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体lofter(通用3篇)

时间:2018-08-05 03:48: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语录体lofter 篇一

我曾经以为,只要努力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然而,现实却告诉我,努力并不是唯一的关键,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一次,我决定学习弹吉他,我买了一把吉他,找了一位老师,每天都坚持练习。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发现自己的进步并不明显,技巧还是没有提高多少。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吉他,是否应该放弃。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吉他大师。他告诉我,学习吉他并不是简单地重复练习,而是要有目标和方法。他给了我一些建议,让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每天练习一些基础技巧,逐渐增加难度,同时多听听吉他演奏的经典曲目,培养自己的音乐感。

我按照他的建议重新开始学习吉他,每天坚持练习,并且将自己的练习录下来,不断反复听,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发现自己的吉他技巧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演奏一些简单的曲目了。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同时也明白了努力和正确方法的重要性。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努力是成功的前提,但是正确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同样重要。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语录体lofter 篇二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不断地前行,经历风雨,走过坎坷,收获成长和经验。而旅途中的人和事,也成为了我们回忆的一部分。

曾经,我一个人踏上了一段旅程。一路上,我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和美丽的景色。有一次,我在一座小山村里遇到了一位老人,他告诉我,不要只顾着前行,要时常回头看看,回忆一下走过的路,珍惜曾经的一切。

我听了他的话,开始回顾起自己的旅程。我回忆起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些令我心动的瞬间。我回忆起那些陪伴我走过的人,那些给我帮助和支持的人。我意识到,这些回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是我前行的动力。

于是,我开始将这些回忆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游记。每当我感到迷茫和困惑时,我就翻开这本游记,回顾自己曾经的成长和收获。这些回忆让我重新找到了前行的方向,重新燃起了我的激情和动力。

在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对前方的信念,不断回顾过去的经历,我们就能找到前行的勇气和动力。记住,人生就是一场旅行,珍惜每一段回忆,享受每一次成长。

语录体lofter 篇三

,书中摘录有埃克哈特大师、鲁米、老子以及《薄伽梵歌》、《西藏度亡经》、《金刚经》、《奥义书》等选段语录体lofter

,作者阿尔道斯·赫胥黎按照若干主题将这些经典选段串在一起。作者认为语录体lofter

,“长青哲学”存在于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传统知识中,其成熟的形式则出现在每一种较为高级的宗教中。在这本《长青哲学》中,赫胥黎旨在揭示为一切信仰所共有的“神圣实在”,他以惊人的智慧和洞察力,考察了大量信仰形式,包括禅宗、印度教、道教、基督教神秘主义和伊斯兰教,研究了各种宗教传统中的精神信仰,并解释了这些信仰是如何统一在人类渴望体验神性这一共同的愿望之下的。

作者简介:

阿尔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3)英格兰作家,以小说和大量散文作品闻名于世,也出版短篇小说、游记、电影故事和剧本。赫胥黎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在晚年也对通灵题目如超心理学和哲学和神秘主义感兴趣。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赫胥黎在一些学术圈被认为是现代思想的领导者,位列当时最杰出的知识分子行列。著作有《美丽新世界》《铬黄》《男女滑稽圆舞》《光秃秃的树叶》《瞎了眼睛在噶扎》《几个夏季之后》《岛》等。

《理解之谬/改变之谜》

[美] 埃德加·列文森 著

陈祉妍 沈东郁 译

内容简介:

在《理解之谬》(1972)与《改变之谜》(1983)中,埃德加·列文森阐述了分析师与病人之间――无意识的、持续的、不可避免的――互动的诸多方式。在列文森看来,治疗师无法不与病人发生互动,分析的疗效源于治疗师从互动纷扰(及其导致的相互重演)中抽身出来,并与病人共同反省彼此在对对方做什么、在和对方一同做什么。列文森发现,分析师-受分析者之间的互动总是会重复那些代表着受分析者早年家庭关系的经验模式。对分析师-受分析者的关系以及分析过程展现的方式进行概念重建,已经成为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中当代人际与关系流派的基础。然而列文森的观点在《理解之谬》中最初形成之时是革新的,在《改变之谜》中得到更充分的阐述时也仍是如此。精神分析的思想与实践远离了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转向对临床过程的互动、重演、参与方面的当代理解。在精神分析思想与实践的重新整理中,这两本著作的影响力已毋庸置疑。分析出版社在精神分析新视角丛书中欣然重印此两本著作,并由丛书主编唐奈·斯特恩新为作序,《理解之谬》与《改变之谜》完全无愧于精神分析的“当代经典”之称。

