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说的经典语录 篇一
达摩祖师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他的教诲和语录对于佛教徒和修行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是一些达摩祖师的经典语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1. "心如止水,才能见底。"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只有这样才能够看清自己的内心和外界的真相。当我们的心境平和时,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2. "若要得到智慧,先要放下执着。" 人们常常因为执着于自己的观念和欲望而无法获得真正的智慧。只有当我们能够超越个人的偏见和私欲,放下执着,才能够开启智慧的大门。
3. "修行无止境,禅定无边际。" 达摩祖师告诉我们修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禅定也是一个无边际的境界。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修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觉悟和智慧。
4. "善恶不定,因果自受。" 这句话告诉我们,善恶的果报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善行或恶行,都会产生相应的因果关系,最终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命运和福报。因此,我们要慎重选择自己的行为,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困扰。
5. "心无挂碍,念念清净。" 达摩祖师强调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清明。当我们能够抛开杂念和杂念的纷扰,专注于当下的修行和觉察,我们的心境就会变得清净,我们的念头也会变得清晰和明亮。
以上是达摩祖师的一些经典语录,这些语录都体现了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和修行原则。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帮助,继续在修行的道路上前行。
达摩祖师说的经典语录 篇二
达摩祖师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奠基人,他的教导和语录对于佛教徒和修行者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达摩祖师的经典语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帮助。
1. "心如明镜,无所不映。"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明亮和清晰,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迷惑。只有当我们的心境明亮如镜,才能够真正认识自己和世界。
2. "修行需有恒心,持之以恒。" 达摩祖师强调修行的重要性和持续性。我们不能只在某些特定时刻修行,而是要时刻保持对修行的恒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积累修行的功德和智慧。
3. "慈悲为怀,善行无止。" 达摩祖师告诉我们要以慈悲心态对待他人,并通过善行来帮助他人。只有当我们能够心怀慈悲,无私地为他人着想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佛法的教诲。
4. "修行无贵贱,人人平等。" 达摩祖师强调修行的平等性。无论我们的身份地位如何,每个人都有机会修行,都能够通过修行获得智慧和觉悟。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贵贱之分,平等对待每个人。
5. "放下执念,心无挂碍。" 达摩祖师教导我们要放下执念和杂念,使心境得以平静和纯净。只有当我们能够抛弃执念,不被外界干扰所困扰时,我们的心境才能够变得宁静和安定。
以上是达摩祖师的一些经典语录,这些语录传递了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和修行原则。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启示和帮助,继续在修行的道路上前行。
达摩祖师说的经典语录 篇三
达摩祖师有句禅语,佛法无边,持满渡尽,包容之心对吗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
,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觉者会选择一份包容,一份泰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能够兴师复仇,一雪前耻。他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他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记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
鲁迅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未免失之偏执,但那是在丧失了迂回的耐心后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反抗。他还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就是他包容的一面。他笔下的阿Q,听到人家说“疤”、“瘌”、“秃”、“光”就要和人拼命,到了后来甚至连“灯”字也不许别人提了。“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而一个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无法容忍的社会,也注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然而,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的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心上刀,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则意味着不自知的恬静和淡然。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
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康德告诉我们“只有两样事物能让我的内心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如是我闻;当今世界、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我愿!
达摩祖师 在那部经典上 说 “心经”通一切经?
达摩祖师著《心经颂》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达摩说:《心经》通,一切经通;心经不通,一切难通阿弥陀佛!师兄,心经,所讲即是究竟佛心境界。此境界离一切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佛所宣讲的一切妙法,皆自此佛心而自然流露,无一例外。所谓万法不离一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离心求法,是为外道。若能彻了此心,即通三藏十二部经典。故而六祖大师,一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便大悟,一旦契入佛心境界,虽大字不识一个,一切经理法义,无不通晓。师兄可以好好看看达摩血脉论,此论所言亦是“心”之经,相信师兄会有很大的感悟!达摩祖师《少室六门》第一门《心经颂》:
智慧清净海,理密义幽深。
波罗到彼岸,向道只由心。
多闻千种意,不离线因针。
经花糸一道,万劫众贤钦。?kz=165936837 达摩祖师
?boardid=4&id=28337
达摩祖师与梁武帝的对话
如何是学佛人最大的功德?
决疑品第三 《六祖坛经》
1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
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又曰:‘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於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宝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其理,非我祖师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