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经典语录(精选3篇)

时间:2018-08-03 07:46: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矛盾论》经典语录 篇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矛盾论》中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毛泽东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矛盾,事物就没有发展的可能性。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矛盾的特殊性则指的是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表现形式。毛泽东用“对立统一规律”来描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使得事物发展具有了动力。毛泽东认为,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矛盾推动事物的前进和发展,推动事物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矛盾的解决则是事物发展的关键,是事物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转变。

矛盾的解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量变到质变,即矛盾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引发矛盾的质变。这种方式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突变过程。另一种是矛盾的互相转化,即事物内部的矛盾通过相互作用和斗争,最终实现了矛盾的解决和事物的发展。

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例,社会的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的发展就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斗争的历史。阶级矛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则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原因。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矛盾论》经典语录 篇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是《矛盾论》中的核心观点之一。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和斗争关系。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矛盾的特殊性则指的是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表现形式。毛泽东用“对立统一规律”来描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因为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前进和发展。矛盾的存在使得事物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推动事物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矛盾的解决则是事物发展的关键,是事物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转变。

矛盾的解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量变到质变,即矛盾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引发矛盾的质变。这种方式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突变过程。另一种是矛盾的互相转化,即事物内部的矛盾通过相互作用和斗争,最终实现了矛盾的解决和事物的发展。

以自然界的发展为例,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如生与死、光与暗、热与冷等。这些矛盾推动了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例如,生与死的矛盾推动了物种的生存和进化,光与暗的矛盾推动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热与冷的矛盾推动了气候的变化和季节的交替。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原因。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矛盾论》经典语录 篇三

推荐几本好书,个人喜欢经济、批判性政治、科技、励志类,本人刚上大...

经济类的经典:《塔木德》?《伟大的博弈》?《巴菲特投资语录》

励志类的经典:《责任胜于能力》?《思考致富》?《秘密》?《智慧书》?《品格的力量》?《大思想的神奇》?《不抱怨的世界》《人品》?《只要敢想你就行》?《礼物》(礼物是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斯宾塞写的很不错)

图片是我的一部分好书。

刚上大学呀,恩 介绍你孙睿的 草样年华 还有 张海萍的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丹尼尔 戈尔曼:《拿破仑 希尔成功学》《谁动了我的奶酪》《致加西亚的信》

费正清:《中国现代史》《矛盾论》

罗素:《西方哲学史》

黑格尔:《辩证法》

以上都是本人认为值得一读的书,读书不要囫囵吞枣,好书需细读。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古代格言出自?

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 ,piān xìn zé àn

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

明:明辨是非。

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典故: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说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释义: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 ,piān xìn zé àn。

引证: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翻译:君王之所以耳聪目明,是因为善于全面听取多种不同意见;之所以闭聪塞听,是因为片面听取某种意见。

毛泽东《矛盾论》: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e68a84e79fa5e9819331333431353263辩明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往往要作出错误的判断。

扩展资料: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故事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后任宰相之职,为唐朝贞观名相。话说玄武门之变以后

,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

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

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

由此可见,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唐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伤心欲绝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A

[解析]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时期,太宗问大臣魏征:“人主何为则明,何为则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故选A。

[华图名师点评]《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1362年史事,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1.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王符(85年?~163年?)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故此作在史记之后出现,当然也在B和C之后。

2.《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综上,选Ad

《矛盾论》经典语录(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