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经典成语故事
导语:中国成语故事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适合儿童阅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参考!
很经典的成语故事【1】
声色犬马
【成语故事】隋炀帝的长子杨昭死后,次子杨湅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太子,他远不及兄长那样有修养,他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经常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同时好女色,同达奚通的小妾王氏勾搭成奸,又霸占妻子的姐姐元氏,真是无恶不作。
【典故】小人先之,悦之以声色犬马,纵之以驰骋田猎,侈之以宫室器服,志气已乱。 宋·苏辙《历代论·汉昭帝》
【释义】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无聊的生活方式
【相近词】声色狗马、身败名裂
【反义词】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成语举例】可知那声色犬马,奇技淫物,适足以起大盗觊觎之心。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三回
很经典的成语故事【2】
神采英拔
【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时期,江总以他的述怀诗而出名,他与尚书仆射张瓒等人结为忘年交。梁武帝称他是神采英拔、才气出众的人。到了陈后主时期,江总得到重用,经常出席陈后主的酒座赋诗作曲,欢歌酣饮,通宵达旦。
【出处】
尔操行殊异,神采英拔,后之知名,当出吾右。 《陈书·江总传》【解释】指人的容貌、仪态英俊非凡。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质
【近义词】英姿焕发、神采奕奕
【成语示列】他神采英拔,英姿焕发。
很经典的成语故事【3】
鼠肝虫臂
【成语故事】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都是达观生死的高士,他们情同淡水,置生死于度外。子舆生病,子祀去问候他,他十分高兴。子来生病,子犁去慰问,他支走了他的家人对他说:大自然真是神奇,你死了要把你变成鼠肝还是变成虫臂呢?
【出处】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庄子·大宗师》
【释义】庄子原意为人世间事物变化无定则,像人那样大的.形体也能变成微小的东西。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小人或物
【近义词】鼠臂虮肝
【成语示列】鼠肝虫臂原无择,遇酒犹能罄一欢。 宋·陆游《成都岁暮始微寒小酌遣兴》诗
很经典的成语故事【4】
神不守舍
【成语故事】妙玉自从与宝玉听了黛玉那凄凉的琴声后,恍恍忽忽地回到庵内,念完“禅门日诵”就在禅床上打坐。可是就是神不守舍,老是想起宝玉的话,心跳耳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在梦中好像有许多王孙公子要娶她,甚至有强盗持刀执棍威逼她,大病一场。
【典故】疲乏之极,神不守舍。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释义】神魂离开了身体,比喻丧魂失魄,心神不安定。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神不安
【近义词】魂不守舍、魂飞魄散、丧魂失魄
【相反词】泰然自若、专心致志
【其它使用】
◎ 在饭店的雅间,欧阳雨和郑辅等人守着各式佳肴神不守舍。
◎ 坐在酒楼明亮的玻璃窗下,神不守舍。
很经典的成语故事【5】
深自砥砺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巩固北方后,与刘备、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儿子曹丕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派人去向贾诩请教自固之术。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曹丕听从他的建议,自己刻苦磨练,最后成功称帝。
【出处】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解释】砥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磨炼。自己刻苦地磨炼。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举例】无由复得动相规诲,宜深自砥砺,思而后行。 《金史·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很经典的成语故事【6】
投笔从戎
【成语故事】东汉初期,班超因为家贫靠帮官府抄写文件为生,供养老母。但是他觉得这样抄抄写写没什么出息。刚好北方匈奴侵汉,他把笔一扔,毅然报名参军,当了一名军官,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议与西域各国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出处】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后汉书·班超传》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弃文就武
【相近词】弃文就武
【相反词】解甲归田
【成语例句】
◎ 他毅然投笔从戎,辗转天津、烟台、济南,投身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之中,先后经历了无数次浴血战斗。
◎ 1972年冬,黄建国投笔从戎,从无线电报务员到电台台长,一干就是十载。
很经典的成语故事【7】
视同儿戏
【成语故事】汉文帝时期,匈奴与汉朝关系紧张,汉文帝安排宗正刘礼驻守灞上、祝兹侯徐历驻守棘门、河内郡太守周亚夫驻守细柳抵御匈奴,并亲自视察灞上与棘门,见到刘礼与徐历把防守视同儿戏,十分生气,见到周亚夫严密防卫才放心。
【出处】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解释】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极不重视
【近义词】率尔操觚、视为儿戏、视若儿戏
【反义词】三思而行、小心翼翼
【示例】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可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很经典的成语故事【8】
神武挂冠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解释】指辞官隐居。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列】置吾兄于神武挂冠,华顶高服之间,而兄亦不受。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
很经典的成语故事【9】
手不释卷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典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注引《江表传》
【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勤奋好学
【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相反词】不学无术
【成语造句】
◎ 谷秸的最大乐趣,是手不释卷,闭门读书。
◎ 他的一生养成了好读的习惯,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释卷。
◎ 说到学习,现在有很多同志可谓手不释卷,无时不学,因此,他们进步也快。
很经典的成语故事【10】
事半功倍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出处】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上》
【解释】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事得法
【近义词】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事半功百
【相反词】得不偿失、舍近求远、事倍功半
【其它使用】
◎ 照理,以这样的精神传教于最不绝对的民族,应该事半功倍才是。
◎ 在同样的情况下,做出好的决策,可能收到事半功倍或转害为利的效果。
◎ 因为只有职工思想统一起来了,思想素质提高了,才能在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今日国家需要人才至为迫急,我们不能再如已往之泄沓松弛,应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事实教训了我们,只有正确地利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放开市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