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读后感 篇一
《为政》是一本由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所著的小说,通过描写一个虚构的中东国家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中的政治问题。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对政治的本质和政治家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小说以一个中东国家的总统为中心,通过多个角色的视角,展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腐败。小说中的总统是一个典型的权力欲望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择手段地利用政治手段和权谋。他不断地欺骗人民,操纵选举,甚至对政治对手进行暗杀,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这种权力的追求和腐败的现象在现实中也屡见不鲜,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政治的黑暗面。
另外,小说中也揭示了政治家的品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在这个国家中,有一位叫做法鲁克的政治家,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改变这个国家的政治状况,他不断地努力。他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被权力腐蚀,为了人民的福祉而奋斗。与此相反的是,其他政治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他们无视人民的需求,只顾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通过对比,我认识到政治家的品质和能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读完《为政》,我深感政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政治不仅仅是权力和斗争的游戏,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人民福祉的大事。政治家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能力,为人民负责,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这本书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政治家的期望更加明确。
为政读后感 篇二
《为政》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一个中东国家的政治斗争,引发了我对政治和权力的思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政治并不只是一场权力的游戏,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小说中的政治斗争充满了复杂性和残酷性。政治家们为了争夺权力,不择手段地进行欺骗、利用和暗杀。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人民的痛苦和需求。这种政治的黑暗面让我深感忧虑,也更加珍惜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小说中的主人公法鲁克给了我希望和启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改变这个国家的政治状况而奋斗。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权力腐蚀,为人民的福祉而努力。他的努力和奉献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政治家的品质和能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通过阅读《为政》,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政治并不只是权力的追求,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人民福祉的大事。政治家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能力,为人民负责,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这本书让我对政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政治家的期望更加明确。我希望能够生活在一个政治清明、为人民负责的社会中,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良知的政治家。
为政读后感 篇三
《为政》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
孔子在其中说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新,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这倒使我想起了《流星花园》里的一句台词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
前者过于夸大品德的力量,后者过于扩大武力的作用。
其实,我想以刑罚之,以德束之以刑罚来惩治做坏事的人,以品德教育来约束想做坏事的人才是上策。
刑罚对犯罪的人来说是具有威慑力的,如果杀人不用尝命,如果抢劫无需坐牢,那国家一片混乱,所以刑罚是很重要的,而且需要不断完善法制。
道德舆论也确实可以约束人的不当行为。但是教育威力大到可以仅靠此来维持社会秩序是不可行的。夜不闭户现在社会肯定是行不通的罗。
当然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生中有大半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用现在的话说是桃李满天下,功业千秋,我以上只是和九泉下的孔子做个交流。哈哈!
为政读后感 篇四
《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
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为政读后感 篇五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