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篇一
幼儿美术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教育过程。在幼儿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将从培养创造力、促进感知能力、塑造良好性格等方面,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
首先,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幼儿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幼儿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幼儿美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美术作品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的艺术形式,通过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幼儿能够提高对形状、颜色、纹理等视觉要素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此外,幼儿还可以通过观察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提高对情感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
再次,幼儿美术教育有助于塑造良好性格。通过美术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耐心、细致和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在绘画、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不断尝试和修正,这就需要幼儿具备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此外,美术活动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与他人一起创作,幼儿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在培养创造力、促进感知能力和塑造良好性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幼儿期是人的基础阶段,良好的美术教育能够为幼儿的综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美术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艺术活动和机会,让他们在艺术中享受快乐、锻炼能力、塑造品格。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篇二
幼儿美术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教育过程。在幼儿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将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等方面,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
首先,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通过观赏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幼儿可以接触和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艺术作品,提高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幼儿可以学习到色彩搭配、构图、造型等艺术要素的运用,培养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升幼儿的生活品质。
其次,幼儿美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智力、情感、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幼儿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美术活动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幼儿的积极情感和健康心理发展。
再次,幼儿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美术活动需要幼儿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训练,这些能力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美术教育,幼儿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此外,美术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为幼儿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在培养审美能力、促进综合发展和提升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美术教育,幼儿可以享受艺术的魅力,培养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美术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艺术活动和机会,让他们在艺术中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篇三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幼儿似乎从小就具备了这种独特的能力,在刚会拿起画笔的时候就会“涂鸦”创作了,美术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一种途径,以前人们总是把绘画单纯的作为一种学科和技能来学习,随着英语、作文等科目的重要性的提升,很多幼儿画画的权利被剥夺了,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普及,人们又开始注意到了美育的功能,美术又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其实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迅速的关键时期,是儿童的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美术得当的教学方式会让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儿童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体验到快乐,使幼儿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快乐的童年,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
一、美术教育的作用
1.美术是训练幼儿观察力、理解力、思维力、创新力的一种途径
大家在提到美术这门学科的时候,总会很自然的想到,要画什么?怎么画?其实在美术中呈现出来的画,并不单纯是靠手画出来的,美术是一种视觉传达艺术,要通过眼睛对物象、社会、生活、的观察,再经过大脑的再加工创造才能创作出作品来,只有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才会意在笔先,画出打动人的作品来,绘画过程中讲究的是对画面布局的思考,这是一种整体布局能力思维的训练,绘画的过程也是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过程,在美术中,用美术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会让幼儿有一种设计的思路,你会发现美术设计的人才的思路很有创新的思维能力,做事有创新是成年以后做事业很重要的一种素质。
2.美术会使幼儿有独特的审美感
在绘画过程中有很多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学了很长时间的美术,怎么判断他已经有进步或者是学的不错呢?是画得像还是在全国比赛中能拿奖为标准呢?其实这都是次要的,都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通过绘画,如果有一天,您的宝宝说:“妈妈,我觉得您不适合这件衣服,适合那件衣服,妈妈,咱们家的墙不适合这种粉色适合这种淡淡的绿色,那么,恭喜您,您的宝宝,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审美能力,孩子开始关注家里的色调搭配,妈妈的服饰搭配,孩子已经具备了审美的水平,达到了美术其中的一个功效,就是美化生活的功效,孩子已经把这种能力转化到生活中,达到了实用性,具有审美是儿童获得美术进步的明显标志,驾驭能力更是孩子成功的开始。
3.美术使儿童有变通的思维能力,加强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大家一提到美术,就会眼前浮现这样的情景,很多孩子在拿着画笔特别认真的画画,但从美术的宽度与深度来说,美术的课程不只是二维的单纯绘画,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二维平面,三位立体浮雕是多种材质的表现方式,有人说:还不就是画画吗?美术除了单纯的拿笔画画,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变通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怎样训练的呢?因为在美术中即使没有笔也能画画,例如:手指可以画画,胳膊可以画画,用不同的材质拼贴到一起也是一幅非常精美的艺术品,所以美术不止是用笔在画,只要动动脑筋,转换思维,作品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幼儿从小具备变通的思维能力,使幼儿掌握了一种很重要的素质,那就是灵活的变通性与创造性,那么解决事情的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不解决,从小让幼儿有变通的思维能力,那么等长大后解决事情的能力也会增强,语言是沟通的方式,美术也
是一种沟通表达的方式,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梦想,让沟通变得更生动有趣4.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幼儿参与社会活动
幼儿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才有可能由个体的方式融于社会的集体中,美术活动也很好的为幼儿提供了广泛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画展和拍卖会,以及参加全国或者国际性质的绘画比赛,是个人参与社会的一种方式,是得到社会评价、社会反映的途径。幼儿参观画展,也是与他人的交往,结识新的朋友与小伙伴,认识大师的画,了解画作的创作年代与背景,丰富幼儿的知识,各种比赛也是需要经历初选和最后评定,经历的过程让儿童更全面的认识到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重要性。美术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参与社会活动的广泛空间,这种空间更是一种很直观,很有效的社会活动。对幼儿由个体人转化成社会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美术教育活动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学习方式,通过美术可以开发儿童的潜能,培养儿童的各种的能力。通过美术可以对幼儿进行的社会化培养,但幼儿学习美术的好处绝不仅仅如此!只要教师能够以幼儿为本,引导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利用美术活动去推动幼儿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定会使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事业有蓬勃的发展!
