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教学计划 篇一
数学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班阶段,幼儿正处于探索和认知世界的关键时期,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学教育教学计划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和基本技能;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字认知:通过数字游戏、数学故事等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数字的意义和概念;
2. 数量概念:通过实物、图形、图片等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3. 数字操作:通过手指训练、算数卡片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数字的书写、识读和操作技能;
4. 空间思维:通过积木、拼图、图形拼接等游戏,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和观察力;
5. 逻辑思维:通过数学游戏、谜题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探究学习: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多元化教学法:通过多种教具和教材,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估
1. 日常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参与度,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2. 作品展示:通过幼儿的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了解幼儿的学习成果和思维方式;
3. 小组合作评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时的互动和评估,了解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这样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学教育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幼儿在中班阶段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认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教学计划 篇二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数学教育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数学教育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和基本技能,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培养他们的几何和图形认知能力;
5.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数字认知:通过数字游戏、数学故事等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数字的意义和概念;
2. 数量概念:通过实物、图形、图片等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3. 数字操作:通过手指训练、算数卡片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数字的书写、识读和操作技能;
4. 空间思维:通过积木、拼图、图形拼接等游戏,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和观察力;
5. 逻辑思维:通过数学游戏、谜题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探究学习: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多元化教学法:通过多种教具和教材,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估
1. 日常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参与度,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2. 作品展示:通过幼儿的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了解幼儿的学习成果和思维方式;
3. 小组合作评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时的互动和评估,了解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以上的数学教育教学计划,我们将帮助幼儿在中班阶段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认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教学计划 篇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中班幼儿的年龄大约在4岁左右,本学期仍有一部分是新生,没有上过幼儿园,他们一直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因此他们在数学的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及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以上情况,本学期将对幼儿有针对的进行教学组织和设计,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象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究和思考能力。我们将关注班里所有幼儿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
二、教育目标:
1、认识1~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目测树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势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
3、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4、学习用各种几何体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
5、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6、学习按
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7、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8、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9、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学习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学习按指定方向运动。
10、幼儿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三、具体措施:
1、教师根据数学计划按时开展数学活动。
2、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探索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操作,探索。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4、结合游戏活动,操作,巩固数学知识。
5、结合操作卡片,帮助幼儿学习上,理解数学知识。
6、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1、我身上的数
2、和数字朋友做游戏
3、举卡片
4、我长大了
5、漂亮的月饼盒
6、拼彩旗
7、不一样的蛋糕
8、量布做围巾
8、玩具有多少
9、几个朋友在一组
10、图形变变变(一)
11、数字口袋找朋友
12、大大小小的水果
13、拾落叶
14、分树叶
15、打扮活动室
16、图形宝宝
17、图形变变变(二)
18、各种各样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