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五十岁的时候,因为政治失意而自请外放。公元822年,他来到杭州担任刺史。游赏西湖、修筑河堤,写下了无数的诗歌名篇。
某一天,白居易漫步到西湖边的荷花池,见到一对小男女正划船幽会。于是,白居易用朴实自然的笔法,写下一首《采莲曲》。将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的“荷花美人”,诉诸笔端。
这一首七言诗的细节真实,语言浅白而又贴切。继承了南北朝时期民歌自然清新的风格,为唐代众多《采莲曲》中的代表作。
一、《采莲曲》赏析《采莲曲》——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话翻译古诗心情少女说说:
菱叶飘浮在碧波之上,荷花迎着夏风摇曳。在池塘的深处,两只小船相遇了。采莲女望着对面的情郎,想说话又难为情,只能低头发笑。接着,一只碧玉发簪,掉落到池水中。
诗歌的第一句,先写菱叶漂浮在水中的静态之美。白居易在这里用了一个“萦”字,这个字本义是缠绕、围绕,又可以引申出“牵挂”的意思。
其实白居易写“菱叶萦波”,真正想写的并不是“菱叶”牵挂、缠绕着水波,而是想写“菱叶”牵挂、缠绕着水面上迎风摇曳的荷花,暗示男女间的恋爱状态。
第一句诗写的是近景,而第二句承上启下,目光放在远方荷塘的深处。这时候,在荷塘的深处,有两只小船相遇了。
为什么不是一只呢古诗心情少女说说?因为在诗的第三句里,白居易强调了一个“逢”字。这就说明,他们刚刚相遇。最开始,姑娘独自在池塘里面采莲,随后她的情郎划着小船过来了。
而对于情郎的到来,采莲女子满心欢喜。她想和心上人讲话,可是又感到有些害羞,所以只能含笑低头。最后,就发生了一件事。采莲女头上的碧玉发簪,掉落到了江水中。
许多人在解读这一句的时候,习惯性把它理解为:采莲女子的发簪,因为低头而掉落了到江中。其实,事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采莲女一直在江上忙碌着,她劳动的时间肯定是以小时计算的,最短也得小半日。无论是划船,还是采莲,都需穿过密集的荷花丛。
那么,“低头”也就成了一个高频率发生的动作,所以采莲女的碧玉发簪不会插得很松。女子发簪不比“步摇
”装饰,它的存在是为了挽起头发,固定在脑后或者头顶上,偏向于实用。一旦发簪掉落,就意味着头发会散开,“步摇”一类的装饰则不会散开。考虑到采莲女的工作性质,她在采莲时,头插“步摇”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即使真的是插了一只“步摇”,那么为什么在之前一直都没有掉,偏偏看到情郎来了,她一低头,发簪就掉了呢?这里就非常引人遐想了。
这首诗的味道,恰在就是在最后这两句之间产生。因为第三句的“低头笑”和第四句的“搔头落水中”,并不是一个连贯的动作。
发簪落水,不是由“低头笑”直接引发的。那么,在这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留给大家去猜想了。一切尽在不言中,才能尽显《采莲曲》独有的南朝民歌本色。
二、白居易《采莲曲》的留白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荷花”一直是美丽纯洁的象征。屈原在《离骚》里面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的就是,用荷花来作身上的装饰,用荷叶来做衣裳。
后来,中国的文人就特别爱写“荷花美人”。从最初汉代《乐府诗》中的“江南可采莲”,到南朝帝王们对“采莲女”的偏爱。
再到唐朝王勃、李白、王昌龄、白居易等诗人,对《采莲曲》民歌风格的还原。最后,就发展成宋代欧阳修为代表的《采莲词》。
这些以采莲女为主题的诗词作品,无一不是在歌颂荷花和采莲女本身的美丽、纯洁,以及与之相关的爱情故事。
《采莲曲》发端于南朝的梁武帝,后来梁元帝也曾经写过一首《采莲赋》,对于采莲女子的言行,有着极为细微的刻画。
故事的内容,同样是讲采莲女和情人在江上相逢,荡舟心许。他们用雀翎装饰的酒杯,饮酒作乐。临别时,水草挽住了船桨,浮萍却移开了扁舟,为她放行。
最后,采莲女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回目传情,欲行又止。而她低声浅笑的情态,也被描绘得活灵活现。
梁元帝还写了一段歌词,唱道: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梁元帝在这里展开了一段浪漫的想象,仿佛自己在江上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小家碧玉。她美得像一朵荷花幻化成仙子,还用沾了衣香的荷叶,来装点他的衣裳。
白居易诗中的故事,其实和梁元帝的《采莲赋》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白居易没有表明情郎的身份。
按理说,梁元帝的《采莲赋》对于男女相遇的经历,写得要详细得多。但是事实上,梁元帝的《采莲赋》,不如白居易的《采莲曲》的“内涵”丰富。
白居易这首诗,只撷取了一个细节片段,并没有浓墨重彩地渲染采莲女子的美好。对于恋人之间的行动,好像什么都没说,却等于什么都说了。
这是由于白居易是非常高明的,他在最后两句中,运用了国画中的“留白”技巧,故意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而梁元帝的《采莲赋》细节太满,反而让人无法进行过多的遐想了。
结语白居易的诗,一向都以晓畅浅切著称。据说,他会把自己写的诗读给不识字的老妇人听,力求让所有文化层次的人都能懂。
这一首《采莲曲》从表面上看来,也非常容易懂,但是你要真正理解到它的含义,恐怕脑筋就要稍微拐一下弯了。
《采莲曲》是典型的民歌风格诗歌,而这类诗歌在对待儿女情长方面的表现,一向都是比较奔放大胆的。
但是,作为一首文人的诗歌,白居易又不可能写得太过于露骨,于是他就对诗歌进行了巧妙地处理。如此一来,既保留了南朝民歌奔放的风格,同时又带有诗的含蓄韵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