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春节作文 篇一
徽州春节的传统习俗
徽州春节是徽州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家户户欢度的重要时刻。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首先,徽州春节的一大特色是放鞭炮。在除夕之夜,人们会点燃鞭炮,用烟火声吓走邪灵,以保佑来年的平安和吉祥。放鞭炮的声音此起彼伏,整个夜晚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有一些村庄会举办鞭炮比赛,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其次,舞龙舞狮也是徽州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之一。人们会扮成龙或狮子,穿着华丽的服装,在街头巷尾表演舞蹈。舞龙舞狮寓意着祈求丰收和好运,同时也是一种展示徽州传统文化的方式。观众们纷纷驻足观看,为舞者们的精彩表演喝彩。
除此之外,徽州春节还有一项特别的习俗——贴春联。春联是一种用红纸写有吉祥话语的对联,人们会在大门口贴上春联,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吉祥。写春联的过程也是一种传统艺术活动,人们会精心挑选文字,用毛笔书写,展示自己的书法才华。
最后,徽州春节期间还有丰盛的年夜饭。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饭菜,共度团圆时刻。徽州的年夜饭特色鲜明,有许多传统的菜肴,如徽州酱鸭、徽州糖醋鱼等。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会互相祝福,共同祈愿来年的幸福和健康。
总的来说,徽州春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每一项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气氛,也传承了徽州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徽州春节是一个让人们心情愉悦的节日,也是人们期待着的重要时刻。
徽州春节作文 篇二
徽州春节的美食特色
徽州春节是徽州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美食的盛宴。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徽州人会准备一系列的美食,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首先,徽州春节的一道传统美食是徽州糖醋鱼。这道菜以鱼为主料,鱼肉鲜嫩,入口即化,配上糖醋的调料,酸甜可口,让人食欲大增。徽州糖醋鱼不仅外观色彩鲜艳,而且寓意着来年的吉祥和喜悦。
其次,徽州春节期间少不了徽州酱鸭。徽州酱鸭是徽州地区的传统名菜之一,鸭肉鲜嫩多汁,入口香醇。制作徽州酱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独特工序,如用特制的酱料腌制,再用徽州特产的红糟酱进行炖煮,使得鸭肉入味、香酥可口。徽州酱鸭的独特口感和丰富的味道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除了以上两道经典菜肴,徽州春节还有许多其他美食特色。比如,徽州酥饼是徽州地区的传统糕点之一,以其香脆可口而闻名。徽州臭豆腐则是一道独特的小吃,外酥里嫩,味道独特,是不少人的最爱。此外,徽州还有徽州糖醋排骨、徽州腊肠等传统美食,每一道菜肴都能让人回味无穷。
徽州春节的美食特色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味蕾体验,也体现了徽州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这些美食代表着徽州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是徽州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在感受着节日的喜庆和幸福。
总的来说,徽州春节的美食特色丰富多样,每一道菜肴都代表着徽州地区的传统和文化。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徽州春节是一个让人们口福大开的节日,也是人们期待着的重要时刻。
徽州春节作文 篇三
中国一年中最有名的节日,就要属于春节了!在我的老家——安徽,春节这个节日可特殊了!
在腊月上旬,春节的活动就开始了。腊八那天,许多地方都有免费送腊八粥的活动。因此,那天人们通常都会早早地起床,在各个发放点前排好长长的队伍。
出了腊八,接下来还有一个在安徽很特别的日子——腊月二十。因为这一天正好是抗日战争的解放日,所以这一天就成了当地人为腊月二十三做准备的日子。
很快,时间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又要开始为除夕忙碌地做准备。这一天又叫小年,在安徽,小年是必须要吃汤圆的,因为汤圆象征团团圆圆。安徽的汤圆个儿非常大,最最常见的汤圆馅儿是芝麻的。
在安徽可没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小孩子们都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但大人却不会让他们看到凌晨。因为大人们怕会看坏小孩子的眼睛,他们也更怕小孩子熬夜对身体有害,毕竟那儿都认为春节是孩子长身体最好的时候,所以当时钟的指针刚指向八点,小孩子们就会被赶去睡觉。
过了除夕,就迎来了让孩子们最激动的事——游玩。大年初一通常是人最齐全的时刻,这一天小孩子们可以到处逛逛,并买点好吃的。
年初一的安徽巢湖会有非常多的人,而这也成为了孩子们都喜欢的景点之一。那里可以玩的项目可多了,有坐屋子船、湖钓、烧烤等。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愉快的年初一。
在安徽可没有什么元宵节,所以通常初三过完,年就结束了。
徽州春节作文 篇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有各地的习惯,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我的祖籍是合肥。虽然祖籍是合肥。我却十分喜欢合肥。
那里过春节有个习惯,一定要杀鸡、鸭、雨,以示庆贺,隆重。因此,除夕的前几天,长辈们就要跑去市场买年货和供品了。与此同时,红包则是过年的大主角。大人们、老人们在除夕的晚上就要开始派红包了。没有了红包,孩子们就觉得春节过得不快乐。
而对大人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贴对联、做年夜饭和拜年了。对联是最先贴的,许多“家和万事兴”联,“福星高照”还有“一帆风顺”之类的对联则是人们的首选。贴完对联后,做午饭。也是十分丰盛,鸡鸭鱼肉、青菜、汤,样样俱全。只有鱼,是没有人吃的,也正所谓“年年有余”嘛。不吃就是“有余”了。吃年饭前,是一定要放鞭炮的。然而,放鞭炮也是有讲究的,比如:“12点08分,12点18分、28分、58分”等等。只要尾数有“8、6、3”的分钟数,对于他们而言,便是放鞭炮的好时间。
吃完饭后,休息一下,又忙碌开了。大人们又要开始“炸丸子”了。所谓“炸丸子”,是用糯米、肉、葱、盐和水等不下十种的配料浑制而成的。过年时一定不能没有它。首先要把肉剁成肉泥;再把糯米蒸好,和在一块儿;把葱、盐、蒜、姜、醋、老抽等各放一些,拌在一块儿,使糯米变得有粘性。就可以开始搓丸子了。搓好后,下油锅。但是,丸子一定要搓紧。合肥人都认为,“丸子搓得越紧,来年就会家庭越兴旺”,因此,家家户户都很重视。炸成的丸子又香又脆,又有嚼劲,十分可口。但是,丸子很难炸,因此,我们小孩子有时会自愿去为大人们打打下手,切切肉、拌拌葱什么的。
