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一
《流浪地球》:人类命运的希望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灾难片,由郭帆导演,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这部电影以人类面临日益增暗的太阳能爆炸为背景,讲述了人类利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它所传递的深刻情感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所打动。
首先,电影通过宏大的视觉效果和精良的特效呈现了地球离开太阳系的壮丽场面,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人类面临的巨大威胁和压力。其中的细节描绘和科技设定也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人类修建了巨大的发动机和推进器来驱动地球,利用地球自转来制造类似于太阳的光和热,以维持生命的存在。这些细节的描绘使得电影更加真实和可信,也让观众对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感到敬佩。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刘培强是一个坚定的科学家,他为了拯救人类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地球离开太阳系的行动。电影中还有一位机械师韩子昂,他在地球漂流的过程中一直默默守护着地球的安全。这些人物形象充满了正能量,他们的坚持和勇气为观众带来了希望和感动。无论是面对艰难险阻还是人性的挑战,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使命。
最后,电影通过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引发了我对未来的思考。人类在面临灾难时,能否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挑战?人类的智慧和科技能否拯救自己?这些问题在电影中得到了回答。《流浪地球》告诉我们,只有团结、勇敢和智慧,人类才能在危机中求生存,才能找到新的希望和未来。这给了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的来说,《流浪地球》是一部充满希望和感动的电影。它通过宏大的场景和精彩的故事,讲述了人类在面临灾难时的勇敢和智慧。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它所传递的情感和思考所深深触动,也对人类的命运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二
《流浪地球》:科幻与人性的碰撞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灾难片,讲述了人类为了寻找新家园而驾驶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宏大的视觉效果和精良的特效,还通过对人性的描绘和探讨让观众思考人类在面临灾难时的选择和价值。
电影中,人类为了生存,被迫离开太阳系,进入无垠的宇宙。这个决定涉及到无数人的生死,需要人类共同努力和团结合作。在这个过程中,电影展现了人类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有的人选择了牺牲自己,成为地球的守护者;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或者背叛,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观众思考人类在面临灾难时的真实反应。
电影中的科幻元素和人性之间的碰撞也令人深思。科幻设定中的地球漂流和科技突破,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然而,科技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人类始终需要面对自身的局限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在电影中,科技和人性的冲突和对抗让观众思考科技发展的同时,人性是否也在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此外,《流浪地球》还通过对家庭和亲情的描绘,让观众感受到了人类的温情和希望。主人公刘培强和他的父亲之间的故事,让观众体会到了亲情的力量和家庭的重要性。在面对危险和困境时,家庭的纽带和支持是人们坚持和奋斗的动力。
总的来说,《流浪地球》是一部思考人类命运和人性的科幻电影。它通过宏大的场景和精彩的故事,让观众思考人类在面临灾难时的选择和价值。电影中展现的科技和人性的碰撞,以及家庭和亲情的力量,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动和思考。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科幻巨作,更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三
在刚过去的新年中,我在新年的第十分钟坐进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流浪地球,看完这部电影,我有很多的思考,所以我用笔记录下来。
