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记忆作文 篇一
冬至记忆
冬至,是中国农历的第二十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对于我来说,冬至是一个富有回忆的节日。
小时候,每当冬至来临,我们家总是会有一顿丰盛的团圆饭。我记得那时候,家里的大人们会提前几天开始准备,买来各种食材,准备煮汤圆、蒸馒头、炖鸭子等等。那天晚上,整个家里弥漫着浓浓的食物香气,让人垂涎欲滴。而我和我的姐姐们,也会在家里的厨房里热火朝天地帮忙,一起动手做出一桌美味的年夜饭。
冬至的另一个记忆,是和爸爸一起吃汤圆。每年的冬至,爸爸都会亲自下厨,煮出一锅热腾腾的汤圆。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汤圆的香味会随着蒸汽弥漫在整个房间,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品尝一口。爸爸会把汤圆摆在碗里,然后递给我。我会小心翼翼地吹凉,然后小口小口地品尝,感受那一口口软糯的汤圆在嘴里溶化的感觉。每当我吃到最后一个汤圆的时候,爸爸总是会笑着说:“今年的冬至吃得真香啊!”
冬至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吃饺子。在北方地区,冬至这天吃饺子是一种传统。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全家人都会围在桌子旁,一起包饺子。我们会把馅料放在饺子皮上,然后用手巧妙地包起来。包好的饺子会被抛到一个大的蒸锅里,煮熟后就摆在桌子上。我喜欢吃饺子的过程,因为那代表着家人团聚和温暖。
冬至,是一个富有回忆的节日。每当冬至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些温馨的记忆。无论是丰盛的年夜饭、爸爸的汤圆还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这些记忆都让我感到幸福和温暖。冬至,是一个让人期待的节日,也是一个让人怀念的时刻。
冬至记忆作文 篇二
冬至的温暖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我们家庭的特别时刻。每年的冬至,我们都会有一些特别的活动,让这个节日更加温暖和有意义。
我记得有一年的冬至,我们全家人一起去爷爷奶奶家过节。当时我们住在城市,要坐上几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爷爷奶奶家。虽然路途较远,但是一到了那里,我们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温暖。爷爷奶奶在冬至这天早早地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我们全家人一起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美食的同时,也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那一天,我们的笑声和谈话充满了整个房间,让人感到温馨和幸福。
另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冬至记忆,是和朋友们一起做公益。有一年的冬至,我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参加了一次志愿者活动。我们去了一家孤儿院,为那些孩子们送去了一些温暖和关爱。我们带去了一些食物和礼物,还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场精彩的表演。当我们看到那些孩子们的笑脸和开心的表情时,我们也感到自己内心的温暖。那一天,我们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也让自己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冬至,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关爱的时刻。无论是和家人团聚还是和朋友一起做公益,都让我感受到了冬至的特别之处。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仅要享受美食,更要传递爱和温暖。冬至的温暖,不仅仅来自于团圆和美食,更来自于我们彼此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一起用温暖的心去度过这个特别的节日吧!