作者简介:

埃德加·列文森(Edgar Levenson)是人际精神分析学派现存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理解之谬》(1972)和《改变之谜》(1983)是促进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从弗洛伊德驱力理论向当代强调互动和参与的观点转折的经典著作,无愧于“当代精神分析经典”之称。他的其他著作有《偷来的自我:精神分析的人际观点》(The Purloined Self: Interpersonal Perspectives in Psychoanalysis)(1991)以及尚未结集的多篇近年论文。

《中世纪史料学》

[苏] 亚·德·柳勃林斯卡娅 著

庞卓恒 李琳 等译

内容简介:

有关西欧中世纪资料选集一类的书,国内已有多种,但中世纪史料学,即对中世纪主要史料的概述和分析,迄今尚无一部。柳勃林斯卡娅《中世纪史料学》的内容,是对整个中世纪西欧历史进程的主要史料(文字史料)的评述,中东欧地区和国家、北欧地区和国家的史料情况也有专章叙述。全书评述的史料从古罗马恺撒的《高卢战记》直至17世纪中叶的史料(按苏联学界的划分,17世纪中叶为中世纪的下限),分成“古代晚期”、“早期中世纪”、“成熟的封建主义时期”和“中世纪后期”四部分,除“古代晚期”,每部分首先评述特定时段内史料的一般特点,然后或按族群,或按国家和地区分别评述相关史料。

本书以清晰的线索,系统、连贯地呈现了西欧中世纪的基本史料及特点。本书内容丰富,结构简洁,作为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中世纪史料学,对于我国的欧洲中世纪史的研究、教学,显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亚·德·柳勃林斯卡娅(1902—1980),苏联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家,以研究中世纪史和早期近代法国史见长,论著逾200种,涉及拉丁手稿学、史料学、社会史与政治史。其中,由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中世纪史料学》是柳勃林斯卡娅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体现20世纪50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水准的代表作之一,影响广泛。

《南北朝贵族文学研究》

孙明君 著

内容简介:

《南北朝贵族文学研究》分上下两编,研究围绕着南北朝时呈现出的世族文学、宫廷文学等多种形式的贵族文学创作展开,剖析了贵族文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原因、贵族文学的特点、贵族文学与文学本身发展潮流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对南北朝文学家共十九人的生平事迹进行了全面考证。

作者简介:

孙明君,1962年生,甘肃静宁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首届文学博士后。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出版有《汉末士风与建安诗风》(1996年)、《汉魏文学与政治》(2004年)、《三曹与中国诗史》(2013年)、《两晋士族文学研究》(2010年)等专著。

《批评理论的理念:

哈贝马斯及法兰克福学派》

[英] 雷蒙·盖斯 著汤云 杨顺利 译

内容简介:

本书从意识形态批评的角度解释了行为者的认知信念、兴趣以及价值观念是如何被形塑与制造出来并相互牵连,

解释了意识形态如何为特定社会的行为者形成主体性以及构建自我提供了某种限制性的、诱导性的框架。作为批评理论和意识形态批评领域的经典,本书不仅再现了意识形态“内在批评”的巨大潜力,还将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批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

雷蒙·盖斯,英国剑桥大学哲学系教授,政治哲学学者,主要研究19世纪和20世纪的欧洲哲学,同时也涉猎欧陆哲学史以及艺术哲学研究。

《自然权利的遗产:

福利权问题与现代政治秩序》

谭安奎 著

内容简介:

