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乘务专业论文范文 篇一
标题:航空公司空中乘务培训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摘要:航空公司空中乘务培训对于确保航空安全和提供优质的乘客服务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航空公司空中乘务培训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等方面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航空公司应注重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如模拟训练和实地实训,并进行有效的培训评估和反馈,以提高空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航空公司,空中乘务,培训,科学性,实用性,模拟训练,评估
引言: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空中乘务人员作为航空公司的重要一环,承担着确保航空安全和提供优质的乘客服务的责任。而空中乘务培训作为培养和提高乘务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本文将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等方面探讨航空公司空中乘务培训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一、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航空公司应根据不同职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新员工,应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乘务礼仪、应急处理和安全操作等;对于有经验的员工,应进行进阶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特殊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培训,如疏散训练和紧急医疗救护等。
二、培训方法的多样化
航空公司应采用多种培训方法,以提高培训效果。其中,模拟训练是一种常用的培训方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乘务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和应急处理,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进行实地实训,让乘务人员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加深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三、培训评估和反馈
航空公司应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定期考核和考试,评估乘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同时,还应及时给予乘务人员反馈,指出其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结论:航空公司空中乘务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和有效的培训评估和反馈,可以提高乘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航空安全和提供优质的乘客服务。
空中乘务专业论文范文 篇二
标题: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方法
摘要:空中乘务员作为航空公司的重要一员,其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航空服务的质量和乘客的满意度。本文通过对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培养方法和培养效果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航空公司应注重对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的培养,采用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等方法,以提高其应对工作压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培养,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压力释放
引言:空中乘务员作为航空公司服务的重要一环,其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航空服务的质量和乘客的满意度。航空公司应注重对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其应对工作压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本文将从培养方法和培养效果等方面探讨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航空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为空中乘务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等方式,帮助乘务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和问题,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乘务员心理健康的关注,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
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航空公司应培养空中乘务员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情绪冲动和压力。通过情绪管理培训,让乘务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团队活动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提高乘务员的情绪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压力释放的重要性
航空公司应帮助空中乘务员有效释放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通过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和休闲活动,让乘务员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定期的康复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乘务员的身心素质和抵抗力。
结论: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培养对于提高航空服务质量和乘客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空中乘务员应对工作压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空中乘务专业论文范文 篇三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情况,通过分析民航业及民航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对策,对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民航高职 航空服务 就业现状 对策研究
一、民航高职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高职毕业生在高校毕业生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出现了高职毕业生与普通院校毕业生争抢就业机会的局面。高职院校培养的面向生产一线、技术一线、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熟练型劳动力,适应当今社会职业要求不断更新、永久性职业减少、经济转型等就业形势的需要。许多民营中小型企业的用人观念比较理智,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名牌院校,而是特别看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高职毕业生受到了青睐。
