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观后感(经典5篇)

时间:2011-06-08 03:18: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一

《第一书记》是一部以农村基层干部为主题的电视剧,通过讲述一位年轻的第一书记在乡村工作中的艰辛与困惑,展现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新面貌和新变化。观看这部电视剧后,我深受触动,对农村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这部电视剧向我们展示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艰辛性。第一书记在乡村工作中面对的问题层出不穷,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还有贫困户的帮扶和群众的信任问题。他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不易,也对从事这一工作的干部们表示了由衷的敬佩。

其次,这部电视剧展现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新面貌和新变化。在剧中,第一书记带领群众克服困难,推动产业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通过引进新技术、改进农业种植方式、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他成功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一情节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中国农村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的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我们能够发挥好基层干部的作用,积极推动农村发展,就能够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最后,这部电视剧还强调了第一书记作为基层干部的责任和使命。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群众谋福祉,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不追求功名利禄,只追求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这一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不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电视剧《第一书记》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向观众展示了农村基层工作的艰辛与困惑,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新面貌和新变化。观看这部电视剧让我对农村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农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农村振兴贡献力量。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二

《第一书记》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视剧,通过讲述一位年轻的第一书记在乡村工作中的奋斗与成长,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变化。观看这部电视剧后,我深受触动,对基层干部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部电视剧展现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第一书记在乡村工作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他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他不仅是一位政策宣传员,更是一位贴心的服务者和帮扶者。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我深深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他们是群众的贴心人,是农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其次,这部电视剧强调了基层干部的学习和成长。第一书记在乡村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与群众交流、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水平。他不仅关注经济发展,还注重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群众的素质和幸福感。这一情节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作为基层干部,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更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这部电视剧强调了基层干部的坚守和奉献精神。第一书记始终坚守在乡村工作的第一线,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他都不退缩,始终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农民谋福祉。他舍小家顾大家,牺牲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保持坚守和奉献的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电视剧《第一书记》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向观众展示了基层干部的责任和使命,也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变化。观看这部电视剧让我对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尊重,也让我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农村振兴贡献力量。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三

  20xx年11月30日下午, 在党支部的组织下, 做为"创优争先"活动的一部分, 我们全体党员在影都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故事根据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沈浩日记》改编,是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为原型摄制的。看完以沈浩事迹为原型的电影《第一书记》,我们深深地被沈浩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它和许多歌颂英模人物事迹的影片不同,《第一书记》带给我们更多的不是眼泪,而是内心的震撼与深思。沈浩以“人”的形象走近群众,以平凡人不平凡的人格魅力,走进了观众心里。

  电影《第一书记》是真实的。它是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沈浩念家、想家而不恋家的戏,写得如此真切,让人情动落泪,又让人心生敬意;结尾 “年夜饭”那场戏更具有撼人心灵的力量:沈浩要回家过年了,途中被一位老婆婆拉了下来,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她烧了4碗菜,要求沈浩每碗只吃“一筷”。此时,只见村里各家各户扛了桌子、板凳,端着自己烧的菜都过来了,将沈浩团团围住。镜头升起,小岗村围绕沈浩,自发地吃了顿集体的年夜饭,杯盘交错,其乐融融,其情融融。

  电影《第一书记》是朴实的。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一名普通干部,他已经在机关、在城市待了10多年了。常规意义上的幸福、安定、舒适,他已经都有了。20xx年2月从省财政厅下派至小岗村,兢兢业业地发展小岗,3年期满后,被小岗村村民集体摁手印留任,直到20xx年11月6日,他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主人公沈浩是是真实的,是朴实的,更是厚实的,一个感人至深的人物。

  电影《第一书记》是厚实的。在小岗村这个中国最基层的农村,沈浩找到了生长的土壤。电影《第一书记》每一句话,每一个思路,每一个举措,都表达了沈浩对农村、农民那种心灵深处的爱与赤诚。他下乡之初,遭到一群既得利益者的报复殴打,他竟然默默忍受未作追查。有位权势人物霸占了村里的铲土机不肯归还,筑起了阻挡它开出院子的围墙。沈浩在难以说服的情况下,并不采用破墙的方法,而是调用吊车在众目睽暌之下将铲土机吊了出来。沈浩在家里受到妻子语言上的“挤兑”,在村里受人欺负时显得有点“窝囊”,在雨夜修缮房屋时会腿脚抽筋不够健壮,在处理迁坟这场戏中,沈浩对死者的尊重,实际上是对历史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对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尊重,以至深深感动了亡者家属,诚恳地说出了“死人不挡活人道”,从迁坟的坚决反对者成为无条件的拥护者。

  影片最后以女儿汪汪弹琴前的一段告白为结尾。“我多么想爸爸妈妈一起坐在下面听我的演奏啊,可是,这永远不可能了……”“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摁出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四

  近日,看了电教片《第一书记》后,心情难以平静,这种感受,除了感动、欣慰、敬佩,还有很多很多说不出的滋味。不管人家觉得沈浩这个书记是傻、是不值得或是不可思议,我始终都执意的认为,他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是我理想中的好书记。我们老百姓身边如果都能够多这样几个好书记,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只可惜,在这个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时代里,像沈浩这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愿为百姓甘当孺子牛的人也许真的不是很多了。也许,这正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沈浩书记一次次感动着我们党员干部、感动着老百姓,也感动着我们这么多时代青年的真正原因吧?

