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经验类信息范文 篇一
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村社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的建设上。在传统的村社区中,往往缺乏健全的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居民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村社区开始重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首先,村社区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注重与居民的互动和参与。村社区依托居民自治组织,建立了居民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民主机制,通过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公共服务需求的调研和分析,确保公共服务项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村社区还通过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对公共服务工作的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质量。
其次,村社区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注重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村社区积极与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例如,在教育方面,村社区与学校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村民的教育水平;在卫生方面,村社区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在文化方面,村社区与文化机构合作,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村社区能够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村社区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注重创新和实践。村社区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不断改进和创新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例如,一些村社区通过引进互联网技术,推行“互联网+村社区”模式,开展在线办事、在线咨询等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捷性;一些村社区通过建立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为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综上所述,村社区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这些经验的背后是村社区与居民的互动与参与、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以及创新和实践。这些经验为其他地区的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村社区经验类信息范文 篇三
创建“红色阵地”,开展规范引领。一是按照科学规范、重点突出的思路,规范“红色阵地”建设,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红军小学等场所,充分发挥“红色社区”党组织阵地作用,打造党员经常性受教育平台。二是对照规范化建设要求,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岗”、活动阵地红色标识,充分嵌入红色元素;三是亮出“红色身份”。“大党委”x名党员干部在上班期间、参加组织活动、单位集体会议时必须佩戴党徽。四是开展“红色服务”。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推动党员在居住地就近就便发挥作用。以党支部为单位,成立x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组织x名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党员红色志愿服务品牌。五是过好“红色生日”。各党支部利用党员信息采集成果,精准掌握党员有关信息,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把重温入党誓词、缴纳当月党费作为首尾两项“规定动作”,创新支部书记生日寄语、追寻红色足迹、合唱红色歌曲等方式,唤醒党员入党初心,让党员有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
发展“红色广场”,开展特色引领。一是打造“红色广场”,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收集民间文物x件,追忆x山战斗,记录“红色瞬间”,发动广大党员用短信、随手拍、微视频等方式记录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美好生活。二是组建红色宣传队、宣讲小组,通过党群夜校到群众身边讲凡人善举、颂模范事迹,用“好声音”讲“好故事”,以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激励党员群众。
村社区经验类信息范文 篇四
x村农旅融合综合体,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点。利用退耕还林政策打造“金桃”园x亩、茶花园x亩,建成集乡村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蓝莓庄园x亩,种植万寿菊x亩,建咖啡加工厂x个,修建观光步道、足球场、篮球场、骑行人行步道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形成集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生态康养为一体的“文旅、农旅、康旅”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
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x村党总支坚持以小支部为基本单元,抓人居环境提升、移风易俗等重要工作,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定村规民约,明目标、定方向,引导全村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规范全村柴堆草堆堆放,改建围栏圈养鸡鸭,落实门前三包政策,形成群众齐参与、同维护的文明新风尚。
依托农旅融合项目,开发千亩蓝莓园、百亩金桃园、茶花园,种植万寿菊,先后建设湾湖、畔湖、人工足球场等娱乐基础设施,丰富农旅体验,提升旅游发展质效,擦亮x“美丽村庄”名牌,带动整体村容村貌更上一层楼。
村社区经验类信息范文 篇五
民有所求,应有所为。作为xx区“定向议事代表〞发源地,xx村在乡村振兴产业进展中,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信任村组干部,走上致富道路,接受“村民+〞模式在x个小组组建“定向议事代表〞队伍〔即村民+村组干部考察〕,由村委会统一颁发证书“持证上岗〞。截止到目前,定向议事代表们通过入户“访群众、听民声〞,收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x个,召开定向议事会x余次,切实做到把监督触角延长到老百姓家门口,发挥着前哨和探头作用,让基层监督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同时,编制《xx村村民议事会章程》《互助会章程》等,形成x条权力清单,厘清权力边界,织密制度笼子,并配套出台村级重大项目前置问询、村级重大项目预审、廉政风险预警和村务决策“痕迹化〞等x多项配套管理制度,制作出照章办事、规范用权的“良方〞。
