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父母》读后感【优选6篇】

时间:2013-07-05 09:26: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有效父母》读后感 篇一

《有效父母》是一本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书籍,作者通过实例和理论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如何成为一位有效的父母。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受益匪浅。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作者指出,过度保护和指导会让孩子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因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书中提到了一个案例,一个父亲给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力,结果孩子选择了一个与父母意见不同的职业,但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良好的沟通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同时,书中也提到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情感和尊重孩子的意见等。通过这些技巧,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促进家庭的和谐。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教育者。父母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同时,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如奖励和惩罚的运用、规矩的制定等。通过这些方法,父母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有效父母》,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技巧。作为一位即将成为父母的人,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会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注重与他们的沟通,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我相信,只有成为一位有效的父母,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效父母》读后感 篇二

《有效父母》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启示和思考。通过作者的讲述,我认识到成为一位有效的父母并不容易,但却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父母的责任并非只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和抚养。作者强调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教育者的重要性。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同时,父母还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约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这种教育的方式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父母在培养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方面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过度保护和指导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性,缺乏自信心。相反,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良好的沟通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同时,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情感和尊重孩子的意见等。通过这些技巧,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促进家庭的和谐。

通过阅读《有效父母》,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使命。我将会努力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约束。同时,我也会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我相信,只有成为一位有效的父母,才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效父母》读后感 篇三

《有效父母》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育儿的启示和思考。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案例,向读者们传达了成为一名有效父母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书中强调了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感。作者指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他们需要父母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主动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和支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其次,这本书还强调了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独立。过度的控制和干预会压抑孩子的发展和个性。相反,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作者强调了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的重要性。通过与孩子的有效沟通,父母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同时,建立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关键。

综上所述,读完《有效父母》这本书,我对于如何成为一名有效父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实用的育儿建议,并通过生动的案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和需要。作为一名父母,我将会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与孩子一起成长,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有效父母》读后感 篇四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非教学专业但却与教育孩子息息相关的书,即《有效父母》。这是一本关于介绍家庭教育的书籍,以全面提升家长教育智慧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这本书已为人父的我读后还是有很多的启发。

  全书从孩子的智力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的多元智能以及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七个方面着手,既有理论指导,又有详实的具体方法,对家庭教育来说是比较实用的。作者非常强调家庭教育在学前阶段的重要性。其中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个章节是我颇感兴趣,认认真真地阅读了这个章节。

  书中首先介绍了幼儿心理健康的有关界定:情绪愉快而稳定、求知欲强、有基本的社交能力、诚实、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心理健康的孩子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方面都会有良好的表现,并得到他人的认同。而对于心理偏差的行为是:咬指甲、吸吮手指、口吃、偏食、拔毛癖、攻击行为、退缩行为、依赖行为、孤独症等等。然后谈到了家庭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教育方式不恰当、父母的榜样作用、以成人的视角看孩子的问题;第三讲到了有关的心理调试策略:民主的家庭作风、真诚、承认错误、蹲着和孩子交谈、让孩子适当受苦受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把握好对孩子的期望值等。最后还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家庭的小活动及外国的一些教育方式,如亲子远足、常带孩子买菜、召开家庭会议、一起做家务等。

  对于心理健康这个方面,这几年提得非常多,幼儿园里有明确的要求,各类报纸书籍上经常看到这方面的重要性。我也深知这方面的重要性,但是要我说出怎么样培养,哪些是心理健康不健康的表现我真的说不出很多,只知道是快乐的生活。读了书之后才发现心理健康与心理偏差的包含面是比较广的,心理偏差的行为在幼儿园的孩子中是有的,书中的一项对幼儿园的调查分析表明:2-6岁的幼儿的各种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其

中34℅的儿童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孤独、畏缩、害羞,还有38℅的儿童具有攻击性行为,在家里不听话,任性。而心理学家在对患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人群进行调查时发现:人在幼儿时期心理发展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到他成年后的心理是否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学生呢?

  我觉得最应该做到的是真诚、与孩子多交流,哪怕是蹲着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尊重、爱和平等。教师首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诚心与爱心;其次要努力去和每一个孩子交流,了解每一个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聊天能够及时交流感情,也不局限于说些什么内容,而在于这种交流的习惯和气氛,使孩子从中得到一种健康情感的体验。比如孩子幼儿园时夸奖孩子的穿着呀,经常和孩子说说话呀拉拉家常呀,特别是孩子做了错事或者是生气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去倾听,理解孩子的心情和想法。蹲下来和孩子交谈和孩子一样高,孩子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你的尊重,我们的关系是平等的,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这三个方面看起来很小,但是真正要做到做好是很不容易的,想想自己也经常在孩子们面前居高临下,有时候遇到一些问题时也会有些主观。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谈的机会并不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家长也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识,家校合作共同培养。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教育智慧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家长、教师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携扶孩子走上人生之旅的向导。

  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做为父亲还是教师的角色都应该注重学习,这样的书应该多看。我相信一定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有效父母》读后感 篇五

  最近去拜访了朋友,当我们都坐在朋友家的后院吃东西聊天时,他们的大女儿回家了。大女儿今年18岁,已经不住在家里了。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都各有一支烟。穿着很新潮,露着小肚子,后面露出腰的部分还有一个刺青。那个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两个人互相窃窃私语,有说有笑,但是对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这让我蛮感慨的,我突然领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其实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限期的。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外国女孩时,她才8岁。10年前我去她家时,她可以在短短时间内,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图,都一模一样地画出来。我好惊讶,自从那次以后,我经常怂恿她的父母带她去拜师学艺,但是他们永远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来搪塞我。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却又一面跟我炫耀她女儿最近又画了什么。突然惊觉10年过得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现在已经是10年后了。我不认为她的父母现在有资格去批评他们的女儿,因为一直以来,她的父母只顾着自己,从没重视过她的教育问题。现在才想教育已经不可能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经过期了。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限期内也没努力过。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限期就快到了。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应该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时候了。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

  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的有效了。要认知收手和承受的事实。

  我突然很感叹,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我的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真的过得很快。我不想将来只有叹气、摇头的份。

  无意间,随便翻阅,看到了这篇《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首先是名字吸引了我。都知道食品、日用品、化妆品有有效期,难道父母也有“有效期”?父母怎么还会“失效”?呼,幸好还不算晚.......