总的来说,如果100分满分的话,我可以给这部电影99分,不给满分的原因是电影就像作文,在中国一篇作文给满分,其本身就是对这个题材的不尊重,毕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来品味电影的内容,首先能让我贯穿这部电影感觉到的一个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作为支配地球唯一的一种生物,我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与地球不可分割,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就是包括不管是男女老少,贫困富贵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巨大的行星发动机,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建成的,没有全人类的空前团结,相互协调,是不可能将井然有序的将行星发动机以相同的规格修建在相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个思考,假如哪天真的在现实中,太阳真的急速老化,要吞没地球,人类达到电影所说的空前团结,会不会愿意接受联合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这是我无法解开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法干涉的,只有灾难发生的那一天,事实才能给我们答案,我选择相信一起都是命运安排好的,我们终究只是五维空间中事件可能性的一个分叉,是一个有头有尾的实践。
但是从这个问题上可以衍射出的一个我们通过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全人类团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完全团结?我总结了全人类不团结的几个基本原因,能源空间,宗教信仰。但我感到讽刺的发现若灾难发生,在灭顶之灾下的人类,如果还因为这些问题而产生分歧,彼此内斗,到最后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不会有争赢的那个奖品,这是一场注定没有意义的没有胜利的竞争,除了给对手带来打击之外,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斗争的一方终究会灭亡。
想到这我不禁要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放下恨与妒忌,放下歧视与分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人类共同进步呢?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哲学性思想推动人类发展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人类团结攻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人类科技进步的道路上而不是在彼此斗争上,尽快张洼更多的智慧和科技,当灾难发生时,没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那就不会有人带着遗憾离去,不会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不用靠抽签的方式进入地下城,去获得庇护,我只是一个高二的学生,思想境界比我高的人大有人在,这些道理会有比我懂得更透彻的人,我只希望这些人能产生影响,量变引起质变。
第二个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一个贯穿整部电影的支线剧情,就是航天员刘培强和他儿子刘启之间的父子感情,因为我本人是一个和父亲关系十分冷漠的人,所以我在他们之间看到了我和我父亲的影子,刘培强为了人类,放弃了自己和儿子的相处时光,常年不能和儿子相见,使得他们自己产生了误会甚至是仇恨,其实以观众第三人称的角度,会觉得他们之间的矛盾很好解决,有一个能为人类做贡献的父亲应该是每一个儿子的骄傲,我们会很理所当然的觉得刘启应该理解并支持他父亲的工作,并引以为傲,但是我们从人物的角度去感受,没有父亲的儿子和没有儿子的父亲都是人间的悲剧,当这种悲剧发生在无辜的自己身上,谁都会产生抱怨,为什么不是别人的父亲而是我的父亲,我想刘启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在最后,得知父亲将牺牲自己保全全人类的刘启,也许是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以及对父亲的不舍,依然哭的十分悲痛,再多的仇恨都抵不过父子之间的血肉情,在现实的生活中,看到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得到更广阔的空间,不要等真正失去的时候才感到惋惜。