从自然权利这一现代道德与政治的起点来看,对福利权日益强烈的诉求折射出现代社会权利话语膨胀所带来的道德和政治困境。 从这一问题意识出发,本书回溯到自然权利理念,对其作为主体性权利的哲学本质、可能范围及其支撑政治秩序的潜力进行了细腻和新颖的论证。作者进一步分析表明,福利权只能是分配正义的产物,而后者应当是基于特定民主理念的政治正当化的结果,因此是一个平等主义的政治共同体的构造问题。然而,虽然政治权利被广泛视为当然的人权内容,自然权利的前提却意味着民主的无根性。所以,如何从个人主义的主体性权利过渡到民主的政治共同体的构造,事关现代政治与道德秩序的根基及其连贯性问题。本书对现代政治秩序的潜力与张力的深度解析为我们理解和反思现代政治提供了富有启发的理论参照。

作者简介:

谭安奎,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芝加哥大学(2009-2010)、哈佛燕京学社(2014-2015)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出版专著《政治哲学:问题与争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公共理性与民主理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等。

《医疗的法律问诊》

徐爱国 著

内容简介:

人类寿命的延长、科技的进步与医疗资源和职业人员的相对不足,是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的语境下,医患关系的紧张已经演变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如何厘清医疗法律关系,从法治的角度保障医疗改革的良性运作,是中国当下亟待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探讨“医”与“法”的历史和哲学,内容涉及世界范围内医疗体制的模式(私人经营还是国家经营?)、医疗法律的伦理、医患关系、医疗产品和医疗服务、医生及病人的权利,从法哲学的角度,探讨医学伦理及医学与法学的关系。在每一讲中,作者都穿插了经典案例,诠释国内外判案法理和制度由来。下篇为医疗司法案例精选,皆从我国的实判案例,涵盖医疗合同纠纷、医疗侵权纠纷、医疗行政诉讼和医疗刑事案件,所涉内容如医院的告知义务和病人的知情权、因医院过失导致残疾婴儿出生引起的纠纷、医疗事故损害赔偿金的计算、保险基金诈骗、非法行医的认定、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的责任,均为关注度高的社会热点问题。评案释法,在医学与法理间寻找合理的平衡点,共治社会与人心。

作者简介:

徐爱国,生于1965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西方法律思想史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法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比较法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西方法律思想史、英美侵权法、财税法学。出版《西法肄言——漫话西方法律思想史》等多部专著和译著,并发表论文多篇。

《奥斯曼帝国民法典》

王永宝 译

内容简介:

民法典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展中理性规则的集中反映,是由其凝结着充分法理而表现出来的法律智慧、法治精神。《奥斯曼帝国民法典》既是伊斯兰法学千百年发展而来的经典,亦是伊斯兰法各个时代实践法律的经验总结。因而现代伊斯兰国家的民法,均在普遍程度上受到了这部法典的影响,也可以说皆以其为蓝本而制定。因此,本书是伊斯兰法律的一部范本,在一定意义上堪比大陆法系法德民法典。

译者简介:

王永宝,回族,甘肃会宁人,法学与哲学双博士。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法治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研究员,吉林大学法理研究行动计划团队成员,中国调解专业联盟副会长暨“一带一路”争议解决中心特约专家。

《汇率低估政策的制度研究》

[美] 戴维·A.斯坦伯格 著王宇 译

内容简介:

无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和国际贸易来说,汇率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汇率低估政策,促进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但长期实行汇率低估政策,也会带来许多问题,比如影响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相反,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实施汇率高估政策,希望以此增强本币的购买力,但汇率高估政策的成本也非常明显,即抑制本国经济增长。在本书中,作者明确提出,一个国家权势利益集团偏好决定了该国政府的汇率政策选择。他通过对阿根廷、韩国、墨西哥、伊朗的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证明,一个国家的制度结构决定了权势利益集团偏好,一国权势利益集团偏好影响了政府的汇率政策选择。因此,认真分析一个国家的制度结构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些发展中国家持续实行汇率低估政策,并由此获得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效语录体lofter

;而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坚持实行汇率高估政策,并由此承受经济停滞不前的后果。

作者简介:

戴维·A.斯坦伯格,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和政治经济学。他的这部学术著作《汇率低估政策的制度研究》获得了彼得·卡曾斯坦图书奖。

