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篇一
松下幸之助:勤俭致富的创业传奇
松下幸之助(1905年-1989年),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工程师,也是松下电器(现为松下集团)的创始人。他以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创业精神而闻名于世。
松下幸之助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艰苦的生活教育。他学习刻苦,努力进取,通过考取工程师资格证书,成功进入了大阪市电器公司工作。然而,松下幸之助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渴望创业,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1935年,松下幸之助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决心创办自己的公司。他以自己的名字“松下”为公司名称,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在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资金非常紧张,松下幸之助自己带着几名员工亲自去销售产品,以筹集资金。他对员工要求严格,要求大家节约开支,不浪费一分一毫。
在松下幸之助的带领下,松下电器迅速发展壮大。他坚信勤俭节约的理念,从不浪费资源。他要求员工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甚至连一根铅笔也要用到最后一寸。他还鼓励员工创新,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松下电器因此成为了节约能源的典范企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勤俭节约,还在于他的创业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始终坚持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他曾说过:“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他的理念影响了整个松下集团,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松下幸之助的故事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勤奋工作、节约用钱和资源,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同时,他的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值得我们学习。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发展。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篇二
林则徐:勤俭节约的政治家兼文化名人
林则徐(1785年-1850年),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政治家、文化名人,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为国家谋福祉的精神而被后人称赞和敬仰。
林则徐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广泛涉猎经史文籍,有着扎实的学问基础。他年轻时曾在江苏地方政府任职,负责治理水利和改革农田。在工作中,他一直强调节约用钱和资源的重要性,鼓励农民勤劳致富,提倡节约耕作。
后来,林则徐被任命为福建巡抚,面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减少了官员的薪水,削减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财政收入。他还推行农田水利改革,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他的改革举措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好评,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林则徐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他还是一位重视教育和文化的人。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倡勤学苦读,培养人才。他还致力于文化事业,主编了《红楼梦脂评》等重要文献,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林则徐的故事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品质。通过勤奋工作、节约用钱和资源,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同时,他的政治智慧和文化素养也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篇三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导语: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有不少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成为妇孺皆知的美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关于勤俭节约的故事:朱元璋的节约故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精选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有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吴隐之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关于勤俭节约的故事:汉文帝崇尚节俭
汉文帝廉洁爱民的精神,励精图治的实践,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穿草鞋上殿办公
史载,汉文帝刘恒‘履不藉以视朝’ 。由于制作草鞋的材料以草和麻为主,非常经济,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平民百姓都能具备,汉代称之为“不藉” 。汉文帝时,已经有了布鞋,草鞋沦为贫民的穿着,而汉文帝刘恒仍穿着草鞋上朝,做了节俭的表率。不仅是草鞋,就连他的龙袍,也叫“绨衣” ,‘绨’在当时是一种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丝绸。就是这样的龙袍,汉文帝也一穿多年,破了,打个补丁再穿。后宫嫔妃也是朴素服饰,衣着不准长的`下摆拖地。帐子、帷子全没刺绣、不带花边。
不讲排场
古代皇帝住的宫殿,大都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汉文帝也想造一个露台,让工匠算算要花多少钱。工匠们说,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够了。汉文帝一惊,忙问,这一百斤金子,合多少户中等人家的财产? 答﹕十户 。汉文帝又摇头又摆手,说﹕现在朝廷的钱很少,还是把这钱省下吧。
《史记》载﹕文帝“即位三十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 。‘宫室’是宫殿建筑,‘苑囿’就是皇家园林以及供皇室打猎游玩的场所,‘狗马’指供皇帝娱乐使用的动物、设施等,‘服御’即为皇帝服务的服饰车辆仪仗等。这些都是皇帝们讲排场、显威严、享乐游玩必不可少的,皇帝们大都十分重视。然而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居然没有盖宫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甚至连狗马都没增添。他关心百姓的疾苦,刚当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国家供养八十岁以上老人,每月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再增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给他们做衣服。
安排自己的丧事
在文帝死前,最后安排了一次节俭活动—他的丧事。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简办丧事,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 ,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即按照山川原来的样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简
陋的坟地,没有大兴土木,没有改变山川原来的摸样。像这样一生为民、俭朴勤政,并不断改进政策,为强国富民孜孜以求的皇帝,历史上实不多见。当时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不清,串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往上升,都堆到粮仓外边了。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所有皇陵都被挖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知道里面没啥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