村社区经验类信息范文 篇六
〔内容摘要〕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查,总结了各地的社区建设经验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和谐社会社区建设现状和趋势
党的十六届四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或切入点是构建和谐社区,因此社区建设成为目前各界关注的焦点。同
时社区建设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仍处于开创阶段,全国各地的作法和进展也有所不同。六盘水市政府、贵阳市政府、武汉市政府驻穗办组成联合调查组,通过对广州市的社区建设情况调查,结合其它城市的做法,总结了各地的社区建设经验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各地社区建设的现状
办公室(区民政局)——街道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社区工作站的垂直管理体制,使政府的职责、任务、资金、人员等通过一个口子下达到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成员与社区工作站人员不能交叉任职,相应引入了政府雇员制,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都是由政府部门组织专门考试录用的政府雇员。通过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今年2月22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深圳市社区建设工作试行办法》。制定了社区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工作人员管理、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规范。(二)国外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欧美国家的社区建设至少先行了30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规划;第二、政府、社区和民间组成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第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不可替代;第四、社区参与广泛,自治和自助能力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社区服务注重困难群体。包括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照顾,为学前儿童提供保育,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并进行家庭企业咨询,为无家可归者、单亲家庭提供住房支持,为妇女儿童提供保护服务,为低收入个人或家庭提供资助,帮助移民或难民迅速融入本地社会、实现本地化。服务的方式有:①设施服务。②外展服务,又叫走出服务机构的服务。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区中介组织或非营利机构,也有私人机构。服务资金绝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部分来自服务收费。2、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形象。社区文化是美、加两国社区建设中普遍开展的内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智力开发和增强人的活力,有助于培养自尊和力量,从而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造祥和的气氛,塑造社区的形象,修补和完善社区的社会结构。两国开展社区文化的形式很多,主要是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3、社区治安列为新的警务。社区治安是社区居民最为关注的事情。在美、加两国,社区治安是一种新的警务,其功能为:(1)控制犯罪。(2)向处于危难中的人提供快速援助。(3)改善警民关系。通过加强社区治安,实行群防群治,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消除社区内各种不稳定因素。
二、目前各地社区建设中具有共性的几个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一是由于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政府工作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很多工作都需要依托社区才能得到落实和加强,居委会往往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其下属机构,具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二是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偏离了其本身的自治性质和功能。三是社区组织的作用以及凝聚力、号召力比“单位”逊色得多。(2)法律体系滞后。目前街道工作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是1954年制定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居委会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则是1990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前者距今已有50年。街道办事处在工作对象、工作任务、机构设置、职能和人员编制等诸多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制定时间较早以及社会变革和转型加速,这两部法律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的形成。(3)资源整合难度大。一方面由于以往城市建设中没有将社区工作本身及社区服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纳入统一规划和建设,因此可供社区整合的硬件资源十分有限,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质量等软件建设很难付诸实施。另一方面,城市基层管理的事项和内容急剧增多,但基层却没有相应的人、财、物资源的调配权,“费随事转”的原则也并未落到实处,责重权轻,许多工作管不到位,只能穷于应付。(4)政府公共投入不足。据测算,公共投入中教育和卫生医疗这两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世界上最高的是瑞典等北欧国家及古巴,为15%到17%左右。其次是英、美及日本,为12%左右。第三是意大利等国家,为9%到10%左右。而我国是%,低于印度的5%。造成公共投入较少的原因,一是政府职能向公共型、服务型的转变不到位。二是目前对政绩的考量缺乏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三是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消耗了大量财政资源,公共投入显得捉襟见肘。(5)多数人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许多居民有困难、有问题仍然习惯找单位,在许多居民看来,社区难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其次,缺乏文娱、体育等方面的交往场所,邻居间老死不相往来,严重缺乏交流与沟通。再次,长期以来对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集权式管理,使其丧失了独立性和民主政治的氛围,致使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不强,这是目前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瓶颈。
三、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