通过对民航相关企业的实地走访、以及对民航相关企业负责人和在民航相关企业就业的毕业生问卷调研得知,民航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在民航相关企业就业中主要存在于两方面问题——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同时还出现以下几方面的新趋势。
(一)毕业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依然拘泥于传统
90%的毕业生在就业地区选择方面依然局限于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东部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诚然,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机会比较大,人才政策相对更加灵活,生活条件也比较便利,但航空类专业毕业生未将目光投射的更远,仍没有理性分析中、西部城市良好的人才政策,宽松的创业环境等利于职业发展的因素,一味地遵循传统就业地区选择观念,即一线的大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始终是就业的最佳选择。
(二)毕业生在薪酬待遇的定位上不太理性
在薪酬待遇的定位上,毕业生虽然会结合人才市场的行情、自身价值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实力三方面来对薪酬进行综合评估,但是毕业生在对用人单位提供岗位薪酬的考虑上呈现出不太理性地趋势,对我校前几届毕业生调查中发现,有23%的毕业生选择了1001-1500元的水平,有20%的毕业生选择了1501-2000元的水平,有的毕业生选择了2501-3000元的水平,选择3000元以上水平的学生比例占到了40%左右,而根据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2010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本专科)》,其中显示:广东2010届本专科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与2009届基本持平;去年广东大学生的平均月薪为1699元/月。由此也可以看出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对求职薪酬的定位有的高,有的低,未很理性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显得举棋不定。
(三)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能力逐步提高,但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通过调研可知,所有企业都认为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总体精神面貌上积极乐观,符合时代要求。超过7成的企业负责人认为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丰富的相关工作(实习)经验,完全符合企业用人需求。
但是中国民航业在近一两年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用人需求量也逐步攀高,且民航业属于朝阳产业,在薪资待遇上收入较高,因此企业在用人方面会提出更高要求,毕业生由于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等因素,企业认为他们在综合素质方面有待提高,7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需进一步提升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80%的企业则认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亟待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毕业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日趋合理
民航高职航空服务类专业学生接受的是2+1的教育模式,即前2年进行专业课程的在校学习,第三年通过在企业实习、实践等方式完成。通过在在企业实习、实践等方式完成,让学生接触到了行业、企业的用人机制、岗位需求等内容,很好地规避了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缺乏工作经验等老大难问题。70%的民航高职航空服务类毕业生在民航相关企业就业时,已经把关注的重点由良好的薪酬福利、稳定的工作岗位转变为注重吸取企业的从业经验、良好的专业技术,积极获取该行业前沿知识信息,培育广泛的人际关系这四个方面,再加上民航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以及民航总局对外航开辟中国航线的政策逐渐放宽,这些都让毕业生在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时站得更高了,看得更远了。同时,超过7成的毕业生认为在求职碰到困难时,乐于接受去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民航单位就业,将所学专业知识回报社会。
二、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在过去的十年间,西方国家政治经济联合组织主要成员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75%,而我国仅为15%;发达国家技术工作构成中,高级工占技术工人比例通常要超过35%,中级工占50%以上,而我国城镇企业共亿职工,高级技工仅占4%,中级技工占3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在高技能人才的数量高出几倍到几十倍。从这一形势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
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将推动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有专家预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100万个就业机会。另外,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多,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将提出更高要求。根据以上新趋势分析,提出以下有一定可行性的对策、措施。
(一)基于行业标准,扎实推进民航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毕业生
2010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提出了“民航强国的战略”,并确立了这样的工作目标:到2030年,要拥有一个以上全球知名品牌的航空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形成一家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货运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建成3个以上国际枢纽机场,10个以上全国性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机场数量及布局将满足全国95%以上的县级行政区、95%以上人口能得到航空运输需求,所服务区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总量的98%以上。
另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预测,中国将会成为民航业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国家,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2400架新飞机。目前国际民航平均的人机比是100:1,而我国民航业这一比例为200:1。这意味着,以国际民航水平计算,未来20年我国就需要民航类人才24万人,如果以我国的民航水平计算,则需48万人。显然中国民航业已经迎来新的高速发展期,同时也就需要更多的航空服务人才。因此作为中国民航局唯一直属的高职院校,作为本校航空服务专业群的教师、管理人员更应基于民航业标准,扎实推进民航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内涵建设,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1.更加注重航空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技能性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所培养的学生在求职就业时应具备的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纪律和职业能力,职业心理能力和岗位角色意识较强,能具备专业对应的岗位群的工作特征。因此,作为航空类的职业院校,它以培养能胜任各大机场、各类航空公司等基层或者高端服务岗位工作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具体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实际经验,强调以应用性职业能力的需求和提高为依据,强调岗位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方法技巧的运用程度。重在求实求用,动手能力强,工作见成效,特别是能够使用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所进行的设备改造、设计修改、技术革新、方法改进等都能符合工作需要和收到显著效果。