然后就是我对火种计划的思考,其实流浪地球计划的本身,就是延续人类文明,在这一点上,火种计划和流浪地球计划看似并不矛盾,但是其实我觉得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真正想延续的是什么?人类文明这个概念太大了,更深入一点,有人可能认为是人类的科学成果,人类的生命,但其实我觉得都不是,真正该得到延续的是人类的感情,刘培强在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希望这是我和我儿子的最后一次团聚,为了地球,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看到这里,我觉得流浪地球计划真正想要保护的不是这个行星地球,而是地球上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才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它想保护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以及过年团聚的亲情,这才是流浪地球真正的意义。如果最终真的放弃了地球,执行了火种计划,等人类到达了新的家园,靠受精卵大量繁殖出的没有情感的人类,他们没有父母,他们只有人类保存自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那么人类的延续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把它看作是一种延续又不如说是一个文明没落了和一个新的文明的觉醒,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希望与大家分享,另外,这部作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光论其品质,绝对不输好莱坞大片,他会给你一种很陌生的感觉,你之前不会在这种水平的特效下看到那么多的中国汉字以及其他中国元素,中国地名等。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四
故事背景很多科幻或者灾难片类似,太阳要game over了,人类必须另选家园。
通常的叙述是找到另一个地球,先派一批宇航员,成功登陆并生存,然后人类开始大批移民过去。好比搬家的过程,先选址选房,装修后,迁居新家。《流浪地球》思路比较特别,它是用车把房子整体运到新地址,这样搬家。所以是地球搬家不仅仅是人类搬家。
如何搬地球呢?先停止地球自转,然后用高能燃料推动地球,类似航天飞机的原理,变成航天地球。但是没搬多远,刚过了火星到了木星。地球熄火,开始运火石,运火石成为故事主线。然而运到了没啥用,因为木星和地球要相撞了,最终宇航员化身宇宙版董存瑞舍身炸木星,地球又奇迹生还。片名可以理解为《地球搬家之险撞木星》。
本片运火石时间过长,所以显得剧情平淡单调。炸火星救地球部分又太短,高潮部分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
本片整体感觉理性有余而激情不足。
感情线:亲情和家国情怀。
通过回忆,倒叙和插叙,穿插影片,完整展开,温度得体没有煽情,又没有占故事主线。另外故事发生的时间选为春节,人物选祖孙三代救地球,加上地球搬家都是突出感情线--家。
搞笑线:类似好莱坞总找个黑人小哥哥搞笑一样,本片找了个混血小哥哥做搞笑担当。
戏分量不多,起到了调味剂的作用。
角色:
男一号:小鲜肉一枚,塑造了一个莽撞少年。面对这种救人乃至救地球的任务气场有点小,无法给人巨大的安全感。
男二号:完美。无论动作戏还是感情线。
男三号:冷静的救援队长。冷静有余,冷酷不足,亦没有刻画出英雄主义人物形象。
女一号:没有什么存在感。只有一场广播煽情戏。全程绿叶,基本属于在影片里面看电影。
音乐:没有主题曲和插曲也没有音乐转场,本片预告片的音乐7分。
镜头:色调偏暗,导致远景镜头不清晰,比如冻上倒掉的东方明珠都不太明显。
速度与激情基本没有,如果能增加装甲车横冲直撞多爽哈。装甲车飙成赛车多爽啊。紧急任务,不仅能横穿山涧,也能横穿冰湖冰瀑布。耳边再响起victory这种音乐就激情四射了。
高潮:用木星吸走地球大气层,男一号急中生智,点燃木星,这个高爆炸药有点大,让爆炸的冲击波将地球推出拉格朗日点,脱离木星。但是点火距离恰到好处的差了一点点,于是英雄横空出世,吴京舍身取义,带着太空舱自当导火索,点燃木星,上演宇宙版董存瑞。该片全程都在挫折,失败乃至绝望的情节中,本期待最后一个大爆炸,100多分钟的挫折,就是为了这一刻。可惜点燃木星爆炸效果太弱了。和过节放的烟花的效果差不多。完全没有点燃奥运圣火的那种期待中的爆发。高潮来的有点晚,并且来的又太短。
科技和特效场景:此部分是科幻片特色。核心卖点。预告片已经将电影中科技的精华全都展现完了,电影其他部分已经没有新意。
高大上的科幻片场景并不多,仅仅是商业片场面水平,与15年前的灾难片《后天》相比也没有任何过人之处。整体技术尚处在好莱坞科幻1.0水平。炫酷的动画基本没有。满眼都是冰冻的高原场景,大部分镜头感觉都是一个样。只有冰冻的CBD比较cool。
木星只有一个同样的镜头。
道具:看见道具有些似曾相识,和游戏《红警》中的道具有几分相似。看完科幻片的道具,其他电影的道具就变成玩具了。
观看此类电影,有种看真人扮演游戏的感觉。游戏的炫酷,在电影中获取淋漓尽致的展现。
车:按照装甲车框架+电脑系统+导弹运输车的轮胎和动力系统。这个科幻很靠谱。
bug是居然还用人驾驶。所以搞自动驾驶的工程师看完本片,第一反应,应该是砸车。
枪:将装甲车的重机枪变成手持化重机枪。
衣服:按宇航服1比1仿制的,非常逼真。
发射器:按照火箭发射器标准制作。
等等。道具另一个bug:没有机器人。
相比电影本身,电影背后的故事但是看的我热血沸腾。
本片起初十分不被看好,首日拍片量位列第四,科幻片完全是小众群体,比文艺片还小众。没想到逆袭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
还把科幻带上了头条。上一次科幻上头条,还是20年前,高考作文题目改成科幻题目,打破了高考必考议论文的约束。2019年甚至被成为科幻元年。为中国电影增加了一种新元素,也为观众增加了一种新的选择类型。不久的将来,会有第二部,第三部。科幻片佳作问世,十分期待。
