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哲理句子精辟长句 篇一
爱情是生活中最美丽的风景,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深沉的一部分。它可以让人感受到无尽的甜蜜和幸福,却也可能带来无尽的痛苦和伤感。爱情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经营和维系。以下是一些精辟的爱情哲理句子,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1. 爱情不是占有,而是欣赏。爱情并不是要把对方变成自己的附属品,而是要学会欣赏对方的独特之处,尊重彼此的个性和空间。
2. 爱情是互相成全,而不是互相消耗。真正的爱情是相互支持和激励,而不是相互消耗和压迫。只有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才能让爱情更加美好和持久。
3. 爱情需要经营,而不是等待。爱情需要用心去经营和维护,而不是等待对方做出一切。只有通过双方的努力和付出,才能让爱情更加坚固和稳定。
4. 爱情是包容和宽容。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爱情需要学会包容和宽容,接受对方的全部,包括他们的弱点和错误。
5. 爱情需要相互倾听和沟通。沟通是维系爱情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相互倾听和理解,才能解决矛盾和问题,让爱情更加和谐和稳定。
6. 爱情需要感恩和珍惜。爱情是一种宝贵的礼物,需要时刻感恩和珍惜。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让爱情充满幸福和满足。
7. 爱情是自由和平等的。爱情需要建立在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不应该有任何形式的压迫和控制。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爱情。
8. 爱情是奉献和牺牲的。真正的爱情是无私的,它需要付出和奉献。只有在彼此的付出和牺牲之间,才能体会到爱情的真谛。
9. 爱情需要信任和忠诚。信任和忠诚是爱情的基石,没有它们,爱情将无法长久。只有建立在信任和忠诚的基础上,才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
10. 爱情是一种选择和承诺。爱情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和承诺,它不是一时的冲动和激情。只有在选择和承诺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爱情。
爱情哲理句子精辟长句 篇二
爱情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为复杂和深奥的一部分,它如同一颗永不停息的火焰,能够照亮我们的内心世界,也能够燃烧我们的情感。以下是一些精辟的爱情哲理句子,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1. 爱情是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只有在两颗心灵碰撞的瞬间,才能释放出真正的热量和能量。
2. 爱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够在两个人之间建立起一座无形的桥梁,让彼此感受到深深的情感。
3. 爱情是一种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忘记一切痛苦和困难,只专注于对方的存在。
4. 爱情是一种让人感到脆弱和坚强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敏感和温柔,也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定和勇敢。
5. 爱情是一种让人变得更加完整和美丽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也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温柔和细腻。
6. 爱情是一种让人感到无尽期待和希望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勇气,也能够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动力。