2.更加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航空服务专业人才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对人才的适应能力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必须具备覆盖面较大的基础性知识、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这种复合型人才除了掌握岗位对应性专门知识外,还要能通晓两个以上所属职业服务岗位的一般知识和常规技能。同时由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的需求和职业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变动性。这样,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要由专精向广博发展。而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类型、多规格的,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能进行技术应用、技术开发工作,而且同时也要能进行一定的组织管理工作。
根据调研得知,55%的民航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所获得技能证书。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航空服务专业人才时,须重点做好学历教育与证书教育两者的有效结合,不仅要求精通本专业学识,同时还应要求取得该专业就业趋向岗位所需的一些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比如民航运输类的国际客运员、货运员证书等等。
(二)将行业需求融入办学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融合,培养适应用人单位的毕业生
1.充分了解民航类相关企业需求,提高“软实力”
具体说来,民航类的相关企业比较看重毕业生的“软实力”。所谓“软实力”是相对于应聘者专业知识和学习水平这些硬性条件来说的,它通常包括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求职者所具备“软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第一,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的能力,它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在求职择业时会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参加工作后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因为在工作中时刻与别人进行信息交流:向上司汇报工作、向同事提出建议、向客户介绍情况等等。所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一般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一个方面。第二,实际操作能力。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全国高职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我国所要大力培养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白领,也称为“银领”,即知识与技能都要具备的复合型人才。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指动手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生产第一线,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才能和作用的发挥。所以高职学生必须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第三,创新创造能力。所谓创新能力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性、高层次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各行各业也都开始重视创新的作用,用人单位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员工带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实现更大的价值。然而,我国不少高职学生既缺乏创新的观念又缺乏创新的欲望,既没有创新的毅力又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所以在这一方面还应加强。第四,组织管理能力。现代社会不仅要求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具备组织管理能力,对其他专业人员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每个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以科技人员为例,随着现代科技的综合化、社会化,科研规模日益扩大,科研中的协作趋势日益加强,一个缺乏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将无法胜任工作。实践已经证明,纯“书生型”的人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论什么专业的毕业生,都必须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第五,与人合作能力。很多企业的招聘人员在谈他们选择员工的标准时,都提到了团队精神这个方面。由于现代分工越来越细,一个项目通常会由几百乃至上千人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已不足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因此,用人单位也越来越看重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一个不能与别人进行很好合作的人,将会极大地影响工作的进展,势必会被淘汰出局。因此,自觉地培养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三) 加强融合,培养适用型人才
相比于其他行业,民航业的人才引进是相对独立,甚至是闭塞的。按照传统,机场、航空公司的首选是各对口学校。以往90%的人才通过定点培养、定向就业,行业外人士很难参与,直到今天还仍然保持着这个传统。故应积极倡导合作办学,提高办学层次。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的合作办学模式,并不是简单、常规的学校培养、企业接收的关系,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机场、航空公司建立委托培养关系或者委托培养班级,即利用校方和用人接收方双方资源,共同教育、管理,培养出民航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其次,在学生生源上,学校应完全按照民航业标准要求,聘请本行业的专家、学者参与面试、考核,保证行业对生涯的基本要求,也能保证生源质量。最后,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由校方、用人单位方共同依据该行业岗位技能标准,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专业技能实习、模拟用人单位方工作环境,使得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完全依照岗位标准去做,因此按照此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必然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同时学校也进一步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充分信任。
