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一
《重读抗战家书》是一本让我深受触动和敬佩的书籍。这本书是由抗战时期的家书组成的,这些家书是当时战士们在前线给家人写的信件,记录了他们的思念、忧虑和对抗战的热爱。通过阅读这些家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英勇。
在《重读抗战家书》中,有一封信件特别打动了我,那是一位士兵给妻子的信。这位士兵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妻子,我知道你一定很担心我,但是你要相信我,我一定会平安归来。”这段简短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妻子的关心和对战争的信心。这位士兵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和爱来鼓励妻子,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力量和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阅读这些家书,我也了解到了当时的战争环境。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在极度的艰难和危险中,他们面临着饥饿、寒冷和战争的威胁,但他们却没有退缩,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和血肉,保卫了自己的家园。这些家书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热爱,他们用自己的文字传递着对抗战的热情和决心。这些战士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争取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恐怖和磨难。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享受着稳定和安全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我们付出生命的人们。他们的付出和牺牲,让我们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通过阅读《重读抗战家书》,我深刻地明白了家庭的力量和爱的伟大。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亲人,用爱和关心来支持和鼓励他们。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历史,记住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重读抗战家书》是一本让人感动和思考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家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那个时代的艰难和英勇。这些家书传递着家庭的力量和对国家的热爱,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对历史的铭记。我相信,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为未来的和平努力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二
《重读抗战家书》是一本让我深受启发和思考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家书,我对抗战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敬佩和感慨。
在《重读抗战家书》中,有一封信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封信是一位战士给父母的信,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父母,我知道你们一定很担心我,但是请相信我,我会竭尽全力保护自己,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位战士用自己的文字传递了对家人的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这段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着他对抗战的热爱和决心,让我对他充满了敬佩和钦佩之情。
通过阅读这些家书,我也了解到了当时的战争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那个时代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和危险,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毅然投身到战斗中。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赢得了今天的和平和稳定。这些家书中记录了战士们的思念、忧虑和对抗战的热情,他们用自己的文字传递着对家人和国家的爱。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和敬佩。
通过阅读《重读抗战家书》,我深刻地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家庭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享受着稳定和安全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我们付出生命的人们。他们的付出和牺牲,让我们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亲人,用爱和关心来支持和鼓励他们。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历史,记住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重读抗战家书》是一本让人深思和感慨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家书,我对抗战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敬佩和感慨。这些家书传递着家庭的力量和对国家的忠诚,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对历史的铭记。我相信,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为未来的和平努力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三
言诤诤,沙场绝笔,父母兄长谆谆叮咛。语切切,鸿雁传书,夫妻恋人依依深情。——题记
在今年寒假即将到来的时候,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本名为《重读抗战家书》的书。我最初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在思想上并没有引起什么共鸣,甚至然没有多大感觉。可能是因为那个年代和现在相距甚远,我们根本就无法体会到。
但是,当我看完戴安澜、左权、张自忠、吉鸿昌、黄洛峰、王雨亭等十数位爱国志士的家书之后,在我的心中,泛起了一股特殊的感觉。因为在这些家书中,既没有那些虚伪的措辞,也没有那些夸大其词的演讲,只有他们笔下朴实的言语,对亲人的
思念,以及对牺牲的坦然。
从戴安澜将军的家书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一位抗战志士“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强烈爱国之情,更能体会到一位孝子对“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的愧怍。左权将军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这是左权将军对于抗战的决心,既然日寇要灭我中华,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应该为了祖国,为了中华去战斗。
他们所写所记的,是包含了自己对家人思念之情。一封封家书,同样也是在牺牲前夕的一封封遗书。其实,这些先烈们与普通人无异,他们也爱自己的妻儿,也想侍奉自己的双亲。但是,在国家危难面前,他们毅然选择投入战场,“以报国家养育!”这是一种怎样的慷慨激昂,又是一种怎样的大义凛然,如果换做他人,又怎会有如此魄力呢?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的到了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他用爱国志士自己的笔,令我们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
虽然七十年多前的那场战争早已沉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那一封封从沙场上保存下来的家书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
曾几何时,有多少先烈为了民族大义和祖国母亲而抛妻舍子,背井离乡,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战场上,用自己的血肉为祖国母亲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我们应该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四
“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也有过如花似玉的青春,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有着不俗的文人气质,为了国家的安危,民族的灾难她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大家庭,她找到了幸福的婚姻,有了志同道合的爱人,有了心爱的儿子。她的爱人是弼时妻子,陈琮英的哥哥陈达邦。
赵一曼为了革命,离夫弃儿,把儿子宁儿寄养在陈达邦大哥家,投生到抗日的洪流中。1935年11月15日,赵一曼和团长王惠同,带领50多名战士在哈尔滨铁北左撇子沟附近被日军包围。赵一曼带着腿伤昏倒被俘,敌人对她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折磨。她被剥得赤身裸体,手脚相缚,电流从她最私密的部位进入,用马鞭子抽打她左腕的伤口,又用鞭杆狠戳她腿部伤处。
赵一曼疼得死去活来,只有信念时刻保持着清晰。为了祖国,她献出了女人的尊严,女人的名誉,母亲的仁慈,那受难的耶稣之痛也不及她的万分之一。她用坚强的信念和意志战胜了敌人的残酷折磨,淡然面对生死,让信念之花在东北大地血一样盛开。她是我心中坚强的自由女神。
牢记“抗战精神”多一些“家国情怀”,就是要少一些个人的卑琐与私利,多一些崇高和大气。位卑未敢忘忧国,人微未敢忘忧党。封建士大夫尚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则更要牢记“抗战精神”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爱民爱同胞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以家国为重个人私利为轻,常念同胞之冷暖,常思国之兴衰,常想党之安危。
牢记“抗战精神”多一些“家国情怀”,让“抗战精神”与“家国情怀”心手相牵,乃国之幸运、党之利益、民之福泽,也是民之责任、党之遵循、国之精神。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五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这是何叔衡烈士在1928年6月去前苏联学习的路上,途经哈尔滨时所作《剑门道中遇微雨》中写道的。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但抗日英烈留下的这些家书,是一笔永远不能忘却的精神财富。如赵一曼在1936年8月2日牺牲前一刻留下的遗言。她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留下的这封家书,虽然由于她牺牲前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使这封家书迟到了21年后才传到其儿手中。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随着这封家书一起在1957年被解开。她原名是李坤泰,四川宜宾人,牺牲时年仅31岁。这是一封激励了整整三代人的家书。
重读这些沉甸甸的抗战家书,可补好精神之“钙”,能让心灵得到滋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让清明成为生命的礼赞,勉励世人勿忘先烈。英烈长眠,浩气永存,精神不朽!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六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了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解放军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弃妻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铸成永久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以小小家信见证大时代的信念。读书中王孝慈致弟书,他热情鼓励不满十七岁的弟弟放弃安稳的教书工作,奔赴抗日战场。
吾谦爱弟:
“来信收阅,备悉一切。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我们要在战争环境中受到锻炼,我们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壮大起来。抗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的健康、智慧及勇敢要在抗战中诞生,要在争取抗战胜利中发扬光大,我们要为驱逐日敌寇出中国抗战到底,我们要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
他同时还要求弟弟帮忙送自己的女儿去陕北边区接受革命的教育。弟弟在收到信后即离开家乡奔赴抗日前线,于四年后在山西与日寇激战中牺牲。刚刚20岁。我们如今的好时代,正是当初一个个的家庭的牺牲换来的'。家书里呈现的家风、使命、亲情,令人动容。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