7. 爱情是一种让人感到害怕和兴奋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可能和冒险,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恐惧和不安。
8. 爱情是一种让人感到痛苦和欢乐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经历无尽的波折和挑战,也能够让我们享受无尽的甜蜜和幸福。
9. 爱情是一种让人感到迷失和找到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也能够让我们迷失在对方的眼中。
10. 爱情是一种让人感到珍贵和宝贵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明白生命的真谛和意义,也能够让我们珍惜每一刻的相聚和拥有。
爱情是一种神奇而又不可预测的力量,它能够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也能够让我们获得无尽的力量和勇气。无论爱情带给我们什么,我们都应该学会珍惜和感恩,因为爱情是一种宝贵的礼物,是我们生命中最为美好的一部分。让我们用心去经营和维护爱情,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为绚丽的风景。
爱情哲理句子精辟长句 篇三
微言大义:小不忍则乱大谋
◆◆◆
文 |石禄生
编者按
最近,一组载有朱子格言的明清时期文化楹联惊现于世,引起了收藏界的广泛瞩目。朱熹的这篇格言短文读来可谓振聋发聩,极具文史和哲理价值。楹联所载朱子格言全篇共有十长句,涉及的历史人物多达二十人。本文为朱子格言解读第七讲,着重阐述短文第七句:“韩淮阴甘受胯下之辱,蔺相如谨避廉颇之威,吾人不可无此舍忍。”
01
《论语》有言说得好:“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在中华儒家文化看来,忍耐力是一个人该有的重要品格。最近网络上也流行这么一句话:“最穷不过讨饭,不死总会出头。”这句话成为众多“搬砖”人士的励志格言,强调的也是做人要有韧性。
朱子格言说:“韩淮阴甘受胯下之辱。”说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典故。
韩信画像
韩信是今江苏淮阴人,所以又被称为韩淮阴。韩信是谁,相信列位没有不知道的。楚汉相争,可谓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灿烂的篇章之一,刘邦与项羽争霸,论精彩无出其右者;而韩信,就是刘邦赢得天下最重要的助手之一,他跟张良、萧何一并被称为“汉初三杰”。朱熹将古代历史上最为盛名的军事奇才之一韩信搬了出来,以作为典范人物教导世人要有忍耐心。
关于韩信的功成名就,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先不做过多描述。在此主要谈谈韩信年轻时候的不堪岁月。
韩信年轻的时候,用常人的眼光去看,那完全就是一个废柴:家里本来就贫穷,性格又好高骛远,小事干不来,大事没得干,基本上是不务正业,好吃懒做,衣食无着落。就跟今天的世道一样,当时没有人瞧得起这样的小年轻。
这不,本来韩信的家乡有一个亭长为人好心,经常供饭给他吃,但也架不住韩信天天上他家蹭饭啊?所以亭长的老婆就不干了,忍了三个月之后,韩信再不请自到来到她家,亭长一家就不再给他饭吃了。
韩信这才领悟过来:“我不再受欢迎了。”迟钝至此,可见韩信的情商也是一般般。
韩信找不到地方蹭饭了,就成天执钓竿在城河边晃荡,偶尔还能钓到一两条小鱼充饥,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一无所获,只好饥肠辘辘干挺着。
正好那几天,有一个老妇人每天都在河边漂洗棉絮,看韩信可怜,每到饭点儿,就让韩信跟她回她家吃饭。这时候的韩信还真是有点没脸没皮,每每逮住一张免费饭票,那是不带撒手的。
就这样又蹭了十几天的饭,老妇人也开始不满了。刚好老妇人的棉絮也漂洗完了,以后不会再到河边来,所以她也就明说了:“以后我不能再管你的饭了。”
对于老妇人十多天的管饭之助,韩信倒也懂得感恩,对老妇人说了一连串的谢谢之后,他又立下了报恩诺言:“我将来一定会重重报答您的恩情。”
谁知老妇人听了这话,不但不鸡冻,反而气不打一处来:“你一个大男人不努力养活自己,还在这说大话,羞不羞?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没想过要你的报答。”韩信讪讪一笑,羞愧而去。
