首诗有关的哪些信息?

  (这是作者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诗)

  3.检查预习,指读正音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注意平翘舌。

  (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题西岭壁

  横看 / 成岭 / 侧成峰,

  远近 / 高低 / 各不同。

  不识 / 庐山 / 真面目,

  只缘 / 身在 / 此山中。

  (3)全班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二、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想想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

  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

  3.交流学习所获。

  (或解说诗句意思;或展示绘画成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向远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庐山景色却各不相同。

  4.明明是同一座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

  (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5.那苏轼到底从几个角度看了庐山呢?看到了几种结果呢?(六个角度,看到了六种不同的结果。)那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

  6.(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吗?“我站在(),看到庐山像()。”

  7.“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什么呢?(身在此山中。)

  8.齐读“不识 / 庐山 / 真面目,只缘 / 身在 / 此山中。”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三、熟读成诵,领悟诗请

  1.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时写下的一首哲理诗,诗人不但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更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咱们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读出庐山的奇丽景象,更要读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恍然大悟。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用多种形式朗诵此诗(小组比赛、指名朗诵、全班齐诵等。)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其实不仅观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样。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画杨桃》)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收集材料,拓展学习

  1.教师小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咱们说过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你找到了哪些?咱们交流交流吧。

  2.学生自己建立“苏轼小档案”,鼓励学生根据收集和交流的材料自己设计各种形式的小档案,可以配图画,可以编作品目录,可以写名篇、名句,还可以写成前言、后记等。

  五、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编写“苏轼小档案”,并把自己喜欢的苏轼的其他名句、名篇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游山西村》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写出了庐山的雄奇景象,更说明了一个哲理,那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还记得这首诗吗?能把它默写下来吗?

  2.(师吟诵):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游山西村)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到乡村农家去品味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3.老师板书课题《游山西村》,生齐读课题。

  4.检查预习,指名读诗。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注意平翘舌,读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游山西村

  莫笑 / 农家 / 腊酒浑,

  丰年 / 留客 / 足鸡豚。

  山重 / 水复 / 疑无路,

  柳暗 / 花明 / 又一村。

  (注意纠正“浑”、“豚”、“疑”的读音。)

  (3)全班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4)古诗大家都能读了,还不行,还有四个生字要求大家会写。请自己看看这几个生字,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记住它。

  (5)全班交流,识记生字并区别同音、形近字。

  二、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师:这首诗大家已经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诗句的意思吗?回忆一下前面一首古诗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学的?

  (理解诗题→了解作者→理解诗句→熟读成诵→领悟意境)

  1.理解诗题: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游览浙江绍兴的一个村庄时写的一首诗。)

  2.了解作者:根据你的了解简单谈谈诗人陆游。

  师总结:(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在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修辞炼句精致工整,在律诗绝句中善于组织对偶,浑然一体,别开生面。)

  3.理解诗句。

  A.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

  B.交流学习所获。(教师主导,集体交流)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的腊的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读完这两句诗,你能体会到什么?(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反复读这两句诗,想: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当作者行走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中,踏过弯弯绕绕的水道后,心情如何?从哪看出的?

  (心情沮丧,从“疑无路”看出。)

  当作者面对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时,心情又是怎样呢?从哪儿看出的?

  (惊喜,从“又一村”看出。)

  指导学生打着手势反复吟诵此句,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感受诗句语言的韵律节奏美。

  4.熟读成诵: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这首古诗,比比谁的朗诵更优美。

  5.领悟意境。其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举个例子吗?

  三、收集材料,拓展学习

  1.继续读诗, 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 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2.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诗人陆游的资料,并编写“陆游小档案”。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2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3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古诗。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4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知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俺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看一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 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

  开火车读。

  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 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烟 口──知

  ⑵ 换笔画,换局部组字: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岁──多 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 古诗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根据同学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 晓:是天刚亮的时候。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 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同学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同学自读,体会感悟。

  ⑵ 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同学: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同学: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练习背诵。

  ⑷ 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同学配上音乐。

  ⑸ 集体背诵。

  五、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六、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2、指导写字。

  3、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2、背诵《春晓》。

  3、今天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悟意境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

  (清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3、古人管风筝叫什么?

  (纸鸢)

  4、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⑴ 自身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

  (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

  ⑵ 同桌互相听读,鼓励同学边读边扮演。

  ⑶ 上台背诵,展示。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同学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

  读一读:

  古 声 多 处 知 忙

  2、同学描字,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

  教师具体指导:

  多:上下两局部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同学自身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忄”笔顺。

  四、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做个风筝放一放。

  2、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交流。

  推荐: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 韩愈《晚春》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5

  教学目标:

  1. 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 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5.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 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三、 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四、 拓展训练

  1. 背两首古诗

  2. 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背诵古诗

  2、 向同学推荐自己搜集的古诗

  二、 写字教学

  1、 认读要写的字。

  注意:窗、岭、鸣、银、泊的读音。

  2、 说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怎么记的?

  3、 扩词练习。(吴字除外)

  4、 自己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看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字分别有哪些?写的时候这些字该怎样摆才美观?

  5、 自己把生字描一描。你发现写哪些字要小心?

  (如:含字上面是今字,不要写成令字;而岭字右边是令字,不是今字。银字右边顶上不要多写一点。泊字的白要写得瘦长一些,流字也不要忘记写右边的一点。柳字不要忘写中间的一撇。)

  6、 你们觉得自己哪个字写得漂亮,就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并说说怎样写好的?

  7、 自己写,每个生字写两个。师巡视

  8、 同学之间互相评议所写的字。

  9、 完成我会填的作业。读一读。

  三、 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三个,各组两个词。

  2、能默写本课诗的就默写。

  板书: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 唐

  生 含 李白

  川 杜甫

  疑

  18、雷雨

  教学目标:

  1、 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3、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感情朗读

  一、 导入

  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你们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吗?请自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全班齐读。

  (注意:垂是翘舌音。压是多音字,在本课读一声。)

  3、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 扩词练习

  5、 说记字方法

  6、 抽生分自然段读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评议

  三、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文,想想本课写了雷雨的那些景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 出示雷雨前的图,谁看着图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谁来读读雷雨前的景象,从他的读书声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压抑)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此时的景象。播放雷雨前的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议。是啊,雨前的气氛真可怕,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

  3、 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出示图,看,雨中的景象怎样?谁来说说?

  谁来读一读,你们有何感受?(雨下得真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谁再来读读。配雨声齐读。

  4、 渐渐地,雷声和雨声都小了,天也亮起来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谁来读一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可画画、可表演、可读读等)上台展示。

  5、 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请你们看着画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吧。齐读。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者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自己动笔写一写。

  6、 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十分有趣。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吧。

  四、 拓展训练

  1、 感情朗读

  2、 观察天气,写日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读文

  2、 读好日记

  二、 写字教学

  1、 认读生字

  注意:垂、沉、阵、蜘蛛、蝉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2、 扩词训练(蜘蛛、蝉不扩词。)

  3、 说记字方法

  4、 写字指导

  (1) 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结构,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自己动笔描,说说:你的发现。

  (如:垂字的中间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其余两横长短差不多;压字不要丢掉点;彩字的三撇要对齐)

  (3) 请小书法家上台表演自己写得好的字并说写的技巧。

  (4) 自己书写生字,每个两个。

  (5) 互相学习、评价。

  5、 完成读读抄抄。

  6、 作业:

  1、 抄写有关天气的优美文章。修改自己的日记。

  2、 每个生字各写三个,组两个词。

  板书:雷雨

  前:闷、压抑、可怕

  中:雨越下越大

  后:清新、愉悦

语文教案《古诗》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