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经典名人故事 篇一
《爱的传递者——亨利·登尼森》
亨利·登尼森,英国作家、剧作家,以其温暖的故事和善良的心灵赢得了世人的喜爱。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性的关爱和深思,将善良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读者。在他的作品中,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故事——《怜悯的星星》。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她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父母双亡,只剩下一个年迈的奶奶照顾她。奶奶非常爱她,但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小女孩每天都要去城里的市场卖花,为了能够给奶奶买药。她每天都非常努力地工作,但是收入却非常微薄,根本无法支付奶奶的医药费。
就在她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陌生人走到她面前,问她为什么卖花。小女孩羞涩地告诉他,她要给奶奶买药。陌生人听完后,默默地掏出了一笔钱递给她。小女孩看了看钱,发现足够支付奶奶的医药费了,她感激地看着陌生人,却发现他早已经不见了。
小女孩回到家中,将药交给奶奶。奶奶看到药,非常感动,她告诉小女孩,那个陌生人就是一位叫亨利·登尼森的作家。亨利·登尼森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奶奶告诉小女孩,她并不孤单,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善良的人,他们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从那天起,小女孩对亨利·登尼森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她决定要像他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行动传递善良和爱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是一种传递的力量。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境遇,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让我们像亨利·登尼森一样,用自己的善举去影响更多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善良的经典名人故事 篇二
《慈善之光——安妮·苏利文》
安妮·苏利文是一位美国盲人教育家,她的生平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安妮·苏利文在她的学生海伦·凯勒身上展现出了善良和无私的品质,她用自己的爱和耐心帮助海伦走出了黑暗,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海伦·凯勒是一位失去了视力和听力的女孩,她从小生活在黑暗中,对外界一无所知。安妮·苏利文成为海伦的老师后,决心要帮助她开启一扇通向知识和希望的大门。然而,海伦的顽固和叛逆让安妮倍感困惑和无奈。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安妮发现了海伦的意愿和潜力,她决定用一种新的方法去教导海伦。她用手指敲打海伦的手掌,教导她认识事物的名称。通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海伦终于理解了手语的含义,她开始发出简单的手语,与安妮进行交流。
安妮的付出并没有白费,海伦的视野逐渐开阔,她学会了读书写字,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和作家。安妮不仅帮助了海伦,还为盲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致力于改善盲人的生活条件,推动了盲文的发展,为盲人争取了平等的权益。
安妮·苏利文的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无私的付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未来。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帮助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安妮一样,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一个微笑、一个关心的问候,还是一份捐赠,都能够改变他人的生活,传递善良的力量。让我们学习安妮·苏利文的精神,用我们的善举去点亮这个世界,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爱的温暖。
善良的经典名人故事 篇三
“乞丐”存钱行善
80岁那年,他当起了乞丐,经常徘徊在纽约的曼哈顿街头行乞。只见他衣衫褴褛、胡子拉碴,头戴一项上面写有“山姆大叔是个大恶霸”的鸭舌帽,帽子边缘露出的白发乱蓬蓬的。他的身体很瘦弱,似乎弱不禁风。加之浑身脏兮兮的他来回游荡,一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样子,活脱脱一个专业乞丐。
他乞讨的方式很独特,只向过往的司机讨要零钱,讨完之后会免费送给司机一份自己买来的报纸。每次讨要,他都是笑眯眯的,态度非常温和,还时常与司机开玩笑,完后从不忘幽默地与“施舍”给他零钱的司机说再见,颇有喜剧色彩。司机见他慈祥、和善、风趣,还不乏幽默感,也都会慷慨解囊,从不让他空手而归。
虽然讨到的都是硬币,但一天下来收入还是很可观,一般每天都能讨到100美元左右,运气好的时候能讨到250美元。白天讨到的钱,他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出来,一摞一摞、一包一包地包装好,然后存放起来。
现在,他已经97岁了,17年来,他从没间断乞丐生涯,讨到了不少钱。然而,他没有花掉一分讨来的钱。每当积攒到一定的数额,他就捐献给一个为古巴儿童购买医疗用品的慈善机构。17年来,他把辛辛苦苦讨到的所有的钱都捐给了这个慈善机构。
其实,他并不缺钱,他的居所是350万美元的豪宅。他也并不是乞丐,他之所以17年如一日装扮成乞丐沿街行乞,完全是为了慈善。迄今,虽然已经97岁高龄,但他的演艺事业并没有停止,同时,他的“乞丐”生涯也没有停止。他说:“我只是想帮助他人。”
他的名字叫欧文·科里,是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被人称为“老戏骨”,还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人”。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最著名的“乞丐”。
善良的经典名人故事 篇四
郎朗:让音乐与慈善结合
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