丸子炸好了,便做其它菜。一晃眼,晚餐时间到了。又要下楼去放鞭炮,一家欢欢喜喜地谈天说地。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庆贺。大人们的红包压岁钱也派上用场了,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接过大人们的红包压岁钱,说上两句祝福话语,便放进口袋里了。
这一天,除夕,我们还得守岁。孩子们一点睡意也没有,大人们高兴地交流谈心。一切都很热闹。凌晨12点的钟声敲响,新年来到的那一刻,家家户户不约而同地放起了鞭炮。烟花、笑声充满了整座城市。大人、小孩们一同欢呼,庆祝着新年的到来。
第二天,春节。人们便去长辈家拜年,孩子们照样十分淘气。只是,窗外的雪不停地下,大地铺上了一层棉被。然而,这棉被,不是昨天的了,新一年的了。
徽州春节作文 篇五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 月称“腊月”。“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 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 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 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
,煎 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 。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 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 嫂”。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 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 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 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 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 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 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 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 净净迎接新年。
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吃 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 差别倒是不大。
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 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 相恭喜,小学五年级作文《安徽的春节作文700字》。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 针线,不下锅煎炒,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 ,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认为犯忌为 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祁 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一、初二 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 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 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 ,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 。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 者齐复声:“应该来的”。别有一番意思。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 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 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 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花朝节过后,人们的生活又回到了正常 。
徽州春节作文 篇六
我最喜欢过春节。
除夕,是春节中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那天能吃到我最喜欢的食物“鸡蛋饺”、“糯米丸”、“豆腐丸”。这些是宁波吃不到的今年,我依然在老家安徽过年。
除夕早上,我和奶奶一起上街卖食材和过年的一些小玩意儿,当然也有我最喜欢的“冰糖葫芦”,这在过年时最能吃出年味。中午,终于到了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和妈妈还有奶奶一下午都在厨房里“奋战”,你能听见从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和剁肉声。我帮妈妈准备材料,奶奶教我做丸子和饺子。
“豆腐丸”是这样做的:奶奶拿来一块专门的布料,把很多豆腐放进布料里,然后扎起来,不让豆腐渣流出来。奶奶把包着豆腐的特大布料放进一个大盆里,然后用手使劲地揉捏。原本完好的方块豆腐瞬间“变身”成了豆腐泥,屋里充满了豆腐的清香。等豆腐被奶奶的“柔拳”捏得粉碎了,就可以搓丸子了。妈妈把我切好的辣椒和生姜放进豆腐泥里,一起搓成丸子。丸子很难搓成,每次我都搓不好。不过我不灰心,还有“鸡蛋饺”等着我制作呢。
做“鸡蛋饺”虽然简单,但非常有乐趣。我先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撒在锅里,等它变成一张薄薄的鸡蛋饼以后,就可以把肉馅抱起来了。等合起来的时候再用鸡蛋把它们黏上,这是防止肉馅露出来。可别以为这就包好了,还要用热水煮一会儿,因为如果肉馅没熟会吃拉肚子的。怎么样,你们没吃过吧?晚上吃年夜饭,到处都能听见鞭炮的声音,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正月初一,新年新气象。我们家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门前放爆竹,邻居们的家门前也陆陆续续地响起了鞭炮声。第二件大事当然是去爷爷家拜年,还要说一句吉祥话。桌子上有糖果、饼干、花生糖。这些是必须的。客人来的时候,桌子上要放上家乡的茶水。
早上要吃饺子。奶奶说:“有一个饺子里有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了,他这一年就会有好运。”我和爸爸都想吃到那个“特别”的饺子。可是后来我和爸爸都吃撑着了,还没吃到。最后是爷爷吃到了那个“特别”的饺子,我们全家人哈哈大笑。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族。全国各地,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安徽是这样迎春节的,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