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主题年味年俗作文 篇一:传统年味与现代感恩
中国的传统年俗是我们每年都会期待的,从农历腊月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整个过程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年味不仅仅体现在美食、节日活动上,更是一个家庭团聚、感恩亲人的时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年味似乎有些被现代生活所冲淡。但无论如何,感恩的主题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依然是我们应该铭记的。
传统年味中最令人期待的当属丰盛的年夜饭。每年的除夕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进一顿丰盛的晚餐,这是我们感恩亲人的时刻。无论是热闹的城市还是宁静的乡村,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以表达对过去一年的感恩之情。而现代生活中,我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更多的人选择在外面吃年夜饭,或者选择简单的快餐代替传统的年夜饭。这无可厚非,但我们也应该记得那个传统的年夜饭所代表的团圆和感恩的意义。
除夕夜的拜年也是传统年味的一部分。在这一天,我们会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拿着红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这是我们表达对亲人和朋友感恩之情的方式。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我们可能会选择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拜年,而不是亲自登门拜访。虽然这样更加方便,但我们也应该记得,亲自拜访和面对面的交流才能更好地传达感恩之情。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庆祝新年的来临,也是我们表达对幸福和吉祥的感恩之情。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放鞭炮逐渐被禁止,舞龙舞狮的场面也变得越来越少。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感受到年味和感恩的氛围,我们可以选择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春节花市、庙会等,来感受传统的年俗和文化。
无论是传统年味还是现代感恩,都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传统年味代表了我们对过去的感恩之情,而现代感恩则代表了我们对现在和未来的感恩之情。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应该回归传统,感恩亲人、感恩生活,同时也要积极适应现代生活,感恩社会、感恩时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传统年味和现代感恩的魅力。
感恩主题年味年俗作文 篇二:年俗中的感恩传统
岁末年初,农历新年的脚步近了,我们的身边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中国的年味年俗独具特色,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感恩精神。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们应该回归传统,学会感恩,并传承这份感恩的精神。
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一个家庭团圆的时刻,全家人齐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在这个时刻,我们应该感恩家人的陪伴和爱。无论是父母的辛勤付出,还是兄弟姐妹的关心照顾,都值得我们深深地感激。年味的传统饭局中,家人们共同享用丰盛的年夜饭,这是我们对家人的感恩之情的表达。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对家人的关心和陪伴,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应该用心感受家人的付出,表达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除夕夜的拜年是中国传统年俗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表达对亲友感恩之情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我们穿上新衣,戴上新帽,拿着红包,到亲朋好友家中拜年。这是我们传统的方式,通过亲自登门拜访,向亲友们致以新年的祝福,并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拜年。然而,亲自拜访和面对面的交流才能更好地传递感恩之情。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与亲友之间的关系,用心感受他们的存在和关怀,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
除了家人和亲友,我们还应该感恩社会和祖国。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如春节花市、庙会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感受传统年俗和文化,同时也向社会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应该用心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不仅要享受传统年俗带来的快乐,更要学会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回归传统,学会感恩。无论是家人、亲友还是社会,都值得我们深深地感激。让我们用心感受年俗中的感恩传统,向一切给予我们关爱和支持的人们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年味年俗的魅力,让传统的文化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感恩主题年味年俗作文 篇三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倏地心头涌起一股温暖的感动,突然想起过年这个老话题,在我的记忆里占据了多少分量。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原本只是家长们的一句调侃,却也是个大实话。不过,和现在的孩子相比,除了玩得更加自由,便是从此有了打牙祭的盼头。
不必是名贵的吃食,那些家家户户必备的手工制作各色干粮足以担当。进入腊月,围绕过年的准备便开始了。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母亲学会了熬糖,不再需要请邻居帮忙便能完成。一家人围着一口大锅乐呵呵地涎着脸,盼着锅里翻起的浪花快点凝结成糖饴,也好先入口为快,早些感受到逼近的年味。
母亲用大大的锅铲捞起浓厚的糖饴,看那流动的线条,确定灶膛里该留什么样的火候。差不多了,母亲退下锅台,由父亲顶了上去,盛出部分糖饴,直接往锅里倒入早炒好的胖嘟嘟白花花的泡米。