《社会科学方法论探究》

[奥] 卡尔·门格尔 著姚中秋 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卡尔·门格尔讨论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专著。他在这本书中阐述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与韦伯异曲同工,成为经济学的基础性方法论原则;他阐述的自发秩序理论则被哈耶克发扬光大。在书中,门格尔强调了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区别,探讨了经济活动主体知识的不完备性问题以及制度的自发形成问题,这些都是当代奥地利学派讨论的重要话题。

作者简介:

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1840-1921),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奥地利学派的开创者,其代表作为《国民经济学原理》。

《祈颂姑》

[英] 奥德丽·理查兹 著张举文 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类学民族志的典范作品。它以“深描”的方式描述了赞比亚本巴人的一个女孩成年礼仪祈颂姑的社会背景、仪式过程,并通过仪式象征分析及社会结构分析等理论视角对此仪式进行了多角度的审读阐释。本书不仅在吸收多学科理论和分析方法方面展示了新的突破,更为民族志的书写方式和角度树立了样板。

本书在仪式研究、象征分析、女性人类学、反思民族志等多维度具有承前启后的开拓性意义,其经典作用越来越受到多学科的重视和借鉴。

作者简介:

奥德丽·理查兹(1899—1984),英国人类学家,其著作代表了20世纪中期人类学的发展成果,同时她也是对当时各种理论的批判者和反思者之一。她担任过英国的非洲研究学会第二任会长;1967年,作为英国社会人类学家被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译者简介:

张举文,美国Willamette University教授兼东亚系系主任、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会理事,曾翻译过《过渡礼仪》,译文受到广泛肯定。

《宗教经验种种:人性的研究》

[美] 威廉·詹姆士 著

尚新建 译

内容简介:

《宗教经验种种》是一部从个人经验角度观照宗教作用的著作。作者用常识和心理科学的事实讨论各种宗教经验,对皈依、悔改、神秘主义等宗教经验进行了探讨,并以伏尔泰、惠特曼、爱默生、路德等思想家的宗教经验为例。书中分析了大量的个体传记资料,叙述生动,情节跌宕,具有很强的阅读性。美国宗教哲学家约翰·斯密评价说:“詹姆士的《宗教经验种种》关涉一个全球论题——东西方宗教经验的多维层面,他的生动实例加上他的精彩描述,激发了国内外好几代读者的兴趣和想象力。”

作者简介:

威廉·詹姆士(Williams James,1842—1910)是美国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实用主义》、《多元的宇宙》、《宗教经验种种》等。

译者简介:

尚新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科学究竟是什么?》(最新增补本)

[英] A.F.查尔默斯 著

鲁旭东 译

内容简介:

《科学究竟是什么?》是英国著名学者A.F.查尔默斯论述当代科学哲学的代表作。1982年,这部著作第一版的中文版首次在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年,第三版中文版也得以出版。这本书是当时国内最早全面而系统地介绍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的重要著作,它对科学哲学在学术复兴后的中国的传播、对我国科学哲学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术研究的开展,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有不少人正是读着这本书走入科学哲学的殿堂的。作者在书中介绍了 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如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主要学术思想,还介绍了20世纪最后20年科学哲学的最新发展,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部优秀的科学哲学教科书。

作者简介:

阿兰·弗朗西斯·查尔默斯(1939— )是一位英裔澳籍的科学哲学家,悉尼大学教授。著有《科学及其架构》(Science and Its Fabrication)《科学究竟是什么?》(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Science?)《科学家的原子和哲学家的石头》(The Scientist's Atom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等著作,其中《科学究竟是什么?》被译成世界各种主要语言,畅销全球。

译者简介:

鲁旭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哲学》编辑部原主任、副主编,多年从事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史方面的编辑和翻译工作,已有多部译著出版,其中《剑桥科学史》第7卷(合译)和《科学社会学》(主译)分别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哲学研究所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风土》

[日] 和辻哲郎 著

陈力卫 译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的是“人文的风土”,即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书中通过对季风型、沙漠型、牧场型三种风土类型的考察,进而分析了各个地区的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特征,阐明人的存在方式与风土的关系,并提出:“世界史必须给不同风土的各国人民留出他们各自的位置”的观点。论述周密,言必有据。

