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语录体的著作 篇一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以语录的形式分享给他人。这种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确实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但是它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缺乏深度和完整性。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语录体,而是选择一种更为丰富和完整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思考和观点。
语录体的著作往往只是一种片段式的思考,它只能给读者传递一种局部的信息,而不能真正让读者理解整个思考过程。而且,由于语录的简洁性,它往往只能表达一种表面的情感,而不能真正深入地探讨一个问题的本质。这导致了读者在阅读完一篇语录体的文章后,往往会感到思考的不够深入和观点的不够全面,甚至会觉得空洞和缺乏说服力。
相比之下,一篇不是语录体的著作可以给读者传递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信息。通过合理的结构和组织,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思考和观点逐步展开,让读者能够看到我们思考的全貌和逻辑的严密性。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研究和实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从而使得我们的论述更为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另外,不是语录体的著作也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态度。语录体往往只能表达一种简洁的情感,而不能真正让读者体会到我们的内心世界。而通过更为细致和深入的叙述,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情感和态度真实地呈现给读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和思考。
综上所述,不是语录体的著作更具有深度和完整性,能够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考和观点。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语录体,而是选择一种更为丰富和完整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思考和观点。
不是语录体的著作 篇二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语录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语录体的著作以其简洁有力的特点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相比之下,不是语录体的著作在表达思考和观点时更为全面和深入。
语录体的著作往往只是一种片段式的思考,它只能传递一种局部的信息,而不能真正让读者理解整个思考过程。在阅读一篇语录体的文章时,读者可能会感到思考的不够深入和观点的不够全面。这是因为语录的简洁性限制了作者对一个问题的全面探讨,也限制了读者对问题的全面理解。
相比之下,不是语录体的著作可以给读者传递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信息。通过合理的结构和组织,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思考和观点逐步展开,让读者能够看到我们思考的全貌和逻辑的严密性。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研究和实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从而使得我们的论述更为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另外,不是语录体的著作也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态度。语录体往往只能表达一种简洁的情感,而不能真正让读者体会到我们的内心世界。而通过更为细致和深入的叙述,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情感和态度真实地呈现给读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和思考。
综上所述,不是语录体的著作更具有全面和深入的特点,能够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考和观点。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语录体,而是选择一种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思考和观点。
不是语录体的著作 篇三
《菜根谭》
《菜根谭》这本书似乎是不怎么需要介绍的,因为很多人知道,也有很多人读过。如果你到当当上一搜“菜根谭”三个字,能出现1000条结果,就可知这本书的版本,多得数不清。
这本原本薄薄的书,往往被后人加上各种评析,有的竟然变成厚厚的四大本。而许多评析的文字,若对照原文一读,则显得淡然无味了。因此,和很多人一样,我一直希望找到一个干净的版本。最好就只有原文的。实在是需要读白话,也只要简单的注释和语译就足够了。
《菜根谭》是明代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我们得知他早年热中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
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就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明于孔兼在为《菜根谭》写的(题词)中,进一步阐述道:「『谭』」以『根谭』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又引用洪应明的话说:「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于氏的解释,增加了这样一层含意,即一个人面对厄运,必须坚定自己的操守,奋发努力,辛勤培植与浇灌自己的理想。乾隆间署名三山病夫通理的(重刊菜根谭序)则说:「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并引月古语「性定菜根香」,说明只有心性澹怕沉静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旨意。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清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连「存目」都未收入。但是近年来,一股《菜根谭》热风行于海内外,人们将其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书一起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这是出于何种原因呢?对此,本文作一简略的分析。
洪应明生活的年代,明朝已全面走向衰败,这不仅表现在朝纲废弛,吏治黑暗上,整个社会、文化也呈现江河日下之势,这一点从稍前于《菜根谭》问世的《金瓶梅》中已可见一斑。一些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仕途的风波挫折之后,纷纷退隐江湖。他们既不愿意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也不愿意违心迎合鄙琐的社会风气,于是,表现隐者高逸超脱情怀的作品大量出现,《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代表。
总的来说,《菜根谭》反映了明代知识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或者说,是著者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结合自身体验,形成的一套出世人世的法则。
—— 1 ——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
天劳我以形,吾补吾心以逸之;
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且奈我何哉?
【译文】上天如果不赐福给我,我就耐心修养品德,以迎接福分的到来。如果上天用贫苦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补偿。如果上天用穷苦来折磨我,我就刻苦磨练意志来战胜命运。做到了这些,命运又能怎么左右我呢?
