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篇一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改编自陆川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0年代初期与美军的一次战役。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这部电影通过精彩的表演和真实的场景再现了战争的残酷。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子弹飞舞,每一次爆炸都让人心惊胆战。电影中展现的战斗场面极具震撼力,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战士们所经历的艰辛和恐惧。同时,电影也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牺牲。战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和平更加珍惜。
其次,电影通过塔克拉玛干战役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坚定信仰和无畏精神。在战斗中,中国士兵面对美军的强大火力和先进装备,但他们没有退缩,毫不畏惧地向敌人发起冲锋。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相信自己的胜利是不可阻挡的。电影中塔克拉玛干战役的胜利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信仰和精神的胜利,这种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最后,电影还通过一些细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战争的反思。在战斗中,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心态和动机。有的人为了荣誉和利益而参战,有的人则是出于责任和信仰。电影中的一些场景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矛盾。战争中的一切都是黑白分明的吗?电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观众思考战争和和平的真正意义。
总的来说,《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一部令人震撼和思考的电影。它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精彩的表演,向观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观看这部电影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它不仅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篇二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这部电影以塔克拉玛干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与美军在1950年代初期的一次战斗。观看这部电影,我被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所吸引。
首先,电影以多线叙事的方式展现了不同角色的故事。通过不同角度的视角,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角色的心理和动机。电影中的主要角色有中国士兵、美军指挥官以及当地居民等。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在战争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多线叙事的方式使电影更加富有层次感和韵味,也更能深入地揭示战争的真相。
其次,电影通过真实的场景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子弹飞舞,每一次爆炸都让人心惊胆战。同时,电影也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战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电影中的一些场景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矛盾。这些画面让观众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也让我们反思战争是否真的能解决问题。
最后,电影通过塔克拉玛干战役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信仰和精神。在战斗中,中国士兵面对美军的强大火力和先进装备,但他们没有退缩,毫不畏惧地向敌人发起冲锋。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相信自己的胜利是不可阻挡的。电影中塔克拉玛干战役的胜利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信仰和精神的胜利。这种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让观众深受感动和鼓舞。
总的来说,《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电影。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电影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观看这部电影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它不仅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篇三
4月16日下午,新疆题材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摩研讨会在北京市中国电影家协会举行。来自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出版社等影视界的专家、学者们观摩了该影片后,对影片的主题、风格、表现内容及思想艺术性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该影片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艺术感染力强,把主旋律与文艺片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是一部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优秀电影,应当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我一直沉浸在剧情中,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很强。一个‘鼓’,一个‘舞’,用两条线索讲述故事,切入点非常好。如此重大的题材,通过小的切口,通过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出来,非常了不起。我们要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就需要用正能量去对冲,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影片里的音乐非常打动人心,既宏大又细腻,既粗犷又婉约。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应是加强各方的沟通、交流、安排,把这部优秀的作品宣传好、推广好、发行好。”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电影艺术》主编宋岱说。
“这部影片完美地将主旋律与文艺片、故事片结合起来,体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影片让观众感受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勤劳质朴、善良热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奉献与辛苦;宗教极端思想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正常生活的肆意践踏与破坏;凸显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整部影片润物细无声,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说,“把这部影片推广好,除了通过市场化运作外,也应该组织广大内地干部、群众都来观看。通过这部影片去了解美丽的新疆,了解一线工作同志的辛苦、奉献与情怀。”
《中国艺术报》社长向云驹表示,该影片剧情特别感人,“观影过程中,泪水一直在我眼眶里打转,这是很难得的观影体验。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振奋士气、鼓舞人心。这部作品对新疆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贡献不言而喻。很多人都非常关注新疆的发展,影片真实地反映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与宗教极端思想斗争的情况。工作队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民意,这一点揭示得非常深刻。影片抓住关键环节,展现了工作队扭转局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让我们看到了新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我看完影片的感受是:‘鼓’与‘舞’深入人心,影片鼓舞人心。这部影片整个的基调、效果都让人眼前一亮。影片尽显新疆之美,有新疆的自然风光之美、风土人情之美,能激发、唤起大家热爱新疆的美好感情和去新疆看看的愿望。其次,影片真实再现了新疆‘访惠聚’驻村工作的效果,影片中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作风,对老百姓的真情实感,都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王一川说。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钟大丰认为,看到这样少数民族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很振奋、很鼓舞。影片令人深思的地方在于,一直被作为文化象征的打鼓、跳舞,怎么就成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的`禁忌?我们怎么能够唤醒他们?这其实是一种探索。“通过影片可以看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带给村民们的是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活方式。这部影片很有启发性,我看到的是一个认认真真做出来的精品。”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篇四
2017年4月17日,由我担任编剧之一的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在北京举行了首映式。当震撼的纳格拉鼓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激荡的时候,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有千万只鼓槌打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2015年10月,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先生(也是本片的编剧之一)和我第一次谈到“访惠聚”驻村工作题材电影的创作时,我的心中一片茫然。“访惠聚”驻村工作的体量实在是太庞大了——每年7万名干部,在新疆一万多个乡村、社区驻村工作,上千万群众直接从中受益。要把这个在新疆近几年来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牵扯层面最多的政治工作,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我感到老虎吃天,一筹莫展。
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先用最笨的办法。我开始大量浏览“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各类新闻报道,文件资料,采访曾经驻过村的干部,试图从中采撷到哪怕一个触碰心灵的瞬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我突然在海量的报道里发现了一篇“鼓声响起的地方”,激动不已的我立即拨通了高厂长的电话。多年担任制片人、策划人、出品人的高黄刚在电话那头兴奋不已,艺术直觉告诉他,这是块上好的“籽料”!