作者简介:

和辻哲郎(1889—1960),日本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文化学者,其伦理学体系被称为“和辻伦理学”。《风土》(1935)是其代表作之一,另著有《日本精神史研究》(1926)、《作为人学的伦理学》(1934)、《伦理学》(3卷,1937—1949)、《日本伦理思想史》(2卷,1952)等。

译者简介:

陈力卫,著名语言学者,日本成城大学教授。译有丸山真男《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松尾芭蕉《奥州小道》等。

《人权的道德维度》

[美] 卡尔·威尔曼 著肖君拥 译

内容简介:

《人权的道德维度》是一部横跨法哲(理)学、宪法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法、道德哲学等领域的杰作。作者深入浅出地将哲学思辨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并展开说理,同时也回应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诸多理论与现实疑难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人权理论的法哲学研究。本书是反映近些年西方人权理论最新发展的代表性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与理论水准,而且语言简练,举例生动,从事人权理论相关研究的读者将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作者简介:

卡尔·威尔曼,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法哲学资深教授,美国当代著名法律哲学家,享誉全球的人权理论专家。曾任美国心理协会法律与哲学委员会主席,现担任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学会名誉会长。先后撰写了《真正的权利》(Real Rights),《回应与挑战》(Challenge and Response:Justification in Ethics),《权利理论》(A Theory of Rights)等多部著作及多篇论文。

译者简介:

肖君拥,湖南邵阳人,法学博士,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教授,兼任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等。曾出版《人民主权论》《国际人权法讲义》《法治思维》等多部著作,主持《外国宪法选译》等书的译介工作。

《艾登回忆录:清算》(全两册)

[英]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 著瞿同祖 赵曾玖 译

内容简介:

本书出版于1965年,记述了自1938年英国参加战争前夕直到1945年世界大战结束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重大国际事件和战争进程,特别是与英国有关和作者亲身参与其事的那些事件。本书涉及范围广泛,材料颇多,对于了解、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关系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Robert Anthony Eden,1897—1977),英国政治家、外交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陆军大臣、外交大臣和副首相等职。1955—1957年任英国首相。

译者简介:

瞿同祖(1910—2008),字天贶,后改天况,湖南长沙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其治学亦法学亦史学亦人类学亦政治学,纵横开阖,自成一家。尤以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最富盛名,独步学林,别开生面,庶几可与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研究东西辉映。

赵曾玖,瞿同祖夫人,毕业于培华女中,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国文系。与瞿同祖应约合译的《艾登回忆录》。

《著作权和相关权的集体管理》(第二版)

[加] 丹尼尔·热尔韦 编著马继超 郑向荣 张松 译

内容简介:

《著作权和相关权的集体管理》一书,从理论到实践,对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介绍。从覆盖地域看,既涵盖了法、德、美、英、日和北欧等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发展较完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也有亚洲和拉美国家的情况介绍;从实际操作看,涉及不同区域和国别,在每一章都详细介绍了各自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基本理念,以及不同类型的制度设计、操作经验和实际面临的问题。

作者简介:

丹尼尔·热尔韦,范德堡大学法学院教授,北美和欧洲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国际知识产权法资深专家。曾担任过律师,并先后在世贸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版权结算中心等组织工作。他深入参与了WTO、WIPO、CISAC、IFRRO等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项目研究和政策制定活动,并撰写和主编了多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专著。

译者简介:

马继超,现任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理事、副总干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熟悉国内外音乐著作权及集体管理理论和实务。

郑向荣,现就职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任语言司中文翻译科翻译。

张松,现就职于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方向专职律师。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硕士。

