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语录体吗 篇一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道德经的形式独特,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吸引了众多读者。然而,对于道德经是否属于语录体文学的讨论一直存在。
语录体文学是一种以引用或摘录的形式记录人物言行的文学形式。它通常以短小精悍的语句表达着深刻的思想和教诲,带给读者一种启发和思考的感觉。道德经的确具备了语录体文学的一些特征,例如言简意赅、以短句为主、富有哲理等。然而,道德经并不完全符合语录体文学的定义。
首先,道德经并非只是简单地记录人物的言行,而是通过对道德和自然的思考和探索,阐述了一种哲学理念和生活智慧。道德经中的经文并非只是摘抄自某个人的言论,而是通过对道德和自然的深入思考和体悟,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并非只属于某个人的思想,而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哲学观念。
其次,道德经的语录并非只是简单地记录,而是经过了精心的组织和编排。道德经的章节结构紧密有序,每一章都在前一章的基础上展开和发展。道德经中的章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这种组织和编排的方式使得道德经的语录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思想。
最后,道德经的语录并非只是简单地记录,而是带有一种启发和思考的意味。道德经中的语句虽然简洁,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这些语句通过对道德和自然的思考和体验,呈现出一种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读者在阅读道德经时,常常会被其中的语句所启发,引发出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综上所述,虽然道德经具备了一些语录体文学的特征,但它并不完全符合语录体文学的定义。道德经是一部以思考和探索道德和自然为主题的哲学著作,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使得它成为了一部独特的文化瑰宝。通过阅读和研究道德经,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和世界的启示,提升自己的思考和智慧水平。道德经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语录的形式,更在于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道德经是语录体吗 篇三
,我曾看过一部台湾电影,名字就叫《八仙过海》。这部电影没有讲八仙如何大战四海龙王,而是将这八位神仙一一汉钟离、李铁拐、张国老、曹国舅、吕洞宾、韩香子、蓝采、何仙姑,如何得道成仙演绎得活灵活现,最后各持自己的宝贝渡海去蓬莱仙岛祝寿赴宴去了。
道德经是语录体吗 篇四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反映了道教文化在老百姓心中的广泛影响。吕洞宾在道教里被称为吕祖,北京白云观的吕祖殿就是为祭祀吕洞宾专修的殿堂。吕洞宾是干什么的呢?是一个手持指尘、 斜背宝剑、到处游走、行侠仗义的神仙,很像佛教里的观音菩萨,人们有了难事,他就立刻出现。所以,狗要咬这样的好人,不就是“不识好人心”吗。
要了解中国道教,首先要了解老子和他写的《道德经》。因为道教这个教名的由来,都与老子和《道德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老子的出生地是春秋末年的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就是现在河南鹿邑县。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历史上孟轲被尊称为孟子,孔丘被尊称为孔子,孙武被尊称为孙子。那么为什么李耳不被称为李子而叫老子呢?按照历史记载,老子生下来相貌很奇怪,就像一个老头,一辈子形象没怎么变,因为从小长得就像老人,所以中年以其渊博的学识成名后,人们便尊称他“老子”。
他出生的年代比孔子早20年,公元前571年,死的年代已无法考证。为什么呢?他早年时曾在周朝做过多年掌管典箱的官,叫“守藏室史“,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长吧。他博览群书,学识过人,而从不张扬自己。但是后来他觉得周朝十分混乱、无能、衰败,所以就辞官而去。传说老子出行不骑马而骑牛,民间就有“老子出函谷关骑青牛”的说法,但是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守关的关令尹喜拦住老子,恳切地说:“你要走了, 我断定你不会回来。你的学问太大,写些文章给我留下吧!”。于是,尹喜就把老子留在的谷关住了三天三夜,老子一口气写出了《道德经》,一共5000多字,留给尹喜,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道德经》。然后,老子出关而去,不知所终,所以老子死于何时何地无证可考。传说老子活了160多岁,也有传说老子活了200多岁的,这是因为人们相信老子修道养心是能够长寿的。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老子比孔子年长二十岁,其为人与学识在当时的周朝已赫赫有名。所以,历史上留下了年经时的孔子向老子求教“礼”的故事。在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孔子来到周朝国都,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许多问题。老子对他说:“你刚才说的那些人,他们早已不在人世,连骨头都已经腐朽了,唯独他们的那些至理名言还留在我们耳边。而且有才德的人遇到好的机遇就要驾驭利用,没有好的机遇就要拿上自己的东西赶快离开。我听说过这样两种人道德经是语录体吗
:精明的商人深藏不露,仿佛没有什么财货似的;德行修养深厚的君子,外表容貌好像很愚钝的样子。你应该除去身上的骄傲的气质和过多的欲望,除去喜形于色的神态和华而不实的志向,因为这些都无益于你的身心。我所能告诉你的也就是这些而已。"孔子回去后对他的学生说:“鸟, 我知道它能够飞,鱼,我知道它能够游水,野兽,我知道它能奔跑。奔跑的可以设网捕猎,游的可以用很细的线钓它,飞在天空的可用箭去射它。至于龙,因为它能乘风驾云而青上九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他就像是一条龙啊!”。从孔子对老子的由衷赞叹,就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对老子人格及智慧是何等的尊重与敬仰。
老子留给后人的全部智慧都集中体现在《道德经》里了。历史上《道德经》还有很多其他名称。如:《老子》 、《老子五千文》、《道德真经》等等。《道德经》是一本语录体的经典著作,5000余字,分81章,平均每章只有几十个字。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所以称《道德经》。别看《道德经》只有5000多字,但其包含的内容从哲学、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天文、地理、自然万物,到政治、社会、为人处世,无所不包,无不涉及。仅仅把《道德经》概括成哲学著作是不全面的。
当然《道德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老子第一次把“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最高范畴,并进行了系统、详实和多侧面的论证。《道德经》 开篇就讲:“道, 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为:“道”如果说得出来,那么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 如果能叫得出来,那么它就不是永恒的名。
来源:易学文化传承工程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