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一
电影《5.12汶川不相信眼泪》是一部以汶川地震为背景的纪实题材影片。影片通过讲述几位女性在地震中的经历,展现了汶川地震后的人间悲欢离合,以及人性的光辉和黑暗。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人类面对灾难时的力量和脆弱。
首先,电影中的几位女性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分别是女记者王子芳、志愿者虞佳、幸存者李雨华和学生陈若雪。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遭遇,但她们都展现了强大的毅力和坚持。尤其是王子芳,她是一个来自上海的女记者,她在地震中亲身经历了死亡和痛苦,但她仍然坚持报道,并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希望和力量。
其次,电影中对人性的描绘令人深思。在灾难面前,人们展现了伟大的友爱和奉献精神,但也暴露出了人性的丑陋和自私。有的人在灾难中表现出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而有的人则趁机谋取私利。电影中的反派角色张海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遭受灾害的人们进行欺骗和掠夺。这让我深思人性的复杂性和对于道德选择的重要性。
最后,电影中的场景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地震发生时的场景,通过逼真的特效和震撼人心的画面,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地震的破坏力和恐怖。而音乐则相得益彰地增强了观影的氛围和情感。整部电影的音乐配合得恰到好处,让我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总的来说,电影《5.12汶川不相信眼泪》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情感的表达,让我对汶川地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它不仅展现了人类在灾难中的勇敢和坚持,也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这部电影不仅是对汶川地震的纪念,也是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它让我更加珍惜生活,对于灾难和困难时刻的勇敢面对。
《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三
今天下午,我们在学校的电教室里观看《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这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汶川大地震中大量感人的真实故事。在2010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所学校的九(3)班的同学正在上课。突然山摇地动,大家争先恐后向外跑,可是怎么跑也跑不掉。“隆”几百个同学活活地被埋在废墟里,在废墟里老师不断地给予同学们的鼓励,大家一起唱着《明天会更好》“让我们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老师每次点名时都会少几个人。在他们被埋的96个小时内,解放军叔叔步行到了现场,过几天后路才,救援车才可以开入灾区。父母非常担心自己的儿女,他们用手一直挖,挖得双手流出了许多血也不放弃。后了同学们终于得救了。
在这同学们被埋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出解放军叔叔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的精神;父母对儿女的爱;老师对同学们的关爱;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情。我做为一个学生,我觉得我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成为祖国有用的栋梁,但也要珍惜生命,珍惜友谊,珍惜身边所有的人。人的生命是非常虚弱的,但如果能团结起来,我相信再大的危险也能度过。在困难前你要勇敢,镇定,因为在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中说道:“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四
这个周我去看了电影《5·12汶川不相信眼泪》,看后我感触万千。
电影讲述了地震中一所学校的故事:地震当天是九年级三班娥曼老师的“生日”,为了能让老师有一个特殊的生日派对,全班每名同学都出了6毛钱,准备为老师买一个蛋糕。然而,刚上课不久,大地便开始颤动起来,整个校园弥漫在惶恐、紧张的气氛当中。很快教学楼便倒塌了,有上百名学生都被压在了废墟当中。他们在废墟下面互相鼓舞,为自己加油,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活下去。虽然同学们渐渐的一个一个的倒下了,但每个人都没有放弃希望。上面的救援人员、孩子们的家长、同学都一直默默地鼓励着他们。学校的鼓乐队还不断的演奏着乐曲为他们加油打气。这一幕幕场景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这部电影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其中有师生间的爱,家长对孩子的爱,同学间的爱,人们的坚强、团结,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这其中的每一个片断、每一个场景都饱含了真爱、真情。随着一个又一个孩子的离去,这份爱、这份情又显得如此宝贵、无价。
