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一
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这些习惯在满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彰显了他们的传统文化,还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尊重。
首先,满族人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在满族文化中,家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社会单位。满族人通常居住在大家庭中,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一起生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会互相照顾和支持。在满族的传统婚礼中,夫妻双方要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以展示他们对家庭的承诺和责任感。
其次,满族人有着丰富多样的节日和庆典。其中,最重要的是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在清明节,满族人会去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满族人会划龙舟、吃粽子和挂艾草来祈求平安和健康。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满族人会举行赏月活动、吃月饼和舞狮子等庆祝活动。
此外,满族人还有许多独特的饮食习惯。满族的传统饮食以肉类和谷物为主,尤其喜欢吃羊肉和玉米。满族人还有一种特殊的饮食习惯,即用手抓饭。他们会将米饭揉成团,用手抓着吃,这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亲密和友好的举动。此外,满族人还有一种传统的饮食方式,即在庆典或重要场合上,使用“三盖碗”。这是一种由三个碗叠加而成的特殊碗具,寓意幸福、富贵和长寿。
综上所述,满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体现了他们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满族人的生活,也为其他民族了解和尊重满族文化提供了机会。
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二
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一些习俗至今仍在满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延续。
首先,满族人非常重视婚姻和家庭。在满族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满族的婚礼通常十分隆重,持续数天。婚礼上,新郎新娘会穿上传统的满族服饰,进行丰富多彩的仪式。而且,满族人特别看重家庭的延续和家族的繁荣,因此生育子女被视为非常重要的责任。
其次,满族人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艺术。满族的传统音乐以马头琴、二胡和笛子为主要乐器,音乐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满族的传统舞蹈则以锦旗舞、蒙古舞和长袍舞等为代表,舞姿优雅翩跹,舞蹈动作独特,充满了民族风情。
此外,满族人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拜堂”和“拜年”。在满族人的传统婚礼中,新郎要去新娘家中进行“拜堂”仪式,表达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感谢。而在过年期间,满族人会亲戚朋友互相拜访,给对方拜年,并赠送红包,以祝福新年的吉祥和幸福。
总之,满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体现了他们对婚姻、家庭和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些习俗不仅是满族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和尊重满族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美丽的民族文化。
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三
满族饽饽,满族的风俗习惯。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外出射猎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因此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族饽饽历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
满族入关前有一种筵席叫"饽饽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之大。使用的面粉多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黄米、小黄米为主,掺入适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馅。主要的品种有萨其玛、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满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几锅粘豆包,冻起来随吃随拿。现在沈阳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经常可以听到粘豆包的叫卖声。
菜肴。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酸菜,而且烹调方法很多。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等。
遇到喜庆的事情或祭祀时,要设肉食大典。八人为一桌,席间主人端上一方方约十斤左右的猪肉和调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将肉切成块或片,蘸肉汁吃肉,并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白肉血肠是满族人
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五花猪肉,切薄片,与细切的酸菜同时下锅,开锅后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肠。这道菜香而不腻,营养价值很高。现在沈阳的那家馆白肉血肠,风味绝伦,深受消费者欢迎。
涮火锅是最为典型的满族饮食。这种饮食与当年满族人游猎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不论是原始的满族火锅,还是如今华夏大地随处可见的现代火锅,吃起来都会令人联想起"噼啪"作响的山林篝火,联想到"吱吱"作响的小吊锅。可以说满族火锅是如今风靡全国的火锅老祖。除菊花火锅外,比较有名的有什锦火锅和三鲜火锅。
酸汤子是满族传统食品。秋季新粮成熟之后,农村几乎家家泡酸汤子。将新打下来的玉米整粒浸入缸中发酵,然后用清水冲洗,将酸味去除,磨成水面后,过滤去渣皮,即成汤面。食用的时候,锅内烧开水,用特制的汤子套,套在左手大拇指上,左手握一团汤面,用右手挤压,挤出的汤子条直接入锅煮熟,捞出来后,拌入肉炸酱、鸡蛋酱或葱花酱之类的佐料即可食用。
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四
满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民族。
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内蒙古。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内蒙古。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 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