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棵树鞠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理解是指理解阅读对象的词句篇章、写作方法、思想内容、社会价值为目的的阅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向一棵树鞠躬》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
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
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
,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
简要回答。(6分)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
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分)
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6分,三个要点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2.①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②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3.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3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妥帖;有欠缺酌扣) 15.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拓展内容:向一棵树鞠躬的读后感
“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步走过。”心情沉重地读完了《向一棵树鞠躬》这篇文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无法言说的情感如波涛汹涌、如死水微澜,唯有老人的这句话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向一棵树鞠躬》这篇文章讲述了一棵榆树从无名的种子长成要棵歪脖子大树的艰难遭遇,风风雨雨走过十八年。
十八年哪,在老人准备盖房子用的砖垛上不知何时长出了一棵榆树苗,它不知怎样地活了下来,在缺水少土的地方长了起来,整整十八年!在这十八年里,老人一家经历了许多变故,榆树才得以存活了下来:儿子病死了,儿媳妇改嫁了,老人辛辛苦苦拉扯着孙子孙女,凭一双大手在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地刨食度日,原来要造房子的砖垛堆在那里历经风霜雨雪,一堆就是十八年。如今,有了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孙辈们大了,挣钱了,生活有了新希望,日子又重现光芒,这房子终于可以造进来了,尽管,老人的脸上早已满是人生的沧桑、岁月的印痕。
十八年哪!当年的小姑娘,如今像映日荷花别样红,脸上尽是纯真的笑容,日子像斟满了女儿红。十八年哪,当年的小毛孩,如今成了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十八年哪!爷爷那位爷爷,只是尝尽生活的苦辣酸甜,十八年的盼望,像十八里的长亭,只因为心中埋藏了一个梦,一切尽在不言中。
看完整篇文章,我的`心都在颤抖,于人,于树,这是怎样的十八年哪!虽然我读完这篇文章,但读不完那棵榆树沧桑的一生,更读不完老人简单的人生中写满的坚韧。
于树,十八年前,一阵微风改变了它的命运,或许,它原本可以在肥沃的地里茁壮成长,但命运却把它安排在砖垛上生存。它身上的疤痕向人们话说着命运中经受的捉弄和苦痛:它儿时是否被虫狠狠地啃过?雷电是否把击中?是不是有顽童想砍了它却半途而废了?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这榆树确确实实是活过了十八年,并且依然活着!它在多少个干旱的日子里挣扎过,又在多少风沙天里睁开那追求光明的眼睛……只有它自己知道。命运对它如此不公,它却依旧珍惜这得之不易的生命。因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
于人,又何尝不是跟树一样,历尽人世的沧桑,这十八年间,有过多少悲凉?有过多少感伤?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农,儿子早逝,儿媳不辞而别,该顶梁的都不在身边,但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倒下,不能倒下,我要活着,我要领大这双孙子孙女!只要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挺住,纵使没米下锅,纵使屋漏衣单!”我想,老人他是否会在飘雪的寒夜里、在蚊虫乱舞的夏夜里暗自垂泪,松树皮般的手掌摸去的全是难言之痛?或许,偶然间瞄到墙角那棵枯瘦的榆树,即使困苦的生活过得像白开水一般,也从容面对、坚强地走下去、走下去,因为有孙子孙女在眼前,他们的一笑一颦全是老人生活的动力。
无论生活怎样艰难,终究是过来了。榆树的根扎得更深了,枝叶更繁茂了,老人一家也有了政府的资助,孩子们大了,能挣钱养家了,老房子也翻修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要高声赞美那棵榆树,我更要高声赞美那位老人,向老人鞠躬,向生命致敬!
瞧,天上月圆时,榆树下,一家四口围坐在一起,正在品尝着孙子拿第一次的工资购买的月饼,又圆,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