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一:家乡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在中秋节这一天,我家乡的人们会提前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食物,最有名的当然是月饼了。我家乡的月饼种类繁多,有豆沙、蛋黄、五仁、绿豆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我最喜欢的是蛋黄月饼,因为里面的蛋黄浓郁而鲜美,每一口都让人陶醉其中。除了月饼,我们还会准备各种水果、糖果和糕点,供大家共享。
除了美食,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在这一天晚上,我们会在院子里或者公园里摆上桌椅,摆上各种各样的食物和茶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美食,谈笑风生。月亮在这一天特别明亮圆润,仿佛和我们一起庆祝这个团圆的节日。
此外,在中秋节,我们还会玩起一种传统的游戏——猜灯谜。我们会在灯笼上挂上一些谜语,大家可以猜灯谜,猜对的人可以得到小奖品。这个游戏既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又增进了家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中秋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让人们品尝美食,赏月欣赏,还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团圆的幸福。每年的中秋节,都是我家人之间最难忘的时刻,我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一直保持这个美好的传统。
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二:家乡的传统婚礼习俗
在我家乡,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它承载着家族的传承和祝福,是两个家庭结合的象征。我很幸运能够参与并亲眼见证这些传统婚礼习俗。
首先,准备婚礼的工作是由家族长辈负责的。他们会事先准备好婚礼的场地、婚车、婚床等等。在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会分别穿上特制的婚服,整个婚礼过程是由一位专门的主持人主持的。
婚礼开始时,新郎和新娘会先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接着,他们会向双方父母行三次礼,表示对父母的尊敬和感谢。然后,双方家族的长辈会为他们敬献茶水,表示祝福和祝贺。最后,新郎和新娘会互相交换戒指,并宣布他们正式结为夫妻。
婚礼过程中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喜宴了。在我家乡,喜宴是非常盛大的,邀请的客人也很多。宴席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菜肴,包括鱼、肉、蔬菜等等。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幸福炖汤”,用来祝福新人幸福美满。在宴席上,新人会向每一位客人敬酒,感谢他们的祝福和支持。同时,客人们也会给新人送上红包,表示对他们的祝福和财富的分享。
除了喜宴,新郎和新娘在婚礼之后还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比如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新郎跪地请亲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为了表达对家族的尊重和感激,同时也是为了让新郎新娘之间更加坚定和幸福。
家乡的传统婚礼习俗充满了温情和祝福,它不仅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我为能够亲身经历和参与这些传统婚礼习俗感到骄傲和幸福,我相信,这些传统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三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四
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在正月初旬就开始了。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在腊八的前一天姥姥就将大白云豆提前泡在水盆里;把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再去掉绿色芯。到了第二天,豆子就变得又圆又大了。熬粥时把白云豆先下入煮20分钟。,然后再放些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饭豆和栗子。这不是粥,仿佛是在展示一年的收成。
这之后,街上便有小贩摆摊卖东西了,各种蔬菜,各式各样的玩具,颜色各异的衣服和形状大小都不同的各色爆竹、烟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在这一天,全家上下都要打扫房子。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大街上也挂起了红灯笼。按照姥姥的话说,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要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这一天,还要守岁,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们都是彻夜不眠。
现在的除夕,人们一般都在家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结束后,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也随之到来了。这时各家都燃放起了烟花、爆竹。整个小镇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之中了。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早上,整个小镇都显得格外宁静。到了中午,人们就开始相继走访拜年了。拜年一般从家里先开始。初一的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一些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也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姥姥总是大年夜将屋子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到了正月初五,姥姥和姨妈们要“送穷”,听她们说:“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
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元宵刚一上市,就被人们抢购一空。春节的热浪再次掀起了一个高潮。春节虽然很热闹,却没有月亮,在元宵节的这天晚上,月亮像一轮月盘,嵌在黑色的天幕上,朴实的大地被月光照的红火而美丽。吃过团圆饭后,大家便一起出去赏灯,大街上的灯各式各样,漂亮极了。
转瞬间,已到正月十六,春节也在这一天结束了。大人们又去忙自己的工作,小孩子也都去上学了。家乡的春节虽不是过得那么繁华、气派。但却使久别的家人重逢到了一起,老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孩子的心里乐开了一朵朵幸福、快乐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