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一
《激发孩子学习潜能》读书笔记
《激发孩子学习潜能》是一本教育类的书籍,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方式,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书中的几个关键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作者强调了积极的激励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孩子天生对于新事物和知识有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潜能。书中提到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赞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然而,关键在于奖励的方式和频率。如果奖励过于频繁或者过于物质化,孩子可能会变得依赖奖励,而不是真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在激励孩子的同时,培养他们内在的动机和学习的乐趣。
其次,作者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观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天赋。因此,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孩子都套在同一个教育模式下。相反,我们应该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孩子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且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教育环境,父母扮演着孩子学习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因此,父母应该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此外,父母还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总之,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并通过积极的激励和家庭教育来推动他们的学习成长。这本《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给予了我许多新的思考和启发,我相信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于我的教育实践会有积极的影响。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二
《培养创造力的教育》读书笔记
《培养创造力的教育》是一本关于创造力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研究创造力的本质和培养创造力的方法,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育策略。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书中的几个关键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作者强调了创造力的重要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造力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力。创造力不仅仅是指艺术和创新方面的能力,它还包括了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寻找新思路的能力。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书中提到的一种方法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任务,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其次,作者提出了创造力教育的观点。创造力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包括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创造力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创造力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因为创造力的实现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协作和交流。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教师在创造力教育中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潜力,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来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发展。
总之,创造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培养创造力的教育》给予了我许多新的思考和启发,我将努力将这些观点和方法应用到我的教育实践中,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三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四
在整理班级图书的时候,偶然发现新课标必读书目里有《爱的教育》这本书,早就听说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但是我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
拿起这本书,脑海中涌现了好多的疑问,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内中包含了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以及社会的爱,这些在安利柯的心里种下了光明的种子,教育了他怎样去爱,又怎样接受爱。字里行间折射出的全是一颗纯真透明的爱人之心。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看了这本书,也想到了现在的自己,身在教师岗位,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很好的方法的现实之下,有时候也以教师的权威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在师生情感上划出了一道情感交流的鸿沟,而《爱的教育》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要潜移默化;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要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要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快乐成长;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给家长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如在《我们的老师》、《父亲的老师》、《我弟弟的女老师》这几篇日记中描绘的师生之间的爱是那样的亲切、自然。在《我们的老师》一文里,作者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弟弟的女老师》一文所描写的那些情景仿佛就是我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女老师怎样教换牙的孩子学拼音,怎样处理孩子们带到教室来的东西,怎样应付上课时突发的事件,怎样克制自己情绪,怎样在发火后后悔等等。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此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有许多挫折、跌倒和失败,但是一个良师必须适时适切地,来激发学生们自信心。让他们勇敢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并在困境中坚强的站起来,坚持的走下去。
从《爱的教育》中,从安利柯的身上,我终于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源自父母和长辈的精神力量,父母、老师只有教会他如何关心别人,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如何热爱劳动并创造生活,他才能在成年后不至于孤单、自私,而始终以乐观、善良之心快乐一生。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五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六
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今学生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和成就感,这种兴奋感和成就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攀登新的高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教出求真的学生,为了让学生学做真人,我们永不止步,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孩子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