冬至记忆作文 篇三
屋外,明亮的斜阳不倦地营业着,四周的云彩谨慎地斟酌着颜色的浓淡。平静的天空,呈现出不一样的安详。屋内,暖橙色的吊灯散放柔波,青纹白资的碗里盛放着几颗白胖的汤圆。小勺在碗中搅着红糖汤的漾漾微波,应合桌边起伏的欢声笑语。
冬至是快乐的,汤圆里有我们互动的乐趣。冬至前夜,奶奶便张罗着各种食材,摆满圆桌的盘盘食品,是对生活的期待与回味。洁白的糯米团很快揉好了,一家老小坐在桌前,掐取一块,揉圆,包馅,最后搓圆。大大的汤圆里包着的,是童年期最美好的回忆。
那时候,一年冬至里的搓汤圆,是孩子们盼望的时刻。很顽皮的小孩揉着或大或小的糯米团子,和同伴笑着闹着。奶奶看着我们,总是苦笑不得,她把手放进茶色的竹箶,一遍遍不厌其欢地教我们,怎么揉怎么包。粗糙褶皱的手掌握着细滑白嫩的小手,手起手落,慢慢地揉着、搓着。圆圆的团子不知何时从手掌中溜出来,滚到箶边,老人、小孩都笑了。搓完汤圆,奶奶晃着大大的竹箶,汤圆参差不齐地在箶里奔跑着。奶奶笑得更灿烂了,她说这是“公孙丸”,有大有小,团圆平安。不一会,奶奶开始煮汤圆了。她戴着老花镜,瞅起眼睛,捏着小秤外,量测着红糖与清水的比例。奶奶抄着那把古老的铜勺搅拌着红糖汤,又放入搓好的汤圆,铜勺搅起的微波,似奶奶脸上不会消逝的笑容。我们总是赖在厨房不走。我们爱听着汤圆咕噜咕噜的歌唱,爱看汤圆在锅中转圈舞蹈,爱闻厨房烟雾中浓浓的红糖香,更愿意等着汤圆完美出浴。
几年光阴消逝似水,飞速流过。原本茶色的竹箶不知何去何从,取代它的是市面上普遍的塑料红盘。那把年代甚是久远的铜勺也消失了,换成了长柄的不锈钢勺子。市面上各种汤圆层出不穷,花样甚多。但是,奶奶仍坚持自己做,还是平静坐在桌前,亲手搓着每个汤圆。我们全家也像小时一样,一家老小围坐一块搓汤圆。只是长大懂事了,再也揉不出那参差不齐的“公孙丸”了。汤圆大都挺均匀,也没办法可以去搓或大或小的圆子了。
六碗汤圆,装在清纹白瓷的瓷碗里。奶奶执意要用这种碗装汤圆。“这样吃,才有以前的味道。”她温和地说着。捞起汤圆,放入口中,嚼着软软糯糯的外皮,咬开是流心的芝麻馅——最简单却是最好吃的馅料。一口一个,每一个口都含着童年,含着那异常香甜的美好。
纵使岁月无情飞逝,纵使传统习俗逐渐消失,但只要奶奶搓汤圆时的笑容永存,只要童年的冬至记忆永存,那份乐趣便永不会消逝,那份香甜便会留驻舌尖,那份情味也会永远留存。
冬至记忆作文 篇四
母亲抱着我,在冬至的阳光下走。我的头靠在她的额头上,在衣物的重重包围之下,只露出一张小脸,呆呆的看着路边慢慢向后退去的枯木。
我听得到吹过的风,也听得到不远处传来的隐约的啼鸣。路上的尘土飞扬,落叶款款飘落阳光发出惨白的色彩,我能听到母亲的呼吸,能感受到她额头的冰凉,但是我的小身躯在她有力的拥抱中,悬在半空中,徐徐的走。,那灼目的灿烂阳光,汇聚成一片金黄及苍白。我看到路边树上爬行的蚂蚁,也看得到远方天空的一朵洁白的云。那云,在跟随着我们。
我被衣物厚厚的包裹起来,我感觉不到冷,只感到近乎闷热的温暖。母亲的手不时拍过来,似乎想哄我睡去。但是,我分明的精神起来,想扭转头来,看看前面的风景,但我的头刚想动,随即被母亲的右手扭转过来,说:别动,有风,冷。妈妈给你买肉肉,包饺子吃啊!然后她伸出一只手来,把笼罩我的那一个围巾重新摁了一下,确保没有风跑进我的脖子中。
阳光苍白呵,我们就在那阳光下走,像走进阳光中,走进温暖的年关里。那条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风和路旁隐隐的麦田。我只在那一个包裹着的襁褓中,被母亲抱着,行走在那样一个平静的午后。
20xx年冬至,在他乡,同样的阳光惨白的午后,我一个人走在车水马龙的路上,与一位孩子的目光偶遇,他在母亲的怀里,被包裹的只露出一张脸,那个孩子面无表情,呆呆的看着我——好像我只是他眼中看到的一棵树而已,之后,他们与我擦肩而过……
我站在阳光里,看着那位母亲的背影消失在枯树林立的街道上,觉得这风景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忽然觉得自己像一位走失了的孩子,城市之大,敞开多少门窗,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吃饺子的家,我转过头来,边走边安慰自己说:没饺子的冬至,也挺好的吧?
