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的解释
- 成语拼音:
- [jī míng gǒu dào]
- 成语解释:
-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 成语例句:
- 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语
- 感情褒贬:
- 贬义成语
- 成语词性: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类型:
- 联合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鸣,不能读作“niǎo”。
- 繁体字形:
- 鶏鳴狗盗
- 英文翻译:
- crow like a cock and snatch like a dog
- 成语故事:
- 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鸡鸣狗盗”成语接龙
“鸡鸣狗盗”单字解释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蝉~。虫~。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雷~。自~钟。孤掌难~。礼炮齐~。~鼓。~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不平。百家争~。4.姓。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盗:1.偷窃:~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海~。
“鸡鸣狗盗”的反义词
正人君子
“鸡鸣狗盗”的近义词
旁门左道 狗盗鸡啼 狗盗鸡鸣 鼠窃狗偷 鼠窃狗盗
“鸡鸣狗盗”造句
这种鸡鸣狗盗之徒,随时都要留意他的一举一动才是。
如果是一些小事,那我这招鸡鸣狗盗的小技巧,也许可以帮上忙。
他没什么大能耐,只会干些鸡鸣狗盗的小事。
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如果只是拥有一些鸡鸣狗盗的小本领,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对于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社会要加大监管力度全面进行惩治。
性跟早前的"枕戈待旦"简直就是对立面,虽率领一帮鸡鸣狗盗之徒,但他亦是另类抗日英雄。
你今天的顺手牵羊说不定就是在为你明天的鸡鸣狗盗奠定基础。
他在我们老家就是一个喜欢鸡鸣狗盗的小偷。
鸡鸣狗盗之徒,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