科幻片战胜明星脸和明星效应,是电影内容深度化发展的体现,制作工业化发展的体现。老套路,花瓶,新瓶装旧酒,炒冷饭的电影已经out了。电影从投明星,转成了投内容。
电影制作过程也相当认真:画了3000副电影场景,8000个道具,搭建10w平实景和高精尖的3d制作团队。
筹集资金千辛万苦:1亿做10亿的活,万达还撤资,投了吴秀波的情圣2。吴京情怀相助,才绝处逢生。导演自己也是砸进全部身家。不仅仅是电影逆袭,导演的经历也是小人物逆袭的典范。
人类历史的有两次大的时代变革:一次是地理大发现即大航海时代。一次是计算机革命和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有幸生活在第二次人类大变革中。
科幻家和天文学家是这个时代,第一批睁眼看宇宙的人。希望他们的努力能使人类早日实现:天文大发现。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五
从此以后,我们的征途有了星辰大海——题记
在这部电影之前,我们的文化中,有着厚重的历史和人文,这部电影之后,我们的文化中,将会拥有星辰大海!这是我在看完《流浪地球》后,第一个出现在我脑海的理性思维。
希望,是如同钻石一样正规的东西。电影中那个时代的人认为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希望是最弥足珍贵的东西,但在电影外的我却以为,希望这东西,对于现下的我们而言,一样很是珍贵。
人生在世,只有内心有希望,有向往,有目标,有梦想,才有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否则浑浑噩噩的生活将毫无意义,在空虚寂寞之中消磨生命,浪费时间。电影里面有两个关于为了希望而奋斗的片段,让我记忆深刻。
一个是在上海某荒废大楼的电梯里,吴孟达饰演的韩子昂牺牲的那场戏,眼见这电梯解锁下落了,救援队的刚子用尽全力也要打开电梯门,把年老的韩子昂丢到安全的位置去,他内心的希望,便是韩子昂得救,即便是牺牲自己,他也要做到,可结果呢?他真的打开了电梯门,真的把韩子昂丢到了安全区,他自己也真的被下落的电梯给砸死了,可韩子昂得救了吗?多活了几分钟,得到了坐着冻死的机会而已。
这一段看哭的许多人,有的人说这一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许多人文精神,但对于我而已,最让触动的是,为了内心的希望,用尽了全力,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为之拼搏过后,最后所得到的收获依旧是没有任何的意义。就如同向杭州地下城运输火石任务失败一样,让队长王磊圣手打击和失落。
可即便是希望破灭,可即便是希望荒谬的好似幻想,即便是希望只有百分之零的可能性,为了拯救地球,所有人都为了这个没有意义的希望,冲到了最后的行星发动机去做最后一次拼搏,无数已经离开的救援队掉头回到了这个没有任何一丝希望的救援行动之中,那一刻,我是感动的。人生之中太多事情,做了没有任何收获,却十分有意义,这样的事情倒地要不要做。我以为,还是要做的,不说在做的过程之中,或许就有吴京驾驶太空飞船冲过来,为你续上最后一段距离,创造奇迹。就算是最终没有成功,人生之中为自己认定的事情,为了自己内心的希望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本身就是对人生的丰富,至少可收获精神的财富。这就是,梦想精神吧。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精神啊!
《流浪地球》和诸多西方世界拯救地球的电影的不同,是我们中华人文精神和价值的体现,是传承!作为地球上唯一一个没有断档的文明,我们中华民族对于传承的重视,世界上没有别的民族可以和我们相比了。在电影之中,军人姥爷,宇航员父亲,叛逆却懂得大局的儿子,一家三代人,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家族精神的传承,而电影之中的整个世界,则是万亿个这样的家庭所组成的,就电影之中,吴京的话便是,我们还有孩子,孩子还有孩子,终有一天,他们是可以去贝尔加湖上钓鱼的。
更为重要的是,传承在《流浪地球》之中所表现的意义和从前很不一样了,传承不是为了什么发扬光大,传承不是为了什么不要忘记,传承,在这里,更是为了开拓!一代一代的传承,继承前辈的科技,地球的运动轨迹数据,是为了找到新的行星,新的家园,在新的家园,需要传承下来的所有知识,科技,人文和道德,传承过去,是为了开拓未来!
《流浪地球》的高潮,在于地球上的人付出了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后,八千米高的喷色火焰依旧无法点燃木星,吴京驾驶飞船,带着飞船上的三十万吨燃料,为火焰续上了最后一段燃烧的距离。牺牲自己,拯救世界,这一次,这么做的是中国人!体现的,是人的意志力!面临灭顶之灾,人类不屈不挠,和天斗,和地斗,在绝境之中,永不放弃!拯救世界,更是拯救自己。
而对于看电影的我们而已,想要拯救自己,便需要改变自己,改变整个世界,至少,是改变我们自己眼中的世界。想要做到这些改变,我们需要做的,便是用强大的意志力,控制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去做自己认定的正确的事。
最后,关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本身,我在想,是不是也已经给我们上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课。在电影里面,面对零成功率的可能性,救援队乃至全人类都拼尽了全力,最后关头,可不止一处火焰想要点燃木星,除了电影中的主角救援队外,还有别的救援队也在这么做!即便是没有可能性,但我也一定要做!