《民国时期江西县司法处研究》

谢志民 著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江西县司法处研究》是一部以江西各县司法处为视角,以档案史料为主要资料来源,对民国时期“县司法处”这一基层司法机关进行探讨的专著。本书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制度层面,对民国时期县级司法机关的设置流变,江西各县司法处的设立与变迁,县司法处的人员编制、职责、待遇、监督与考绩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二是人物层面,在统计江西各县司法处审判官群体的学历与资历、任期与程期、籍贯与党籍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司法官遴选的精英化与专业化、司法人员来源“圈子化”等方面进行剖析;三是运行层面,在汇总江西各县司法处民刑案件年报表的基础上,对江西各县司法处的讼案规模、民刑构成、结案率与上诉率等进行数据上的量化分析。凸显作为一个半独立的司法机构,民国时期县司法处的创制与变异,成为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的一个真实缩影。

作者简介:

谢志民,1971年生,江西南康人,1991年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200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获史学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赣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主持完成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一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参编教材两部。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史、中国近现代法制史。

《就业理论导论》

[英] 琼·罗宾逊 著陈明衡 译

内容简介:

《就业理论导论》是介绍就业理论的一本入门书。琼·罗宾逊以简明而又精当的方式呈现了经济学中就业问题的基本面貌,并分析了与就业密切相关的投资、节俭与储蓄、失业救济、货币供给、国际贸易、物价和利率等问题。

作者简介:

琼·罗宾逊(1903-1983),英国经济学家,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历史上伟大的女性经济学家之一。她的主要著作包括《不完全竞争经济学》、《资本积累论》、《经济哲学》、《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哈耶克评传》

[美] 布鲁斯·考德威尔 著冯克利 译

内容简介:

哈耶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毕生发表了130篇文章和25本专著,学术范围涵盖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人类学、法学、心理学、知识论和伦理学诸方面,而且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哈耶克于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学术贡献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

本书是一本哈耶克思想传记,旨在勾勒哈耶克平实却又绚烂的生涯,以他在维也纳求学期间欧洲经济理论的状况作为起点,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以及科学研究方法论等各个角度,介绍和评价了哈耶克“社会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得失。让读者在掩卷之后能对这位被称为“20世纪的先知”的伟大哲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作者简介:

布鲁斯·考德威尔(Bruce Caldwell),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美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哈耶克全集》第三任主编。

译者简介:

冯克利,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译有《民主新论》、《学术与政治》、《政治的浪漫派》、《宪政经济学》、《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经济、科学与政治》、《致命的自负》等;著有《尤利西斯的自缚:政治思想笔记》。

《西方神秘学指津》

[荷] 乌特·哈内赫拉夫 著张卜天 译

内容简介:

从古到今,西方神秘学一直渗透在西方文化的各个角落,但它往往遭到学者忽视,并且充斥着误解和偏见。本书为读者探索西方神秘学这个鲜有学者涉足的领域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和工具。阅读此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灵知主义、炼金术、占星术、魔法、赫尔墨斯主义、玫瑰十字会、基督教神智学、唯灵论等形形色色的神秘学流派的历史源流和联系,而且会对神秘学思想的当代意义有全新的认识。

作者简介:

乌特·哈内赫拉夫(Wouter J. Hanegraaff),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赫尔墨斯主义哲学史教授,2008—2013年期间,任西方神秘学研究欧洲协会会长,在神秘学研究领域造诣深厚,是该领域最著名的学者,有多部相关学术论著。

译者简介:

张卜天,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科学思想史,有译著40余部。

《未开的脸与文明的脸》

[日] 中根千枝 著

麻国庆 张辉黎 译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了作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印度、喜马拉雅南麓等地田野调查的感受和所见所闻,通过对访问地人们的面貌、行动、人际关系、思考方式等的观察,展示了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的历史地理条件为背景的人类的生活图像,并把这些感受与她在埃及、欧洲调查旅行的体验放到一起形成比较。

作者简介:

中根千枝,日本当代著名社会人类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印度、西藏和日本的社会结构及亚洲社会的比较研究。

译者简介:

麻国庆,中山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教授。张辉黎,中山大学讲师。

《论语》(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冯国超 译注

内容简介: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

作者简介:

冯国超,1965年10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哲学史组组长。专著有《道藏选粹》《图说汉字王国》《中国传统体育》等,曾主编《中国传统文化读本》《新华大字典》等多种书籍,并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存在与时间》(中文修订第二版)