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2005年10月9日,华盛顿举办“中国文化年”期间,郎朗应布什总统邀请,在白宫举办专场独奏会。布什总统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
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在宣布这项任命时说:“郎朗是儿童基金会最年轻的亲善大使。邀请郎朗担任亲善大使,是因为他具有与听众做心灵交流的独特能力,并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听众。”
郎朗对于慈善的头衔深深感激:“音乐就像一种语言,世界的语言,它将人们彼此相连,也连接着彼此心灵的感应。我认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演奏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和心灵。”
善良的经典名人故事 篇五
濮存昕,他从小在表演方面很有天赋。在他3岁的时候,父亲为了培养他,让他师从人民艺术剧院的叶子老师,学习话剧。然而,此时他已感到身体的严重不适,为了不中断求学之路,父亲给他送来很多药,并吩咐他,每当身体疼痛的时候,就吃药。
6岁时,他参加了南京市举办的一场少儿话剧大赛,以6个评委全部满分的骄人成绩摘得桂冠。下台的那一刻,父亲抱着他激动地哭了。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从此会在艺术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时,他却倒下了。因为严重的小儿麻痹症,他已经站不起来了,上学,也只能用4条腿的板凳当拐杖。那段时间,他心情抑郁到了极点。他一度对父亲说,他不想读书了,觉得太累了,光是从家到学校那段并不遥远的路程,他就需要花上比常人多两倍的时间来完成。一次,父亲来接他,却意外地发现他颓废地坐在地上,怎么问都不吱声。坚强的父亲看着孩子被疾病折磨成这样,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为了让他像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父母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寻医问药。一年夏天,父亲终于在北京联系到了一家医院。得知儿子有望康复,心急的母亲连夜带着他赶到了北京。
他如愿地躺到了病床上。医生说,由于他的病情非常严峻,需要做脚弓展开手术,一根脚趾就要做一次手术。由于要把每根脚趾上的筋全部展开,手术异常复杂,难度非常大,痛苦的程度也可想而知。第一次手术在住院后一周进行,虽然打了麻醉剂,但他还是痛得死去活来,更要命的是,术后的疼痛一直伴随着他,尤其是晚上,他几乎彻夜难眠。但为了自己的表演梦想,他咬牙坚持着。
两个月后,他和父亲再一次来到医院,进行第二次手术。疼痛依旧钻心透骨,他在手术台上几次昏死过去。两次手术后,他已整整瘦了一圈,当医生把他从手术室里推出来时,父亲再一次忍不住哭了,心疼地说:“昕儿,我们回去吧,不做手术了!不管你今后变成什么样子,爸爸都会陪伴着你,以你为傲!”而他却坚定地说:“爸爸,做!做了,至少我还可以做明星梦;不做,我什么希望都没有。”
接下来的手术,难度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一直忍着,咬穿了几床棉被,却始终一声不吭。
手术完成后的第二个月,他被告知,7月,有一个大型诗歌朗诵比赛,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而这个时候,他还需要拄着双拐行走。为了尽快使自己康复,他给自己制订了一系列残酷的训练计划:早上上学,他故意把重心放到有病的脚上,用做过手术的脚,使劲往前蹦;中午,别人休息,他就带着篮球去球场。他咬着牙一次次地练习,汗珠顺着额头一滴滴往下淌,他全然不顾。虽然每坚持一分钟都那么吃力,他却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丢掉拐杖。
比赛如期而至,当他扔掉拐杖,自信地站在台上时,他立即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他朗诵完毕,台下掌声如雷——他虽然没有夺得名次,却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真英雄。
他就是中国著名话剧、电影演员濮存昕,在回顾成长之路时,他百感交集地说:“当我在成长中遇到困难最想放弃的时候,梦想点燃了我的希望,让我明白,如果我好了,至少还有做梦的机会。我一步步地坚持,一步步地生活着,我坚持下来了,所以我成功了。”
善良的经典名人故事 篇六
44份爱心晚报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连续五年评选他为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他在马来西亚辉煌的发迹史。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情义和传奇经历,源于44份带着一个普通人爱心的晚报——
1990年,一位喜欢冒险的中国青年来到马来西亚。来这之前,青年已经身家过亿。他打听到,这儿发现了一个大型油气田,准备修一条高级公路。如果这个项目成功,则会带来公路两边的土地大幅度升值。
经过仔细分析之后,青年做出了一生中最冒险的一个决定:利用所有资产担保向银行贷款,拿到公路两边土地的开发权。
4个多月过去了,油气田的立项依然没有结果。青年如坐针毡。这时候,他手间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住所由五星级酒店搬到四星级,再到三星级,最后连旅馆也住不起了。为了省钱,他打算租用旅馆的一个小仓库,每天只吃最便宜的盒饭,再找机会偷偷溜到旅馆的大厅里看当天的晚报。
仓库的管理员是一位老华侨,看到他的处境,非常同情,不仅免了他租仓库的钱,每天还将自己订的一份晚报带给他看。这样的日子一晃过了44天,青年的心也一天天走向绝望,连自杀的想法也有了。那天,青年意外地得知老华侨并不识字,这44份晚报是特意为他买的,顿时心里一热,仿佛看到一线温暖的光,将自己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晚上,他认真地翻看着报纸,其中一条消息让他兴奋得差点没背过气去:油气田立项了!随后,在一周之内,青年所买的土地价格翻了一番,他的生活一下子由地狱又回到天堂。
暴富后的青年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华侨,他准备了一只信封,里面是一套当地最高档别墅的钥匙。当他把信封交到老华侨手里的时候,老华侨摇摇头:“我只是给你买了44天的报纸,为什么值得你送这样的大礼呢?”青年说:“那44份晚报,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珍贵的帮助和关怀,就凭你的爱心,你有资格得到它。”老华侨依然摇摇头:“谢谢你的好意,我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不想去住那种地方。真正值得你报答的,也不是我,而是帮助你的这个社会呀。”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被誉为“情义商人”的李晓华,他成了中国最有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