  确实,要到基层挂个职做个三五年的村委书记,并不是件太困难的事情,如果下基层只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升迁的话,但是,沈浩书记不同,他是去做事的,是去为小岗村人民干实事、做好事的,他舍不得走,舍不得一次次为他摁红手印要求他留下的父老乡亲。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说他傻,说他自找没趣。是的,对于自己的妻子、女儿,还有白发苍苍的年迈母亲来说,他是真的傻了,一旦自己一走,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是回头,从此,照顾家人的所有重担都将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对于那些和自己同样留在省城工作的伙伴,尤其是一个个提拔任用了,可自己依然两袖清风,这确实多少有些让人觉得傻,甚至对他的选择感到不可思议。可是,他就是要把小岗村当成自己的舞台、把小岗村人民的幸福生活当成自己青春的追求、事业的起点,所以,即便带着非议、带着对家的不舍、带着对大城市舒适生活的眷恋,他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踏上小岗村这片热土、踏上了小岗村第一书记这条不归路。

  这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沈书记、这就是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

  搭桥修路、调查走访、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他一样都不闲着。哪怕为了让一位孤寡老人能够安心过年,他宁可牺牲自己合家团圆的机会等,他都做了。换做很多人,也许真的难以做到,但是,在沈浩书记的骨子里、在他年仅四十多岁的燃情血液里,他最不缺的就是这种忘我无私的精神,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为老百姓甘愿做孺子牛的伟大时代精神。小岗村的`很多老百姓都把他当成了自己亲兄弟、亲生儿子等,也许,这就是沈浩书记身上散发出的最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和生命魅力吧?

  山河悲泣,百姓动容,沈书记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深爱他的老百姓,然而,通过这部逼真的影片,我们广大年轻人还是再次强烈的被沈浩书记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而他在影片中所说的那一句做事的不一定做官,做官的不一定做事也依然会警醒和鞭策着我们无数的年轻党员干部,继续踏着他的足迹,一路朝前、继往开来。此外,沈书记的事迹,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有些人他们默默无闻,一辈子两袖清风,但是,只要他在位时,不求官、不跑官、不要官,一心只想着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干实事,那么,不管他是不是身居要职,老百姓心中装着的始终是他。而有些官,即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是,如果这种随心所欲是驾驭在老百姓的不幸和痛苦之上,那么,即便他声名显赫,总有一天,老百姓会将他完全遗忘。这就是为官之道,从政之本,也是电影《第一书记》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与人格洗礼。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五

  看了《第一书记》,无法止住不断往下流的泪水,虽是陌生的电影,但似乎又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这部片子以事实为根据,生动感人的情节向我们描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委书记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迹。

  小岗村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一百余户人家通过心情劳作,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很辛勤,生活的也很真实,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一代又一代,日子谈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对眼前这一切感到很满足。

  干部提干之前,往往需要到农村镀金,不少官员到小岗村只是走走过场而已,他们的口头禅是“干多了有什么意思,不干也没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对于干部下乡,在小岗村人民看来在平常不过了,不过是匆匆过客,来来去去没对小岗村带来什么实惠,所以,沈浩的到来所有人都没看在眼里。然而,沈浩来到小岗村后挨家挨户调研,深入了解小岗村目前存在的问题。调研中他发现,小岗村人民经济条件差,一来是受落后的思想观念制约,享受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晒不到致富的暖阳,不少人早已习惯于男耕女织的生活;二来是物资和权力被少数人占有,人民力量分散,不能统一思想,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少数人折腾。

  认清小岗村现状后,这位财政厅下来的干部仔细分析,寻求改变现状的办法,为统一思想,他反复走进农户,解决他们的困难,用真情征服了村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同时,不辞劳苦

地和少数掌权者沟通,他说: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干,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面对他们的强势,沈浩书记没有退缩,他自己率先行动起来,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证明了自己的思想,最后让那些顽固的人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沈浩书记一条心干到底。

  “要想富,先修路”。沈浩书记看着小岗村泥泞的道路,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因为条件差,企业不肯来投资。接连跑了很多单位,筹集了一部分用于修路的资金后,他冲到最前面,带领村民一起修路,团结就是力量,大家的努力铺就了一条笔直平坦的“致富路”,初战告捷。

  三年的时间很短暂,在小岗村的生活要结束了,沈书记要回城里工作。可是,三年期间与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余户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红手印,如此庄重的挽留让沈浩同志无法拒绝。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小岗村干三年。沈浩的决定对小岗村来说是个好消息,然而,听说要继续留在小岗村,老婆、要升学的女儿还有老母亲却留下了眼泪,因为在过去的三年间他们吃了太多的委屈,而这一切一直憋在心里,他们实在受不了了。老母亲的话很感人,她说:为人民服务,在哪里都一样。最后同意留任。

  也许是沈浩同志太卖力了,忽略了照顾自己的身体,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和疲惫放倒了这个硬汉子。最终永远留在了小岗村。沈浩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指引着每一个人,他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影响着今天的我们。

《第一书记》观后感(经典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