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手抄报内容:爱耳日宣传资料 篇一
标题:保护好你的耳朵,远离耳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噪音也越来越多。而人们对于耳朵的保护意识却普遍不足,常常忽视了耳朵的健康。为了提高公众对耳朵健康的重视,每年的3月3日被定为国际爱耳日。爱耳日是一个宣传耳朵健康、预防耳聋的日子,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了解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耳朵,远离耳聋。
首先,了解耳聋的危害。耳聋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听觉损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耳聋会导致沟通困难、社交隔离、学习困难等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耳聋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危害,重视起来。
其次,了解耳聋的预防方法。预防耳聋的关键是保护好耳朵,避免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中。首先,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噪音环境,如工地、机器运转声、音乐会等。如果不能避免,应该佩戴耳塞或耳罩来降低噪音对耳朵的损害。其次,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耳朵的清洁干燥,避免耳朵感染。另外,还要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洁耳朵,以免伤害耳膜。最后,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听力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最后,大力宣传耳朵健康知识。爱耳日是一个宣传耳朵健康的平台,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更多人传播耳朵健康知识。可以在学校、社区、医院等地开展宣传活动,如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展示耳朵保护设备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耳朵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总之,保护好耳朵,远离耳聋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参与爱耳日的宣传活动,我们可以了解到耳聋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危害,学习到预防耳聋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向更多人传播耳朵健康知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保护好我们的耳朵。
爱耳日手抄报内容:爱耳日宣传资料 篇二
标题:爱耳日,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儿童时期是听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耳聋发生的高发期。为了关注儿童听力健康,提高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耳朵保护意识,每年的3月3日被定为国际爱耳日。爱耳日是一个宣传儿童听力健康的日子,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保护他们的耳朵。
首先,了解儿童耳聋的原因。儿童耳聋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耳聋是指婴幼儿在出生前或出生时即患有的耳聋,常常与遗传因素有关。后天性耳聋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耳聋,如感染、药物过量、噪音暴露等。了解儿童耳聋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耳聋。
其次,了解儿童耳聋的预防方法。预防儿童耳聋的关键是保护好耳朵,避免耳朵受到损伤。首先,要注意婴幼儿的听力筛查,及早发现潜在的听力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其次,要避免给婴幼儿使用含有耳毒药物的中成药,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另外,要避免让儿童长时间接触高噪音环境,如电视、音乐、玩具等。如果不能避免,应该控制音量,减少对耳朵的损伤。最后,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保持耳朵的清洁干燥,避免耳朵感染。
最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耳朵保护意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是儿童耳朵健康的守护者,他们应该加强自身的耳朵保护意识,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爱耳日的宣传活动,了解儿童耳聋的相关知识,学习耳朵保护的方法,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宣传活动等形式,传递耳朵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总之,爱耳日是一个关注儿童听力健康的日子,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了解儿童耳聋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加强自身的耳朵保护意识,保护好儿童的耳朵。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儿童的健康,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传递耳朵保护的重要性。
爱耳日手抄报内容:爱耳日宣传资料 篇三
历史背景 从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到,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烧疾病12.97%,药物中毒11.92%;家庭遗传9.08%,发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产钳外伤、噪音等均不到1%。前四项占70%以上。近30%的家长说不清孩子致听力残疾的原因,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孕期或婴儿期致聋原因不了解,对于可能使胎儿或婴儿致聋的因素不能排除。 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的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为有效开展聋儿康复和预防工作,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系统实施。全国共有聋儿康复机构1422个,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为技术资源中心,以省聋儿康复中心为龙头,以市级语训部为骨干,以基层聋儿语训班(点)为基础,社区家庭为依托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截止1998年底,全国已训练7岁以下聋儿11.2万名,其中15.73%进入普通小学和幼儿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这需要社会多宣传爱耳防残的科学常识,家长应多学习这些知识并采取保护胎儿和婴儿顺利成长的措施,使儿童不受致残因素的影响。近40%的原因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可以不用耳毒性抗生素要来避免药物中毒;有的是可以正确治疗而无后遗症的,如中耳炎等。如估算我国一年新增3~4万聋儿,那么有2~3万名是在前4项致聋原因之内。排除了这4项原因就可少产生约70%的聋儿。 在调查中还看到0~4岁的听力残疾儿童中城市占5.64%,城镇占11.16%,乡村占83.2%。这说明大多数(80%以上)听力残疾的婴幼儿和少年在广大农村,也就是宣传防聋科普知识和爱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还有另一项统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各类残疾儿童占被调查人口的比例大于全国的平均数。全国是每千人中有残疾儿童7.75人,侗族是10.5人,藏族10.64人,白族11.01人,苗族11.97人,土家族12.04人,瑶族14.81人,壮族15.82人,彝族20.01人,哈尼族高达29.69人,近4倍于全国平均数。而这些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在致残儿童比例大的地区和民族中开展爱耳防聋工作可以更快收到效果。 主要意义 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准,指导医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减少和避免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我国新生聋儿数量多,康复需求大,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只能达到年训2万名的能力。因此,除采取必要的康复手段外,积极开展预防,防止耳聋发生、控制新生聋儿数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中国残联、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宣传形式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每年的“爱耳日”确定一个主题,在全社会开展以预防耳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关部门要组织各级领导、耳鼻喉科专家、医务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志愿工作者和残疾人召开座谈会,进行现场观摩,走上街头咨询义诊,开展听力助残活动。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公益广告、宣传画、预防系列丛书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预防知识,使广大群众了解致聋原因、危害及预防和康复方法,提高防聋意识,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教育,避免和减少耳聋的发生。 为响应2012年第十三次”3.3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减少噪声,保护听力”,武汉康音耳聋耳鸣医学研究院发出:关于开展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耳鸣的发生,了解耳聋耳鸣的危害,加强耳病防治。 武汉康音耳聋耳鸣医学研究院采用“康乐TTS耳聋耳鸣系统疗法” 治耳聋耳鸣,在这期间主要坐诊专家是高池清和肖学和,其中肖学和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沾奖专家。帮助更多的市民朋友了解耳聋耳鸣健康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2016全国爱耳日手抄报宣传资料
2.爱耳日手抄报内容资料:爱耳日的由来
3.3月3日爱耳日手
抄报宣传资料4.关于爱耳日主题手抄报宣传资料
5.2016爱耳日手抄报图片
6.2016全国爱耳日手抄报宣传图片
7.三月三全国爱耳日手抄报内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