  看完这篇文章,有所感触,原来“教育”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教育专家周弘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

  比利时一家杂志对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作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最后悔的是什么?”并列出了十几项生活中容易后悔的事情,供被调查者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有63%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不当。有些父母直到多年后,才发现按照自己的模式与经验,并没有使子女成才和受益。

  总以为,孩子永远是孩子,长大还早着呢,孩子长大是遥不可及的未来。原来,父母的有效期只有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这么短暂的十几年。之后,就到了验收阶段。

  父母的有效期失效之后,就得靠孩子自己的判断力和行动力去认识世界,改变生活了。就像庄稼成熟收割之时,丰收与否,除了与流年阴雨有关,更与种庄稼的老农勤劳与否有关。

  看看自己熟睡的女儿,仿佛呱呱坠地就是昨天的事儿,如今只要从幼儿园接回来之后,已经能把家里搞的天翻地覆了。好像每天只要有她在家,都是在跟她说话。

  小的时候,孩子都以为父母是天,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有什么不懂得都会去爸爸妈妈那里找答案。

  我跟女儿的谈话几乎天天都离不开“为什么”:

  “妈妈,为什么我是属小老鼠的?我喜欢小兔子,为什么不能选小兔子?”

  “妈妈,为什么男孩子选蓝色,女孩就必须选粉色?我喜欢蓝色!”

  “妈妈,为什么红绿灯有的是红色和绿色两种,而有的是红、黄、绿三种?”

  “妈妈,为什么天上的月亮总是跟着我走呢?”

  也许有一天,女儿渐渐地长大了,会觉得我回答的问题不再是那么正确,而她也不再天天追着自己像个小尾巴一样问为什么、为什么......了。到那时,也许我会有点失落感,会觉得如今这种为孩子的劳累也是一种幸福吧。

  一直以为她是小宝宝,没有自己的判断力,直到——她看着自己上幼儿园前用彩笔乱画的图书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妈妈,这是我小时候干的......”

  “妈妈,贝贝班的小朋友是小宝宝,我是大孩子了”。

  “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升黄卡啊?你看我都长高了......”

  她为我没跟她商量事先设计好的周末活动而赌气;走累了,我像往常一样要背着她走,她会不好意思地说:“哎呀,不用了。我太沉了,你背着太累。”

  晚上不再总是我给她讲故事,她也会给我讲个故事,像老师一样让我回答问题......

  我忽然感觉到了孩子期盼长大的愿望;也意识到了孩子的成长。

  之前,她说“我小时候......”我还会取笑她,可如今,觉得作为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三岁之前已经是小时候了,也没错。

  也许之后,孩子成长的会更快。

  但想想,孩子从出生起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成年之前的一切探索、尝试都是为了以后独立面对社会而做的准备。我们不能总像母鸡保护小鸡一样隔绝一切危险,也不能把孩子当宠物一样溺爱,任其发展。我们应该在父母的有效期内,告诉孩子,教给孩子遇到困难如何客服,面对问题如何解决。我们不仅要养大孩子,还要教好孩子如何面对社会。毕竟,二十年后,她们都将是社会的主力。我们不可能伴随他们一辈子。

  白驹过隙,十几年转眼即过。如果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几年,那我们就应该在这十几年里好好陪伴孩子,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变成小时候学过的“白头翁”冬天到了才做窝。等到验收阶段,只有徒留后悔罢了。什么都能重来,孩子的成长却不能重来一遍了。

  要教育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特点,需要什么,目标是什么,如何培养......这可真是门不简单的学问。

  如何教育,这需要我们每个父母费心去寻找各自的路径。

  幸好,我们还都不算晚。

  读到了这篇文章,领悟到了作为父母,我们既然选择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责任对孩子尽心地“教+育”。

  为了以后少点遗憾,我向大家推荐这篇文章,愿大家都能品尝到验收期时收获的喜悦。

《有效父母》读后感 篇六

  教育智慧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幼儿园教师都是孩子的启蒙者,是携扶孩子走上人生之旅的向导。

  前不久,本人有幸购得《有效父母》一书,阅读此书,真的觉得此书是以全面提升家长教育只会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孩子的智力发展”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的多元智能及孩子的可持续等方面着手,既有较为详尽的理论指导,又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兼具了权威性、独特性、实用性、全面性、等特点。

  他是家长的育儿手册,也是幼儿园家长学校的教材,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紧密联系的纽带,更是家长与老师的良好沟通的平台。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也分析了一些原因: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

  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

  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那么《有效父母》一问,给了广大家长与教师提出很好的一些观点与做法,当然也是我阅读此书的一些概括: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斯特纳夫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父母与老师的行为很要紧,应做孩子的表率。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人老师是父母,家长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决定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与老师。

  做父母也好、幼儿园老师也罢,需要责任、需要知识、需要学问、需要教育智慧。我们首先要学习、要领悟教育的智慧,要改变教育理念。这也是改变一切的开始。

《有效父母》读后感【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