冬至记忆作文 篇五
记忆是思念中的一幕回首,美好便是有过,记忆是尘世中的一丝牵挂,留恋便是永远。关于记忆有太多的名词来诠释,但我相信所有的记忆都是你内心深处最真实,最难忘的曾经。
关于冬至,小时候更多的是陌生,可能是因为不太懂事,也可能是因为那时还没有冬至的概念,所以对我来说真正懂得冬至是在上了大学。
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在每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之间,今年是在二十二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中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不知道为什么,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感觉这些传统的节日对自己来说越来越重要的,当然说它重要不单单是因为自己一个人,还因为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挂牵,让心中的那份亲情格外温暖,让记忆中那个寒冷的节日倍感亲切。
时间就像自己的脚步,不管你行走还是休息,它都与你不离不弃。转眼,今年的冬至又到了,说实话对于这个节日,特别亲切。不说别的,至少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一家人一道静静地享受放松和惬意。记忆中,每年的这一天母亲都会为我们准备好节日的晚饭,说不上丰盛,但却美味可口。即使后来离家去读书,每次还是会在第一时间接到母亲的电话,嘱咐我们一定要去吃一碗家乡的节食。
我不清楚其他地方在冬至这一天会吃什么节食,也许和我们一样。我的家在北方,每年这个节日,家人都会煮一锅饺子给我们吃。据说,很早以前有人打趣说冬至这一天一定要吃饺子,如果不吃饺子会冻坏耳朵,小时候,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语,总是会把这碗尽情的吃饺子,边吃还边说,吃多了,耳朵就不会冻坏了。每年的饺子,都是母亲亲手捏的,记得我们几个第一捏饺子时,还是母亲手把手地教我们,母亲说捏饺子,一定要捏出两个角角,这样它才会像耳朵。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冬至了,以往的时候回不去总要给母亲打个电话,今年终于可以不用打电话了,走在路上就已经在想念母亲的饺子了。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今时今日,饺子馅里怕是很难再找到药食了,但是各种花样和饺子馅的增多也是对节日最好的铭记。就像除了饺子,家里还做一种冬至特有的食物,便是我们常说的扁食,也叫它“至子”。
至子,是在寒冬腊月的时候用手捏的,要做它非得在这个季节,换了其他的季节,都会因为天气太过温暖而失败,所以至子属于寒食节特有的食物。要做至子,首先要和好面,然后将面摊开,直到像饺子皮那么薄即可,再用菜刀将摊开的面皮裁剪成只有指甲皮那般大小的面积,紧接着再由自己手,扯住面片的两个角,然后合力将两个斜角拉在一起,再用力一挤,至子便是捏好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至子要盛在竹篮里放到屋子外面,让它接受寒冬季节的凝固,再放到冬日的阳光下等待风干。做至子虽然比较麻烦,但是吃至子却很美味,母亲每年都会先炒好肉臊子,添上菜将其煮成汤,等到汤汁煮到沸点,再将至子放进锅里,便静候着美味。
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在冬至这一天降雪了,今年的雪或许来的有点早,走在路上,提着为家人准备的物品,踩在路上的积雪,咯吱咯吱的响个不停,天色虽然有点晚了,但是接着昏暗的灯光,回家的路还是那么清晰,不远处,已经可以看清家了,虽说小时候陪母亲在家门口等父亲的记忆有点远了,但是走在这条路上,在冬至的这一天却是格外如新。
异乡的你,还是忙碌的你,亦或是走在回家路上的你,不管平日里的工作有多忙碌,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不论你是否过得如意,虚无,伤心,请相信在冬至这个节日,或是普通的每一天,总有那么一份牵挂在等着你的回音,期盼着你的归途,还有那么一锅滚烫的饺子,或是冒着热气的饭菜,那是思念,也是最好的回报方式,常回家陪陪亲人,道一声平安,送一句祝福,哪怕是一起聊聊天,吃吃饭。
我们常说欲望永无止境,但是在经历过岁月的沉浮之后,你会静候内心,也会看淡世俗,想要的也是愈发简答。
冬至记忆作文 篇六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也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记忆作文。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比起白居易我可就幸福多了,每年冬至我们全家都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据说,在冬至只要吃了饺子,无论天气再冷,耳朵也不会冻下来。
记得去年的冬至,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那天天气格外得冷,路上我感觉耳朵都要冻掉了。可一进姥姥家门,冰冷的身体便被暖流所包围,立即感到舒服多了。看着姥姥、姥爷、姨妈一家的笑脸,听着他们亲切的.问候,特别是大我一岁小宇姐姐的一个拥抱,让我从心底感到温暖。在大人们边看电视边聊天时,我和姐姐则在一边尽情地做游戏,打闹嬉戏,就像两只快乐的小鸟。当看到家长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时,我俩就按捺不住新奇也嚷嚷着去凑热闹,在家长的示范下学着擀皮,捏饺子。因为是第一次学包饺子,刚开始不得要领,要么皮擀不圆,要么饺子胀破肚,总之状况百出,惹得大人们善意的哈哈大笑。但我们毕竟是心灵手巧的小姑娘,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后来,我和姐姐还进行了饺子创新,一起合作捏了十二生肖饺子。看着形态各异的十二生肖饺子,姥爷自豪地说:“我的外孙真聪明,简直可以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了!”屋外寒风刺骨,但和家人在一起过节的感觉却是温暖的!冬至,昭示着冬天最冷的天气已经来临,它就像我们遇到很大的困难一样。
既然冬至已经来到,那春天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