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各地区都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所了解的风俗中,有一种让我特别着迷的,那就是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仪式和习惯。首先,婚礼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新娘要穿上华丽的嫁衣,头戴红盖头,戴上嫁妆,整个人看起来婀娜多姿。而新郎要穿上燕尾服或中山装,显得庄重大方。接着,双方家庭要举行婚前仪式,包括拜堂和过朝门。拜堂是新娘和新郎向天地、祖先、父母行礼,以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长辈的感恩之情。过朝门则是新郎挑战家庭的难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小游戏,向新娘家人展示自己的勇气和才智。
婚礼当天,最重要的仪式是拜天地和敬茶。新娘和新郎要先拜天地,表示对天地的敬畏和祝福。然后,新娘要向新郎的父母敬茶,以示对他们的尊重和感激。接下来,新郎也要向新娘的父母敬茶,表示对他们的感恩和承诺。此外,婚礼上还有喜酒、敬酒、抛花球等环节,让整个婚礼充满欢乐和祝福的气氛。
婚礼结束后,新娘会去新郎家,进行迎亲和入洞房的仪式。迎亲时,新娘要敲门,由新郎的母亲接待,表示将新娘视为自己的女儿。入洞房后,新娘要换上新衣服,然后新郎会敬新娘茶,象征着夫妻间相互尊重和关心。在洞房中,还有一种叫做“踩糖”的游戏,新娘和新郎要一起踩碎糖块,以象征着他们未来生活的甜蜜和幸福。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不仅有着美丽的仪式,更寄托着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期望和祝福。它们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我为自己生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感到骄傲和幸运。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所了解的风俗中,有一种让我印象深刻的,那就是哈尼族的梯田文化。
哈尼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和贵州等地。他们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间,利用陡峭的山坡修建了壮丽的梯田。梯田是哈尼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
哈尼族的梯田分布广泛,形态各异。有的梯田宛如层层阶梯,错落有致;有的梯田环绕山腰,犹如一幅壮丽的画卷;还有的梯田建在山顶,仿佛悬在天边。这些梯田不仅美丽,还发挥了重要的农业功能。它们能有效利用山地资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为哈尼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收入来源。
哈尼族的梯田文化不仅体现在梯田的建设上,还体现在梯田的管理和利用上。哈尼族人民世代以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梯田管理制度,包括水源管理、灌溉制度、耕作方式等。他们善于利用山间的溪流和泉水,修建水渠和水塘,确保梯田的水源充足。他们还制定了严格的灌溉制度,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利用,以保证梯田的正常生长。在耕作方面,哈尼族人民采用了旱作和水田轮作的方式,以保护土壤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哈尼族的梯田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和丰收,还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在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中,梯田是重要的活动场所。人们会在梯田上举行农神祭祀、花山祭祀等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平安。同时,人们还会在梯田中举办歌舞表演、田园游乐等活动,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哈尼族的梯田文化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它富有艺术性、实用性和教育性,是人们学习、借鉴和传承的宝贵财富。我为自己能够了解和欣赏到这样一种独特的风俗文化感到自豪和幸运。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三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大风大雨,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节日,随之变成了习俗。
下面我就谈谈中国的春节、中秋节。
春节在中国人中的地位是最高的,它也是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礼仪最多的一个节日。春节又叫做过年,是新一年的开始,都说新年新气象,而且形容新年的词语也是举不胜数,新年更是新目标实现的开始。
过年的时候,即使是在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回来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年。那时候过年,小孩子是最开心的,因为不但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还可以穿到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可以拿到压岁钱。我记得小时候,我是最愿意过年的了,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每天都是过年那该有多好啊。
