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精选6篇】

时间:2018-09-09 02:43: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语读书笔记 篇一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文化的宝库。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的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对《论语》的一些读书笔记。

首先,我被《论语》中强调的孝道深深触动。孔子认为孝道是人伦之首,是修身立命的根本。他强调要孝敬父母,不仅要尽力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更要尽心尽力地孝顺他们。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孝道的要求。只有通过自我反省,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水平。

其次,我被《论语》中关于教育的思考所启发。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持续的、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进步。他还提出了“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即从容易的开始学习,逐渐深入,以达到更高的境界。这种教育思想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学习。

此外,《论语》中还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决定了他的行为和价值观。只有具备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诚信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通过《论语》的阅读,我进一步明确了诚信的重要性,并决心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诚信的品质。

总之,通过阅读《论语》,我受益匪浅。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在其中闪耀着光芒,给我带来了思考和启示。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并将其中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水平。

论语读书笔记 篇二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的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对《论语》的一些读书笔记。

首先,我被《论语》中关于仁爱的思想所打动。孔子认为仁爱是人伦之本,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怀和尊重。他强调要尽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要对他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这种关怀和尊重的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理解了仁爱的重要性,并决心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精神。

其次,我被《论语》中提倡的谦虚和学习的态度所启发。孔子说:“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持续学习,不断进取,而且要有教导他人的精神。通过持续学习和教导他人,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也可以帮助他人成长和进步。这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将以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此外,《论语》中还强调了正直和廉洁的重要性。孔子说:“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保持正直的品质,不做恶事。只有具备正直和廉洁的品质,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通过阅读《论语》,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正直和廉洁的重要性,并决心在生活中坚守正直和廉洁的原则。

总之,《论语》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书籍。通过阅读《论语》,我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也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水平。我将继续深入研读《论语》,并将其中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品质和人格。

论语读书笔记 篇三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首先由读友对这句的背景做简单介绍,孔子去曹适宋遇小人恶势力,身危情险之下说了这句话。在读各家注释的过程中,问题主要集中在“德”字如何理解,孔子为何说这句话的讨论上。郑玄注认为德为圣性,天欲使孔子制作法度。朱子注认为孔子说天赋我如是德,桓魋必不能违天害己。刘宝楠认为德为天所命,德合天地,吉无不利。戴望注解释为孔子受天命制作礼乐,将孔子视为素王。康有为注则从上天授予孔子改制换新使命的角度来阐发。

  读友们同时针对“德”字是指天佑之德的一种自信还是孔子本身具备的一种圣人之德展开了讨论。赵老师认为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孔子代表正义自然不能惧怕邪恶,道是“体”,德是“用”,这里说“天生德于予”而未说是“道”,也体现了孔子作为贤圣对天道的敬畏和对自我认知限度的自觉。王老师阐发到,古语有云,上天有好生之德,这里的德也可能表达这方面意思。老师们也提到,这里也表达了孔子的一种天命观。从字面意思理解,“德”字是一种圣性。更深层次理解,它是一种天命、使命。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玆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一节发生的背景是孔子在外被误认为恶人阳虎而被匡地人围困,在此境况下,孔子说出了文未丧,匡人终必不害我的话。读友们主要针对“文”字的理解以及孔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展开了研读和讨论。郑玄注主要解释了孔子对天未丧文故我必不为害的论证。朱子注中“文”的解释为道之显者盖礼乐制度之谓,其余与郑玄注并无太大差别。刘逢禄《论语述何》中解释礼乐制度为三代损益,乃文王之法也。宋翔凤则认为此章言“五始”之在王也。皇侃中“文”解释为文章的意思。康有为解释文为文明之道统。

  读友们展开了精彩的讨论,有同学提出了“文”和“知”的区别和联系,有同学提到,被人误解而身临险境时,当“内文明而外柔顺”,采取柔顺的手段去化解。最后,由李明老师为大家做一个跑步健身,阳光锻炼的活动宣传。

  李明老师讲到,跑步健身运动和读书一样,在一个团体里,大家热爱并坚持下去,是多么美妙快乐的事,最后受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健康的饮食,合理的读书和运动,心灵的成长。“没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这是李明老师的体会和感悟。读书,运动,乃至于做任何有意义的事都是如此。赵海燕老师最后说到:“分享是种美,坚持更是美。”

论语读书笔记 篇四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了《论语》,它像一个无声的智者,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深受启发。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还知道了做人要守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习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知之为知之》,它是这么说的: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识是: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这就是孔子教给我们的,一种实事求是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敢于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说“不知道”,不仅仅是一种气量,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知其不是,才能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过:“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最有智慧的人往往是最谦逊的,这也正是他们伟大的地方。

  在《论语》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过则勿惮改》,里面是这么说的: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我理解为:孔子说:“君子如果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和威望,而且学问也不会牢固。行事当以忠厚诚信为本。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不要害怕改正。”我心想:如果一个人要交朋友,那么他一定会交一个比他好的朋友,但优秀的人就会因为他不够好而不和他交朋友。想来想去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么做会导致人们不再有朋友!这么大的发现,怎么能不告知妈妈呢?二话不说,我立即飞奔到妈妈面前,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她。听我说完我的发现后,妈妈笑着告诉我:“傻儿子,孔子其实是告诉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和自己自同道合的人交朋友。”我这才恍然大悟。

  《论语》中,还有许许多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让我受益匪浅,它让中华民族深邃的思想和智慧渗入我的血脉,伴随我茁壮成长。

论语读书笔记 篇五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为政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第三,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里仁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公冶长第五,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雍也第六,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乡党第十,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先进第十一,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颜渊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宪问第十四,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微子第十八,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以及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也记录了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而后时不时的实习,不一样是很令人自得其乐吗?有同道从远方来,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不一样是很令人拍手称快吗?别人因为不了解我,而我能够做到不怨恨、不恼怒,不一样是一个谦谦君子吗?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抱着学习的心态则不顽固。信奉忠信宣扬忠信。不要跟和自己志向不相同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自重威严、好好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全科5班 胡徐静 13810531

论语读书笔记 篇六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德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按】这段孔子主要从四个细节方面综合阐述了儒家的修身为人之道.

  1)不重不威,庄重沉稳这是君子的为人处事的气度目标.尤其是在企业团队管理实践中,部分团队成员里“远之则怨,近之则不恭”,精力一味放在窥探领导隐私及爱好,以便投其所好走终南捷径(无数的中国历史充分证明这些人在所有团队中都存在)。保持距离感的度,是LEADER亲贤远小人的必须。

  2)学习力,人与人的差别就在终身学习、格物致知上。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修正理论。日格一物,日致一知,累计起来,通过3万、5万、8万小时的积累后,人与人的差别就是天壤之别了。

  3)道不同不相为谋。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分歧,表象上是利益分歧,本质上实际上是不同出身背景、家庭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人生经历与阅历、认知模式所决定的价值观的分歧(对人、事、物、金钱的看法)。所以我们在关键团队成员和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一定要慎之又慎,宁愿慢点来慎重选择也不要贪快求全!

  4)知错能改,不讳言忌医。反省及自我纠正是伟大企业家与一般企业家的根本区别。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