2016年初,在和田仲冬的暖阳下,我和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也是本片的编剧之一)在南疆大地上展开了一次收获颇丰的行走。整个采风是在满满的感慨和
感动中度过的,故事太多,感受更多,一些场景到今天还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并在我的内心掀起波澜。有好几次,当我正在专注地采访、认真地记录时,接受采访的驻村干部早已泪流满面了,毫无准备也根本没有前兆。我的心灵被震撼了。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平日稳健内敛的干部变得如此“脆弱”?
近一年的剧本创作过程是艰辛、痛苦与喜悦糅杂在一起的“胡辣汤”,现在每每回忆起来还是感慨万分。编剧创作团队之间的商榷、争论、妥协,剧本人物重塑、结构大变、推倒重来,人物死而复生,生而复死,如今都历历在目。我们和剧中的人物谈着恋爱,闹着别扭,时而天各一方,时而合二为一,有时干脆就是他们的“真身”。
在开机前的国庆节,我和高黄刚厂长36小时没合眼,对剧本进行最后一次打磨定型。
2016年10月8日,在美丽的和田秋光中,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终于开机了。作为跟组编剧,我投入到了近两个月的拍摄工作中。天山电影制片厂的美术工作者把和田县、于田县的乡村民居,打造成了农村维吾尔建筑文化的“大观园”;新疆一线维吾尔族演员和来自内地的著名演员们精诚合作,打成一片;导演团队和摄影团队默契联动(均为影片《真爱》团队),不断创新镜头语言,不断突破以往的光影叙事手法,亮点频出;其他服化道、后勤安保部门,更是不分昼夜地辛勤劳作。
剧组克服南疆昼夜温差大、转场路途遥远的困难,克服和田多日的沙尘,喀什突来的飞雪,在曙色未明的深秋黎明望着星星出发,在一身尘土满身疲惫中再看着星星归来……
现在,影片终于和观众见面了,我心里的鼓也终于打响了。我爱这鼓声,它给了我太多的美好回忆:在和田的一个清晨,我终于想出了剧本中一个一直没有解决圆满、影片开机后还在困扰我们的高潮处理方式,我立即和厂长、导演沟通,并达成共识——多日思想上的困扰和精神上的煎熬终于释放了。中午,在距离喀拉喀什河渠首不远的拍摄现场,一个沙土丘陵上,我倒在剧组服装厢式货车的车厢地板上,沉沉地睡去……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篇五
“这部影片拍得太感人!还原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作风,感觉很亲切、很有共鸣。”
“阿依古丽在驻村工作队支持下冲破宗教极端思想的迫害,终于实现了舞蹈梦想,真为她感到高兴!”
这是5月23日,尉犁县“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干部看完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后的感想和评论。
据悉,尉犁县“访惠聚”驻村办分两批组织全县“访惠聚”工作队干部观看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使驻村工作队进一步认识“访惠聚”驻村工作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为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影片以新疆各项社会事业的巨大变化为时代背景,以“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名叫阿依古丽的小女孩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实现舞蹈梦想的动人故事。影片弘扬了各族群众拒绝极端思想,创造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时代主旋律。
当看到经过工作队的努力,擅长打纳格拉鼓的老人和小孩们的鼓声再次响起,观影的“访惠聚”工作队干部不禁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部影片体现了群众对社会稳定、生活改善和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我们要积极正面宣传,拉近干群关系,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力量,壮大党员队伍,筑牢基层堡垒。”尉犁县水利局驻墩阔坦乡霍尔加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买买提·苏莱曼说道。
观后,尉犁县各“访惠聚”工作队表示,要扎实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巩固民族团结良好局面,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饱满的精神和高昂斗志迎接党的十九大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