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一
韩非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化名人,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思想独特,主张法治与实用主义,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卓越的政治才能闻名于世。本文将介绍韩非子的一段历史故事,展示他聪明才智和独到见解。
故事发生在韩非子任魏国相的时候。当时,魏国正面临着与赵国的军事对抗,形势严峻。韩非子深知赵国的实力强大,而魏国的军力相对较弱,很难在战争中胜出。于是,他决定采用一种独特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韩非子在赵国军队将要攻打魏国的时候,派遣使者前往赵国,向赵王提出一项极为奇特的要求。他请求赵王派遣一位美女到魏国来,以其美貌迷惑魏国的君主。赵王听到这个要求,觉得非常奇怪,但又觉得好玩,于是答应了这个请求。
当美女来到魏国后,果然引起了魏国君主的注意。君主对她非常宠爱,将她安排在自己的宫中,每天与她共度时光。韩非子观察到这一点后,立即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
韩非子对魏国君主说:“您如此宠爱这位美女,不如让她接触到国家机密,了解到魏国的军事情报。这样,她就可以将这些情报传达给赵国,我们可以通过她的双方交流来达到和平解决问题的目的。”魏国君主对这个建议非常感兴趣,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可以避免战争的发生。
于是,魏国君主将国家机密告诉了美女,而她也按照韩非子的指示将这些情报传递给了赵国。赵国得知了魏国的实力并非想象中那么强大,于是放弃了对魏国的进攻计划。通过韩非子的聪明策略,魏国成功地避免了一场与赵国的战争,实现了和平解决问题的目标。
这个故事展示了韩非子的智慧和谋略。他能够通过不同寻常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善于利用人心,巧妙地运用政治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韩非子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实用主义观点也为后世政治家所推崇。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二
韩非子,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深受后世的推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介绍韩非子的另一段历史故事,展示他的智慧和独到见解。
故事发生在韩非子任魏国相的时候。当时,国家内部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官员贪污腐化,百姓苦不堪言。韩非子深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决定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韩非子首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了解了官员们的贪污情况和百姓的苦难。他发现,官员们贪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家待遇不足,而百姓苦不堪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政府的失职。于是,韩非子决定解决这两个问题,以改善国家的局势。
首先,韩非子向君主提出了一个改革方案。他建议增加官员的工资待遇,以提高他们的收入,减少贪污的动机。君主听到这个建议后非常满意,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提高官员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
其次,韩非子决定改革政府的运作方式。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贪污行为。他还组织了一支专门的调查队伍,负责调查官员的行为,确保政府的廉洁和公正。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韩非子成功地减少了官员的贪污行为,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效率。百姓们也感受到了政府的改善,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整个国家的局势得以稳定,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
这个故事展示了韩非子的智慧和勇气。他不仅能够深刻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还能够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他的努力,魏国成功地解决了贪污问题,实现了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韩非子的思想和行为为后世政治家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示。他的实用主义观点和追求真实的精神,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政治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三
韩非能被称为子,自然是响当当的人物,君不见太史公《报任安书》记载了: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战国韩王之子(韩公子),师从最后的儒者——荀子。据记载,韩非子口讷,所以就比较会写,两千年后来的周作人也是如此。着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10万余字,在那个竹简帛书的年代,单就这一项就很了不起。
他的主要活动时间,可能处于最为激烈的战国末期——灭国战争前夜。这个时期的诸侯战争,早已不再是以称霸为目标,而是要夺你土地、掠你百姓、灭你国家,疆域并入己国。所以你看,韩非子在被迫害后两年,也就是秦王政16年(公元前231年)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王扫灭六国,建立大秦帝国。
在韩非子之前,战国中期以来,法家讲究三个字——法、术、势。如秦国的商君卫鞅重法,法者,律法规章、严刑峻法;韩国的申不害(申不害原是郑国人,韩国灭郑国后入韩国,韩昭侯拜为丞相)重术,术为权术,神机妙算也;赵国的慎到重势,势,为威权。只有不太会说话的韩非子,综合了这三点,他坚定地提出,人与人之间纯属利益分配关系。
不信请看:古人生了儿子就高兴,生了女儿就要抛弃,为何?因为儿子可以养老,女儿是要嫁人的。卫国有一对夫妻喜欢做白日梦,妻子向神祷告,我要白得一百捆布;丈夫就问妻子,为何这么少?妻子说,超过这个数,你就要拿多余的布换钱去买小妾啦。而作为君主,自然希望大臣都能够能力和俸禄相匹配;可是作为大臣,当然想少一些能力和付出,多得一些俸禄和赏赐。
以上综合来看,儒家所提倡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人性都是从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出发的。韩非子决不仅停留在此,他进一步残忍地提出,人的一切行为动力都是一个字——利。同样的观点,在西方还要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也提出了,人从本质上就是自己爱自己、愿意保存自己、设法使自己的生存幸福;所以,利益或对于幸福的欲求就是人的一切行动的唯一动力。
在利益的基础上,韩非进一步指出,个体是没有价值的,相对于国家和权势,人的独立性是有罪的。那么如何使得整个社会朝着共赢方向发展呢?
