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有趣的故事作文【优选6篇】

时间:2013-09-04 04:47: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数学家有趣的故事作文 篇一: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在数学家的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英国数学家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据说,在17世纪末的一个夏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牛顿正在自己的家中进行研究。他正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物体会落地?

牛顿一直以来都对物理学非常感兴趣,他对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他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了许多物理定律。然而,他对于物体为什么会落地的问题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就在这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落在了牛顿的头上。这一瞬间,牛顿脑海中灵光一闪,他突然明白了物体为什么会落地的原因。

牛顿立刻开始思考,他意识到苹果掉落的原因是地球的引力。地球对于苹果施加了一个向下的力,使得苹果加速下落。牛顿发现,这个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于是,牛顿开始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他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成为了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牛顿的发现不仅解决了为什么物体会落地的问题,还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他的万有引力定律不仅适用于地球和苹果,还适用于其他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发现为后来的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家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他们的发现不仅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刻的思考。

数学家有趣的故事作文 篇二:费马的最后定理

在数学家的世界里,有一位非常有趣的数学家,他就是法国数学家费马。费马的最后定理是数学史上的一大谜题。

费马的最后定理提出于17世纪,它的内容是:对于任何大于2的整数n,方程x^n + y^n = z^n没有正整数解。

这个定理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却一直没有被证明。费马本人在他的笔记中写道:“我有一个非常好的证明,但是这个证明太长了,无法在这里展示。”然而,费马的证明从来没有被找到过,这个定理成为了数学界的一个谜团。

数学家们为了寻找费马的证明,进行了多年的努力。他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工具,但是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结果。费马的最后定理成为了数学界的一个难题,许多数学家在尝试证明这个定理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直到1994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证明了费马的最后定理对于大于2的整数确实成立。这个证明的方法非常复杂,涉及到了许多高深的数学知识。

怀尔斯的证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因此获得了菲尔兹奖,这是数学界最高的奖项之一。费马的最后定理的解答也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费马的最后定理的解答告诉我们,数学是一个充满了谜团和挑战的领域。数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才能够解开这些谜团,揭示数学的真相。他们的成果不仅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数学家有趣的故事作文 篇三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一批同样长短粗细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不用时放在特制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记述,现在所见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乘除法筹算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筹算法。今天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是由外国传入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家有趣的故事作文 篇四

高斯(gauss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着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找。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

数学家有趣的故事作文 篇五

祖冲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 晋朝末年,由于北方连年混战,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方,促使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祖冲之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祖家历代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响下,祖冲之从小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刘歆、张衡、王蕃、刘徽等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驳正了他们的错误。以后他继续钻研,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极有价值的贡献。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数的圆周率,便是他其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历法方面,他曾将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为止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文献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通过亲自观测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验证。他指出当时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编定的历法有许多严重的错误。因此他便开始编制另一种新的历法。

宋大明6年(公元462年),33岁的祖冲之编好了新的历法“大明历”。这是一部最好的历法,但是却遭到了当时朝廷中最得势人物戴法兴的反对。许多官员惧怕戴法兴的势力,不敢对祖冲之新历作公正的评定。祖冲之为了坚持真理,勇敢地与戴法兴展开了辩论,他写了一篇有名的《驳议》,逐条驳斥了戴法兴的无理责难。这场辩论,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和反科学、进步和保守之间的尖锐斗争。戴法兴等人认为:历代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古制,是不可革的,是“万世不易”的,他们认为天文历法不是“凡人”可以修改的,他们说:“非冲之浅虑妄可穿凿”,甚至进一步责骂祖冲之是“诬天背经”。祖冲之对他们提出了尖锐的反驳。他认为日月五星的运行“非出神怪”,“是有形可检,有数可推”,只要进行细心的观测和推算。孟子早先所说“千年之日至(夏至、冬至)可生而致”的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祖冲之在《驳议》中写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愿闻显据,以覆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他希望双方都拿出真实的证据,辨明真正的是非,至于造谣和中伤,那是他丝毫不怕的。由于种种阻碍,大明历一直到他死后十年,在梁朝才得以颁行(公元510年)。

祖冲之除天文历法和数学之外,对机械方面也有研究,他制造过“指南车”和“千里船”,此外,他对音律也很精通,对古代的许多书籍进行过注释,他还写过十卷小说,他真称得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关于他在数学方面的著作,最著名的要算是《缀术》,此外还有《九章算术译注》、《重差注》等等,但这些也都失传了。

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继承了祖冲之在数学和天文历法方面的工作,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了他父亲的成就。祖冲之的“大明历”就是经过祖暅三次建议之后才被梁朝采用的。关于球体体积的计算也是作为祖暅的工作流传下来的。祖暅终生好学不倦。传说他小的时候,专心读书,连打雷也不觉得,走路时思考问题,曾经撞到别人身上。

祖冲之父子的名字,不仅在国内已是受到称道,在世界上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数学家的故事10篇(扩展4)