【感悟】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 2 ——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
砥节砺行而不觉; 处顺境中,
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译文】处在不顺利的环境中,就好比全身都扎着针、敷着藥,在不知不觉中磨练着意志、培养者高尚的品行。处在优越的环境中,就好比被各种兵器所包围,不知不觉就被掏空了身体,消磨了意志。
【感悟】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 3 ——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
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译文】君子如果伪装善良,那就和小人肆意作恶没什么两样;君子如果丧失操守,那还不如一个改过自新的小人。
【感悟】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 4 ——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指责别人的过错时不要太刻薄,要考虑到对方是否能接受;教人为善不要期望过高,要考虑别人是否能够做到。
【感悟】因材施教,方得受用。
—— 5 ——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
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
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
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译文】我们看到天地好像是一动也不动,然而其生养万物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日月昼夜旋转,而且永远静静的高悬天际,光照万物。所以君子平日里要效法大自然的变化,闲暇时,内心要有紧迫感,不敢肆意放纵。忙碌时要有坦然自在的态度,不可过分仓促,急于求成。
【感悟】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 6 ——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
心中常有拂心之事,
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
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译文】耳中常听到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有一些不如意的事,这些都是敦品励德,有益身心的磨刀石。反之假如听到的每一句话都悦耳动听,每一件事都称心如意,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都葬送在毒药里。
【感悟】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 7 ——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译文】为人处事,让别人一步,是明智之举,因为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进一步留下了余地。对待他人宽厚一点是为自己积福,善待他人,实际上是为日后受到他人善待奠定了基础。
【感悟】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 8 ——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
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
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译文】在静的环境中能保持静,不是真静。能再动荡喧闹的环境中保持心灵的平静,才是静的最高境界。同样,在欢乐地环境中快乐,并不是真正懂快乐地人,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仍保持乐观的心态,才是心性中快乐的最高境界。
【感悟】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是真乐。
—— 9 ——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衿字;
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译文】哪怕有盖世功劳,假如因此而骄傲自满,就必然要栽跟头。哪怕犯下弥天大罪,只要能悔过自新,还可以重新做人。
【感悟】唯谦受福,浪子回头金不换。
—— 10 ——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
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
一觉便走,此是转祸为福,
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译文】在邪念刚萌发的时候,便意识到这是走向贪欲的邪路,应立刻打消这种念头,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坏念头一产生就立刻警觉,然后加以挽救,这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重要关头,决不可轻易放过至关重要的一刹那。
【感悟】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 11 ——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
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
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
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译文】一个人只有处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般清澈。才能发现心性的真正本源。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会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才能发现心性的真体。人在淡泊中,内心才会像平静的湖泊一样和蔼,才能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想要洞见人生的真谛,没有比这三种方式更好的了
【感悟】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 12 ——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
明不伤察,直不过矫。
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译文】清正廉洁而又能容人,宽厚仁爱而又善于决断,聪明过人而又不忘调查研究,秉性耿直而又通情达理。这就好比蜜饯甜而不腻,海味咸淡适宜,这才是最美好的品德。
【感悟】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 13 ——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
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译文】追求功名利禄不要抢在他人前面,进德修业不要落在他人后面。在物质享受上不要超过自己的身份地位,在个人修养上不要降低应达到的标准。
【感悟】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 14 ——
福莫福於少事,祸莫祸於多心。
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
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译文】最大的幸福就是无事一身轻,最大的祸患就是妄念纷飞。唯有那些为很多事劳苦的人,才知道无事是一种福气;只有心地清净的人才知道,多心是多么有害。
【感悟】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 15 ——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
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
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译文】处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时代,应该刚正不阿;处在政治黑暗,天下纷争的乱世,应圆融变通;在社会将衰亡的末世,待人接物要刚正与圆融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的平民要宽严并用。
【感悟】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 16 ——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
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
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译文】一个恪守道德的人可能会遇到一时的冷落,而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远的凄凉。一个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人,重视财色名食睡之外的东西,思考的是身体外的真我,所以他们宁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让自己的灵魂遭受永远的凄凉。
【感悟】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 17 ——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译文】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给别人品尝。这是为人处事一种最安乐的方法。
【感悟】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 18 ——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
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十谋九成未必归功,
一谋不成则訾议业兴,
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守拙无巧。