二、现实社会中传统美术教育出现的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
在传统教育的课堂上老师们非常认真的教学生们学画画,例如以苹果为例,为了教好大家画苹果,美术老师特地每人发一个苹果来观察,动机是好的,可是到结果就有问题了,所有的同学画的苹果是又大又红,老师很满意自己的煞费苦心,家长很满意孩子们画的逼真的苹果,只有一个小男孩画的苹果不是圆的,而且,“苹果”上还画了只小虫子,这个小男孩遭到家长的批评,说他画的很丑,我们反思一下谁敢保证苹果必须是圆的?那个小男孩真的错了吗?
2.偏离教育规律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5/6岁的时候就给孩子规定了学素描,其实家长都不理解什么是素描,在儿童5、6岁这个富有创作能力最佳的年龄段过早的给孩子带上枷锁,禁锢了儿童的思维。
3.缺乏幼儿情感的培养
看看谁的画最漂亮?这是老师和家长们在下课时最喜欢的一件事情,每每看到用技法非常娴熟的儿童,家长就大加赞扬,真好啊,真美啊,其实我们应该过多的去发现儿童在作品中呈现的感受以及情绪,在作品里,您如果,更注重儿童的情感,那您肯定能发现您的孩子心智发展是否健康。
三、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多种形式授课方式的结合
提到幼儿美术教育,就不得不提出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问题,在传统课堂上,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的是机械的模仿及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孔起英在《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2005年第四期“对幼儿美术教育中误区的认识”指出:“①在具体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以艺术文本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艺术知识物条件的.灌输给儿童,忽略了儿童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体验,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范画模仿和被动接受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冷落。没有自我的表达过程,使儿童很快失去兴趣,在素质教育提倡的今天很多老师也开始注意教课的方式方法,认识到,现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采用积极的引导策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1.教具直观演示,把学生引入情景
在美术教学中,因为幼儿的段偏小,思维方式还处于具象思维能力,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荷兰风车”美术教学活动中,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幻灯图片引导幼儿欣赏观察,相信荷兰的独特建筑,色彩丰富的郁金香,和白色的风车,画面的直观优美的视觉冲击,会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讲述故事,创设想象情境
幼儿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幼儿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会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把故事想象的更加丰富与优美,如:在《月光与烛光》这节课中,讲述:人们很早以前,天文知识很匮乏,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变化时,人们就很担心以为是天狗吃了月亮。。。。。。。故事的启发,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让孩子们了解科普/科学,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量,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幼儿表现的欲望被很好地激发。
3.创设问题情境,互动性课堂
思考是创作的源泉,课堂的互动性,会让儿童的参与性提高大大提升教学的课堂质量,美术课堂不只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互动的配合的过程,例如:让幼儿体会人的情绪“喜、怒、哀、乐,如果单纯让幼儿做表情,幼儿肯定对情绪理解的不够深刻,如果设置一些环节来提问题:喜,是在什么时候会高兴呢?比如你在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你个新玩具,高兴吗?高兴就是喜的情趣,那么你高兴的时候会怎样呢?幼儿很容易用肢体语言、表情把喜的情趣表达的淋漓尽致。幼儿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了。
4.表演型 创造身临其境的体会
张桂木主编《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本书对美术课程标准的解读具有独特的视角:它重在美术教育实践层面上的解析,;它关注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它注重发掘执行美术课程标准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智慧,对于老师要有很好的智慧,儿童都有表演和表现的欲望,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在刚开始上课的开端就把儿童带到一个童话般的表演课堂中来,会带动儿童的舞台表现欲望,同时让儿童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事物的特征与内涵
5.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儿童
美术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湖北宜昌兴山幼儿园张梅老师在上刊登的《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的实践研究中提出了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并且每个幼儿的美术表现方式、水平不同,例如“奇怪的城堡”这节综合材料课程,有的孩子用火柴盒和牙膏盒拼组的一个确实挺奇怪的城堡,有的孩子选择积木和螺丝搭配到一起的城堡,在完成城堡后,有的孩子在城堡旁边画的交通工具停靠在城堡旁边,有的孩子画了心中认为最漂亮的公主放到城堡里面,自由创作总是会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程度的聚集起来,在这的孩子都顾不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创造一个奇迹。
6.用爱心信心教导儿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适当的正面评价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但现代教育“大拇指教育”到处都是,只要幼儿做对一些小事,老师也举大拇指,这样幼儿会觉得老师很不诚实,而且对老师的鼓励也会变的很漠然,老师要实际一些,跟据情况来对幼儿说正面积极的话语,不一定说:“你真棒”才是夸孩子,让幼儿感受到正面鼓舞的信息,就要提升教师的夸人的技巧。
7.懂得幼儿的老师,才会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专业老师幼教化,是时代的要求,一个专业素养非常高的老师,即使学历很高,知识很丰富,如果不懂得儿童心理学,也很难成为幼儿们的朋友,受到小朋友们的喜欢,只有懂的心理学,喜欢孩子们的老师都会是孩子们心中的“明星”孩子们也会主动的愿意配合老师进行各种活动与课程,老师才能真正的帮助儿童成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我们携手共同为儿童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把关爱的目光倾注在那浪漫的童话般的创作里,,在那里有孩子们的梦想,在那里是孩子们人生的启航,科学的艺术殿堂,大胆的想象和勇敢的创造将使我们的幼儿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