说的也是,当时看韩信的状态,怎么也不像一个将来会有出息的人。如果不是后来有幸得到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他可不就是一个好吃懒做只会吹牛皮的人吗?这样的人我们生活中见多了,庸碌无为直至沉沦是他们的常态发展规律,还真不能怪亭长老婆或老妇人势利眼。
好高骛远这种事,其实从来都不好评价,本身有实力的人一旦有了好的机遇,那他当初的好高骛远就是“鸿鹄之志”;但如果本身实力不逮或一直没有实质的改变,那他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世事无绝对,就看这个人的造化了。反正韩信是那种坚信自己会出人头地的人。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其母亲过世,他连丧葬费都出不起,却执意要给母亲挑选一个像足球场那么大的坟地,内心的气场就是那么大。
作为内心信念超级强大之人,韩信并不理会周遭人士的冷嘲热讽,反而佩戴刀剑在大街上大摇大摆地行走,以此显示自己是个将才。
街上卖猪肉的屠夫实在看他不顺眼,于是出言挑衅:“别看你人模狗样的,你就是个懦夫。有胆量你就用剑来刺我,否则你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站着想了想,“乖乖”地从屠夫胯下爬了过去。
满大街的人都在嘲笑韩信的懦弱,但此时此刻,韩信的内心世界是这样的:“我不跟屠夫这样的小人物置气,就算杀了他,也不会有人钦佩我的。”于是他转身离去。这就是朱子格言说“韩淮阴甘受胯下之辱”的典故由来,也是中国历史上映证“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典型事件。
韩信胯下之辱
后来韩信就投奔军营当兵去了,先是投奔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因看不到前景,后又投奔到了刘邦的部队,也是个不起眼的小兵角色,韩信待得也是没滋没味。但就是在这里,韩信遇到了他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伯乐:萧何。
02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高手能懂高手,燕雀如何识得了鸿鹄?一般的贩夫走卒看待韩信,就当他是个混混,打心眼里是看不起的。
萧何画像
但像萧何这样的人,贵为刘邦的得力军师,雄才大略不在话下,自然是个一等一的世间高人,他跟韩信三言两语一攀谈,就知道此人的谋略在他之上:“韩信是个百年不遇的军事奇才。”
高手遇高手,惺惺惜惺惺。所以说,识人也是一门学问。对于某方面天赋异禀的奇才,如果用常人的标准去看待他、衡量他,那他很可能就是个废柴,或许好高骛远,或许不识人情世故,或许情商低下
,总之臭毛病一大堆。反之,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对方,或许他就是某个方面的高人。凡事无绝对,废柴和天才之间往往只隔了一层薄薄的纸,捅破的钥匙掌握在伯乐的手里。萧何就是韩信的伯乐。
萧何懂韩信是不假,但他终究不是老板,关键还要刘邦看得上韩信,后面的戏才有得唱。
刘邦并不算得上是善于识人的领导者,萧何多次向他推荐韩信,但刘邦都不以为然:“韩信怎么看都像是个阿三货色,哪像个军事奇才?”因此不予理会。次数多了,韩信自己也泄气了,于是他不辞而别,从刘邦军营逃走了。萧何得知消息,立刻翻身上马,千里奔波又把韩信追了回来;他发誓要把韩信扶上马,让刘邦重用他。
这一次,萧何软硬兼施,向刘邦再次推荐韩信。他向刘邦直言:“韩信此人乃国士无双,全国上下找不出第二个。如果你想成大事,必须要重用韩信。如果你不用,他终究会逃走的。”又在话里话外暗示,如果不重用韩信,他萧何也保不齐撂挑子不干。
为了安抚萧何,刘邦终于给了韩信一个大将军的名分。自此,韩信在军中如鱼得水,将自己的绝世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韩信在辅佐刘邦的军事生涯中,所取得的成就,就算不说他是华夏第一将领,也难觅能出其右者。详细过程不赘述,仅作简要说明,列位就会有“不明觉厉”之感:
◆ 井陉战役,灭了赵国;略施军事妙计,又灭了齐国;垓下之战,击败了项羽。这些重要的军事成就,韩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都是当之无愧的军事主角。
◆从中华典故的角度看,像“背水一战”、“十面埋伏”、“ 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都是韩信一手运用了相关军事战术,这才有了这些成语或句子。
此外围绕韩信这个千古罕见的军事奇才,历史上还引申出了很多成语典故:
◆ 后来见识到韩信厉害的刘邦,评价他说“战无不胜”;
◆ 刘邦的另一个良相张良评价韩信:“独当一面”;