(四)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拓宽就业途径
空中乘务专业论文范文 篇四
航空业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旅游业同时又反作用于航空业,随着航空业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一个新的行业――航空旅游业正在诞生。本文研究了航空旅游业发展背景下,空乘服务人员就业的新影响,和空乘服务领域的专业化。
随着低空领域的开放和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航空旅游业将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航空旅游业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就给了空乘服务人员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对于空乘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在我国航空旅游业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是目前航空业和旅游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空中服务人员面对的大多数顾客都是旅游人群,因此研究本文不仅对于未来扩大空乘服务人员就业机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对于提升空乘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还有积极的意义。
一、航空旅游业的概念和发展
1.航空旅游的基本概念。要了解航空旅游,首先要了解通用航空,IOAO给国际航空下的定义是:“通用航空是指除定期航班和除用于获取报酬或租金以及空中作业的不定期航空运输外的任何民用航空活动。”一般认为,通用航空指包括除了军事和定期航班活动以外的所有飞行。
航空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狭义航空旅游,指人们以获得愉悦为目的而前往异地所进行的,依托通用航空器的,与通用航空相关的短暂活动经历。广义的航空旅游实质上是通用航空游憩活动,即人们基于愉悦、放松、学习、挑战等游憩目的所进行的依托通用航空器的,与通用航空相关的包含旅游、娱乐、运动等在内的游憩活动。
2.航空旅游的发展。早在2500年以前,中国人就尝试使用木鸟飞行,后来发明了风筝,之后旋翼机和扑翼机开始问世,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Montgolfier)的载人热空气气球和法国科学家夏尔()的氢气球相继研制和实验成功,之后热气球成为了航空旅游的主要飞行工具。在莱特飞机发明之后,航空表演开始成为休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二战以后,航空企业开始推广航空旅游业。目前航空旅游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加拿大,欧洲和澳洲的航空旅游发展也较为迅猛。
而我国目前航空旅游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航空器主要应用于航空作业,目前私人飞行还没有大众化,航空旅游企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目前航空旅游形式主要包括航空主题旅游、飞行体验、航空体育等项目。
3.航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未来大型商务旅游和休闲娱乐活动,比如航空公司组织的大型商务机旅游,这就对于空乘服务人员的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低空领域还没有大规模开放,航空旅游业还在起步阶段。大型的航空旅游一体化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是随着航空业的发展,笔者相信,未来航空企业组织大型的航空旅游,飞机上配套各种休闲、娱乐和健身设施是一个必然趋势。比如德国一家航空公司组织的同趣爱好者旅游,A380飞机上已经逐步提供健身房、和spa服务等,墨尔本一家航空公司的飞机上还提供了卡拉OK和空中酒吧等服务,其实这都是航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二、航空旅游业发展背景下空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项2013年的调查表明,在201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而空乘专业则高达80%。虽然,空乘专业我国当前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但是必须要看到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空乘专业都在扩招,而且其他专业报考空乘服务人员的毕业生也逐渐增多。因此,未来空乘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将会逐渐增大。
航空旅游业的发展给立志从事空乘服务专业的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机会,这对于缓解当前空乘专业的就业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使空乘服务人员能够从事更多的空中服务工作。
航空旅游业的发展给空乘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就业机会,在未来,他们不仅仅是从事于一般的客舱服务,而是会提供更为广泛休闲、娱乐和旅游服务,比如空中导游以及其他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未来航空旅游业将会把传统旅游服务逐渐引入高空和相关旅游,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三、航空旅游业促使空乘服务人员专业化
传统的民航客舱服务强调的空乘服务人员单一技能,其中以空乘礼仪为主,以优秀的服务质量来响应客户的要求,跟客户进行沟通,打扫机舱,为客舱提供咨询等服务。简言之,在本质上,民航客舱服务人员和酒店行业服务员、列车服务员并没有本质区别,还属于“服务员”。
但是航空旅游业的发展要求空乘服务具备专业化的技能,能够响应旅客不同的休闲娱乐需求,而不是从事简单地端茶倒水、打扫磕碜等工作。比如在设有娱乐设施的飞机上,就要求空乘服务人员具备验牌发牌等专业技能;在进行低空游览和比较刺激的体育活动的飞机上,一方面要求空乘人员充分保证乘客的安全,另一方面空乘服务人员具备专业导游技能;在设有健身娱乐设施的飞机上,空乘人员应该具备健身教练和裁判的技能,比如飞机上设有xxx克桌球,就要钱空乘人员熟悉xxx克规则,还应该具备摆球技能;在设有电玩设备的飞机上,空乘人员还应该熟知电玩游戏;在各种地面航空博览园内,空乘服务人员还应该具备地面服务技能。
概括之,航空旅游业的发展使空乘服务人员出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空乘服务不仅仅是过去的客舱服务,而是发展出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根据航空旅游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旅游类别的不同,逐渐培养空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技能。这不仅使空乘专业学生就业的范围变得更加广阔,还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空中乘务专业论文范文 篇五
摘 要: 近年来,社会上空乘服务人员招聘场面火爆,而高校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招生情况却不容乐观,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从招聘与招生现状着手分析,得出实践性教学在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该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优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 实践性教学 人才培养 优化
一、空乘服务人员招聘与航空服务专业招生现状
(一)空乘服务人员招聘现状
近年来,媒体对各大航空公司招聘空姐的火爆场面不乏报道,下面是相关的一些新闻:
“15日上午10时,‘中国亚运空姐招募大汇’北京选区的海选在新东安广场揭开帷幕,这是此次‘招募大汇’的第六站,活动一直持续到16日晚上。截至14日下午5点,已有6000名有飞翔梦想的女孩报名参加北京选区的招募,争夺拟招聘的40个空姐岗位。”
