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门观后感 篇一
郑义门是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一座古代城门,也是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造访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深深地被它所散发出的古老和庄严所吸引。
郑义门建于明代,是郑州城的南门。它由巨大的青石砌成,气势磅礴。门上刻有“郑义门”三个大字,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走进门内,我感受到了一种肃穆和庄重的氛围。门内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郑州城南门的历史沿革,向人们展示了这座城门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郑义门上方,有两个巨大的石狮子。狮子以其威武的形象和神圣的象征而闻名,它们被认为是守护城门的护符,也是城市的象征。我仔细观察了这两个石狮子,它们的雕刻精细而生动,仿佛随时都能动起来一样。这使我不禁沉思起来,想象着古代的时空,那些曾经经过这座城门的人们的生活和故事。
郑义门的外观虽然庄严,但内部也有一些特色。在门楼的两侧,有一些小商贩和摊贩,他们卖着各种纪念品和小吃。虽然有些吵闹,但这也为整个景区增添了一些热闹和活力。我尝试了一些当地的特色小吃,味道鲜美,让我更加喜欢这个地方。
郑义门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城门,更是郑州城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底蕴和沉淀。我想象着古人们穿越这座城门,去往不同的地方,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生活。
看到郑义门的壮丽景象,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和文化。它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相信,只有了解和尊重我们的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郑义门观后感 篇二
郑义门是我在郑州旅行中最喜欢的景点之一。这座古老的城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魅力。
郑义门外观庄严肃穆,给人一种庄严和肃穆的感觉。门上刻着“郑义门”三个大字,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这座城门修建于明代,是郑州城的南门,它见证了郑州城的历史沿革和变迁。走进门内,我感受到了一种肃穆和庄重的氛围,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时空之中。
在郑义门上方,有两个巨大的石狮子。石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也是古代城门的标志。这两个石狮子雕刻精细,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威严和神圣的感觉。我仔细观察了这两个石狮子,它们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动起来一样。这让我不禁想象起了古代的时空,那些曾经经过这座城门的人们的生活和故事。
在郑义门附近,有一些小商贩和摊贩,他们卖着各种纪念品和小吃。这些小商贩和摊贩给整个景区增添了一些热闹和活力。我品尝了一些当地的特色小吃,味道鲜美,让我更加喜欢这个地方。同时,我也买了一些纪念品作为纪念。
郑义门不仅仅是一座城门,更是郑州城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它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底蕴和沉淀。我想象着古人们穿越这座城门,去往不同的地方,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生活。
郑义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相信,只有了解和尊重我们的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郑义门观后感 篇三
近期,学校布置收看《郑义门》,想想已经连续看了几个晚上。问其感想?答曰:“看不大明白,就是感到郑家有很严的家规,他们家的人都有很好的品德”,童音悦耳。
虽然知道浦江作为书画之乡,自古人文荟萃,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是浦江人;而当今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其祖籍也是浦江。但说来惭愧,之前并不知道金华的浦江还有个“郑义门”,被誉为“江南第一家”。带着好奇,上网查阅了资料,既感且佩。同时,认真观看了第五集《教化为先》。
这集故事的大意是,郑氏九世孙郑桐为给外婆买药,偷了族里的铜器变卖。事情被发现后,根据家规,郑桐的偷盗行为应该在晨会上宣示,并上惩戒簿。族里的长辈一方面肯定他的孝心,认为虽然犯了大错,但是出于孝心,百善孝为先,有这份孝心,就不愧郑家的子弟。另一方面,就如何处理进行了辩论。家族监视郑浩认为要严守家规,他说:“郑家历九世合族而聚,靠的就是严守家规,靠的就是严格执法,如果每个犯事的人,都找出一个理由,或者找到人来说情,这家规就成为一纸空文”。而家族旧管郑泽则认为:“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族人向善,虽万难而行之;如果相反,可能导致族人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歧途的,那就要考虑执行的方法”。“治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维八德,靠的是忠孝仁义,如果我们靠的是申韩之学,靠的是严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惧而守法,其与人伦亲亲子子,岂不南辕北辙?”最后,家长郑濂承担了对族人照顾不周之罪,让本已知错的郑桐深受教育。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郑氏的家规:“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这个故事在很多细节上都体现郑氏家教的严厉。比如,郑桐拿银子回来时,郑桐娘的第一反应,就是问这银子哪来的?当郑桐敷衍回答时,就严厉地说:“给我跪下。我们家再穷,也不花这不明不白的钱”,并用扫帚杖责之。的确,“国家”,“国”和“家”是紧密相联的,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治国从治家开始。“郑义门”,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对家长的.教育。
郑义门观后感 篇四
初识郑氏一族,源自某日心血来潮外出游玩。跟着导航来到浦江郑宅,发现那儿有个小公园,风景独特,有很多石碑与牌坊。近前看去,仔细阅读,发现记载的是在那儿生活过的一些前人之遗风。细细玩味,心有所感。遂前去郑家古宅一游,收获颇丰。
再识郑氏一族,是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学校组织集体观看《郑义门》动画片。动画片以生动、易懂、活泼的形式,深入挖掘了郑氏一族168条家规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通过《以法齐家》《家法如山》《郑浩拒礼》《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12个小故事体现了“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俗语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于一个大家族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前人多么优秀,那么相对的,后人就会多么没出息,光光只会享受前人给他们积累下的财富。而俗语又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郑氏一族来说,正是因为他们有“郑氏家规”规范着,有崇尚清廉的家规治家,所以郑氏一族才能得到当时的帝王赐予“江南第一家”的称号。
讲起“家风”,分开来无非就是两个很普通的字眼,但要是组合到一起,却是值得探讨。怎样的家风会影响着一族的人?我想看过《郑义门》动画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家风正,则人品正,处世亦正,反之,家风不正,则人易怠,处世亦疏。家风是人品的镜子,也是涵养作风的基石。
如何将传统优秀的家风传承下去,是每个家庭的重任,也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重任。“忠、信、孝、悌、礼、义、廉、耻”,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一开始就都做到,但只要每个党员试着去努力,从小事做起,由自己影响到家人、自己的孩子,进而影响到身边的朋友,相信这个社会就会风清气正。
郑义门观后感 篇五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900年前,以崇尚清廉的家规治家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近日,一部名为《郑义门》的廉政动漫片登陆央视,上演家规里的经典故事。
片子不长,一集十来分钟,共12集。《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礼》《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剧集,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创造15代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以及一幅幅孝廉文化图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郑氏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
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
郑沂辞俸促廉、郑崇岳清退贿物、郑殖椭翁肮佟…从家庭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是《郑氏规范》一大特色。
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也因此,《郑氏规范》由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修订完善,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在崇尚“家国”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统中,郑氏家规承袭的伦理文化、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投射和浓缩,郑氏族人在时代变幻中始终恪守家族精神,展现着炎黄子孙对民族文化几千年如一日的尊崇。
郑氏子孙中有173人出仕做官,没
有出现过因贪污而遭罢官的现象。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在新时代中,在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传播郑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风,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更拥有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