希望带给人的,是梦想的力量。而梦想精神,推动的是整个人类的文明!从此以后,我们的征途有了星辰大海。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六
昨晚在看电影之前纠结着是自律地学习,还是放松一下?放松愿望占了上风,我舒服地坐沙发里,家人一起看了《流浪地球》。
起初是我期盼想看电影,因为看了朋友圈里评价。看过程中我也承认这是中国科幻电影进步,特效不错,内容也因为刘慈欣想象力而可圈可点。可是我从开头第一幕画面就开始出现了《星际旅行》对比。
对比是不由自主,都是托孤于老人,《星际旅行》里是老爷,这里也是老爷;父亲缺席,都是不得已身兼重任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离开时间都是数年,孩子在对父亲思念被抛弃愤怒中长大;最后父亲总是因为亲人孩子在地球,拒绝抛弃地球或地球上人类,不顾一切要回来,救孩子,也拯救地球上绝望中寻求希望,处境绝望人类。
最后,都是因为父亲义无反顾支持,孩子成功地寻求到了解决办法,在最后一刻地球人类找到了新希望。
最终,人类不是撤离地球,就是强迫地球拜托太阳引力,去流浪,寻找新希望。
我为中国电影进步而骄傲欣慰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星际旅行》更吸引我一些。尤其是电影结尾,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一个完美LOOP回到童年,回到当初父亲离开前场景,寻求灵感,解决眼前问题。这一点上《流浪地球》也如出一辙,只是个人觉得平行宇宙时间虫洞慨念让过去现在重叠,似乎更比炸木星利用木星冲击波解决地球危机更令人信服,更令人赞叹。
且不去探究这么多相似,是不是有抄袭之嫌,但之说电影震撼了力,个人感觉《星际旅行》略胜。这些都是主观感受,每个人都见仁见智。也许我喜欢那个聪明倔强小女孩儿长大后美丽倔强女科学家多过那个叛逆勇敢少年。也许是因为那个父亲对儿女学习教育方式让我非常认同他不是一个典型中国式父母。他清楚教育终极意义是什么,不是学习成绩,不是讨好老师。老师要见家长,分别批评了他两个孩子,他非常清晰指出学校责任,捍卫自己孩子。无论是成绩不好儿子,还是在学校给老师惹来麻烦女儿,他都表现出来理性,爱智慧宽容。
他告诉儿子他将成为一个好农民,他告诉女儿她需要放假几天休息一下。我当时反省`是,中国事家长会有多么截然不同反应,我们绝做不到那么COOL。
人类担忧着未来,忧患意识成为电影中一个流行主体。从《终结者》到今天《流浪地球》,地球一直处于危险中,地球上人们将陷入难以自救绝境。电影中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这一点儿,然而人们依然故我地行事。保护地球,珍惜我们美丽地球家园,因为目前所知,她是唯一。
人类一边蹂躏践踏脆弱生态环境,一边在电影院里忧患。走出电影院,擦干眼泪,开车回家,我们行为究竟会发生多少改变?
世界末日变成了一个狼来了故事,我们已经习惯了。值得惋惜是,终有一天,当一切屏幕上绝望悲剧变成了眼前现实,活着人们那时又会作何感想?
有时间行动时候,我们选择了漠视不作为,没有时间行动时,就只能在懊悔中面对危机。
在非洲洗澡时,水非常小,朋友解释非洲缺水,所以连洗衣机都没有,因为太废水。朋友来自澳大利亚,一个三十几岁大男人,自己衣服都是放在桶里手洗。他提醒我,洗头发时候记得关上水,在澳大利亚,因为缺水问题严重,人们被要求洗澡时间总共不得超过。
回到加拿大后,我很少记得在洗头时关掉水,我总是十几一直冲着充足热水把澡洗完。我只在非洲时,非常有节水意识。露营时,刷牙水是我们从塑料桶里放出来,十几个人,大家都很节约,尽可能少水刷牙洗脸。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节约用水时候。早上喝茶,咖啡里,都有药品味道。每一个水桶里都像调配农药那样按比例放好了药片,否则那个水就不能喝。可是有药片味水真是难喝,如果不是茶或咖啡掩盖,白水根本难以下咽。
在那么缺水地方,浪费水是一种罪恶。可是回到加拿大,我丝毫也没有罪恶感了。我们住是同一个星球,水危机发生在地球上不同角落,可是因为我眼前城市国家不缺水,所以我没有任何罪恶感。我知道这个几百万人口城市中,大家都我一样,因为加拿大水资源丰富而随意浪费。水是免费,在这个相对富裕发达国家,可是在非洲贫穷人们却要花钱买水。
世界是多么不公平。世界上有足够粮食,理论上,供全球人口食用,可是一边是上百万吨浪费,一边是大量饱尝饥饿面孔。
世界从来不公平。地球自转公转着,在日夜交替中,每个人黑夜白天从来不是一样长。有一天,地球危机,将是整个人类危机,也许在那种危机面前,一切不平等都会消失,如同活着时不平等,最终将被死亡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