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胜正”的解释
- 成语拼音:
- [xié bù shèng zhèng]
- 成语解释:
- 犹言邪不犯正。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34回:“自古道‘邪不胜正’。吾仗天威讨诛反贼,有何惧哉!”
- 成语例句: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自古道,‘邪不胜正’,所以不欢喜这些东西的。”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语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作定语、宾语;指正义战胜邪恶
- 结构类型:
- 主谓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邪不勝正
- 英文翻译:
- evil can never prevail over good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邪不胜正”成语接龙
“邪不胜正”单字解释
邪:[xié]1.不正当,不正派:~恶(è)。~念。~说。2.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风~。3.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4.妖异怪诞:~魔。~术。5.古同“斜”。[yé]古同“耶”,疑问词。[yá]古同“玡”,琅玡山。[yú]古同“餘”。[xú]古同“徐”,缓慢。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胜:[shèng]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仗。取~。2.打败(别人):以少~多。战~敌人。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于雄辩。实际行动~过空洞的言辞。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景。~境。引人入~。5.姓。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任。不~。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shēng]肽的旧称。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南。~前方。前后对~。这幅画挂得不~。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房。~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反都很光洁。5.正直:~派。公~。方~。心术不~。6.正当:~路。~理。钱的来路不~。7.(色、味)纯正:~红。~黄。颜色不~。味道不~。8.合乎法度;端正:~楷。~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文。~编。~本。~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
“邪不胜正”的近义词
邪不压正 邪不敌正 邪不犯正
“邪不胜正”造句
从政是因为有正邪之争,而我坚信邪不胜正。
邪不胜正,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它用3D技术和特技讲述了一个邪不胜正的故事。
在印度教神话中,杜迦女神象徵著权力以及邪不胜正的力量。
人们点灯放烟火,象徵邪不胜正.
在印度神话里,杜迦女神是力量的象徵,代表著邪不胜正。
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学到的是邪不胜正。
况妖不胜德,邪不胜正,乃理之常。
有什么好奇怪的,自古邪不胜正,像你们这样人不人鬼不鬼的家伙原本就不该现世害人,既是要反天道逆行倒施,神形俱灭也该是天意。
这是一个中国的动画秀。它用3D技术和特技讲述了一个邪不胜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