[德] 海德格尔 著

陈嘉映 王庆节 译

熊伟 校

陈嘉映 修订

内容简介: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译者简介: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庆节,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

《给莉莉的信》(精装本)

[英] 艾伦·麦克法兰 著管可秾 严潇潇 译

内容简介:

莉莉是本书作者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的外孙女,17岁,对世界之道充满好奇,经常向他提问:“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于是,教授写下这部专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问题。身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教师,作者运用自己的丰富学识和经验,对莉莉的诘问给出了深入浅出、极富创造性的回答。这30封信纵观人类历史,综览世界文明,笔锋的指向,从个人层面,直达哲学、宗教、政治等更宏观的畛域。莉莉的问题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考者——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同样,教授的回答也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想家的可能答案。因此本书面世后,立即在英国引起巨大轰动,评论界一致认为它即将或已经跻身经典宝库,成为英国为世界贡献的又一部杰作。目前本书正被多国翻译,被认为是了解世界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

艾伦·麦克法兰,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国王学院院士和不列颠学术院院士,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著述凡16种,包括《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玻璃的世界》、《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英格兰的巫术》、《现代世界之谜》、《资本主义文化》、《和平的野蛮战争》等。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型》

[法] 保罗·利科 著王文融 译

内容简介:

《时间与叙事》三卷集是保罗·利科继《活的隐喻》之后又一部探讨语义创新现象的力作。本书是《时间与叙事》的第三篇(第二卷)《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型》。它对应于第二篇《历史叙事中时间的塑型》,皆在扩展、深化、充实和开放亚里士多德的情节安排概念;在模仿活动Ⅱ的范围内,探讨在虚构叙事(此处专指文学作品)中时间塑型的特征和手段。

作者简介:

保罗·利科(1913—2005),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曾任巴黎大学、南特大学教授,并为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蒙特利尔大学等大学的客座教授。2004年11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有人文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一生写有多部学术著作,涉及语言学、诠释学、心理学、宗教学等领域。主要作品《意志哲学》、《活的隐喻》、《时间与叙事》等。

译者简介:

王文融,1958—196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编写了《法语文体学教程》、《法语阅读课本》、《法语教程》(主编)等教材。还参与撰写了《外国抒情诗赏析词典》、《欧洲文学史》、《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等著作。主要译著有《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书面叙事·电影叙事》等学术著作,以及《情感教育》、《贝姨》、《天根》、《暗店街》等文学作品。

《恐怖的权力:论卑贱》

[法] 朱莉娅·克里斯蒂瓦 著张新木 译

内容简介:

何为卑贱?它存于主体还是客体?人的卑同感从何而来?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来自社会,或是来自历史?它为何像幽灵一样纠缠不休?

对诸如此类问题,作者朱莉娅克里斯蒂瓦试图运用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其奥秘。她的方法令人想到拉康,当然又有别于拉康。全书分十一章介绍了卑贱的来源、人类心理上害怕什么、从精神的角度肮脏和污秽的含义、圣经憎恶的符号学、除去世界的原罪、塞利纳:既非喜剧家也非殉道者、痛苦与恐怖、糟蹋我们无限境界的女人、非犹太毋宁死、在开始和无限之处、恐怖的权力。本书从卑贱的原分析人类对于肮脏、污秽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再来分析一些现实中人们认为恐怖、卑贱的东西的根源,最后归结于恐怖的权力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朱莉娅·克里斯蒂瓦(1941— ),原籍保加利亚,后入法国籍。著名符号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巴黎第七大学教授,罗朗·巴特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符义分析》、《诗歌语言革命》、《疯狂的真理》、《语言这个陌生人》等。

译者简介:

张新木,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一等秘书。2006年获法国政府棕榈教育勋章(骑士),2008年获江苏省第三届紫金文学奖翻译奖。研究领域为语言学、符号学与法国文学。出版译著《巴黎圣母院》、《游荡的影子》、《论诱惑》、《模糊性的道德》、《文学的政治》、《景观社会》等40余部,教材及编著1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会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国家精品课程《法语阅读》,出版专著《法国小说符号学分析》与《普鲁斯特的美学》。

