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姥说》观后感 篇一
《姥说》是央视春晚上的一段小品,讲述了一个老姥姥给孙子讲故事的情景。这段小品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和交流问题,给观众带来了欢笑和思考。
整个小品的舞台布置简单,只有一个老姥姥和一个孙子。老姥姥扮演者张小斐将老人的形象演绎得十分传神,她的动作、语气和表情都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孙子由新晋小演员王迅扮演,他的表演也很到位,将年轻人的无奈和烦恼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小品通过老姥姥给孙子讲故事的方式,揭示了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沟通障碍。老姥姥讲故事的方式老土而古老,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孙子对此感到无奈和烦恼。然而,无论孙子如何嫌弃,老姥姥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方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孙子沟通。这种情节给观众带来了欢笑,也让人反思了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交流问题。
这段小品中的笑点主要来自于老姥姥和孙子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老姥姥讲故事时的幼稚和无厘头让观众忍俊不禁,而孙子对老姥姥的嫌弃和无奈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整个小品在欢笑中传递了一种温馨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家庭中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亲密和爱。
通过观看《姥说》,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和爷爷奶奶之间的交流。他们的年代与我们完全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与我们有所不同。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感到无奈和困惑,觉得他们不理解我,我也不理解他们。然而,观看这段小品后,我意识到沟通是双方的责任。我们年轻人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和尊重老人,而老人也应该尝试与我们年轻人保持联系,了解我们的生活和想法。
总的来说,央视春晚《姥说》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交流问题,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这段小品通过老姥姥和孙子的互动,让我们意识到沟通是双方的责任,我们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和尊重老人,老人也应该尝试与我们保持联系。这段小品给观众带来了欢笑和思考,让人感受到了家庭中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亲密和爱。
央视春晚《姥说》观后感 篇二
央视春晚《姥说》是一段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小品。它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展现了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代沟和交流问题,给观众带来了欢笑和思考。
这段小品以一个老姥姥给孙子讲故事的情景为背景。老姥姥讲故事的方式老土而古老,与现代年轻人的口味不符。孙子对此感到无奈和烦恼,他觉得老姥姥的故事无聊且毫无意义。然而,无论孙子如何嫌弃,老姥姥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方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孙子沟通。这种情节给观众带来了欢笑,也让人反思了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交流问题。
整个小品中,老姥姥的表演十分出色。她将老人的形象演绎得十分传神,她的动作、语气和表情都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她讲故事时的幼稚和无厘头让观众忍俊不禁,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老人的善良和关爱。孙子由新晋小演员王迅扮演,他的表演也很到位,将年轻人的无奈和烦恼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段小品中的笑点主要来自于老姥姥和孙子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老姥姥讲故事时的幼稚和无厘头让观众忍俊不禁,而孙子对老姥姥的嫌弃和无奈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整个小品在欢笑中传递了一种温馨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家庭中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亲密和爱。
通过观看《姥说》,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和爷爷奶奶之间的交流。他们的年代与我们完全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与我们有所不同。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感到无奈和困惑,觉得他们不理解我,我也不理解他们。然而,观看这段小品后,我意识到沟通是双方的责任。我们年轻人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和尊重老人,而老人也应该尝试与我们年轻人保持联系,了解我们的生活和想法。
总的来说,央视春晚《姥说》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交流问题,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这段小品通过老姥姥和孙子的互动,让我们意识到沟通是双方的责任,我们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和尊重老人,老人也应该尝试与我们保持联系。这段小品给观众带来了欢笑和思考,让人感受到了家庭中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亲密和爱。
央视春晚《姥说》观后感 篇三
相声《姥说》,说的是姥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授中华文化、呵护教育孙辈人的故事。姥姥在教育孙辈时,说了许多谚语、俗语、北京方言俚语,但句句都是真理的话,句句都是优良家风家教的话,句句都是最质朴、最牵挂的话。
如:姥姥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礼仪:“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用餐时:“大人没动筷子,小孩不能先吃”,教孩子懂得生活经验:“穷家富路”“便宜没好货”“饭要少吃、事要多知”,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要谦逊待人:“外边打架了,上门去道歉”,长辈过生日,小孩要表示恭敬,要说祝愿吉祥话:“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告诉孩子:不能太计较个人利益:“吃亏是福”……
由于观念、经济、习惯、生活需求等原因,中国家庭难以改变老辈人帮助儿女带孩子并一起居住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这种结构,对于儿女孙辈来说,是传帮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好机会。这种对孩子关爱、但不溺爱,唠叨、但出经验出真理的教育模式,正是中国家庭独有的温馨和睦、含有浓郁文化色彩的微观精神环境。
老辈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自己一生积累的带孩子的直接经验、人生感悟、生活实践,以及渗透到骨子里的'中国文化、品行美德传授给儿女孙辈。这既重要也必要,更何况科学育儿是一门实践性、传承性很强的人文科学。
这种家庭结构的好处还有:儿女辈能够对老辈人身心及时地关照、抚慰与孝顺。老人与儿女共同生活,能够接续起他们在上大学、外出奔波事业离家、疏离之后的日常接触,从而增进彼此的理解、容纳与情感。有子女在身边,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能够互相协助、降低空巢老人突发疾病而耽误抢救的风险,老人也有了更多机会向儿女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交流感受,向儿女学习新生事物,以排解老人精神上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他们在促进和感受儿孙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蓬勃向上、童真童趣的强烈感染,增强自己内心仍然“被需要”的活力和欣慰感,从而让心灵更加顺遂、安宁、快乐,确立积极乐观的晚年生活态度。
中国家庭历来讲究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因此,老辈人与儿女孙辈其乐融融地居住、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结构,恐怕社会再怎么进步、人之间再怎么树立界限感,也难以改变。因为这是一种不同辈分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又有血脉亲情连接的亲密关系,是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取长补短、自觉包容谦让、从而达到代际融合、无法割舍的亲密关系。
高晓攀、尤宪超最后说:姥姥的话,是“小时候不愿意听,长大了想听却再也听不到了的那些话&rdquo
;,意味深长,催人泪下。我想,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珍惜能够传承文化的人,包括可爱可敬的“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