在过年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收拾的整整齐齐。到了晚饭的时候,是很丰富的,一家老少就围在桌子旁吃饭,晚饭过后,大家就出来放烟花,一起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片祥和的景象。
当然除了这些,过年包饺子是不可缺少的了。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包饺子,还会将洗干净的硬币放在饺子里面,谁吃到了,谁这一年就有福气了。一边包饺子,一边聊着这一年发生的一切喜事。我们小孩子不会包,就在旁边看着。等不及就拿烟花到外面去放,那时候天还没有黑,我们就在等,天一黑,我们就开始放烟花。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希望中国的春节会越来越好。
中秋节也是中国比较重要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中秋节是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前几天,爸爸妈妈都会去买各种各样的月饼,有莲蓉的、蛋黄的、五仁的,我最喜欢吃五仁了。中秋节晚上,全家人就会出来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圆就代表着团团圆圆。中秋节还会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比如说玩花灯,那时候玩花灯没有元宵节那么热闹,那时就在邻居之间、儿童之间玩的。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四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五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厦门薄饼和寒食节有关
厦门薄饼又称春卷,全国各地的春卷做法都大同小异,但仅有闽南地区的传统春卷不经过油炸的。
民俗专家郭坤聪告诉记者,这和古时候的寒食节有关系。寒食,顾名思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日本等国,至今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因此厦门人在清明节吃“寒食”(薄饼)。到了唐朝,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而厦门的这一道传统小吃至今还保留了这一古老的习俗,这也是全国少见的。
薄饼做法极其考究
在厦门,多数人都吃过薄饼,知道薄饼皮薄而柔韧,吃起来软绵醇香。记者特意请教了民俗专家范寿春,据他介绍,薄饼的做法极其考究,也很繁琐,它必须在立春前后,各种新鲜时令蔬菜上市后才可以做成。最早的薄饼是用麦面烙制的薄饼做皮,选笋、豌豆、豆芽、粉丝、豆干、鱼、虾仁、肉丁、海蛎、红萝卜等为主料,各种荤素菜料酌量搭配煎炒焖熟后,调入适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锅里要经常保持一定的汤汁和热度,吃时才有风味。
范寿春说,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关于薄饼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宋代同安的理学名宦蔡复一在外省署理总督时勤于政务,常废寝忘食,他有一个非常贤惠而又能干的妻子,看着丈夫平时读书辛苦茶饭不思没有胃口,饭菜总是热了再热,很是着急,于是她用麦子磨成粉制成皮,再把各样蔬菜各夹一些包在一起卷起来,让丈夫可以右手执笔,左手取食,十分方便,这也就是薄饼的原形了。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过年了……除夕之夜,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它们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昼,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景象。盼呀盼,重要把春节给盼到了。
那么春节有什么习俗呢?赶紧去找一找吧!“哇,好香啊!”我刚想走出去,却被香味吸引了回来。一瞧,原来是奶奶在煮馄饨,我赶紧跑进厨房,问道:“奶奶。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吃馄饨?”奶奶说:“在除夕夜10点的时候都要吃馄饨,就叫“饺子”(交子)。庆祝新旧交替,子时来临!还有,就是馄饨和“馄囤”谐音。浴室五谷丰登!”哦,我知道了,找到了一个习俗——“吃饺子”!
走出家门,我看见了一条金龙在不断翻滚,原来是舞龙大拜年呀!瞧,金色的巨龙在舞龙队员手中不断变换造型:滚龙、盘龙,龙身随着龙头起伏,摇头摆尾漂亮极了!呵呵,这么重要的习俗,怎么能忘记?又找到一个习俗——“舞龙”。
捏糖人儿是民间传统的绝技,已很少见了。这玩意儿不仅好看好玩,玩完后还能吃,一般小朋友见了都喜欢,因为平时见不到,一旦见着了就不肯走了,不是缠着大人买就是跑回去要钱,实在没有钱了就眼巴巴的围在一边,手指含在嘴里,盯着这糖人是怎么变出来的。
这时捏糖人的师傅用一个小铲取出一点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迅速捏出要做的人物大体形态,然后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里,再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出来了。晚上,原本寂静的天空一下子明亮热闹了起来。一道道托尾巴的火光冲上了天空,轰鸣的响声中,一朵朵绚丽、迷人的花儿盛开在夜幕中。四下里鞭炮声此起彼伏、龙腾虎跃,令人兴奋。一家人团聚在桌子旁吃着丰盛的晚餐。我们心中都荡出一份温暖、甜美。在这红红火火的大年中,我们很开心的吃着、玩着、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