《简明中国法治文化辞典》(公民读本)

韩君玲 主编

内容简介:

《简明中国法治文化辞典(公民读本)》旨在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律文化,弘扬法治理念。全书共收入中国当代法律体系中32个法律门类的169个词条,涉及民商事法律部门如民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律部门如劳动法、社会保障法、消保法、税法;刑事法与行政法律部门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交通法、环境法等;具有国际因素的法律部门如国际法、文化遗产法、教会法,以及涉及司法制度的如公证法、律师法,等等。以规整的法律体系,集中与公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或者对公民的权益保护最为重要的法律部门,从中抽取核心法律词条,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从侧重文化的角度清晰铺陈、简明释义,每个词条一般不超过2000字,从而构成全书的主干内容。本书既可以作为读者了解、学习我国法律体系主要内容的普及读物,也可以作为读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的案头查阅工具。

作者简介:

本书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韩君玲教授担纲主编,商务印书馆威科项目组负责组稿、编辑。作者队伍庞大,邀请到了全书所涉及的30余个法律部门的30多位专家撰稿,他们当中有法学教授、仲裁员、律师,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律官员等,理论功底深厚、实务经验丰富、写作能力较强。

《中国现代法治及其历史根基》

段秋关 著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法治及其历史根基》是一部宏大叙事性著作,将中国现代法治及中国古典“法治”联系一体,从而使读者可由今溯源古典政治法律思想。将现代法治思想与古代“法治”交相呼应,唤起读者以现代法治诉求的视角回眸中国传统法文化根基,以此坚定中国法文化自信,让中国法学由西方视野回归中国境遇。本书历史跨度长达数千年,涉猎法律思想可谓群星璀璨,仅法律人物就多达几十位,可谓一册在手,便知中国法律思想之人物与著述脉络。同时,本书在论述中还试图厘清中国主要法律思想流派,如法治主义、近代民主主义法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法家与儒家、宋明理学与清末民初修律建制等,这些法律思想人物鲜活、思想理论深邃。尤其将中国法治传统定性为初级形态、常规形态,清晰地阐明了中国古代法治,经先秦法家由法治国达致礼法合治的主干脉络。本书对于墨家的“天法”信仰与平民情怀,“无为而治”与简政放权的治国方略,也有颇多着墨并立足于法治理念的社会性与法治固有的控权、限权发展观,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话语与时代价值追寻到了历史的意蕴。当代在深层中延续着历史,历史在隐蔽处稳固着当代。

作者简介:

段秋关,西北大学教授、法学院原院长。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北京大学法律系“文革”后首届研究生。曾任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汕头大学教授、法学院原院长;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儒学与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及陕西省社科联常务理事,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法律顾问等职。出版《中国刑法史研究》《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及《法理学研究》《中共廉政法制史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

《陈顾远法律文集》

陈顾远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1982年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印行的《陈顾远法律论文集》(上、下)选编排印。这是陈顾远先生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汇集了陈先生在台湾30多年间发表的法律学术论文。本书共分“法律哲学类”“法律史学类”“法律释论类”“法律实务类”,共计45篇。综览论文集的内容,无论对国学、法学、哲学以及史学均造诣深厚,其论“法律哲学”则主张“综合法学”说;其论“法律史学”,则崇尚“制度传统”;在“法律释论”中,则申言世之立宪法之固定性,有其限度;在“法律实务”中,则强调民主法治国家立法要平,执法要公。

作者简介:

陈顾远(1895—1981),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其代表作有《中国法制史概要》《中国婚姻史》等。

《缓流总比急流宽:何玉春摄影 厉以宁诗词》

厉以宁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由经济学家泰斗厉以宁先生题诗、其夫人何玉春先生摄影的集子,是两人为纪念钻石婚而出版的纪念册。厉以宁先生的题诗手书以及何先生走遍世界各地拍摄的照片,兼具诗情画意,体现了二人相伴60年的伉俪情深,非常具有收藏意义。

作者简介: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始院长、名誉院长。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于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至2012年任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起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双重转型”进行理论探讨,另外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语录体lofter(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