“中国亚运空姐招募大汇广州赛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因为广州赛区是本届招募大汇招聘名额最多的赛区之一,共有80个名额,所以活动刚开始就达到10800人次的报名人数。海选现场不得不出动数十位警察和保安员维持秩序。除报名人数创历年之最外,选手的学历之高也是少见,其中不乏在读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外知名大学的留学生。此外,还有不少其他赛区落选的选手来‘冲刺’广州赛区。”
由此可以看出,空乘服务这个职业的第一特点:非常受追捧。
粗略地看看招聘的条件也没什么太高的要求,除了婚姻状况、身高、年龄外,还有就是“晕车、晕船”,与高星级酒店招服务员的要求差别不大。但是,当6000:40和10800:80的比例出现的时候,这个职业的招聘就变成了“选美”。
但是,招聘的评委们不会忘记自己挑选的是服务人员,对于航空公司来说需要的是秀外慧中的人才。所以,各大航空公司在海选的时候先对选手的外观进行考核,而之后的笔试、复试则是专门考核参选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由此可见空乘服务招聘的第二个特点:对外貌、气质等要求很高,所谓的“秀外慧中”之中的“秀外”。
从招聘还可以看到空乘服务的第三个特点:对于是否有航空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任何的要求。即使是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人也没有任何优势,而不是航空服务专业的也可以被聘上。
这样的招聘导致空乘服务这个职业从本质上是服务业,和大酒店的服务人员是一样的。作为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是有一定要求的,并非任何气质的人都适合做这一行。外貌的过于强调和竞争,忽视了服务行业从业者应有的心态,无法判断所招聘来的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是否愿意沉下心来练就较高的职业素养。
(二)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招生现状
空中乘务专业论文范文 篇六
摘 要:为适应航空业对人才的需要,许多院校都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和分析该专业的办学特点和优势,结合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认真分析专业办学思路,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促进该专业健康良性发展。对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思路、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创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航空服务;特色建设;专业发展
航空服务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它涉及旅游、酒店、物流、商务、形象设计等专业领域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故此,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今天,它无疑有着强烈的市场吸引力。据统计,我国目前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多达百余所,仅武汉地区就有十余所,其中高职就占有7所(湖北省2008年公布的招生信息资料统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由此说明,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十分看好,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各大航空公司大规模的招聘人才,更是将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向高潮。
1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交往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武汉地区作为国内首个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中部经济的中心、高等教育的密集地区,航空服务专业的规模和水平都需要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民航局测算,“十一五”期间航空运输年均增长保持在14%左右,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倍左右,机队年增长达到100-150架,到2010年将达到1400-1500架,2020年将达到3000架。机场将由 2005年的133个增到2010年的190个,2020年的230个。目前国际民航平均的人机比是 100 :1 ,而我国民航业平均的人机比是 200 :1 ,这意味着,仅以过去民航水平计算,未来 20 年我国就需要民航类人才 24 万人,而如果以我国现在的民航水平计算则需要人才 48 万。可见,航空企业每年需要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数以万计,尤其是既有实际应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的航空服务人才更加缺乏。这些都为航空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在我们对武汉地区航空企业的走访调研时发现,目前武汉地区航空业空乘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15%左右,大都只是经过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是甚少。航空企业表示,随著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航空服务专业正是适应这个社会潮流于2006年兴建的专业。该专业立足于现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的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多种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面向社会,放眼世界,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和发展自己,为培养出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掌握多种先进技术方法的高素质、高质量航空服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前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我们可以预见该专业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2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及办学思路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归宿,是理论指南,也是质量标准、评估标准。它决定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鉴于高职主要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性质,为武汉地区培养合格的航空服务人才是我们办好该专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目前,随着航空市场的蓬勃发展,整个航空业自身也将演变成集民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务、航空气象、空中服务、地面服务、流程派签、票务销售多元化复式行业。针对武汉地区航空业需求的各类人才,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我们把培养人才的目标锁定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两个方面。即建立航空服务专业和开设航空服务(空乘方向)。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我院2008年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如下规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掌握航空服务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航空服务工作技能,能从事机场航站楼内辅助服务、航空业务及航空业相关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必将对办学思路进行思考。