◆ 韩信为帮助刘邦打败项羽,认真研究了项羽的为人,并评价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 刘邦吃惊于韩信的军事能力,问他到底能带多少兵,韩信自信直言:“多多益善”。
◆ 刘邦在韩信的辅助下,一统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自此,刘邦开始猜疑韩信,原因是韩信能力太强,有“功高震主”之嫌。
如果要详细历数韩信的军事成就,恐怕要专门写一本专著,才能全面总结他的将领生涯。这时候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年轻时代的韩信,那时候他卑微的废柴形象,更能衬托出日后的伟大。如果要提炼或升华韩信的早年经历,那么我们可以说:“忍耐力和性格韧性,正是韩信的成功基石。”
如果当初韩信不堪忍受屠夫的“胯下之辱”,一刀斩杀了他,那么历史上就不会留下韩信的名字,他的历史角色只会定格在无名的废柴或市井凶徒层面。小忍之后,终取大义,这正是朱子格言说“韩淮阴甘受胯下之辱”的意义所在。
胯下桥
实际上,韩信功成名就之后,也没有忘却自己卑微的过去。他不仅报答了自己的恩人,也感谢了自己的“敌人”。当年在河边漂洗棉絮施舍韩信饭吃的老妇人,被付之以千金酬谢,这也是成语典故“一饭千金”的由来;而那个挑衅韩信的屠夫,也被提拔重用当了军官。
报恩亭
韩信的故事说到这里,足够精彩,也足够励志。但历史并没有因此留下完美的结局。因为出于对韩信的猜忌和防范,刘邦称帝后,便剥夺了韩信的军权,封他做了楚王,不久又找借口把韩信贬为淮阴侯。韩信为了自保,从此偏居一隅,不问朝政。但即便如此,韩信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有一个名叫陈豨的人,他是刘邦原来的部将,同时也是韩信的下属,他后来也受到了刘邦的猜忌,为了自保,他后来不得不反叛。对此刘邦勃然大怒,亲自率军外出平叛。
据说陈豨的反叛,受到了韩信的鼓励,并且韩信答应他做他的内应。传闻真假,不得而知。但韩信的老朋友萧何,出于对汉政权的忠心,联手刘邦的皇后吕雉,瞒着刘邦对韩信实施了埋伏斩杀,一代军事奇才就此陨落。
韩信的发迹,得益于萧何的赏识推荐;韩信被诛杀,则是萧何一手操办。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一生,终究绕不开萧何。
多年后,后人又写了两句话作为韩信的墓志铭:“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动总结了韩信的一生:他的生死都掌控在萧何这个“知己”手里;而他的存亡也分别跟两个女人有关,一个是给他饭吃的漂母,一个是夺他性命的吕后。
03
再来看朱子格言第七句下句:“蔺相如谨避廉颇之威。”这又是一个我们相当熟悉的历史典故,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跟名相蔺相如斗气,蔺相如避其锋芒,廉颇最终感到羞愧,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关于这个故事本身,没有过多的细节值得言说,主要是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人物及其所在的历史背景,有颇多值得探讨之处。
首先是蔺相如这个人物,他的出身是比较卑微的。赵惠文王时期,蔺相如原是宦官令缪贤家里供养的门客,无名小卒一个。他的上位,跟赵国当时的形势有关。当时秦国比赵国强大,处处强压其一头,对此赵国又不敢正面反抗,只能虚与委蛇、小心周旋,所以赵国上下感到很憋屈。
和氏璧(《芈月传》中道具)
后来因为我们熟知的“和氏璧事件”(参看历史典故“完璧归赵”),蔺相如经令缪贤推荐,受赵惠文王的派遣出使秦国,既为赵王保全了和氏璧,又为赵国赢回了体面。从此蔺相如受到了重用。
赵国和秦国除了明争暗斗,还有真刀真枪的交战,但赵国始终处于弱势一方。后来两国议和,秦王采用激将法邀请赵王赴渑池(今河南渑池县)会谈,赵王原是不敢去的,又是蔺相如力主前往,并随行保驾,不仅让赵王得以安全返回,还在会盟现场为赵王保住了尊严。详细过程可参看历史典故“渑池会盟”。
渑池之会
接连两次为赵国挣得面子,蔺相如凭的是什么?三寸之舌的威力,说到底就是口才好,言辞上不吃亏。如果从实用主义角度看,面子值多少钱?赢得口舌又有多大价值?但这事要从外交的角度去看,所谓外交无小事,国君的面子跟国家的尊严通常是一回事。所以赵惠文王很看重蔺相如,任命他为上卿,地位比老将军廉颇高得多。
如此一来,廉颇心理失衡了。今天我们在职场上也常见类似的现象,公司或单位的老员工,通常受不了初来乍到的职场新人(跳槽过来的职场老鸟除外)地位在他们之上,这种情绪是人之常情。回到廉颇的案例,他的不满与不平,主要基于两点:
