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的成语历史典故
曲高和寡指的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曲高和寡的历史典故,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释义】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难得。也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够理解的人很少。
【历史典故】
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唐勒、景差等人共同继承和光大楚辞。虽然他的成就不及楚辞的创始人屈原,但在同时代人中,他的成就是最高的。他在楚襄王手下做事,由于文才出众,遭到了许多人的妒忌,这些人不断地在楚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楚襄王本来不相信,但听多了也就开始怀疑了。
有一次,楚襄王问他:
【成长心语】
高调必然难以合拍,因为“曲高”往往“和寡”,这把大尺子坚硬而沉重,就像一堵围墙,外面的人要进来却总是碰壁,他自己要出去也找不到出路。如果不合群,即使是再有能力的人,也难以得到别人的拥护。至察者无朋,一味对别人苛刻、挑剔只能让别人和自己合不来。真正有修养的人会以宽容、豁达的胸襟对待周围的人,包括他们的失误和缺点。容人就不要过于精明,给他人创造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空间。
【举例造句】: 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篇》第五回�
【拼音代码】: qghg
【近义词】:阳春白雪
【反义词】:雅俗共赏、下里巴人
【歇后语】: 毛驴嗓门大
【灯谜】: 一钩新月伴孤主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英文】: too high to be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