儒家给出的是仁义道德,这是一种总效益高而成本较低的道路。韩非子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道德自觉这种东西虽然成本低,但还不是最低,他旗帜鲜明地指出,还有更小可能是最小成本之路——严刑峻法之路。通过律法规定,个体只有且必须生活在帝国体制内,离开帝国个人毫无意义;个体只是帝国或者说权威的工具,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帝国整齐划一,保持持久稳定。这一切都极度否定了个人利益的价值。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四
我斗胆猜想,韩非子老人家想必没有谈过恋爱,他不知道,人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和变量,不信,请看看你身边,一件极小的事情,一个小情绪,一条朋友圈、甚至于聊天一个表情,都有可能改变这一天的心情,怎么可能是像标准化工具呢!反过来看,人生的.不确定性不也正是人生的乐趣吗?
韩非子有一句著名的言论,读过武侠小说的想必都不陌生,即《五蠹》中,“儒以文乱国,侠以武犯禁”。
应当说,韩非子是儒学的巨敌。他犀利地指出仁义、道德是没有用的,个人的德行也是靠不住的,尧舜这样的圣人不用法也能善治,桀纣这样的暴君什么法也是约束不了的。
到此为止,发现了没有。韩非子做的是事实判断,即有用还是无用的尺度。孟子极力倡导仁义道德,是说这样的政治伦理是对国家和百姓好的,这是价值判断,即好与不好的尺度。说到底,就是老鲍所说的科学与信仰的区别。
值得关注的是,孟子和荀子都十分关心学习。孟子认为人性善,因为学习可以保持这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因而需要学习来改变这恶,化性起伪,著名的《劝学篇》,开篇就提出:学不可以已。韩非子的学习,集儒、法、道诸子百家,从客观而言,是因为他出生的时代,正所谓,时也命也。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五
尽管学习很重要,韩非子终究还是终结了私学。韩非子甚至认为,私学者,二心之学也;师徒关系、私学成群,都是他所反对的,他甚至忘了自己为何出发!自己的恩师——荀子,就是私学大师!看看他的话,多么狠:凡乱上反世者,常士有二心私学者也(翻译成白话文即凡是犯上作乱者,反对现存社会的,常常是读书人中那些怀有异心搞私学的人),还有更狠的,请看:禁其行、破其群、散其党。
始皇帝34年,始皇帝35年(公元前212年),坑儒。
历史总是这样客观、冷静、残酷: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犯上作乱者又有几人读书!落地举子黄巢、洪秀全……然而这一切,都完了,禁私学,秦帝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诸子百家皆不复存!一个自由洒脱的时代终结了!
韩非子虽然是荀子的学生,但他的主张更多来自于老子,是以被称为两个老子传人之一,另一个人是庄周。对人性的彻底失望,找不到出口,老子西出函谷关,庄子持竿不顾,韩非不一样,他非要找出一条血路,杀将出去。他寄希望于君主,为强者说话,他忘了,自己也是臣子;他反对私学,他忘了,他也是私学弟子。
历史非常吊轨的是,几乎所有法家的代表人物,特别在秦效力者,几乎没有好下场,商君车裂、韩非被诛。韩非入秦伏诛,再无诸子百家。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六
《中华五千年》这本书记载了一位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儒家学者、思想家、文学家,他就是韩非子。
――春秋战国时期,韩国是个小国家――在战国七雄之中,韩国最弱,又邻近秦国,饱受威胁,加上韩王懦弱,政权落入重臣之手,形式十分危急。这就是韩非子生活的背景。可韩王瞧不起韩非子——韩非子屡次上书韩王,提出救国大计,却患有口吃的毛病。一次,他面见韩王,提出自己的想法,韩王却不耐烦地说:“你说话都结结巴巴,还能有什么妙计?”韩王还真是糊涂,俗话说:“人不可貌相。”韩非子是来帮你的,你怎么能这么说?虽然韩非子有点口吃,你也不至于这样吧!
韩非子不知是听了韩王的话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怎么,从此,他发愤著书,将自己的感情舒散到文章内。从此,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书,共十余万字。
韩非子你好厉害竟然写出了这么多书,让我不得不佩服。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子,――秦王说:“我若能会见这位作者,和他交流谈论,便足慰平生了。”秦王对韩非子的态度,让韩非子的同学,秦国丞相李斯十分嫉妒,于是他背地里说韩非子的坏话。这个李斯,还是韩非子的同学,难道你不觉得羞愧吗?
后来,韩非子被李斯陷害入狱,李斯怕夜长梦多,拿来毒药让韩非子服毒自尽。韩非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将这样结束生命。公元223年,韩非子服毒自尽了。韩非子的治国方略《韩非子》一书,在文学史上可称得上是议论文的典范。而李斯,也因自己的儿子造反,被开刀问斩了。
让我们为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儒家学者叹息吧!