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实用3篇】

时间:2017-01-02 05:27: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最早的语录体散文 篇一:《孔子语录》

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被后世称为儒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孔子的语录被整理成《论语》,记录了他与弟子及其他人的对话,体现了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论语》中的语录体散文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其中,有一则有名的对话是孔子与弟子子路的交流。子路问孔子:“有人欲与人交,衣服不美,不与人交;有人欲与人交,言语不正,不与人交。”孔子回答说:“吾与尔言其可也,其不可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踏板,小车无蓬篷,其何以行之哉?”这个对话告诉我们,交友应该注重品德和言行,如果一个人不诚实,就无法建立真正的友谊,就像没有踏板的大车和没有蓬篷的小车无法正常运行一样。

除了交友之道,孔子的语录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方面的智慧。例如,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就。他还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遵守礼仪规范,人们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做人的道德准则,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即不要做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对待的事情。

《论语》中的语录体散文不仅仅是孔子个人的思想和智慧的体现,更是一种教育的方式。通过对话的形式,孔子与弟子们进行思想和道德的交流,引导他们思考和反思,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智慧。这种教育方式在当时的社会中非常有影响力,也为后世的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之,作为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论语》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阅读《论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最早的语录体散文 篇二:《老子语录》

老子,古代中国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义被整理成《道德经》,是最早的语录体散文之一。《道德经》以简洁、深邃的语言表达了老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道德经》中的语录体散文充满了智慧和启示。其中,有一则著名的语录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表达了老子对宇宙起源和变化的看法。他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个无始无终的道,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这个道生出了一,一生出了二,二生出了三,三生出了万物。这个观点告诉我们,宇宙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除了宇宙观,老子的语录还涉及到人的修身养性和治国理政的智慧。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不操之过急,不干预自然,以达到最好的结果。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变化和规律,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和权力地位。他主张“柔弱胜刚强”,认为柔和温顺的力量更具有持久的影响力。他还提出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观点,强调满足于现状和遵守适度的原则。

《道德经》中的语录体散文不仅仅是老子个人的智慧和哲学的体现,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指导。它引导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帮助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修养。它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潜力,追求真理和智慧。

总之,作为最早的语录体散文,《道德经》记录了老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充满了智慧和启示。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道德经》,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智慧的指导,提升我们的品德和思维水平,使我们成为更有智慧和修养的人。

最早的语录体散文 篇三

近数年来出现了第四种散文――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一种新散文。在此我们且援现代诗之例,称之为现代散文。

所谓“弹性”,是指这种散文对于各种文体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包融合无间的高度适应能力。文体和语气愈变化多姿,散文的弹性当然愈大;弹性愈大,则发展的可能性愈大,不至于迅趋僵化。现代散文当然以现代人的口语为节奏的基础。但是,只要不是洋学者生涩的翻译腔,它可以斟酌采用一些欧化的句法,使句法活泼些,新颖些;只要不是国学者迂腐的语录体,它也不妨容纳一些文言的句法,使句法简洁些,浑成些。有时候,在美学的范围内,选用一些音调悦耳、表情十足的方言或俚语,反衬在常用的文字背景上,只有显得更生动而突出。

所谓“密度”,是指这种散文在一定的篇幅中(或一定的字数内)满足读者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分量愈重,当然密度愈大。一般的散文读者,或因懒惰,或因平庸,往往不能维持足够的密度。这种稀稀松松汤汤水水的散文,读了半天,既无奇句,又无新意,完全不能满足我们的美感,只能算是有声的呼吸罢了。然而在平庸的心灵之间,这种贫嘴被认为“流畅”。事实上,那是一泻千里,既无涟漪,亦无回澜的单调而已。这样的贫嘴,在许多流水帐的游记和瞎三话四的书评里,最为流行。真正丰富的心灵,在自然流露之中,必定左右逢源,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步步莲花,字字珠玉,决无冷场。

所谓“质料”,更是散文作者从不考虑的因素。它是指构成全篇散文的个别字或词的品质。这种品质几乎在先天上就决定了一篇散文的趣味甚至境界的高低。譬如岩石,有的是高贵的大理石,有的是普通的砂石,优劣立判。同样写一双眼睛,有的作家说“她的瞳中溢出一颗哀怨”,有的作家说“她的秋波暗弹一滴珠泪”。意思差不多,但是文字的触觉有细腻和粗俗之分。一件制成品,无论做工多细,如果质地低劣,总不值钱。对于文字特别敏感的作家,必然有他自己专用的词汇;他的衣服是订做的,不是现成的。

现代散文的年纪还很轻,她只是现代诗和现代小说的一个幺妹,但是一心一意要学两个姐姐。事实上,在现代小说之中,那散文就是现代散文,司马中原的作品便是一个例子。专写现代散文的作者还很少,成就自然还不够,可是在两位姐姐的诱导之下,她会逐渐成熟起来的。

在风格上,散文不只是橄榄、清茶,因为“韩潮苏海”原为古文可羡之境界。在篇幅上,我认为散文甚至可到六七千字或更多。散文不必守住轻工业,也可成为重工业。在语言上,我认为酌量使用文言与西化句法,可增加文体的弹性。我的文体观是:白以为常,文以应变,俚以见真,西以求新。文体富于弹性,散文家才能呼风唤雨。

无论是诗或散文的创作,我取法的典范首先是中国的古典,其次才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与西方文学。古文教会我如何掌握凝练、整洁,白话教我如何做到自然、亲切,英文教我如何经营层次井然、长而不乱、富而不杂的复合句法。我致力追求的文体,是用女娲炼石补天的洪炉来炼仓颉的方砖,与源出希腊、罗马的西欧拼音文字相融。我相信只要得法,混血更美,合金更贵。

在散文的语言技巧上,更追求多元的弹性,认为语言应文白互补,句法应长短相济,分段忌四平八稳,题目应别出心裁。不少作者西而不化,句法冗

长,标点太少。英文用标点,为方法所需;中文标点,不可拘泥文法,而应依照文气。其间的差别,许多散文家似乎从未留意。

望采纳。《论语》是一部我国最早的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