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3篇)

时间:2011-06-07 09:50: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一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关于教师成长和教学方法的指导手册。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和感悟。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我被书中关于教师角色的讨论所深深吸引。书中作者指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发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时常只关注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讨论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作者强调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书中列举了许多教学方法,如讨论、案例研究、小组合作等,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使得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最后,书中关于师德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强调了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我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这本书不仅给我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我重新审视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角色和责任。我相信通过应用书中的建议,我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二

读完《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深感受益匪浅。这本书以其深入浅出的语言,对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指导。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习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之余,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学术讨论,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作者强调了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和关注他们的需求。通过与学生的密切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这使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发表意见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书中关于教师应具备的情感和情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指出,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情商,学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我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学方法的指导手册,更重要的是它给予我了对教师角色和责任的深入思考。我相信通过应用书中的建议,我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三

2016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但教师要想教好,那须得一桶水,一池水。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储备自己的知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

  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不禁思想豁然开朗,更感叹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让我们终于找到了基础教育的源头。他生活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们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像与我们面对面交谈,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我庆幸自己拥有它,犹如一杯浓茶,品一口浓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想他会一直是我教学中的良师,工作上的挚友。下面我就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第十八条: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书刊的兴趣。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当然,阅读能力不可能是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的。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惟有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小学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阶段,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不待教师教,自己能读。

  第五十三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回顾我们的教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学习各种生活和社会经验,学会学习。学习,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意味着教室里的书本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包括情感、态度和生活技能的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真理权威的传授者和代言人,他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员。在现代社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什么、怎么学和什么时候学方面,应该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责任,教师或外界的过分干预,会使学生的内在的快乐、冲动、情感产生混乱,削弱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由此可见,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

  第七十五条建议中《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m.fwsir.com)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请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学生做错,我就在题目旁边打上问好,并告诉学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给你打分,你再努力点,一定得高分。”学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错误,还想出了正确答案,那种自豪感是从来没有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

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啊,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期望被鼓舞,被鼓励的愿望,学生更是如此。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可以发现,越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度就更大,这可能会变成他们向前进的动力。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

  上学期,学校分享了《给教师的建议》让我们新老师学习借鉴,读了以后感觉受益匪浅,略有所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但教师要想教好,那须得一桶水,一池水。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储备自己的知识。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中,每个学生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股,只是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差异性以及特殊性。如何将这差异性以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得以解决,这就需要老师的能力使然。

  我们班级中的学生大多处于中段,肉段多,两端少,而对于班级所采取的最直接的策略就是直接带动后进生,以重点补差,持续提优,提升班级整体水平。如何补差,如何对后进生实施切合有效的方法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里所提出的观点: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班级在二年级之初就成立了班级的读书角,孩子们将自己觉得好的图书捐献到班级,我在班级中选了图书管理员管理图书以及中午看书时班级的纪律。吃过饭后,先吃好的孩子们可以问图书管理员借阅图书,并在图书管理员那边进行登记,所以每次中午,班级的读书氛围都比较好,而管理员也特别负责。但是也存在不同的差异,有的孩子看书只看图片,一本书几秒钟就翻过一遍换另一本,根本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熏陶。所以,在阅读方面的提高上,还是有差异性的,这就需要老师的介入进行整班阅读。

  对于阅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系列练习,“读”是理解的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的。功利性太强,今后,还是我会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有理解地阅读”,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阅读才是一把最实用的“金钥匙”,让我们铭记“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从阅读开始”。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