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的作文(优秀6篇)

时间:2019-05-04 05:16: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篇一:家乡的传统节日

家乡是一个美丽而富有传统文化的地方。在这里,每年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家乡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家庭的平安和吉祥。接下来的几天里,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时刻。一般来说,人们会穿上盛装,互道新年祝福。此外,春节期间还有许多传统的习俗,比如放鞭炮、贴年画、舞龙舞狮等等。这些活动都充满了喜庆和热闹的气氛,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快乐。

中秋节是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中秋节的传统食物是月饼,有许多不同的口味,如豆沙馅、莲蓉馅、五仁馅等等。人们还会在家中摆放一些水果和糕点,供祖先和神灵享用。此外,中秋节还有一个传统的习俗,那就是赏月。人们在月圆之夜,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祈求家庭的团圆和幸福。

除了春节和中秋节,家乡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家乡的文化,也让人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家乡。

总的来说,家乡的传统节日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节日不仅展示了家乡的文化底蕴,也凝聚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无论身在何处,家乡的传统节日永远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篇二:家乡的婚礼习俗

家乡是一个富有传统文化的地方,婚礼是家乡风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里,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的喜事,也是一种家族和社区的庆祝活动。

在家乡,婚礼通常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首先,是婚前的准备工作。新娘和新郎的家庭会商定婚礼的日期,并准备婚礼所需的物品和食品。接下来,是迎亲仪式。新娘会穿上漂亮的婚纱,坐在花轿上,由亲友和喜庆的音乐陪伴着,前往新郎家。在新郎家门口,新郎的家人会准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考验新娘的聪明才智和勇气。一般来说,新娘必须通过这些游戏,才能嫁入新郎的家庭。

婚礼的主要仪式是结婚仪式。在这一天,新娘和新郎会在家人和亲友的见证下,互相交换婚戒,并发誓要相互扶持,相互照顾。接下来,是喜宴。新郎新娘会举行盛大的宴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他们的幸福。在喜宴上,人们会品尝各种美味的菜肴,喝上一杯杯美酒,共同祝福新婚夫妇。

婚礼结束后,新郎和新娘会返回新娘的家庭,进行一系列的离别仪式。这些仪式包括洞房花烛夜、拜访亲友等等。最后,新郎和新娘会开始他们的新生活,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家乡的婚礼习俗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这些习俗丰富了家乡的文化底蕴,也让人们体验到了家乡的独特魅力。无论身在何处,家乡的婚礼习俗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篇三

  说起我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篇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各地都有隆重的庆祝风俗,可今年我的家乡淄博却有了点不一样。

  传说里每到大年三十,年兽就要上岸吃人,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却无济于事。最后人们发现年兽怕红,怕响。所以年兽一来,人们就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纸。年兽发现人们再也不怕他了,就一头扎进海里,再没回来过。但人们正是怕年兽回来,于是每年都会放鞭炮,贴春联,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我的家乡山东淄博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以前每到过年,家家户户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尤其放鞭炮更是过年的必备节目,家家户户夸耀富足的方式,小孩子翘首以盼的欢乐。过年那几天,整个城市笼罩在烟雾中,四处是硝火的味道。可是今年,我的家乡却没有响起鞭炮声,取而代之的是路边五彩缤纷的彩灯和喜庆吉祥的红灯笼。这是怎么了?

  我的家乡是一座年轻的重工业城市,以前用牺牲环境换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习近平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还家乡一片纯净的蓝天,近些年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今年的禁放鞭炮就是其中一项。虽然不放鞭炮了,可一点都不影响过年的气氛。

  一进腊月,人们便忙碌起来。买新衣,采办年货。城市的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满了长长的队伍;农村的大集上熙来攘往,寒冷的天气冻不住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人人大包小提,开启逛吃逛吃的备年货模式。购物的热情挡都挡不住,好像东西都不要钱似的。

  路边的彩灯也挂了起来,造型各异。每当华灯初上时,小彩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纷呈如童话世界。家家户户走出家门赏灯聊天,小孩子快乐的在灯海里跑来跑去,不放鞭炮也一样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管什么样的风俗,各地过年的内涵是一样的。窗明几净,阖家团圆,迎新除旧,盼望日子蒸蒸日上。相比旧俗,我更喜欢今年的这点不一样。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篇五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篇六

  我的家乡在济南的西郊,虽说都是济南人,但,有一些习俗却不一样。我们这,除夕那天要去买个猪头,鱼、鸡、肉等,还要买好多鞭炮。

  除夕下午3点钟,就开始包饺子了。在5点左右,要去请家堂(祖先)。小的时候。我不喜欢过年,请加堂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我5、6岁时,弟弟还没出生,我就代替。有两根筷子,插在胡萝卜上,再用烧的黄纸,写上字。有一个是“先父李学善之位”,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我爷爷。还有三个,我也不知道是谁。把写好的堂位放到个盘子上,带上一小挂鞭炮,就去村头请去了。

  到了那,我看见几个人也在请。我们必须跪下,爸爸又用木棍画了个圈,把带来了鞭炮放那里面点燃,说什么是把祖先的魂请来。我那时很害怕,然后,还要让祖先们先进去,还要用个长棍,把大门压住,还说什么别把别别的鬼引来。爸爸还让我找个棍子,面对漆黑黑的院子,本来胆小的我,更害怕了。不过父命难逆,天啊!这么大的院子,让幼小的我上哪找去啊?!当时,吓得我拿了把刀,又拿了个手电筒。小声嘀咕:“鬼啊!我不怕你!我手里有刀,你要敢来咬我,我、我、我就杀了你…。”边说,还边打哆嗦。好不容易容易找到了长棍,抓住就跑。心里还挺害怕。耶!跑到了灯光下,鬼害怕喽!我开心的笑了。我爸长棍给了爸爸,压好后,又去屋里磕头。爸爸先磕的,然后是叔叔,最后是我。

  除夕那天,我们这儿再吃年夜饭前还要拉上一挂鞭炮。晚上还不能关灯,我要守岁,不过我撑不过11点。大年初一这天,还不能把客人吃剩的东西倒掉,不能把垃圾倒掉。好像全是“钱”。必须初二才能倒掉。大年初二下午5点左右,端着有家堂的盘子出去,把长棍拿开,又去村头上拉上一挂鞭,把牌位放到鞭炮中,再磕上几个头,就完成了。

  现在,我有了那两个弟弟,我就不用去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请家堂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