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施氏有二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施氏有二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②。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③。二子取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④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⑤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注】
①干:谒见。
②军正:军中的执法官。
③进趋之方:求取功名的方法。
④摄:夹处,夹迫。
⑤刖(yuegrave;):古代刑名,即砍掉双脚。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原创)
A.适于他国(往)
B.大国吾事之(侍奉,服从)
C.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礼让)
D.焉往而不穷哉(不得志)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原创)
A.而摄乎大国之间在乎山水之间
B.好兵者之楚愿借子杀之
C.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休祲降于天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原创)
①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22.在谋职的道路上,为什么施氏的两个儿子能成功,而孟氏的两个儿子却失败?请简述原因。(4分)(改编)
参考答案:
19.C(
3分)20.A、C(4分)
21.(1)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安稳的办法。(2分意思相近即可)
(2)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你们没有顺应时势啊,并不是本事学错了。(2分意思相近即可)
22.因为施氏的儿子在游说诸侯国君主时能看清对象,适应诸侯君主的需要;而孟氏之子却是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因时而变,灵活变通,所以失败。(4分,施氏、孟氏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
拓展内容
《鲁施氏有二子》原文: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取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⑤,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鲁施氏有二子》翻译:
鲁国一家姓施的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喜好学问(礼教),一个儿子喜好兵法。喜好学问的用他的学术求 。
职于齐国的国王,齐王录用了他让他当儿子们的老师;喜好兵法的去了楚国,凭他的兵法战术求职于楚国国王,楚王欣赏他让他当了军中的执法官。他们的俸禄使得他们的家庭富裕,他们的爵位使得他们的亲人都很荣耀。
姓施的邻居有一家姓孟的,同样也有两个儿子,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相同,但是却因贫穷而困窘,因此就前往请教求职的.办法。(姓施的)两个儿子将(自己求职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孟家。
孟家的一个儿子去了秦国,用自己的所学求职于秦王,秦王说:“当今各诸侯国都是兵力相争,应该重视的就是练兵和粮草的问题吗。你想用什么仁义道德来治理我的国家,那是(让我)灭亡的办法。”于是将他阉后才放走。
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自己所学的兵法求职于卫国国王,卫国国王说:“我是弱小的国家,在那些大国的威慑操控之下求存。大国我服从听命于它,小国我安抚(友好相待)他们,这才是求得安稳的办法。如果凭借武力权术,灭亡马上就要临头了。你这样完好地走了,投奔到大国的话,将会给我造成的祸患不小啊。”于是把他的膝盖骨切去后遣还鲁国。
(他们)回家之后,孟家父子捶胸(顿足)地责怪施家。施家的人说了:“凡事顺时者昌,失去时机的就失败。你们的职业和我们相同,但是使用的方法和我们不同,(是你们)没有掌握住时机啊,不是职业的错误。况且天下的道理不会永远是这样就对,也不会永远那样就错的。昨天所需要的,今天可能就不需要了;现在不需要的,今后可能就有用了。这有用和没用,不能确定谁对谁错的。把握时机跟上形势,应对时势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属于机巧。机巧如果不够,就算是你的学问像孔丘一样渊博,本事跟吕尚(姜子牙)一样大,哪里就能无往而不胜呢?”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