这是熬糖和切米糖同时进行。以前母亲不会熬糖时,有时是用买来的白糖块作为粘合剂。自己熬糖可能要费些柴禾和功夫,但这些在乡下人眼里算不上成本,却能省下点钱。而对我这样的孩子来说,最大的收获便是从头至尾亲眼见证不起眼的麦芽和大米怎么变成了令人垂涎的白糖。当然,最后会每个人轮流品尝一下锅里盛出的糖饴,那浓烈的甜味以从未有过的冲击力直达心底,感觉到全身都在享受着那一刻的快意。
除了熬糖切糖,准备其他的炒货吃食也是等同视之的隆重和热闹。炒泡米的时候,一定会一同炒些玉米、蚕豆、花生、山芋角等干粮。这些吃食,花生数量较少,算得上过年吃食中的上品,一般不给小孩子任意搬弄,而只在有客人来时才端出来,这时倒可以趁机吃到一些。
乡下人没什么营养保健方面的讲究,过年里对孩子吃零食基本不加干涉,从除夕之夜起,那些准备已久的零食正式对孩子们开放。有了这些精灵般的东西,孩子的小嘴总是没得闲着,早晨出去便不见了踪影,家人也不急着喊回来,反正口袋里装得满满的出去,定不会饿着。时常在暮色里赶回家,才发觉中间少了一餐,却奇怪怎么不觉得饿呢?这是年饱。母亲笑着说道。本来是想趁过年多吃些鱼啊肉的,却不知不觉中被这些粗糙的零食占据了胃的大部分,总有心不甘情不愿的一丝悔意。可出门前总还是不忘带上一些,那可是一年里只在这个时候才有的。
白花花的米糖,干翘翘的玉米,黄澄澄的山芋角,放进嘴里得先用力嚼,过足了嚼头这股瘾,甘味才开始像泉水一样渗透开来。土得掉渣的山芋貌不惊人,却总是乡下人不忍舍弃的老朋友,不只是加工成山芋角吃得有味,听父辈们常说,当年是因为它,才使无数的乡民得以度过食不果腹的年代。
这些硬邦邦的吃食,大人们似乎并不在意。跟着他们到村里串门,常有主人端出一碗香甜的米酒让人品尝。这是父亲的最爱,手工制作这种米酒也是父亲的拿手活儿。虽然也很喜欢那股浓烈的酒香,可总是吃不到几口觉得腻味。
年关临近,从家人的问候里渐渐察觉到淡淡的年味。对于已届中年的我来说,年味像一支接力棒传给了孩子。现在的孩子不再追求过年吃点什么,那些或许早已经麻木了舌尖上的味蕾,但在我的心里,永远还流淌着以吃为代表的年味。
感恩主题年味年俗作文 篇四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称农历新年,节日欢庆时间最长,礼俗最为隆重繁琐,也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这一天终于在万众瞩目下到来了。
在乡下,过年时有一种特殊的美食,那是糖饺子。过年时吃糖饺子寓意新的一年里招财进宝。财源滚滚。听奶奶说,以前办酒宴才用这种饺子,很多人带回家给小孩吃。
这次到乡下恰逢爷爷奶奶在包糖饺子,我赶紧凑过去看,只见爷爷拿来一块和好的面粉,切出一小块来,用手均匀地搓,拉扯成一个条形,再切成一小块小块的,好像一个个鼓鼓的方枕头,然后拿出一个空瓶子,把小枕头擀成一个个的小圆饼,爷爷拿起一块小心翼翼的放在手中,用勺子舀一勺特制的糖放中间,对折合上,用手捏合,最后别上一个个精美的花边,大功告成了。妈妈试着做了一个,那饺子真是别具一格呀,前面开始很好,渐渐的越来越小,妈妈看了,笑着对我说;‘来,你也来做一个。’我因为·笨手笨脚,所以奶奶递给我一个只剩最后一步的,我手有点发抖,照着样子做,结果成了一朵花,全屋的人哈哈大笑。
动物有‘四不像’,可我们做的饺子有‘七不像’。‘八不像’,因而引得我们捧腹大笑,爷爷笑红了脸,奶奶笑弯了腰,一屋的喜气洋洋!
感恩主题年味年俗作文 篇五
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字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中国”。
听说爷爷奶奶正在做饺子,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饺子皮,学着爷爷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道边,馅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饺子上会出现“皱纹”。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我把饺子扔给奶奶,想让奶奶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饺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表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奶奶的样,把饺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饺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子阳大师的手下,白白嫩嫩的饺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成了我“蒋氏的创意饺子组!”
“煮饺子喽!”随着爷爷一声大喊,饺子被端到了厨房,我们把饺子放入了锅里,饺子一个挨一个的在锅里沸腾。
等着,盼着,新出锅的饺子来喽!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盘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坐等这一刻了,我一人占了一盘,不一会儿吞了下去,这么几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机!”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他盘中的萝卜馅的饺子,迅速往嘴里一个接一个的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表哥发现时,盘中已经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饺子,香香浓浓,无比美味,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感恩主题年味年俗作文 篇六
每逢过年,家家都会做上几道本地的年俗小吃来解馋,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原是祭祀灶神的,为保佑新的一年粮食丰收,一家平安。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进步,大家已不再相信有神的存在,“送灶粑粑”也变成了一道特色年俗小吃,不再作为祭祀的供品。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犹为讲究,先是将事先洗净的黄芯菜和豆干切成碎末,与肉泥和各种调味料一起蒸熟后拿出,晾凉做成馅,放在一旁备用;然后把灿米与糯米按7:3的比例混合,洗净后晾干,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加热水和制成面团,分剂后,把面团摊开,将准备好的馅放入中间包起来,一个“送灶粑粑”做成了。将“送灶粑粑”放入锅内小火煎熟,贴锅的一面色泽金黄,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贴锅的一面光滑油润,软而不黏。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的味道独具一格,黄芯菜、豆干与肉的搭配使其没有了肉的油腻,而肉中又包含了豆干的豆香和黄芯菜的清爽,轻轻咬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送灶粑粑”是我奶奶拿手的年俗小吃,也是我的最爱。我每年回老家不仅是为了见奶奶一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舌尖上的年味——“送灶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