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的名言 篇一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文化的精髓和审美的典范。在书法的发展历程中,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留下了许多关于书法的名言,这些名言不仅点明了书法的价值和意义,也传递着书法家们对书法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关于书法的名言。
首先,我们来看看王羲之的名言:“书者,言之者也。”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书法的本质,即书法是通过笔墨和纸张来表达人的言语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语言,通过笔画的点线面结构来传递信息和情感,使观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书法家的思想和艺术追求。正如王羲之所言,“书者”,就是通过书法来“言之”,通过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我们来看看董其昌的名言:“真书法者,心有所依,笔意相随。”这句话强调了书法与书法家内心的联系和一种默契。真正的书法家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法和笔法,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专注和投入的心。只有心与笔意相随,书法才能流露出真正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董其昌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书法是一门需要内心投入和情感表达的艺术,只有在心与笔的默契中,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灵魂的书法作品。
再次,我们来看看顾恺之的名言:“谁家之书,有如此者乎?”这句名言表达了顾恺之对书法艺术追求的高标准。顾恺之认为,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达到一种极致的境界,不仅要有卓越的技法和笔墨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个性魅力。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被称为“有如此者”,才能被人们所赞赏和传颂。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书法是一门追求卓越和独特的艺术,只有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才能创作出令人称道的作品。
最后,我们来看看米芾的名言:“书法妙在无妙。”这句话颇具哲理性和深意。米芾认为,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不刻意追求妙笔生花和华丽的技巧。真正的妙处在于无妙,即在于自然中流露出的美感和境界。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书法是一门需要自然和内心的艺术,只有在自然中,才能创作出真正有品位和内涵的作品。
以上就是几个关于书法的名言,它们不仅传递了书法家们对书法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也激发了人们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无论是在创作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这些名言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指引,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书法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艺术。
关于书法的名言 篇二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在书法的发展历程中,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留下了许多关于书法的名言,这些名言不仅点明了书法的价值和意义,也传递着书法家们对书法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关于书法的名言。
首先,我们来看看王羲之的名言:“书者,言之者也。”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书法的本质,即书法是通过笔墨和纸张来表达人的言语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语言,通过笔画的点线面结构来传递信息和情感,使观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书法家的思想和艺术追求。正如王羲之所言,“书者”,就是通过书法来“言之”,通过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我们来看看颜真卿的名言:“百年之后,能有几人?”这句名言表达了颜真卿对书法的追求和自我要求。颜真卿认为,真正能够留传百年的书法作品并不多,能够成为后人学习和推崇的书法家也是极少数。这句名言充满了自我反思和自谦之意,也提醒着后人要谨慎对待书法这一艺术形式,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信念。
再次,我们来看看米芾的名言:“书法妙在无妙。”这句话颇具哲理性和深意。米芾认为,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不刻意追求妙笔生花和华丽的技巧。真正的妙处在于无妙,即在于自然中流露出的美感和境界。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书法是一门需要自然和内心的艺术,只有在自然中,才能创作出真正有品位和内涵的作品。
最后,我们来看看董其昌的名言:“真书法者,心有所依,笔意相随。”这句话强调了书法与书法家内心的联系和一种默契。真正的书法家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法和笔法,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专注和投入的心。只有心与笔意相随,书法才能流露出真正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董其昌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书法是一门需要内心投入和情感表达的艺术,只有在心与笔的默契中,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灵魂的书法作品。
以上就是几个关于书法的名言,它们不仅传递了书法家们对书法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也激发了人们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无论是在创作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这些名言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指引,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书法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艺术。
关于书法的名言 篇三
一个人的书法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这是一种哲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书法的名言,欢迎大家参考!
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3、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4、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5、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6、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7、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8、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9、拳要打,字要练。
10、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11、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12、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3、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14、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5、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18、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19、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20、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21、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22、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23、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24、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25、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6、字无百日功。
27、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28、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29、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30、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31、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32、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33、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34、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5、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36、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37、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38、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39、书肇于自然。——蔡邕
40、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41、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42、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3、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
艺概》44、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45、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46、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47、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48、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9、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50、字怕练,马怕骑。
51、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