其一,廉颇绝不是那种有资历没能力的一般老员工,人家可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历史名将之一,其军事能力是经过无数实战检验过的,为赵国立下过很多显赫战功。如今被职称新人蔺相如高压一头,他不可能装作若无其事。
其二,廉颇的外交思想是属于理性派的,主张赵国对秦应采取回避主义,不跟对方逞口舌之强,埋头发展国家实力是根本;如若秦国逼得太过分了,大不了打一仗就是。这么多年,赵国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但蔺相如不一样,他的外交思维是口才驱动型的,或者说是思辨型的,认为国家的核心利益不能丢,外交的面子也要维护。这样的外交思想不是不好,但赵国作为弱国,过于讲面子属于冒险外交,容易引发战事。所以,廉颇对蔺相如心存不满,那是一定的,他公开放话要让蔺相如难看。
关于战国时期的外交,很难说哪一种思想更合理,因为外交的实质本来就是博弈,没有绝对的真理或标准公式,对此我们也不做评判。但有一点,蔺相如清醒地认识到:他要是跟廉颇分裂内斗,赵国的实力就会严重滑坡,不利于国家利益。从这一点上来说,蔺相如的眼界要高于廉颇。
于是,廉颇处处想找机会为难蔺相如,反观蔺相如则处处避让他,尽量不跟他碰面,一旦遇见了,也是远远地绕道走。对此,廉颇有些得意:“这小子还是怕我。”蔺相如的下属实在看不过去了,跑去质问蔺相如:“上卿大人你怕廉颇做什么?你这么胆小,我们都没脸跟你混了。”
廉颇负荆请罪
蔺相如是怎么回答的?他说:“我连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将军吗?这不是怕的事,而是关系到国家利益,我必须忍让他。”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他才潘然醒悟:原来我是个不明事理的老员工。于是羞愧难当,上门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蔺相如和廉颇成为至交同僚,共同维护赵国利益。这就是朱子格言说“蔺相如谨避廉颇之威“的来龙去脉,体现了蔺相如识大体、善于忍让的一面。
后记
古之谋大略、成大事者,大多有非凡的韧性,能抗压,善忍耐。在某种程度上,对外界附加的屈辱采取忍让或忍耐的办法化之,有时候不见得是懦弱,反倒比刚烈地爆发反制更需要勇气,也更接近勇者的实质。
越王勾践面对吴王夫差的侮辱,采取“卧薪尝胆“的态度忍辱负重,忍让的对象是外敌。韩信忍让的屠夫,某种程度上也能算作是“敌人”。而蔺相如忍让的廉颇,则完全算是赵国的“自家人”了,两人的斗气属于内部矛盾。那么问题来了:忍让外敌,跟忍让自家人,哪一个更难?
或许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认为:当然是忍让敌人更难了,哪得有多大的情绪控制力呀!这个看法本身没有错,但事情通常有另一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通常有些人对外界特别能忍耐,什么样的屈辱都能承受,但回到家里,每一刻都是他的垃圾情绪宣泄高峰期。为什么?难道家人比外人还可恨吗?当然不是。
从人性角度分析,忍让“外敌”,通常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毕竟谁也无法预知“外敌”会不会给自身带来灭顶之灾;而对家人的不忍让,说到底是潜意识里觉得安全无虞,所以通常自身的忍耐力就下降了,任由垃圾情绪释放。
因此,依笔者之见,蔺相如忍让廉颇,比勾践忍让夫差或韩信忍让屠夫,更见其忍耐力或修养。希望这一点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对家人的忍让,是人性最为光辉的一面。就像朱子格言说的那样:“吾人不可无此舍忍。”
朱熹格言楹联,抄录并制屏于明清时期,现收藏于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格言全文如下:
虞舜能顺亲之心,曾参能养亲之志,吾人不可无此孝思。
大禹有昌言之拜,元公有吐握之勤,吾人不可无此恭逊。
王沂公生平志不在温饱,范文正少时志便任天下,吾人不可无此期许。
韩琦不责碎玉之胥,刘宽不叱飜羹之婢,吾人不可无此度量。
赵清献公无事不可告天,司马温公无语不可对人,吾人不可无此光明。
杨伯起却暮夜之金,罗一峯拒奔楼之女,吾人不可无此正大。
韩淮阴甘受胯下之辱,蔺相如谨避廉颇之威,吾人不可无此舍忍。
范纯仁不言人非,郭林宗不为危论,吾人不可无此浑厚。
刘忠定谨告诫一语,范忠宣遵忠恕二字,吾人不可无此服习。
苏季子引锥刺股而自奋,司马光员木为枕以自警,吾人不可无此勤苦。
文字:石禄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编辑:优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