“我本以为死亡对我来说是八十、九十岁时候的事,可我现在才十五岁啊!”是啊,这一切来得都太突然,太快、太快……好像这是一场噩梦。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汶川人表现出来的是无比的坚强、团结和智慧。其中有一段情节让我印象深刻:被埋在废墟下第三天的时候,大家都是极度的干渴,有一位同学发现了一杯水,便用石块把水杯砸开,再用毛巾、书包撕成小条,用铁丝钩住布条,在水洼中蘸足水分,挂在一根木条上。就这样一个一个往下传,像接力棒一样,传给每一个人,谁都没有掉“棒”一直传到了最后……靠着这样的勇气、信心,他们活了下来。
在危难中、在死亡的边缘,也许一个信念能引导你一直走到最后,一点希望能帮你照亮道路,一个乐观的心态能让你远离死亡……在黑暗中,它们能带你走出迷惘。不仅仅是在巨大的灾难当中我们要做到这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也能够引导你,取得成功。我想这些就是我从中所学到的吧。
《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五
这周四我们六年级去电影院观看了《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这部电影。看后我感触很大,是什么让他们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同伴们的性命?当他们被救出来后,为什么总会说:“我还好,先救我的同学和老师吧!”是道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
我终生难忘那一幕:一个被压在废墟里名叫萧远的同学,身负重伤,手流了好多血,疼痛难忍,但他发现不远处有一瓶水,就用手去勾那瓶水。他知道,这瓶水是师生们的救命水,有了它,大家就可以多坚持一些时间,生就多了一线希望。萧远同学不顾个人的安危,不顾一切勾水瓶,尽管划破了自己的胳膊,也要将水分给同伴。最后他拿抹布撕碎后蘸上早已沾满泥土的水,终于救了师生的生命。
娥曼老师令人敬佩,地震发生时,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全力抢救九(三)班的同学,谁还没有教室里,她就去指挥他们逃生。娥曼以自己的行动,给老师,也给同学树立了榜样。老师是文明火把的传递者,也是学生行为的楷模。我敬佩娥曼老师,假如能见到她,我要献一束美丽的鲜花给她。
同学们,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有许多感受,我为那些死于地震中的老师和同学感到惋惜;我为那些活下来的人们感到庆幸;我为地震中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们感到骄傲……
四川人是坚强的,我相信这次地震并不能使他们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许5年、10年后,当你再去四川旅游时,你看到的不是一丝未变的四川,而是一个更美、更繁华、更昌盛的四川。四川不相信眼泪,他们只相信双手可以去创造明天的美好!
《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六
今天,我去了图书馆看了《512汶川不相信眼泪》,给我的感触很深。
五月十二日,是娥曼老师的生日,同学们为了给老师买蛋糕,没人都出六角钱。刚上课不久,地震马上发生了,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恐惶的气味。教学楼很快塌了,上百名学生被压在废墟下,他们用尽一切方法存活了下来。
“我不想死!”多么震憾的声音!是啊,在这中危险的情况下,谁都想要好好地活下来。若在生死线徘徊,每个人都有十分强烈的求生欲望。虽然娥曼老师也十分恐惧,但她仍然激励同学,甚至在废墟中带动同学唱起《明天会更好》,这不就是在表达他们憧憬明天吗?
更加让我感动的是那次在废墟里的“衣巾接力”,一个同学发现了一个水壶,想要去把它拿过来,谁知水壶反而被打翻了,里面的水都流出来了。我心里为他们觉得惋惜:“连最后这点生的希望都倒翻了,太可怜了。”可是那位同学并没有灰心,他从自己衣服上扯下一块布,拿根竹竿把衣服伸到水壶旁,衣服浸满水,再把竹竿拿回来。其他人也把自己的衣服撕掉一块布,或是把身上的毛巾丢给那个同学,那个同学把所有的衣服、毛巾都浸湿了,再把它们放在竹竿上,通过每个同学将一条条衣巾传完。这简直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接力赛”,传递的不是接力棒,不是衣巾,而是生的希望。
其实,我们在对受难者在废墟底下那坚强的意志力感到佩服之余,还应该更加地感谢在救灾第一现场的救援人员。他们不顾发生余震的危险,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挽救了多无辜弱小的生命啊!
5.12大地震击垮了我们那软弱的身体,却击垮不了我们那坚强的意志。天灾人祸总是避免不了的,关键是我们选择乐观地去面对它,寻找解决的方法,还是无助地去等待死亡呢?这一切,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