【译文】即使十句话说对了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但如果说错了一句,就会遭人指责;即使十条计谋九条都取得成效,也未必得到奖赏,但如果一条计谋未能奏效,责难就纷纷到来。因此君子宁愿沉默寡言,显得笨拙,也不愿卖弄智巧。
【感悟】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 19 ——
攲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
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译文】有一种器皿叫宥,因为盛满了水才倾覆,续钱的瓦罐因为空无一文才得以保全。所以君子宁愿处于无争的地位,也不要站在有争夺的场所,日常生活宁可欠缺一点,也不要求过分美满。
【感悟】谦字一卦,六爻皆吉。
—— 20 ——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
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译文】不昧着自己的良心做事,不使别人内心陷入绝望,不过分浪费资源。做到这三条,就可以在天地之间树立公正无私的心,为天下万民的生计尽心尽力,从而造福子孙后代。
【感悟】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小窗幽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今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这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而在如何立身处世方面, 陈继儒 的《小窗幽记》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他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达观的心境,平和地为人处世,对后人影响至深。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解读:不要和喜欢说闲话的人讲话,也不要和喜欢评头论足的人一起商量计划。流言止于智者,所以一些爱说别人闲话的人是缺少智慧的,成大事者不语先,脚踏实地的人才值得尊敬。对于我们来说,不要成为爱说闲话、爱空口评论的人。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解读:潜伏了很久的鸟必然会一飞冲天,早早就盛开的花必然会早谢。“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诗人在赞美秋菊的时候说得一句名言,爱菊,是因为它在所有的花都凋零的时候还立于枝头,如同不屈不挠的君子。做人同样也要学会积累,弹簧压得越紧,就越能弹得高。
市思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解读:施恩于人,不如报答人来得厚道;摄取名望,不如回避名誉来得舒适;装腔作势,不如处世坦诚来得真实。知恩图报、远离名利、真正自然,这是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之后才能达到的境界。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解读:当面对大事难事的时候,就能够看出一个人承担责任的气度;当在处于逆境顺境的关头,就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当遇到喜事烦事的时候,就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当与众人相处的时候中,就能够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见识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业。
解读:先淡薄而后浓情,先疏远而后亲近,先结交而后相知,这是交友的方法。只有相互有所了解后,才能判断出是不是自己的知己,贸然倾吐衷肠,日后会有麻烦。
一失足为千古恨,再回头为百年人。
解读:一不小心犯下错误就会造成终身遗憾,等到悔过自新的时候,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不想给人生留下遗憾,就要尽量少犯错误,三思而后行。
《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有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
“古今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为善最乐,读书最佳”,可见读书是人生乐趣的最高境界。好书如同滋润生命的泉水,懂得享受读书的人,生命之泉就会永不枯竭。
围炉夜话中国传统文人是快乐、超俗,亦或痛苦、压抑,现已难以说得清楚。那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 仕途 得意时,心中也常存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的忧患意识,而在陡遭不测、倾家荡产时,又能常常保持一份无怨无悔的淡然心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因其博大,受其滋润的中国文人的心胸也是宽广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丰富多彩的。
1.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译文:改变贫穷的面貌,无非两点:一是开源,二是节流。穷得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从节俭入手改变现状,天生笨拙的人不必灰心,只要肯勤奋,依然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2.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怜俐人做得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途,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译文:有一种忠心被人视为愚行,就是“愚忠”,也有一种孝行被人视为愚行,那是“愚孝”,由此可知,“忠”,“孝”两个字,太过聪明的人是做不来的。同样地,仁和义的行为中,也有虚伪的“假仁”和“假义”,由此可以知道,在一般人所说的仁义之士中,不见得没有奸险狡诈的人。
3.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气。
译文:教育小孩子应当严厉对待,严厉的态度能平定孩子心中的浮躁之气;对待小人应当用敬待的态度,敬待的态度可以感化其心中的邪气,即使感化不了,也可使自己免于被其所害。
4.善谋生者,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善处事者,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已。
译文:善于营生的人,会教会自己的子孙营生的本事,而不会给自己的子孙留下太多的财产。善于处事的人,会根据事物的客观态度来作决定,而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一已私利。
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译文:贤明的人如果长辈给自己留了太多的财产,则损害他的志向而变得不思进取;愚笨的人如果长辈给其留了太多的财产,则使其更加肆无忌惮使他的错误犯得更深更多。
6.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译文:人的人品提不上去,总是因为自己的利欲看不破;做学问的学问没有进步,总是因为自己过不了懒这一关。
7.心能辩事非,处事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不卑污。
译文:心能明辨是非,就能快速而又果断处理事情;不忘记礼义廉耻,做人就会一身正气,不与卑污的人同流合污。
8.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译文:能写文章的人,善于引用名言,虽只寥寥数语,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读起来更加优美、更加动人。
9.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尖刻,终为薄福之人。
译文:性格怪异,脾气不好的人,多因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而终日处于不安之中,从而落得个短命的下场;语言尖酸刻薄的人,因少积口德而使得众人都远离其人,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使得自己福分浅薄。
10.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译文:志向不能不高,志向不高,就容易受世俗的影响而使自己和别人一起同流合污,最终难以有所作为。心不能太大,心太大,容易眼高手低,不愿从小事做起,最终难成大业。
11.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译文:很大的过错,往往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造成的,因此不能不学会谨慎。
12.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
译文:凡事从自身上找原因,就不会有抱怨了。这就是孟子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3.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译文:随随便便就交朋友,不如在家里闭门读书。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思想者对话,也是在认识朋友,而且还是了不起的朋友。
14.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
译文:立下难以实现的志向,才能吃别人不可能吃的苦,做别人不能做的事,千秋功业,才有得指望;对人对事若发现错误而不忍心去指责、纠正,那么必然会因为不忍心去说而造成祸害。
15.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译文: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地学习,才能领受到朋友的益处。对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话,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做到,才算是真正体味到到书中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