我们对新建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思路是:“重积累、创特色、求突破”。 重积累,由于航空服务专业是新开办的专业,我们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积累经验;创特色,依托我院酒店管理的专业优势,力求创造出新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求突破,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工学结合三方面寻求突破,将该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考虑到目前该专业存在的关键问题集中在“基础薄弱,整合不好,实践不足”三大方面。因此,我们对其提出对症的解决方案是“二证二结合”:一是引进职业资格证培训课程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此为目标进行培养,要求学生参加考证,使学生的航空服务基本理论和服务意识增强,从而达到知识积累与服务技能的有机结合;二是建立顶岗实习经历证的教学管理制度,即根据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经过第三学期的教学顶岗实习和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的锻炼,取得相关实习单位签发的实习经历证明,使学生的职业经历和岗位能力得到认可,毕业时能够顺利谋到岗位,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从而达到毕业与就业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专业特色。
3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我院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特色,确定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其主要思路是:
体现培养目标突出实用价值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目标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整合在一起,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航空服务人员是对顾客进行服务,考虑到目前航空企业的对人才形象上的高要求,我们对教学计划中加大了职业基础能力课程的比重,如开设了航空礼仪、形体训练、形象设计、播音技巧等课程。一是满足航空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二是使部分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从事单纯的礼仪服务和形象设计工作。另外,由于空乘人员是在空中作业,对于他们的培养就是要既管理知识又具服务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能在企业和顾客之间起到组织、协调和沟通的核心作用。为此,我们开设了职业道德、民航服务心理、民航旅客运输、民航公共关系、民航法律、沟通技巧等课程。但专业培养目标仍是培养以技能为主,管理为辅的技能性人才。
强化实训比例,突出动手能力
由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应用性很强,纯理论的课程无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加了课程实践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有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除此外,还有专门的教学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还给出了四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供学生选修。使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比例达到。同时,还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2007年的“女足世界杯”礼仪服务、“六城会”颁奖礼仪服务,首届湖北省礼仪大赛等,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3.3 增大选修课程突出个性培养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适应不同方向的社会需求,结合我院现有的师资情况,我们在修订教学计划时,进一步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比例,进一步增大了跨专业的比例。如增加了武汉市市情、中西文化鉴赏、酒店督导管理、导游实务等选修课,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加入资格考证突出办学特色
为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达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服务应用能力技能上比中专学生技高一筹,在职业综合能力素养上比本科生服务意识更强,我们为此提出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证,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除了加大了有关职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外,还专门针对《南太平洋国际航空公司乘务初始培训课程》所包括的六大知识模块,职业道德、旅游常识、机务知识、形象礼仪、救护处理,客舱服务等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航空职业道德、旅游文化、航空运输地理、空乘服务概论、乘务礼仪与训练、客舱运行及管理、舞蹈与形体训练、乘务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机上急救医护常识与训练等对应课程。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做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我院办学的特色。
加强师资建设突出双师结构
为保证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我们对教师队伍加强了建设,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2人,100%具有“双师”资格,其中:2人取得民航业资格证书、6人具有相关的形象设计、化妆、营销策划等资格证书。专业教师的知识、年龄结构合理,为专业教学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根据高职的性质和培养人才的要求,从民航企业中聘请了3位兼职教师,(其中:高级乘务考评员1人、高级乘务安检员1人、高级人力培训师1人)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通过两支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了教学课程的质量。此外,我们还通过选派教师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合作研究,到企业实践或兼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等模式,尽快建设一支学风严谨,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4 结语
航空服务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其专业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我院来说,该专业的建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通过武汉地区该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究,逐步形成品牌专业,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力图将武汉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特色建设纳入一个科学、健康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