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孝顺句子 篇一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的一部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在《论语》中,孝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孔子强调孝顺作为人伦关系的基石,是培养良好品德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通过分析《论语》中的孝顺句子,探讨孔子对孝顺的理解和教育意义。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孝顺的句子,其中最有名的是“孝顺父母”,这是孔子对孝顺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孝顺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关键。他强调孝顺父母是为了感恩和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还提到了孝顺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孝顺有三:言不顺则不听,不敬则不行,事亲则不拘”,这表明孝顺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尊敬和敬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行动来表达。这意味着子女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付诸实践。此外,孔子还强调孝顺要有度,不应过分拘泥于细节,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时机来表达孝顺之心。
孔子对孝顺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亲子关系,他认为孝顺应该延伸到社会关系中。他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表明孔子认为孝顺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回报,还应该是社会成员对长辈和上级的尊重和敬畏。孔子认为,孝顺是一种社会道德,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通过分析《论语》中的孝顺句子,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孝顺的理解和教育意义。孔子认为孝顺是人伦关系的基石,是修身养性的关键。他强调孝顺父母是为了感恩和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孔子还提出了孝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要求,如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付诸实践。此外,孔子认为孝顺不仅仅局限于亲子关系,还应该延伸到社会关系中,是一种社会道德,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总而言之,孝顺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孔子强调孝顺作为人伦关系的基石,是培养良好品德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论语》中的孝顺句子,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孝顺的理解和教育意义。孔子认为孝顺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关键。他强调孝顺父母是为了感恩和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孔子还提出了孝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要求,如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付诸实践。此外,孔子认为孝顺不仅仅局限于亲子关系,还应该延伸到社会关系中,是一种社会道德,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论语中孝顺句子 篇二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和教育观。在《论语》中,孝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孔子强调孝顺作为人伦关系的基石,是培养良好品德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通过分析《论语》中的孝顺句子,探讨孔子对孝顺的理解和教育意义。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孝顺的句子,其中最有名的是“孝顺父母”,这是孔子对孝顺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孝顺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关键。他强调孝顺父母是为了感恩和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还提到了孝顺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孝顺有三:言不顺则不听,不敬则不行,事亲则不拘”。这表明孝顺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尊敬和敬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行动来表达。这意味着子女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付诸实践。此外,孔子还强调孝顺要有度,不应过分拘泥于细节,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时机来表达孝顺之心。
孔子对孝顺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亲子关系,他认为孝顺应该延伸到社会关系中。他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表明孔子认为孝顺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回报,还应该是社会成员对长辈和上级的尊重和敬畏。孔子认为,孝顺是一种社会道德,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通过分析《论语》中的孝顺句子,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孝顺的理解和教育意义。孔子认为孝顺是人伦关系的基石,是修身养性的关键。他强调孝顺父母是为了感恩和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孔子还提出了孝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要求,如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付诸实践。此外,孔子认为孝顺不仅仅局限于亲子关系,还应该延伸到社会关系中,是一种社会道德,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总而言之,孝顺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孔子强调孝顺作为人伦关系的基石,是培养良好品德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论语》中的孝顺句子,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孝顺的理解和教育意义。孔子认为孝顺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关键。他强调孝顺父母是为了感恩和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孔子还提出了孝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要求,如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付诸实践。此外,孔子认为孝顺不仅仅局限于亲子关系,还应该延伸到社会关系中,是一种社会道德,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论语中孝顺句子 篇三
【行智学堂】
中国私塾 2014-09-28
行智学堂
《论语》中关于“孝”的语句
(《学而第一》)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原文】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原文】
2?20 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3),如之何?”子曰:“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5),则忠;举
善而教不能,则劝。”【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原文】
2?21 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子曰:“《书》(3)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4),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里仁第四
【原文】
4?18 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
【译文】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原文】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2)。”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原文】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
【原文】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泰伯第八
【原文】
8?21 子曰:“禹,吾无间(1)然矣。菲(2)饮食而致(3)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4);卑(5)宫室而尽力乎沟洫(6)。禹,吾无间然矣。”
【译文】
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先进第十一
【原文】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1)于其父母昆(2)弟之言。”
【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第十三
【原文】
13?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1)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2),硁硁(3)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子张第十九
【原文】
19?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1)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译文】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换父亲的旧臣及其政治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