——小学数学家长会发言稿10篇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在这里和你们相见。首先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和我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任教这个班数学有四年多了,我们参加了2次楼区的质量抽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第一次是在2年级,我们班人*分89分,比其它2个班分别高6分的9分,上期我们班人*分87分,比其它2个班分别高9分的11分,这些成绩的取得,虽然离不开孩子的刻苦努力,但更离不开我们家长的密切配合,所以我让我再一次感谢大家———感谢大家对学校工作和我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

本学期刚刚完成了期中检测,我先跟大家汇报一下这次期中考试的问情况。本次考试64人,合格率89%优良人数51人*分81。 100分的2人,他们分别是徐丹青和刘圣权这次考试90分以上的同学有:刘珍珍王湘雪周宇翔方致远张文婷江晓汤雅丽卢思泰任成龚志琳黄杰戴强张筱钰孔维程杨童周刘汝初陈悦冯靖雅李文婷董翘彦黄悦名龚颖靓特提出表扬。不合格人数7人他们是杨静陈坤陈宇彤高思雨佘文静何佳怡张依婷希望这些同学的家长引起重视。加强辅导,使他们不掉队。从这次考试来看,有一部分同学是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牢固。这学期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小数的计算,特别是乘除法。有的同学根本没有掌握计算方法如陈坤杨静佘文静等同学有的能够掌握计算方法但不够细心。如:廖文韬张一诺何佳怡张依婷王驰等同学有些同学概念不够清晰,填空题失分较多如罗青谢雨航向佳慧闫大宇范锦成谢慧许强等同学有些同学老是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比如:游灏袁鑫皇郭萌兴黄嘉轩李子健等同学有的在做填空题或应用题中明明一个题目中出现了多种单位,他们却只注意数的运算,而不注意单位的统一,像这类题首先第一步就应该把单位化统一,再来计算。有的学生根本不看题目要求,乱做一通。这样的话哪怕你学得再好,你的方法都对,但那个题一分都得不到。所以,我和家长都要多督促和检查小孩的作业,注意细节。

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把孩子培养成才也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共同的愿望。下面,我就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跟各位家长交流一下自己的见解。我不会每次家长会都讲,那样会浪费家长过多的时间,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让孩子乐意学数学,感受到数学的多姿多彩,激起探索的欲望,享受学*成功的喜悦。五年级的数学学*已不同于低年级了,抽象知识增多了,知识的综合性增强了,难度加大了。有些孩子一时难于适应,再加上没有好的学**惯,这样也就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如果你觉得孩子在退步的话,请及时找出成绩下滑的原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我觉得要学好数学,除了孩子与老师的努力外,同样需要我们家长的配合。首先重视孩子良好学**惯的培养。学好数学的六个*惯(1)专心听讲的*惯。首先,课堂四十分钟专心听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一个会学*的孩子在课堂上肯定是积极认真地参与学*,手脑并用的。有部分同学,不会听课,老是要老师来提醒,这样学*成绩必然就会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的有:陈坤杨静陈宇彤高思雨佘文静张依婷喜欢讲小话的有:陈甲寅,孔维程张依婷,张筱钰廖文韬陈宇彤王驰等

(2)质疑问难的*惯。爱因斯坦说过:xxx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xxx。孩子最好做到:先预*,后听课的学**惯。预*中遇到看不懂的问题,听课时举手提问。若能这样,成绩更上一层楼是肯定的。

(3)认真阅读的*惯让孩子自学看书,不是放手随便看而是在我们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的看书兴趣,教给学生看书的方法,养成学生看书的*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要纠正学生不看课本或走马观花的不良*惯。有的孩子预*时是只填空,没认真看书,应付式。

(4)一丝不苟的*惯。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惯培养的一方面,也是提高数学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态度。做得特别好的江晓徐丹青冯靖雅龚颖靓王相雪,董翘彦龚智林等同学又如:解决问题时,要读题、审题、写算式,写单位名称和答语。我多次强调题目怎么问我们就怎么答。有些学生偷懒,答语只有两三个字。数字也写的不规范,有的小数点像1,从而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数学家有趣的故事作文 篇六

说起陈景润,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陈景润是当代著名的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数级中最小的素数》发表,1980年当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就是众所都知的中国科学院士。

其实,陈景润小时候,家境并不是很好。1933年5月22日他出生于福建市市。他从小是个瘦弱、内向的孩子,却独独爱上了数学。演算数学题占去了他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使他充满了幸福感。1953年,21岁的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就知道了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数学猜想。哥德巴赫一生都没有证明这个猜想,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成为了世界数学界的“一座高峰”。“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块磁石吸引了陈景润。他以惊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73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一条简明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成功摘取了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

从陈爷爷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坚持不懈地攀登数学高峰的努力,看到了他为了科学研究而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他辛勤汗水浇开的成就之花。

数学家有趣的故事作文【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